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ESD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A、B组.A组采用EMR内镜治疗法,B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治疗效果间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治疗效果总体较好,2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治疗效果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缺失和突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抑癌基因PTEN的缺失和突变.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2001~2002年胃镜中心活检标本,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对应的正常胃粘膜各30例,收集同期肿瘤外科术后大体标本,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各30例,饱和氯化钠法提取组织DNA,PCR-SSCP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PTEN杂合性缺失(LOH),PCR-SSCP测序法检测PTEN基因突变.结果:在胃癌癌前期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中,PTEN的杂合性缺失率分别为10%、10%、13.3%,在早期胃癌中,PTEN的杂合性缺失率为20%,进展期胃癌中PTEN的杂合性缺失率为33.3%,而PTEN基因突变在癌前期病变及早期胃癌中无1例出现,在进展期胃癌中出现比率为10%,而且所有发生PTEN基因突变的病例均为LOH阳性病例.结论:PTEN基因缺失或失活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宁颗粒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维甲酸组、胃宁颗粒低剂量组、胃宁颗粒中剂量组、胃宁颗粒高剂量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端粒酶活性、细胞增殖指数(PI)、细胞凋亡指数(AI)的变化。结果 胃宁颗粒各剂量组活动、饮食等一般情况好转,肠化生(IM)、不典型增生(ATP)、端粒酶阳性发生例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胃宁颗粒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指数(PI)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凋亡指数(AI)显著增高(P<0.05)。结论 胃宁颗粒对胃癌前病变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端粒酶活性、促进癌前病变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127例胃组织样品进行DNA含量分析.光镜下分为正常粘膜,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共7组.以DNA指数表示细胞核相对DNA含量.结果: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均与前5组有极显著差异,对其中64例的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之间S期细胞比率、细胞增殖指数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胃癌组细胞增殖指数与除重度不典型增生之外的其他组有显著差异.因此,DNA含量异常,S期细胞比率及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增高,为胃粘膜潜在恶性或恶变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行宫颈病变筛查的540例已婚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阴道镜及宫颈HPV检测.结果 阴道镜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为75.00%,而HPV对宫颈相关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为70.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中的灵敏度(93.43%)以及准确率(59.26%)都优于H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和HPV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为99.53%,显著高于阴道镜(93.43%)和HPV(85.45%)单独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HPV检测,但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诊断率,临床诊断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网格测试法对胃癌前病变和癌的形态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体视学原理,用测试网格片对胃粘膜上皮重度异型增生(SDYS)与高分化腺癌(HAC)各60个病灶,选择核浆比体积密度(Vnp)、核表面积密度(Sv)两项指标进行检测推算。结果:SDYS和HAC两组病变的VnP(±SE)分别为0.3487±0.0260,0.4834±0.0570(P<0.01);Sv(±SE)分别为2.4587±0.0632;2.7715±0.1360(P<0.01)。Vnp和Sv在SDYS组的上限值与HAC组的下限值之间均存在一个小范围的重叠交叉区。作者视为这是SDYS向HAC的过渡。应用网格测试法,费用少,易于掌握,便于基层病理工作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出现反复上消化道症状病史3年以上的患者共192例,采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进行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分别在病变活动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比普通胃镜图像清晰,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尤其是对于局灶性浅表性病变和胃小凹的观察,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胃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具有绝对的优势。192例患者中有7例是早期胃癌患者,4例患者是重度异型增生,9例患者为中度异型增生,有18例患者是轻度异型增生。结论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技术能够清晰的发现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能够提高活检病理检查的阳性率,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前病变与早期乳腺癌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乳腺癌前病变及其与早期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以乳头溢液为主诉和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以及近5年来收治的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恶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共收治乳头溢液(不伴肿物)患者252例,其中乳头状瘤病或导管上皮增生活跃31例,占12.3%,乳腺癌22例,占8.7%,3例乳头状瘤病3年后发生同侧乳腺癌;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患者192例,其中乳头状瘤病或导管上皮增生活跃23例,占12.0%,乳腺癌19例,占9.9%;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终显典型恶性征者52例,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5.2%(52/1008)。结论: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乳头溢液)和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是癌前病变和早期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相似文献
9.
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53、bcl-2、c-myc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粘膜p53,bcl-2,c-myc基因的表达,以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29例肠上皮化生,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PCR/SSCP测定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Hp阳性由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确定,结果:胃癌组Hp阳性41例,阴性19例,在胃癌组织中p53,bcl-2,c-myc基因阳性表达分别为38例(63.3%),38例(63.3%),18例(30.0%),p53,c-myc基因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P<0.05),bcl-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5),p53,bcl-2,c-myc基因表达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但bcl-2与胃癌类型,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每一种病变类型Hp阳性组p53,bcl-2,c-myc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可以引起抑癌基因p53第5-8外显子突变,癌基因c-myc,凋亡调节基因bcl-2表达增加,Hp可能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组织蛋白酶D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D)在胃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浅表性胃炎、14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16例不典型增生及54例胃癌组织中CD的表达。结果:除不典型增生外,随着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CD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CD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胃癌显著高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P<0.05);CD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C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进展较快者的滞留时间,为寻找合适的筛查间隔提供线索。方法:在涉县对40~69岁人群开展重复的内镜筛查。结果: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中从首栓为正常间隔13个月检出1例.从首捡为基底细胞增生间隔7个月检出1例,从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10.5个月检出4例。从首检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12.5、43.4个月检出2例;8例原位癌或黏膜内癌中由首检为基底细胞增生分别间隔18和51.7个月检出2例,由首栓为轻度不典型增生间隔48个月检出1例,由首检为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4、13个月检出2例,由首检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5-17.5个月检出3例:4例浸润性癌中由轻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3个月栓出1例,由中度不典型增生间隔50个月检出1例,由重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4和19个月栓出2例。结论:首检过后对基底细胞增生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应间隔一年复查一次,对中度不典型增生应半年内复查一次。以防止其中进展较快者发展为癌。 相似文献
12.
维甲酸治疗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含0.03%雷尼替丁的标准粉末状饲料和50μg/mlMNNG联合喂饲大鼠共20周,诱发胃粘膜病变。实验从第36周起,按40mg/kg体重,每日1次给大鼠喂服维甲酸共8周,之后处死动物进行观察。维甲酸治疗组大鼠胃粘膜肠化生、中重度异型增生及胃癌的发生率(各为72.0%、24.0%、0%)显著地低于未加治疗的对照组(各为100.0%、52.0%、16.0%)(P<0.01、P<0.05);维甲酸治疗组大鼠,病变胃粘膜血流量改善,泌酸功能显著好转,血和组织中LPO含量明显下降,跨膜电位差恢复接近正常水平;维甲酸服用组大鼠未见明显毒副反应。表明维甲醇对大鼠实验性胃粘膜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清除自由基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娟利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5):528-530
目的探讨超薄液基细胞学(TCT)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DNA聚合酶链反应(HR-HPV DNA PCR)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选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查体女工中拟诊宫颈癌需要进行病理活检的480例患者进行TCT和HR-HPV DNA PCR检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TCT、HR-HPV DNA PCR及其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TCT、HR-HPV DNA PCR及其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65.6%、58.8%和92.1%,灵敏度分别为75.4%、85.7%和6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6%、44.6%和65.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85.4%和88.9%,准确度分别为73.4%、60.4%和81.2%。HR-HPV DNA PCR的灵敏度显著高于TCT和联合检测(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TCT和HR-HPV DNA PCR(P<0.05),TCT和HR-HPV DNA PCR的阳性预测值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三者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T、HR-HPV DNA PCR均能有效筛选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而联合检测则能使两种检查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4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宫颈癌27例,癌前病变1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确诊并行手术治疗。另选取体检无妇科病史的3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的阴道超声声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超声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者16例,准确率为81.3%;超声诊断为早期宫颈癌者25例,诊断准确率为92.6%。三组的宫颈厚径与宫颈内膜厚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三组间关系为: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早期宫颈癌组。正常对照组中均未见宫颈线中断与宫颈内出现强回声或低回声团,15例测到丰富血流;癌前病变组宫颈线中断2例,3例可见宫颈内出现强回声或低回声团,血流丰富8例;早期宫颈癌组中宫颈线中断10例,宫颈内出现强回声或低回声团8例,血流丰富22例;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3组PSV与RI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SV:正常对照组<病前病变组<早期宫颈癌组;RI:正常对照组>病前病变组>早期宫颈癌组。结论阴道超声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细胞学检查与妇科检查的有效补充,减少漏诊或误诊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文简称VE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胃癌手术标本 5 2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14例、不典型增生 18例、胃腺瘤 12例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和胃癌标本的微血管计数 (MVD)。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VEGF表达为 35 71% ,不典型增生为 38 89% ,胃腺瘤为 4 1 6 7% ,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胃癌的表达为 6 3 4 6 % ,与癌前病变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VEGF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其MVD明显高于阴性者 (P <0 0 5 )。VEGF的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与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结论 :VEGF在癌前病变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 ,但在胃癌中有高水平表达 ,与肿瘤的恶性进程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Bmi-1 在正常胃组织和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Bmi-1 在正常胃粘膜、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分析探讨Bmi-1 与核增殖抗原ki-67和凋亡抑制基因Bcl- 2 之间的关系,以及Bmi-1+细胞与Bcl- 2+/ki- 67-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62 例胃癌及配对正常胃粘膜中Bmi-1 和ki-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双染法观察Bcl- 2+/ki- 67-细胞的分布。结果:胃癌组织中Bmi-1 表达(52.5%)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21.6%),P<0.05;胃癌中Bmi-1 表达与Lauren 分型、Borrmann 分型和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 胃癌中ki-67表达与Borrmann 分型有关(P<0.05)。 Bcl- 2 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Lauren 分型有关(P<0.05)。 在胃癌组织和肠化生粘膜中,Bmi-1 与Bcl- 2 呈正相关(P<0.05)。 结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Bmi-1 表达可能与细胞增殖、凋亡和癌变有关。在胃癌和肠化生粘膜中Bmi-1 和Bcl- 2 表达的相关性以及Bmi-1+细胞和Bcl- 2+/ki- 67-细胞分布之间的关系提示Bmi-1 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中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基本正常胃粘膜(对照组,30例)、肠化生(30例)、不典型增生(22例)及胃癌(25例)组织中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采用快速尿素酶反应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PCNA表达与胃粘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γ=0.655,P〈0.01);各组间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在肠化生及不典型生组中HP感染者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PH阴性者 相似文献
18.
IL-8基因在胃癌及癌前状态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IL-8基因与癌前状态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25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粘膜中IL-8基因mRNA表达;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83例不同胃粘膜标本IL-8蛋白表达,其中包括29例正常胃粘膜、54例浅表性胃炎、33例胃溃疡、57例萎缩性胃炎、40例异型增生、70例胃癌。结果:1)胃癌组织中IL-8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2)正常胃粘膜、癌前状态与胃癌组织IL-8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1),胃癌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癌前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异型增生、萎缩性胃炎及胃癌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依次上升(29.6%、45.5%、57.5%、71.9%、88.6%),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异型增生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萎缩性胃炎与异型增生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浅表性胃炎(P<0.01或P<0.05);萎缩性胃炎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异型增生。结论:IL-8基因在癌前状态及胃癌中高表达,IL-8基因表达增强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并与癌前状态的进展有关。IL-8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中胃泌素和Ki-67的表达,探讨胃泌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96例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来自胃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胃泌素和Ki-67表达。结果胃泌素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CAG)、肠化生(IM)、异型增生(Dy)和胃癌(G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8 %、30.0%、57.9 %、68.2%和77.8%,CAG组与G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CSG→GC,Ki 67增殖指数(PI)呈逐渐递增趋势,且从CAG→GC,胃泌素的表达与PI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泌素在萎缩性胃炎中呈低表达,在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中,表达异常增高;胃泌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重染色内镜联合血清MG7抗原检测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者患者190例,随机分为染色内镜组(Ⅰ)(65例)、MG7抗原检测组(Ⅱ)(65例)及实验组(Ⅲ)(染色内镜联合MG7抗原检测组,60例),Ⅰ组行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内镜检查,Ⅱ组检测患者血清MG7抗原含量,Ⅲ组在进行靛胭脂-美蓝双重染色内镜检查的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G7抗原含量.结果 Ⅰ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69.23%;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71.42%;Ⅲ组早期胃癌检出率为93.33%;Ⅰ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65.38%;Ⅱ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60.00%;Ⅲ组癌前病变检出率为83.33%;Ⅲ组较Ⅰ,Ⅱ组的检出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重染色内镜联合血清MG7抗原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