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中医外感热病中伤寒与温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伤寒与温病的区别 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此即《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的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难经》日“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这就明确指出了广义与狭义伤寒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伤寒与温病     
伤寒有广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素问·热论》所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狭义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所以《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广义伤寒包括狭义伤寒、“中风”(感受风邪所致的外感病,不同于杂病之脑中风)、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所言的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狭义的伤寒是指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伤寒论》虽然兼论二者,但它只是一般地论述广义伤寒,而着重论述的还是狭义伤寒。据此,今拟将《伤寒论》编写成《伤寒学》,使之明确地与《温病学》齐名。二者互为羽翼,共同构成外感病学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伤寒涵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崇典  杨宁 《中医研究》2005,18(11):9-11
本文探讨了<素问·热论篇>伤寒的涵义.认为<素问·热论篇>中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这句话并不含有所谓"广义伤寒"的涵义.分析<素问·热论篇>全篇内容得出,伤寒是伤于寒邪引发的有着复杂的、轻重不同的、多种多样表现,且具有传染病某些特征和临床特点的,全身性感染的一个种类病病名.<素问·热论篇>论伤寒之类有"两感于寒"和"不两感于寒"两种表现,并指出因季节不同伤寒之类患病有"病温"、"病暑"的不同,<素问·热论篇>仅从伤寒之类不同时期的临床"热病"特点来论伤寒.而目前所谓"狭义伤寒"的说法实为伤寒之类中多种不同类型的病证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分析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认为,伤寒的涵义并无广义狭义之分。伤寒是指伤于寒的病因以及在伤于寒同一病因下多种不同类型的病证。《难经·五十八难》中伤寒有五的伤寒是指伤于寒的病因,而在伤寒有五五之中的伤寒则是指在伤于寒之类的5种不同病证中以显著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明了《难经·五十八难》伤寒的涵义,将有利于早日揭示伤寒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目前为止 ,大多将伤寒的涵义分为广义和狭义 ,分别解释为“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和“感受寒邪 ,感而即发的外感病”。笔者于教学中 ,也多遵旨授业 ,不越雷池。然每于解惑之余 ,颇感确有细化的必要。《伤寒论》涉及“伤寒”二字的原文有 98处。其内涵既有广义、狭义的不同 ,又有泛指、特指的区别 ;既有专论病证者 ,又有兼论证候转变者。其不同层面的内涵 ,仅以广、狭区分 ,恐难明经旨。本文试从常规内涵和特殊指代的两个视角 ,做如下探讨 ,不当之处 ,望同道指正。1 常规内涵“伤寒”既有泛指一切外感疾病总称的广义内涵 ,又有专指感寒而发类外…  相似文献   

7.
浅谈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病学是在《伤寒论》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而逐渐形成自身体系的。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都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发病规律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应该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温病是广义伤寒的一个分支,椎因湿病是发展的产物,在很多方面发掘了前人所未道及的,补充了前人的不完善,在病机、病证等方面与伤寒中的狭义伤寒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是比较妥当的。下面着重就几个方面谈伤寒与温病的关系。1两者发展的相互影响中医学中伤寒二字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分析,探讨了伤寒概念内涵及其与疫病的关系,解析了温病概念之滥觞,辨析了热病、伤寒与温病概念.指出热病并非必“伤于寒”,而是有外感、内伤两种起因,外感方面,六淫皆能致热;伤寒与热病概念有部分重合,广义伤寒与外感热病概念常混用;温病概念与外感热病接近.三者都包括部分疫病.《内经》使用热病概念较多,《伤寒论》主要使用广义和狭义伤寒概念,温病概念在这一时期运用较少.  相似文献   

9.
在討論这个問題前,首先須明确伤寒的定义。难经说:“伤塞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溫,有热病,有温病”。前者是指广义的伤寒,也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与素问热论篇“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意义相同;后者是指狭义的伤寒,乃感受寒邪而即发的疾病。广义的伤寒自包括溫病在內,故爭执的焦点乃在于狹义的伤寒与溫病之間是否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伤寒杂病论》作为方书之祖,对后世的中医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书历经散佚而后经众多医家重新编撰,因此对于书中"伤寒"其病的原义,只能从后世的诸多版本中管中窥豹,因此亦形成了广义"伤寒"学派与狭义"伤寒"学派。广义"伤寒"学派认为伤寒指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在临床指导上具有普适性。狭义"伤寒"学派认为仲景时代的伤寒病更倾向于某类具体的疾病,有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及文献研究发现,克罗米亚-刚果出血热与流行性出血热从症状、病机、以及病程发展上均与仲景时期的伤寒病十分类似。本文试对"伤寒"其病进行考证,以期进一步了解《伤寒论》的原貌。  相似文献   

11.
"伤寒"一词是中医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伤寒是指伤于寒邪,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通过文字学、文化人类学和中医学相结合,对"伤寒"概念做文化发生学上的探究和梳理。认为"伤寒"概念最初与"天行""时行"同义,而天行的概念又和"气交"概念有关。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天地之气的交合而产生的,天地之气的交合称为"气交"。"天行病"就是异常"气交"对人产生的病理影响。广义的伤寒,就是伤于不正常的"气交"。古人将"寒"作为"邪"的代称,是一种提喻法,是古代时空观的心理积淀的反映。古人认为寒与冬天、北方、死亡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与生命相反的东西。外感疾病,都以"伤寒"代之,是这种心理积淀在语言文字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伤寒与温病,就广义来说,伤寒是指一切急性发热性疾病;温病是伤寒中的一部分。就狭义来说,温病与伤寒是相对的,伤寒指发热恶寒、无汗、体痛、脉浮紧者;温病是指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数者。《伤寒论》之"伤寒"是指广义的伤寒,麻黄汤证是指狭义之伤寒。伤寒论中包括了一部分温热病在内,但后世所发展的温病学说,已超过了伤寒论的范围,补充了仲景《伤寒论》中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夏小军 《中医研究》2005,18(10):8-10
<伤寒论>之和法源自<黄帝内经>,包括治则和治法,从治则而言,当属广义,即以调和为主,扶其不足,达到祛邪愈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原则.从治法而言,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广义者,指诸治法中均含有和法之意;其狭义者,专指和解之法,且其和法的治疗作用均较缓和.若要用一种治法来概括八法,似乎以广义的和法来解释则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4.
论伤寒学说和温病学说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其焦点在于伤寒是为广义伤寒还是狭义伤寒。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论证,应当说伤寒学说孕育着温病学说的起源;温病学说则是随着传染病种类的不断增加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从伤寒中分离出来,并在实践中日益丰富。二者皆属外感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两大类.《素同·热论》说的“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是广义的.《难经·五十八难》说的“伤寒有五”的伤寒是广义的,而“有中风,有伤寒”的伤寒是狭义的.《伤寒论》全书说的伤寒是广义的,而在太阳病篇中把太阳病分中风、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部份     
《伤寒论》中伤寒二字的涵义是什么? 《伤寒论》中的伤寒二字,作为病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伤寒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所引起的急性热病,即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素问·热论》中记载:“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难经·五十八难》也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所谓“伤寒之类也”和“伤寒有五”  相似文献   

17.
古典医籍四、试就伤寒病传变学说比较《内经》与《伤寒论》二书中的异同。 [解]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包括中风、伤寒、湿温、温病、热病等。本题“伤寒病”系指广义伤寒。伤寒病传变学说始于《内经》,成于《伤寒论》。所谓“传”是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发生性质的  相似文献   

18.
一、六经病的涵义《伤寒论》六经病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六经病泛指一切外感疾病。狭义的六经病指由经络引起的疾病。仲景论述的六经病是根据《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发展起来的证候分类方法。广义六经病的每一  相似文献   

19.
庄灿 《陕西中医》2013,34(4):512-514
<正>中医学中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而四大经典中的《伤寒论》却独以"寒"来冠名,医圣仲师在其序中又说道:"…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那么"寒"是究竟是指什么?为什么那么受重视?  相似文献   

20.
《千金要方》广泛收集唐以前医家有关治疗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认为此书是从广义角度来理解伤寒,即可指疫病,具有传染性。仲景之书用药痕迹保留在《千金要方》中,隋唐时期丰富的医学文献对于伤寒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