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积液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积液的防治.方法与结果:从1989年1月1日~1996年12月31日,作者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95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6例,发生率为0.82%.均经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为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术中应细致操作,妥善处理食管床及淋巴结清扫创面,减少术后渗液;术中对侧纵隔胸膜破裂的病人,术末清除对侧胸腔积气积液,防止术后健侧胸腔积液;在食管重建术中,应用纵隔胃;保证通畅的胸腔闭式引流,促进肺的复张,并掌握好拔管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本组手术治疗食管癌473例(不包括贲门癌),发生乳糜胸2例(0.42%),均经胸腔引流加胸腔内注射四环素液而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 女性,46岁,因食管中段癌进左胸手术弓上吻合。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发现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流出,引流管腔有纤维素条索堵塞。术后第3天,患者自觉心慌气急,两肺有哮鸣音,左肺呼吸音低,经吸氧和氨茶硷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当晚气急加重,并从原引流口自行溢出淡黄色液体约2,000ml,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4天作X线胸透,左胸中等量积液,重新安置闭式引流管,引出淡黄色胸液约1,500ml,胸液乳糜试验阳性。口服美蓝无蓝色胸液,诊断乳糜胸。除积极补液,输血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外,分别于术后第7、9和11天,每天一次胸腔内注射0.5g四环素液,乳糜液逐日减少,术后第11天拔管。经X线检查,胸腔无积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液性质的动态变化趋势探究早期安全拔除胸腔引流管时机。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43例,收集并观察分析术后1周胸腔引流液量、胸水常规、胸水生化等指标变化趋势。结果术后1周胸腔引流液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前4天下降速度较快,后3天下降趋势较缓;胸水常规在术后第4天由中性粒细胞占优转变为淋巴细胞占优;胸水生化中蛋白浓度和腺苷脱氨酶浓度在术后第4天由下降趋势转为开始上升趋势。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胸膜腔在术后前3天处于急性炎性反应阶段,在术后第4天前后过渡到免疫反应阶段,胸腔引流液性质的转变较引流液量变化更具有生理意义,此时拔出胸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肺癌术后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肺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有效护理,以排除胸腔内积液和积气,并预防其反流,观察胸腔内情况,重建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脏受压。方法通过合适的体位、充分咳嗽、充分引流、密切观察引流液、胸内负压、预防胸腔引流管的上行感染等的护理方法。结果使肺癌术后于1 ̄2周内顺利拔管,保证术后尽快恢复。结论肺癌术后胸腔引流管的密切观察和合理有效的护理可使患者减少并发症,早期拔管,减轻痛苦,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力尔凡减少肺癌术后胸腔引流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16例肺癌术后胸腔引流偏多的患者给予胸腔内注入力尔凡40 mg.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注药后2 d内拔除胸腔引流管,毒副反应主要是胸痛和发热.结论 力尔凡能有效控制肺癌术后的胸腔渗出,是减少肺癌术后胸腔引流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胸腔胃穿孔二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例 1:男 ,5 9岁。因胸中段食管癌在本院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后第 2天胃管不慎脱落 ,反复试插失败 ,术后第 3天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发热 ,从胸腔引流管排出胃液样物。口服 76 %泛影葡胺 6 0ml透视检查、见造影剂自胃体漏入胸腔 ,诊为胸腔胃穿孔。在全麻下开胸探查 ,见大弯处有直径 0 3cm穿孔 ,此处有胃与纵隔胸膜之缝合固定线 ,剪除缝线 ,剪去穿孔周边少许胃壁组织 ,从穿孔处逆行插胃管至口腔成功 ,全层间断缝合 3针修补穿孔 ,再用胃大弯侧大网膜覆盖穿孔。甲硝唑冲洗胸腔、放置胸腔引流管。术后禁食 …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7年~1995年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例中,发现4例顽固乳糜胸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一,刘某某,男,57岁,食管胸下段癌,行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第二天,发现胸腔引流液呈乳糜样,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乳糜液,每口量大于1000毫升。于术后第三天再次开胸探查,拟行胸导管结扎术,术中发现TS平面胸导管结扎钱存在,T10平面胸导管出现稍有膨大之结构后,分为数根细小的淋巴干属支在纵隔胸膜后伸向腹腔。手术虽将可疑淋巴管逐一缝扎,但仍不能控制乳糜胞的形成,每日引流量在1000~2000毫升之间。以后又经过三次手术,均采取脊柱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食管癌术后大量乳糜胸8例,日引流量880~2300ml,采用大剂量50%葡萄糖、四环素或红霉素为主要药物进行胸腔灌洗,长时间夹管保留(6小时/次),并配合全身应用足量止血抗纤溶药物,所有病人均在短期内治愈,疗程5~9天。无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作者通过总结,对灌洗方法及其机理等有关问题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胃穿孔二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例 1:男 ,6 5岁。食管胸上段癌 ,于 1996年 10月 3日在全麻下行三切口、右侧开胸食管癌切除 ,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术后第 1d胸腔引流为血性液体达 2 5 0 0ml左右 ,用止血药等处理 ,术后第 7天尚未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第 7d突发高热 ,咳嗽无力 ,右胸背疼痛不适。胸腔引流管引出胃液及食物残渣 ,胃肠造影见贲门下方小弯处胃壁坏死穿孔约 6cm长。二次手术行胃修补术 ,胸腔引流、空肠造口及胃肠减压后治愈。例 2 :男 ,5 0岁。因食管胸中段癌 ,于 1998年 2月 10日在全麻下行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下(VATS)食管癌切除术促进术后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00例行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ERAS组采取术后早期拔除胸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拔管。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拔管时间、拔管前总引流量、胸腔积液发生率、胸腔穿刺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ERAS组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胸腔积液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胸腔穿刺率无显著差异(P>0.05);ERAS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术后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并且恢复更快,住院费用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胸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的患者100 例。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胸腔镜下操作纵隔肿瘤切除术。记录纵隔肿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评分。术后随访0.5~3.0年,统计其复发率及远期疗效。结果: 100例纵隔肿瘤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病例,手术成功率 100%。手术时间 (75.6±5.2)min;术中出血量 (60.10±7.8)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4天;术后住院时问3~7天。9例合并重症肌无力者症状无改善,2例合并单纯障碍性贫血患者贫血症状无改善。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减少患者痛苦及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榄香烯乳对恶性胸腔积液有良好的疗效,受此启发,我们曾应用该药成功地治疗食管癌手术后乳糜胸2例,报告如下。例1,女性、12岁。因中段食管癌于1995年9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第6天胸腔引流液增多,每日达1000ml以上,色乳白,乳糜试验(),诊断为乳糜胸、保守7天后,症状无改善,每日引流量仍达1000ml以上,病人日渐衰竭。因病人拒绝再次手术,试用Lx乳治疗。以2%普鲁卡因10~20ml局部皮肤注射并向胸腔内注射,然后于左第二肋间向胸腔注入0.5%Lx乳40ml(2支),注入后5分钟病人胸痛剧烈,满头大汗。经用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各种管路的重要性及观察护理要点。方法:51例75岁~82岁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及尿管,观察各种管路的情况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患者自行拔除胃管1例,自行拔除尿管1例。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是促进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Chen G  Xie L  Tang JM  Ben XS  Yang XN 《癌症》2005,24(10):1280-1283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后胃食管颈部吻合口内瘘入纵隔、胸腔时形成特殊类型的吻合口瘘,诊治均较困难,处理不当则易危及生命。本研究旨在探讨此类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诊断方法、正确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5例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纵隔、胸腔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的颈部吻合口内瘘的发生率为1.83%(4/219)。5例患者内瘘发生时间为术后第1~13天,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形成颈部吻合口纵隔、胸腔内瘘的原因主要包括吻合口张力过大,吻合位置过低,食管胸廓出口未满意封闭固定,吻合技术缺陷,头颈部摆动幅度过大等。当出现术后突发的高热、呼吸困难、胸痛,合并颈部吻合口外漏,经敞开后病情无好转,X线见纵隔影增宽,液气胸,经口服美蓝,食管造影和CT检查发现吻合口内瘘入纵隔或胸腔即可确诊。通过及时诊断、充分引流和内外冲冼、足够的营养支持、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和对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者采用脓胸廓清及带蒂肌瓣填塞手术,患者均在较短期内得以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胃食管颈部吻合口内瘘多发生在术后1~13天,病情多较危重,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包括积极手术介入可明显缩短病程,显著降低吻合口内瘘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1512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6例,发生率1.7%。作者指出,预防本症发生的关键措施。1.术中仔细操作,防止过多损伤。2.引流管必须定时检查,保证引流通畅。3.术后24小时必须改半卧位,有利胸液排出。4.术后48小时拔管较为安全。胸部X线检查即可确诊,如积液较多,可根据胸部X线正侧位片及超声波检查定位,作胸膜穿刺抽液。大多数病人胸穿1~2次即可治愈,如胸液仍多,也可重新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  相似文献   

16.
胃代食管途径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锡建  李国珍  孙培军 《肿瘤》2003,23(2):151-152
目的:探讨食管次全切除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胃代食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237例食管癌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两条胃代食途径和手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经食管床的94例纵隔胃病人,术后胸胃综合征、心肺并发症最少,胸腔放置引流管时间最短。经左胸腔的143例胸腔胃病人,术后放射治疗者胃肠反应轻;术后肿瘤复发的部分病人可经2次手术治愈,或再次放疗,延长生存期。结论:对于早期食管癌,或高龄心肺功能较差的病人,预计术后不需要放射治疗者,可行胃经食管床食管纵隔胃吻合。对中晚期食管癌、或青中年、体质良好的病人,预计术后必须放射治疗者,仍应选择传统的胃经左胸腔的食管胸胃吻合。对于颈段、胸上段的中晚期食管癌、需要三切口的病人,应尽可能采取术前放疗、新辅助化疗、术中化疗和彻底清扫淋巴结,减少术后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7.
格拉诺赛特在实体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格拉诺赛特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方法:预防用药组:末次化疗结束48~72小时给格拉诺赛特50~100μg,皮下,qd,5~14天;治疗组在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9/L后给格拉诺赛特100~200μg,皮下,qd,5~14天。结果:预防用药组54个周期白细胞计数均在40×109/L以上,占75%(54/72);18个周期白细胞计数低至(18~39)×109/L之间,占25%(18/72),但持续时间不超过5天,均不影响下一周期化疗的实施。治疗组给格拉诺赛特前白细胞计数平均16×109/L,治疗平均52天后白细胞计数上升至40×109/L以上。结论:格拉诺赛特是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红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42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给予红霉素粉剂0.6—0.9溶于5%葡萄糖40ml:将稀释之后的红霉素溶液经胸腔引流管注入胸腔,夹闭引流管并脱管;嘱患者转动体位.4-6h开放胸腔引流管;1%利多卡因30—40ml先于注药前30min注入胸膜腔减轻胸痛。[结果]治愈42例,治愈时间4~21d,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红霉素胸腔内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方法简便,药源充足,疗效满意,避免了二次剖胸手术。  相似文献   

19.
乳腺和甲状腺外科术后常使用4.0—4.5mm硅胶管作术后引流,以往常规术毕用吸引器持续负压吸引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丝线结扎,回病房后打开连接负压吸引瓶,这样在拔除引流管时尚有少量渗血、渗液不易流出,影响皮瓣的贴敷及伤口的愈合,且增加病房护士的工作量及连接时污染接头的机会。鉴此,我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解决了上述问题,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胸腔灌洗并腔内给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0年6月~2004年3月对4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微创胸腔穿刺置管,在尽量引流出胸腔积液后进行庆大霉素灌洗液胸腔灌洗,灌洗后交替给予顺铂60mg~80mg或力尔凡40mg~60mg胸腔注射,治疗5次或胸腔内无积液流出时,再胸腔给药1次,并拔除导管.结果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68%.首次引流时间3.5h(1h~12h),引流量平均为1 860ml(520ml~3 460m1).所有病例均于第1次治疗后呼吸困难症状完全消失,并于第5次治疗或之前拔除导管,疗程≤15天.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腔内灌洗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胸腔内癌细胞残留,从而增加腔内药物的相对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