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中毛细血管损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将我们对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中毛细血管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以临床诊断为OSF患者的颊部病变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对照组取自无槟榔、烟、酒嗜好者的相应部位正常粘膜。标...  相似文献   

2.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I、I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组织中I、II型胶原基因表达的研究徐金龙凌天牖为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组织中的胶原聚集与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我们从6例病理检查确诊为中晚期的OSF组织和3例正常口腔粘膜(...  相似文献   

3.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角朊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作者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25例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5例正常口腔粘膜(NOR)及10例口腔扁平苔藓(orallichenplanus,OLP)组织角朊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15例(60%)OSF组织角朊细胞中有TGFβ1mRNA表达,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早、中期OSF组织角朊细胞中;5例NOR及10例OLP组织角朊细胞表达呈阴性。结果提示:OSF组织角朊细胞可合成分泌TGFβ1,TGFβ1在OSF的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一中间介质参与了OSF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组织中Ⅰ型及Ⅲ型胶原的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学方法观察Ⅰ型及Ⅲ型胶原在OSF中的分布,并应用图像分析仪对正常颊粘膜及OSF各期中的Ⅰ、Ⅲ型胶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Ⅰ、Ⅲ型胶原在口腔颊粘膜中均有分布;Ⅰ、Ⅲ型胶原随OSF病变程度加深逐渐增加,Ⅰ型原原在OSF早、中、晚三期增多均有统计学意义,而Ⅲ型胶原仅在OSF晚期增多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随OSF早、  相似文献   

5.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近30年来国际上才开始研究的一种慢性侵袭性口腔粘膜疾病,可累及口腔及口咽部,有时也侵犯食道粘膜。主要特征是上皮下炎症反应,粘膜固有层纤维组织变性和上皮萎缩,口腔粘膜硬化,甚至引...  相似文献   

6.
肥大细胞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大细胞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关系的初步研究苏葵刘蜀凡沈子华彭隆详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嚼槟榔、遗传、免疫及全身、局部防御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本实验观察了OSF病变部位肥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粘膜下注射及表面涂布水溶性槟榔提取液(AANE)相结合方法,诱发SD大鼠颊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在实验第12,16,22及28周分别进行颊粘膜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模型组动物在各个时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OSF样改变,即:上皮萎缩,钉突变平或消失;固有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堆积,排列紊乱并玻璃样变;病变进一步发展可波及深部肌层。停止使用AANE6周后,病变未见明显逆转。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粘膜下注射及表面涂布AANE相结合方法可快速诱发出大鼠颊部比较典型、稳定的OSF模型。  相似文献   

8.
胥红  苏葵 《广东牙病防治》1999,7(4):251-253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变性(OSF)中胶原堆积的原因。方法 电镜下对OSF患者病变中胶原纤维进行研究,测量胶原原纤维的直径及周期性横纹。结果 ①胶原原纤维的直径:OSF早期原纤维直径与正常无差别、中期、晚期直径逐渐增大;②周期性横纹:OSF早期与正常无差别,中期、晚期逐渐增大。结论 OSF的胶原纤维的形态表现异常,共程度随病变发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9.
槟榔提取物对人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OSF的发生与咀嚼槟榔习惯密切相关,但咀嚼槟榔诱发OSF的机理仍不明确。我们采用角朊细胞(keratinocytes,KC)体外培养技术,比较OSFKC与健康者KC分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差异,同时观察槟榔提取物(arecanutextract,ANE)对KC分泌ET的影响。旨在对KC及ET在OSF发生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并为阐明咀嚼槟榔习惯与OSF的因果关系提供一些实验依据。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中胶原堆积的原因,电镜下对OSF患者病变部位中的胶原纤维形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胶的原纤维横断面:OSF早期“负染”胶原和管状胶原较正常增多,中期主要为“负染”胶原和管状胶原,晚期则绝大多数“负胶原”(2)胶原原纤维纵切面;OSF早期以黑色纤维为主,中期黑白纤维混杂,晚期以白色纤维为主。研究结果提示:OSF的胶的纤维发生了变性,其程度随病变发展而加 。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自1993~1998年应用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患者34例,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均为门诊OSF患者,高压氧组26例(34例中8例因不符合设计要求而被排除),其中男19例,女7例;治疗前张口度最小9mm,平均251mm。对照组17例,男13例,女4例,最小张口度12mm,平均266mm,均经临床及病理学诊断,无其他疾病。(2)治疗方法:均先戒嚼槟榔,高压氧组用HBO治疗,10次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对照组服用茶色素胶囊250mg,2次/…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在头颈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其代谢  NO是L 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作用下氧化生成的一种极不稳定的气体 ,半衰期约5s。NOS分为 3型 :I型NOS(nNOS)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系统 ;Ⅱ型NOS(macNOS)最早发现于巨噬细胞中 ,近期发现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 ;Ⅲ型NOS(eNOS)为内皮细胞所特有。根据NOS调节方式及特点主要分为两型 ,即原生型NOS(constitutiveNOS ,cNOS)和诱生型NOS(inducibleNOS ,iNOS)。现…  相似文献   

13.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患者血清和唾液某些微量元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微量元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的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SubmucousFibrosis简称OSF)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也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OSF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锌、铜、铁、硒、锰及唾液锌、铜、镁、铅、铁进行了对比性定量测定分析,认为高血锌,铅与低铁、硒也许是OSF易感性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ralsubmucousfibrosis ,OSF)是一种以炎症和渐进性黏膜纤维性变导致进行性张口困难为特征的口腔慢性疾病 ,是口腔和口咽部的一种癌前状态。 5 0年代初期印度首先发现此病 ,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湖南湘潭和台湾亦有发病 ,与嚼槟榔有关。但半个世纪以来 ,该病在流行病学上有了变化 ,而其发病机理、治疗手段仍不很明确。现就该病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检测指标、治疗手段和研究测定方法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作一综述。1.OSF流行病学 根据早先统计OSF被认为 40岁以上女性居多 ,…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粘腊上注射及表面涂布不溶性槟榔提取液(AANE)相结合方法,诱发SD大鼠颊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在实验第12,16,22及28周分别进行粘膜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模型组埃各个时期出现了不同和蔼的OSF样改变,即:上皮萎缩,钉突变平或消失;固有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堆积,旬紊乱并玻璃样变,病变进一步发展可波及深部肌层。停止使用AANE6周后,病变未见明显逆转,对照组未见明  相似文献   

16.
纤维结合蛋白对牙周韧带细胞中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探讨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促进牙周新附着形成的机理,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定量分析等方法,观察了外源性FN对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s,PDL-cels)中几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适量外源性FN(0.044μmol/L)可显著促进PDL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合成,而抑制内源性FN的合成,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本研究表明,在牙周组织愈合时,应用外源性FN,有利于合成新胶原而促使牙周新附着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中胶原增生的机制,透射电镜下对成纤维细胞分类计数结果表明合成胶原功能最旺盛的成胶原细胞在病变早期,中期增多,降解胶原能力最强的破纤维细胞在病变中期,晚期减少,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OSF中胶原纤维的堆积在早期主要为合成的增多,中期既有合成的增多,也有降解的减少,而晚期则主要为胶原降解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中胶原堆积的原因,电镜下对(OSF)患者病变部位中的成纤维细胞(Fb)的形态学进行研究,并对各阶段的Pb进行计数。结果显示:幼稚的Fb(少分化Fb和幼Fb)在正常及病变各均无差别,肌成纤维细胞在OSF中期增多,纤维细胞在OSF早期减少,中期增加至正常水平,晚期则较其余各期增多,研究结果提示:OSF中的Fb形态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9.
借助组织化学、生化分析和透射电镜方法,探讨肥大细胞对水溶性槟榔提取液诱发的大鼠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的胶原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在OSF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关系密切,其数量明显增多,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随刺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模型组颊粘膜胶原纤维大量堆积,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且随刺激时间延长而升高;各时期模型组肥大细胞计数与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呈高度正相关;血清总羟脯氨酸含量各期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槟榔某些水溶性成份可能通过激发肥大细胞增殖与活化,干扰组织胶原代谢而诱发OSF。  相似文献   

20.
内皮素-1(ET-1)在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中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ET-1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SF)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OSF30例、正常口腔粘膜(NOR)10例组织中ET-1的定位分布和含量。结果显示:①OSF组织中ET-1有异常表达,其免疫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上皮棘细胞、基底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胞浆胞膜上;②ET-1在OSF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及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NOR(P<0.01);③OSF各期ET-1相对含量存在差别,其中早、中期上皮细胞ET-1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晚期(P<0.05)。由此提示,ET-1可能参与了OSF的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