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脑缺血何秋,王慕一,郎恩干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tetActivatingFactor,PAD是一种脂类介质,分子结构为1—0—烷基—2—乙酸—Sn—甘油—3—磷酰胆碱,分子量为1100,于1972年由Benveniste等研究兔...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57例精神分裂症和4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进行了血清白介—6(IL—6)、白介—2受体(SIL—2R)和α—干扰素(α—IFN)抗体的测定。结果显示,IL—6略低(P>0.05),而不同病程的患者IL—6组间差异明显(P<0.05),病程越长,IL—6越低,SIL—2R和α—IFN抗体均低于正常(P<0.05)。本文就IL—6、SIL—2R和α—IFN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NMDA受体在大鼠实验性脑震荡组织中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震荡是一种轻型颅脑损伤,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在脑震荡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4—3—3蛋白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4—3—3蛋白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的蛋白家族分子,参与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通过磷酸化丝氨酸或磷酸化苏氨酸的方式,14—3—3蛋白与磷酸化依赖的蛋白间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周期的进展,启动并维持了DNA损害的枪金点,激活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调节生存信号及细胞骨架,对细胞凋亡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关于14—3—3蛋白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CCMD—2—R的几点意见徐贵云张教东CCMD—2—R于1994年5月泉州会议通过公布已两年。在学习使用过程中,觉得CCMD—2—R不仅摒弃了ICD—10及DSM—Ⅳ繁杂的缺点,吸收了两者的长处,而且符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具有自己的特色。但也发现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钙粘素(N—cadherin),上皮-钙粘素(E—cadherin)及B—caten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cadherin、E—cadherin、β—catenin在42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cadherin,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之间以及胶质瘤的高低级别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生存时间〉2年组与生存时间≤2年组间差别显著(P〈0.05);N—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且二者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r=0.778)。E—cadherin的表达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下降,E—cadherin与N—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r1=-0.747,r2=-0.783);结论提示N—cadherin与β—catenin的过度表达和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在胶质瘤的侵袭及恶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可作为反映胶质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NOV对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NOV蛋白对人神经干细胞(H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NOV基因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收集COS-7细胞和NOV基因修饰COS—7细胞的条件培养液(COS—CM和NOV—CM),作用于培养的HNSCs,^3H—TdR掺入液闪检测HNSCs的增殖,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NSCs的分化。结果 (1)NOV—CM能明显促进HNSCs对^3H—TdR的摄入,说明NOV—CM能明显促进HNSCs的增殖,另外NOV—CM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2)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NOV—CM促进H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结论 NOV蛋白可能具有促进HNSCs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CCMD—2—R的意见征集姚芳传在CCMD—2—R通过和公布前,《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39)刊出一些问题,并寄发了一些同样内容的问卷,再一次征求对CCMD—2—R修订工作的意见。结果收到答卷87份,国内精神科老前辈和知名人士基本上都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N-acetylcysteine,NAC)在大鼠脑出血(ICH)继发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入自体不凝血制作实验性ICH模型,造模后即刻和6h后用NAC干预,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肿周围惦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l(ICAM-1)的表达变化。结果 ICH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开始表达,48h迭高峰,ICAM—l12h开始表迭,72h迭高峰。各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均P〈0.05);脑出血后NF—KB与ICAM—l呈正相关(r=0.868,P〈0.05),NF—κB表达从开始到高峰均早于ICAM—l。NAC可明显降低ICH24h、72h亚组NF—κB、ICAM—l的表达(P〈0.05)。结论 ICH时,NAC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下调ICAM—l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3—10—2004—08,我们共收治双额叶脑挫裂伤1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资料.所有病历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确诊,均为内科保守治疗。92例死亡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发病到就诊时间〈3h 12例,3—6h 29例。6—12h 28例。12—24h 16例。24—48h 7例。  相似文献   

12.
对《CCMD—2—R》中反应性精神病之我见朴轶峰反应性精神病在我国既往的精神疾病分类中一向作为独立的疾病单元,在国内很多精神病学讲义及参考书均有提及,CCMD—2—R增添了这一内容是一大进步,完善了CCMD—2,但阅读后感到有几点不足,特提出与同道们...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CCMD—3人格障碍较CCMD—2—R有一定改动,增加了两个人格障碍的种类,使之与ICD—10的分型基本一致。现拟对其分型和诊断条目的内容提出不同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4.
了解性别因素对精神分裂症中枢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3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37例女性精神分裂症、21例男性对照组、9例女性对照组脑脊液中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进行测试。结果男、女病例组及男、女对照组四组间5—HT、5—HIAA水平显著不同(F=4.265,P=0.017;F=5.896,P=0.004);同时还揭示男性精神分裂症5—HIAA显著低于男性正常对照组(q=4.0772,P<0.01)和女性精神分裂症5—HIAA显著低于女性正常对照组(q=4.621,P<0.01),但未见有病例组5—HT和5—HIAA的性别差异,亦未见有正常对照组的性别差异。结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精神分裂症其5—HIAA均低于相应对照组,表明精神分裂症有5—HT代谢低下。  相似文献   

15.
对《CCMD—2—R》癔症分型等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CMD—2—R》癔症分型等的商榷汪志良邱瑜霞CCMD—2—R与CCMD—2相比较,确有许多进步和完善之处,如删除了“首次癔症性精神障碍发作,诊断为急性心因反应”等不恰当的条文。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拟对CCMD—2—R的癔症分型及某些诊断...  相似文献   

16.
对CCMD—2—R中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CCMD—2—R中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再思考朴轶峰短暂精神病性障碍首次在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出现,它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类别。有的学者因对这一类别不够熟悉,使他们在实践中对它的理解和应用感到困难,在CCMD—2—R短暂精神病...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异质性及其与5—HT,NE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42例阳性精神分裂症、25例阴性精神分裂症和10例健康正常对照组脑脊液中(CSF)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进行测试。并以5—HT/NE、5—HIAA/MHPG为其相互作用指标,结果发现,阳性精神分裂症NE、MHPG、5—HIAA/MHPG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NE、5—HIAA显著低于阴性精神分裂症,但是5—HT/NE则显著高于阴性精神分裂症。作者就此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面肌痉挛3D-TOF-MRA与手术结果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对面肌痉挛的诊断及手术指导价值。方法总结分析51例面肌痉挛病人术前3D—TOF—MRA图像,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面神经斜矢状位和冠状位、横断面进行重建,观察血管与面神经近脑干端的关系,特别是有无血管跨越及推挤面神经,判明责任血管,并与术中发现进行对比。结果3D—TOF—MRA显示面神经102侧;症状侧血管接触或压迫面神经45例,接近2例,远离3例,无血管1例;症状侧与无症状侧比较.血管接触与压迫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D—TOF—MRA诊断面肌痉挛敏感度88.2%;与手术结果比较,准确度为91.8%。结论3D—TOF—MRA能清晰显示面神经脑池段及其与毗邻血管的关系,对责任血管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是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评估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术者探察责任血管,避免遗漏,提高手术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总结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18例颅内动脉瘤或可疑动脉瘤病人进行常规2D-DSA检查后,再进行3D—DSA重建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例中,常规2D—DSA检出动脉瘤的患者13例,共15个动脉瘤;3D—DSA检出15例,共18个动脉瘤。结论3D—DSA较2D—DSA能提高对颅内动脉瘤有效的阳性率检出。  相似文献   

2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首先发现于1980年,Metcalf等在研究中发现内毒素处理过的小鼠血清或条件培养基中的一种活性成分,这种成分具有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集落分化的功能,被命名为粒细胞-巨噬细胞分化因子(Granu—loycyte—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Factor.GMDF),此后研究发现它能在体外选择性地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分化为粒细胞集落,因此将它改称为G—CSF。时至今日,G—CSF已逐渐应用于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有临床发展前景的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