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肾虚证患者尿液渗透压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尿渗透压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虚的关系。方法:121例CKD患者按慢性肾炎(前期)中医辨证标准积分分为肾阴虚组63例和肾阳虚组58例,30例无肾脏疾病,中医无肾虚证者为对照组,检测肝肾功能、尿常规、尿渗透压。结果:CKD患者中,尿渗透压结果与中医症状积分有显著的相关,即在肾阴虚病人中医症状积分越高,尿渗透压结果越高,肾阳虚病人,中医症状积分越高,尿渗透压结果越低。结论:尿渗透压可以作为CKD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将142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脾肺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及脾肾阳虚4个证型;同时根据Katafuchi积分,对这些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的平均Katafuchi积分、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在4个证型中均是最高的,经过统计学处理与其他3个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较其他3个证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辨证分型与肌酐、尿素氮的关系,进行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法对61例CRF进行辨证分型,并测定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BUN、Scr升高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升高水平自高至低为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结论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与BUN、Scr水平存在一定关系,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肌酐、尿素氮水平逐渐升高,出现气虚、气阴两虚,最终出现阴阳两虚之证。  相似文献   

4.
韩佳瑞  左振魁  张琪 《光明中医》2011,26(8):1570-1571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钙、磷水平的关系,进行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法 对61例CRF进行辨证分型,并测定钙磷水平.结果 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钙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阴阳两虚证血钙磷代谢紊乱程度最为严重,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血钙磷代谢紊乱程度较低.结论CRF患者各...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心钠素与肾虚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及水钠潴留、血压,肾功能对其影响,并探讨中医肾阴虚、肾阳虚不同证型与ANF水平的关系。方法:将确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41例辨证分为肾阴虚与肾阳虚两组,并设健康对照组35名。用放免法测定两组血浆ANF水平。肾衰组同时观察血肌酐(Scr ),尿素氮(BUN),血压等指标。结果:肾衰组AN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肾阳虚组ANF水平高于肾阴虚组(P<0.05);肾阳虚组ANF水平高于肾阴虚组(P<0.05);CRF尿毒症期患者血浆ANF水平高于氮质血症期患者(P<0.02);CRF伴水肿患者组ANF水平高于无水肿组(P<0.01)。结论:ANF升高与水钠潴留及肾功能的受损程度密切相关。肾阳虚患者血浆ANF水平高于肾阴虚组,为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中医温肾利水法治疗水肿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病毒核酸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B)中医证型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关系.方法:对260例CHB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HBV-DNA定量检测,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中医证型的HBV-DNA水平有一定规律性,按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顺序呈递减趋势.结论:CHB患者HBV-DNA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部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排卵障碍性腺激素水平与中医证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四川中医》2006,24(4):86-87
目的:探讨性腺激素水平作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方法:将118例排卵障碍患者分为肾阳虚证49例、肾阴虚证34例、肝郁证35例,以免疫分析法测定其外周血性腺激素值,观察辨证分型与垂体—性腺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排卵障碍与患者血清FSH、LH、P、E2下降,T、PRL上升有密切的关系。肾阳虚证性激素水平相对偏低,肾阴虚证则相对偏高,肝郁证则有高有低。结论:从内分泌角度探讨中医证的实质和疾病的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是较有意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临床实际出发,研究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有无内在相关性,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及其物质基础。方法:在搜集大量慢性肾衰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将慢性肾衰患者分成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阴阳两虚四型,然后进行尿毒症毒素方面的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尿素氮、肌酐、中分子物质(MMS)、甲状旁腺素(PTH)均以脾肾阳虚患者血中浓度高。TC、TG以肝肾阴虚组的水平最高。结论: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有其内在相关性,高浓度的BUN、SCr、PTH、MMS可以作为判定脾肾阳虚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00例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原发病、原发病病程、肾功能衰竭病程、肾功能衰竭程度(血肌酐值)的相关性。结果:在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最多(37.5%),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最少(5%)。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兼夹湿热证最高,脾肾阳虚湿热兼证出现率最低。肝肾阴虚证水停兼证出现率最低。瘀血兼证,以脾肾阳虚证及脾肾气虚证分布最高。湿浊兼证在各正虚证候分布中以脾肾阳虚证最高,其次为阴阳两虚证。同时,阴阳两虚证的血肌酐水平最高,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延长,脾肾气虚证的比例逐渐下降,阴阳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和病程年限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 、CD4 、CD8 和血IgM、IgG、IgA。结果CD4 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 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2.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于江  肖虹  刘宇 《中国中医急症》2021,(2):227-229,27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CIN)与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调查方法,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临床病例共466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与非C1N组,记录患者基础资料、生化、手术、中医四诊、辨证分型等相关信息.观察分析CIN患者的中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AECOPD呼吸衰竭临床病例症状、体征等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得出该病证素、证候的分布,并分析其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以选用的症状、体征辨证素表,症状、体征对证素贡献度(权值)表为基准,计算症状、体征对相关证素的贡献度,根据标准选用达到或超过20的证素,得出常见证素;根据证素组合证候规律及临床实际组合证候,确定AECOPD呼吸衰竭临床常见证候,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等。结果:1)AECOPD呼吸衰竭病位证素以肺出现频率最高(100%),其次为脾(81.32%)、心(72.29%)、肾(71.08%)等;虚性病性证素气虚出现频率最高(92.17%),其次为阳虚(72.29%)、阴虚(58.43%)等;实性病性证素痰出现频率最高(100%)、热(48.8%)、饮(48.19%)、血瘀(47.59%)等。AE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证候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21.69%),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16.27%),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15.06%)等。2)AE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脾肾不足痰蒙神窍证发生率最高(100%),且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整体偏高(9.7±3.3),病情严重。结论:AECOPD呼吸衰竭的证素以痰、气虚、阳虚、阴虚、热、饮、血瘀等为主,期间常互相联合,易侵袭肺、脾、心、肾等脏,主要证候表现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等,其各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病人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分期、中医症状积分,血生化指标等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广东地区5家中医院前瞻性收集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病人的四诊及相关资料,由经过培训的中医副主任医师对证候分型进行判断。结果:从CKD 3期到5期,脾肾气虚证和血瘀证出现频次均为最高,但脾肾阳虚和浊毒证所占比例分别在本虚证和标实证中呈递增趋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恶心呕吐,脘腹胀满,水肿症状在脾肾阳虚证表现最明显(P<0.05),口干症状在气阴两虚证表现最明显(P<0.05),口苦症状在肝肾阴虚证表现最明显(P<0.05)。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eGFR、血清白蛋白指标在阴阳两虚证或脾肾阳虚证病人中较差(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标实证中血瘀证贯穿疾病始终,但多与其他标证兼杂。从CKD 3期到5期,随着病情的加重,脾肾阳虚证、浊毒内蕴证的临床表现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寻大肠癌在临床上的中医证型构成及分布的客观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大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对总结出的7组病例数据,并以长江为界进行南北方中医证型比较。结果:湿热蕴结、瘀毒内结、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大肠癌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南北地区的中医证型分型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南方多以湿热蕴结、瘀毒内结为主。而北方多以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为主。结论:大肠癌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定该病的临床辨证分型,并制定统一的单病种诊疗规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索上海及周边地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3例,充分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壅盛证.(2)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①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年龄从高到低依次为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间在病程、性别中未见明显差异;②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值均高于指南界定范围(≥10 mmol/m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空腹血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各证型组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三酰甘油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各证型组其余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肾阴虚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最高;阳气虚衰证组患者年龄最大;各证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普遍较高;气阴两虚证组患者血糖水平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甘油三酯最高.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的方法,在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地区,选择不同感染途径(性传播878例,静脉吸毒527例,有偿供血652例)的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对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症、证分布规律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随访,初步总结出不同感染途径艾滋病的病性、病位和病机等特点.3种传播途径主要病性中虚证以气虚、阴虚和阳虚为主;实证中,血液传播以痰湿为主,性传播以气滞为主,静脉吸毒以热(火)毒为主.性传播者以肝肾阴虚、肝郁气滞证为主;静脉吸毒者以气阴两虚、湿热蕴结证为主;采供血者以肝胃不和、脾虚湿盛证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从血透前到血液透析稳定阶段动态演变的规律。方法:收集60例新发的准备接受血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透前,透析后1、2、3、6个月5个点进行中医证型辨证。结果:血透前后相比,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均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为主,且比例逐渐增高(P0.05);透析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水湿证、湿浊证、湿热证在透析后1~2个月出现明显减少(P0.05),而血瘀证则在透析后6个月出现明显减少(P0.05)。结论:透析前后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变化不大,血透可以明显改善中医症候积分,同时减少兼夹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