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燥综合征,又称舍格伦综合征,以泪液、唾液分泌减少为特征,属中医“燥证”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路老认为,临床诊治时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状,分证分期辨证治疗。主要以调整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  相似文献   

2.
论营分证及其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营分证处于卫气营血辨证的病位较层次,营分证总体上讲是血分证初期的病变,以祛除热邪,养护营阴,活血化瘀为主。热入心包证是有严重神志异常的营分证,治疗上还应加强清心开窍的力量、舌绛、神昏是营分证具有特征性的两大表现,以此为据,则临床上尚有当慎用或禁用的苦寒重剂,滋阴凉营法治疗的营分证,它们实际上病理重心并不在营、而在卫分,气分郁热不解,临证须注意辨识。  相似文献   

3.
祝寿芬  仇玉兰 《毒理学杂志》1995,9(4):271-271,266
台黄与唐古特大黄所致小鼠脾虚证比较赫烜,祝寿芬,仇玉兰,王建华,刘丽萍脾虚证造模采用的耗气破气加饥饿失常法中,以大黄来破坏"脾主升清"作用,致使动物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疲乏无力,便溏、毛发不荣,体重下降甚至死亡等脾虚证。我们用台黄复制小鼠脾虚证,并与...  相似文献   

4.
小儿汗证与肺、脾、肾有关,其中与肺脾关系尤为密切,多因肺脾气虚,卫气失固所致,临床上通过补脾气以益肺气的方法治疗小儿汗证,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干燥综合征,也称为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属中医 “燥证”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路老认为,临床诊治时要抓住患者的主要症状,分证分期辨证治疗。以调整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润燥为主。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证是由于阴阳升降失调而形成的以营卫不和为特点的整体反应性证候。调和营卫是其临证疗效的关键所在,临床治疗范围很广,笔者仅举临证二则以示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脂变异与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 选择血脂异常患者100例,分析其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血脂变异患者中中医辨证,以各型瘀证最多共22例(22%),阴虚证20例(20%),中风13例(13%)。结论 血脂异常与中医辨证以瘀证,阴虚证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2018年11月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阐明了证候类中药新药的处方来源、基本要求、临床定位、证候诊断、基本研究思路及试验设计、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试验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说明书撰写原则等。以《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主线,通过梳理相关政策法规,探讨"证候类中药新药"开发的机遇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中医临床验方"及不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的"传统经方"按照"证候类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实施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舌印片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脾胃湿热证的舌象、舌脱落细胞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揭示证、舌形成的某些固有规律。方法: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为对象,同病脾胃气虚证和健康人为对照。采用舌象、舌印片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胃黏膜及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J)等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①脾胃湿热证舌象以红舌黄腻苔为主;②舌印片MI、MV变化以红舌和黄腻苔最明显;③胃黏膜AI和舌上皮AI,分别以淡白舌与白厚苔为最高。结论:舌象能反映脾胃虚实证候,舌印片MI、MV与舌象形成有关,细胞凋亡是MI、MV变化的细胞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地区乳腺增生病中医不同证型与高频超声表现的相关性,为治疗乳腺增生病寻求客观量化指标及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对我地区参加体检女职工1175名,从中筛选出547名乳腺增生患者进行辨证归类,分别分析各证型间的病变演变规律及超声表现特点,归纳出中医证侯与影像表现的微观内在联系。结果三个证型之间,冲任失调型和痰瘀互结型发病年龄大多在41~50岁,肝郁气滞型发病年龄集中在31~40岁。痰瘀互结证与肝郁气滞证在症状、体征等中医宏观征象上均有显著性差异∽〈O.05)。肝郁气滞证以结构紊乱型改变为主,痰瘀互结型以结构紊乱型、低回声结节型和纤维腺瘤型为主,冲任失调型除以结构紊乱型多见,其囊性增生型与低回声结节型也较常见,三种证型中痰瘀互结型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最大,阻力指数较高,与肝郁气滞证、冲任失调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高频超声表现有明显对应关系,根据痰瘀互结型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提示CDFI可能作为乳腺癌前病变的贯穿和监测指标,为开拓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思路和方法、丰富辨证理论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妇科血瘀证治疗的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和血瘀证形成原因有多种,它可以单独发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病理结果,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种背景性疾病而成为其他疾病的发病基础,故血瘀在中医学说中有其重要意义。妇女以血为本,经孕胎产乳皆以血为用。任何原因引起冲任气血不畅,胞宫血脉瘀阻,致使经隧不通,或血不归经,或壅聚成瘕,均可发生经孕产乳诸杂证,故血瘀证乃妇科常见证。今尝试就近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对妇科血瘀证之治疗的客观化研究作一概述,探讨血瘀证治疗理论,以期为深入研究血瘀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统计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中药内服处方,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开展中药药物警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2019—202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中药内服处方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住院患者的病名、证型,处方用药的使用频次、频率、用量,以及心血管科处方常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功效分类;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erver 2008 R2软件中的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心血管科中药处方的配伍规律及核心用药,并对心血管科中药的药物警戒进行分析。结果 心血管科中药处方中,用量频次前5位的是茯苓、丹参、炙甘草、党参、赤芍;排名前30位的处方用药,四气五味主要为甘、辛、温;归经以心、脾为主;功效主要是补虚及活血祛瘀。住院患者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痰湿内阻证。心血管科常用药对组合包括炙甘草-茯苓、陈皮-茯苓、党参-茯苓;茯苓、丹参、赤芍、党参、黄芪、川芎、炙甘草为方剂核心用药。除党参外,主要处方用药的最大剂量均超过中国药典限量。结论心血管科住院患者以气虚血瘀证、痰湿内阻证为主要病症,治疗主以益气活血类中药为主,核心用药主以益气健脾、活血利湿的...  相似文献   

13.
宋开夏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0):637-638
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晕厥,属中医“脱证”、“厥证”、“厥脱”等范畴,在辨证时难以严格区分,故常放在一起论述。“厥脱”病是中医危急重证,如《伤寒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景岳全书》“厥逆之证,危证也”。中医认为可因心气衰微,心阳不振,心肾阳虚而发生,临床以面色苍白或紫绀,四肢厥逆,出冷汗,神情淡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肌瘤患者症、证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子宫肌瘤患者的症状特点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症状、体征定量评分,所有结果输入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的证候分型以血瘀为主,兼有肾虚和肝郁,肾虚、肝郁均兼见的复合证型亦占有一定比例。结论:血瘀证是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证型,兼有肾虚和肝郁。  相似文献   

15.
应用计算机根据辨证分型标准对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与既往的辨证分型标准不同的是,本研究以阴虚证、火旺证、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湿热证8个基本证为主,兼顾各证的脏腑辨证(共29个证)。采用八纲辨证以定性、脏腑辨证以定位的方法。通过调查发现,与20年前相比,糖尿病的中医临床证型发生了明显变化,湿热证、血瘀证、阴虚证是构成糖尿病临床复杂证型的基础,湿热证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由于疾病的变化,患者在某一阶段内可同时存在着病变性质相反的全身性证候与局部性证候。此时必须全面、深入、细致地辨明局部性证候与全身性证候,否则,容易贻误诊治。本文对我院2年来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除外消化道肿瘤伴出血者和食道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和内科止血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者),中医辨证为胃腑实热型(以下简称胃热型)病例87例,做一分析,以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全身证候与局部性证候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临床常用治疗中风中成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治疗中风中成药的名称、剂型、功能主治等信息,采用Excel 2010软件分类统计其剂型、适用证型、性味归经、单药使用频次及单方组方药物数量,采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并运用Apriori算法,对中成药不同组方不同剂型且药味频次≥4的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并排序,采用VOSviewer 1.6. 14软件制作中药关联网络图。结果 共得中成药75种,主治证型7类,以气虚血瘀证(34种,45.33%)及风痰入络证(28种,37.33%)为主。经胃肠道给药72种,主要包括胶囊剂(26种)、丸剂(16种)、片剂(15种)等6种剂型;非胃肠道给药3种,均为注射剂。中成药组方中药以川芎、丹参、红花出现频次较高,以温性,辛、甘、苦味药为主,主要归肝、脾、心经。结论 中成药治疗中风多从肝、脾、心三脏着手,处方以解气虚血瘀及风痰入络之证为主。该研究可为治疗中风中成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1 本证、兼证、变证之概念。《伤寒论》原著并无本证、兼证、变证之称,而是后世伤寒之家在六经提纲又设的一种辨证分类方法。如《伤寒来溯集》日:太阳本病脉浮仲景以其或然或否,不可拘定,诊者……必须理会此等兼证:《伤寒指掌》日:在抵今之伤寒无不兼证而病……其各兼并之证列于六经正病之下……;《伤寒贯珠集》则以三证分治则本证用“正治法”,兼证用权变法,变证用救逆法。近年来,此分类方法得到普遍应用,并对三证之概念作了比较详细论述,如《伤寒论选续》、《中国原著选读》、《伤寒论诠解》等总括其意单纯一经病谓之本证在某经病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本来不是此经病所应有的一般症状称兼证(包括并病合病);由伤寒病失治误治而引起的内科杂病中叫变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参照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的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进行探讨,并对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度进行评价,发现已有动物模型均以明显蛋白尿、血清蛋白降低、高血脂或肾功能异常、肾组织病理改变等为主要标准,与初步临床诊断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诊断标准基本相符。且现有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中医证候的模拟因素大致符合临床证候的发病因素,能较好模拟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但存在“病”“证”分离及证候类型过少等问题。因此希望未来聚焦完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继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机制探索和新药评价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琥珀散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辨证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专家门诊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诊断为EMT且使用琥珀散加减的患者真实世界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260例EMT患者,675张处方,6种证型,以寒凝血瘀证(58.52%)和肾虚血瘀证(29.63%)为主。涉及240味中药,药性以温、寒、平为多,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主要在肝、脾、心和肾经,功效主要分布在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和理气药,药物炮制以醋制为主。高频(>200次)中药共15味,依序为乌药、当归、肉桂等,6味中药涉及炮制,地黄主用熟地黄,莪术、三棱、延胡索和五灵脂醋制占比超80%,麦芽生、炒、焦俱用,以生为主。240味中药共产生3 620条有效的关联规则。高频中药系统聚类分析得出5类,因子分析获得5个公因子。除琥珀散原方组成外,生麦芽、陈皮、木香、五灵脂和白芍也被纳入。结论 琥珀散加减治疗EMT的真实世界特征为:证型以寒凝血瘀证最多,其次为肾虚血瘀证,临床遣方用药除温经通络、活血消癥外,亦须行气消食、活血止痛、养血调经,为临床应用琥珀散加减治疗EMT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