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46例严重烧伤病人,休克期采用以胃肠外营养为主,辅以中药材配制的烧伤膳食:感染期以静脉营养与胃肠内营养相结合;康复期以胃肠道营养为主,并监测病人体重、蛋白质代谢、创面愈合天数及免疫能力.[结果]44例患者愈合,2例死亡,死亡率为4.3%;80%病人在治疗4~6周后,体重恢复正常.其余体重丢失控制在10%以内;血浆蛋白及免疫功能也恢复正常,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该营养支持疗法可满足重度烧伤病人对热能及各类营养素的需求,增强免疫能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较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疗法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0例病人的营养护理疗法,休克纠正过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d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30例病人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28—70d。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烧伤病人胃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61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第一期采用烧伤1号方,以胃肠外营养为主,辅以中药材配制的烧伤饮料;第二期采用烧伤2号方,以静脉营养与胃肠内营养相结合;第三期采用烧伤3号方,以胃肠道营养为主,并监测病人体重、蛋白质代谢、创面愈合天数及免疫能力。结果:61例病人除1例死亡外,80%病人在治疗4~6周后,体重恢复正常,其余体重丢失控制在10%以内,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CD^+4细胞水平也恢复正常,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该实验采用的营养支持疗法可满足重度烧伤病人对热能及各类营养素的需求,增强免疫能力,减少污染和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一种较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小儿饮食特点,探讨口服盐酸奶对小儿烧伤休克早期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小儿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入院后立即口服盐酸奶,再静脉穿刺行静脉补液;对照组入院后立即静脉穿刺行静脉补液;比较小儿口渴改善时间和静脉穿刺成功时间,以及微循环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口渴改善情况、微循环指标及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烧伤休克早期,口服盐酸奶能有效快速补充液体,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为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提供充分准备,又适合小儿饮食特点,快捷方便,对保护胃粘膜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以40例深度烧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7例为不接受早期手术,出院后未能进行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患儿;治疗组23例进行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出院后临床医生跟踪指导患儿家属进行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以温哥华瘢痕量表为标准分别在出院当日和出院后1、3、6、12个月对患儿进行瘢痕测评。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出院当日及出院后不同时间瘢痕的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和柔软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手术及持续规范的瘢痕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小儿深度烧伤后的瘢痕畸形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总结小儿烧伤病人的特征,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318例小儿烧伤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18例小儿烧伤患者除6例死亡外,均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8.1%.其中行植皮手术者58例,占18.2%,效果满意.结论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大不相同,在治疗小儿烧伤患者的过程中,在注重局部创面治疗的同时更应重视全身情况的改善,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在大面积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面积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A和B两组 ,A组采用空肠置管内营养为主辅以静脉营养 ;B组给予静脉营养为主辅以口服营养。观察两组病人压迫症状消失时间 ;Hb及血清总蛋白恢复、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并发症、烧伤创面修复情况等。结果 :A组病人压迫症状消失早 ,Hb及血清总蛋白、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 ,并发症少 ,创面修复快。结论 :空肠置管肠内营养能有效治疗大面积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推拿应用于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分为预防和治疗两部分,预防部分为接受胃肠外营养(PN)的早产儿,治疗部分为确诊PNAC的早产儿。选取2018年1-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120例,其中预防部分60例,随机分为预防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预防推拿组(30例,常规治疗+小儿推拿治疗)。治疗部分60例,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及治疗推拿组(30例,常规治疗+小儿推拿治疗)。对比预防部分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喂养情况、PN持续时间、出院时体重、住院时间、日平均体重增长、PNAC发生率。对比治疗部分两组患儿的PN持续时间、出院时体重、住院时间、日平均体重增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预防推拿组的黄疸消退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到全量喂养时间、PN持续时间、开始喂养日龄、住院时间、出院时体重均优于预防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推拿组PNAC发病率低于预防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推拿组的PN持续时间、出院时体重、住院时间、日平均体重增长均优于治疗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推拿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可改善早产儿发生PNAC症状,缩短胃肠外营养的时间,对于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加快胃肠道功能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营养疗法中的护理经验。方法:休克纠正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天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68例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36~82天。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 10例特重烧伤营养补充及营养疗法分析 ,我们得出一些初浅体会。1 营养需要摄入量与烧伤面积大小成正比。随着烧伤面积增加 ,营养需要量将随之增加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面积烧伤抢救成功。2 在同等烧伤面积的病人 ,营养摄入多比营养摄入少的存活时间长。3 营养的摄入和需要在同一大面积烧伤病人 ,其摄入需要量也随病人病情发展而有变化。其中在烧伤抢救中期 ,即伤后 15~ 50天 ,其营养需要量最高 ,每天需要 6 0 0 0卡以上。在进入恢复期 ,营养摄入量要求开始减少。4 单靠静脉补充营养不能满足大面积烧伤的营养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可带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饮食限制联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105例腹泻病住院患儿在口服用药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同时限制经肠道进食。对照组仍为常规补液治疗及照常进食。比较两组有效率、止泻时间及出院后3个月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及止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病例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限制联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显著且可降低腹泻患儿出院后短期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特重度烧伤营养支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面积烧伤引起组织破坏加速,体液、蛋白质和能量持续丢失.烧伤后分解代谢增强,代谢率增加为正常的1/2~2倍,可持续数周之久.大面积烧伤病人若各种营养素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补充,势必会迟缓创面愈合、降低机体抵抗力,使感染和各种并发症难以控制,对治疗极为不利.因此,在烧伤治疗中,营养治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176-179
目的研究口服营养补充(ONS)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至12月在如皋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经口进食,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上下午的加餐改为口服营养补充剂,供能500kcal/d。对比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率、PG-SGA评分和相关实验室营养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体重变化率为正值且明显高于对照组[(-4.35±4.69)vs(2.65±3.21)],PG-SGA评分[(6.5±2.9)vs(5.0±2.3)]、血清总蛋白[(61.4±3.1)vs(63.9±4.0)]、血清白蛋白[(36.3±3.7)vs(38.5±2.7)]、前白蛋白[(173.2±30.0)vs(196.5±33.6)]各参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出院患者实施口服营养补充,能够增加患者的体重、改善其营养指标以及降低其营养不良的风险,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收治的4 8例喉癌病人进行营养执行情况的调查,探讨喉癌术后病人正确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将病人分为二组,观察组进行营养教育计划,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喂养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入院和出院体重、胃肠道反应情况、鼻饲管拔除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和出院体重差值有显著差别(P <0 .0 5 ) ,胃肠道反应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 <0 .0 5 )。结论:对喉癌病人术后进行营养计划,对保证病人的营养支持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癌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及不良预后关系密切,营养补充意义重大。口服营养补充剂是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癌症患者进行营养补充的首选途径。对于治疗期间的癌症患者来说,口服营养补充剂能够帮助其维持体质量、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提高治疗耐受性、降低短期再入院率及提高短期生存率。且营养干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但营养补充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方面的效果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主要对癌症患者口服营养补充剂的效果进行综述,以提高医院、患者及家属对口服营养补充剂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79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供给全部以口服和末梢静脉穿刺或插管为主,辅以营养液消化道管饲,并监测、外周静脉血,总蛋白(T-Pro)、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LYNPH)、白细胞(WDC)、Fn、IgG值和每日入出氮量。结果79例病人病程经过平稳,全部治愈出院。各项监测指标随病情好转、创面覆盖而改善并恢复,病人伤后6周实现正氮平衡的同时,也减少了血浆及全血的输入量,保持了水、电解质的平衡。结论营养护理关系到营养支持的成败,大面积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小儿烧伤在我国较为常见,由于其生理、发育和烧伤后病理变化的特点,与成人烧伤在治疗及护理上有许多不同。小儿烧伤后早期容易发生休克,需要及时补充胶体及晶体溶液。后期创面愈合时亦需要补充蛋白质和血液。因此,烧伤小儿的输血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输血速度达到治疗要求,对我科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40例烧伤小儿四肢及头皮浅静脉输血速度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烧伤病人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超过任何其它创伤,烧伤后机体代谢反应显著增高,在此期间若无足够的营养补充可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影响创面的愈合和功能恢复。治疗中,为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我们采取下列措施。1早期肠道营养:大面积烧伤早期消化道可呈现异常变化,甚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食管癌手术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家庭肠内营养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食管癌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出院时不拔除肠内营养管,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在经口进食为主基础上,继续肠内营养辅助治疗作为补充;对照组则停止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完全采用经口进食.比较2组1个月后体重、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因进食问题再次住院的比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因进食问题再次住院的比率低于对照组,而腹胀、腹泻发生率则无明显增加.结论 食管癌手术患者出院后继续家庭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方法,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质量.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总结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救护措施.结果 治愈18例,4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自动出院.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