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闷不舒状态是一种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心理紊乱状态,它是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脉诊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机体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根据脉象的变化辨析三则郁闷不舒状态的病案,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脉诊理论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临床辨证和用药的基础,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提出的"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是诊脉的基本原则。其要点在于避免各种心理和行为等内外因素对脉象的扰动。然而,临证中脉象极易受到影响,导致医者对脉象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3.
从脉辨治郁闷不舒状态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晶 《光明中医》2012,27(3):551-552
郁闷不舒状态是一种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心理紊乱状态,它是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脉诊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机体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根据脉象的变化辨析三则郁闷不舒状态的病案,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诊脉可解读脉象中的“谜”,解开生命密码,揭示患者内心世界,心理脉象的作用功不可没,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包括一部分中医师不了解心理脉象,认为医者脉诊像是在“算命”,是“迷信”,不相信通过诊脉可以发现人内心想法,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本文将通过笔者从师经历,带领大家一块认识心理脉象,解读“脉谜”,破除迷信。  相似文献   

5.
脉诊历来是中医诊断教学中的难点,应用脉象因素教学法,按照八因素总结了常见脉象的特征进行分类学习.教学中特别重视指力的练习和对平脉的体会.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应用脉象因素教学法能使学生迅速掌握脉象特征,熟练诊脉实际操作,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促使学生全面、正确地掌握诊脉方法、诊脉技巧和常见脉象的特点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脉诊,是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祖国医学的特色之一。笔者想仅就影响临床脉诊的要素略述己见。一、生理方面:正常脉象受机体内外环境影响而出现相应的生理性改变不应视为病脉。如肥胖者多沉细,瘦小者多浮弦;体力劳动者脉偏实,脑力劳动者脉多虚,皆不能混淆为病脉。二、医者方面:影响脉诊的要素有四,其一是医者的态度,许多医生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诊脉不认真,搪塞了事。其二是方法问题,如脉位不准,调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浮""沉"脉不完全相同:1)古人认为浮脉、沉脉可以是生理脉象;2)古人用浮、沉表述疾病状态下脉位浅、深的动态变化;3)古人用静态的浮脉、沉脉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中医对浮脉、沉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8.
谈脉诊益寿     
谈脉诊益寿“医者多寿”,“自古名医登高寿”,何故?盖医者既有养生寿已之方,又有脉诊益寿之术,即“寿从诊脉来”。脉诊既能将病家之五脏六腑、营卫三焦、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生理、病理加以窥测,又同时可为医家益寿之术。因医家临证持脉要“平息以调之”,说明医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红楼梦》中秦可卿病案的分析,从探脉以静话平旦、诊脉求明说寸口、医者平息尚虚静、脉必详参五十动四方面入手探讨脉诊操作的诊视要求,以期得到准确客观的脉象信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历代脉书继承了仲景将虚实二脉视为一对并列而相反的阴阳脉象,虚实二脉脉象概念也基本是在《脉经》基础上进行着发挥,但由于历代脉书对脉象的形象描述及其诊脉技法有所误解,虚实二脉平添了诸多无关的脉象因素,徒增困扰,致后世逐渐将虚实二脉曲解为脉搏动力度强弱的"势"方面的脉象。从仲景及《脉经》源头上,我们发现虚实二脉本质是一对体现脉管"空"与"满"充盈度不同状态的单因素脉象,是"形"方面的"独"脉,也能据此将虚实二脉与缓、紧、芤、革(牢)诸脉象在"形、势、兼、独"方面作出明确的鉴别。这样针对古典脉象本质的探求,以及将脉象标准化与单因素化,对于实现脉诊的客观化,必将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91-1393
对脉象的形成机理、产生季节脉象的生理基础、病理原因进行阐述,认为脉象随季节而变化,季节是影响脉象异同之关键因素,临诊辨脉时,当尤为注重结合季节时令的改变。春、夏、长夏、秋、冬5种季节脉象的生理基础、病理特点与其所对应的脏腑气血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毅  刘艳 《吉林中医药》2009,29(10):912-913
《伤寒杂病论》对脉学极其重视,促进了后世脉学的发展:在诊脉中重视采用“寸口诊脉法”诊断疾病;诊脉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不同诊脉方法;仲景脉学应用“阴阳学说”思想,认为脉诊以阴阳为纲;凭借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预后,并确立相应的治法,体现“脉证合参”的诊脉辨证思想;注重因人辨脉,人的体质胖瘦与脉象有一定关系;注重因时辨脉的思想,认为脉象受四时之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脉诊习称诊脉、切脉、候脉.是医者通过切按病人的动脉辨别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之脉象,以了解病人正邪变化而进行诊断一种方法,它是四诊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前人把脉象分为28种,现人归纳为6纲脉即6类脉,其中浮脉类包括浮、洪、濡、芤、革5种,沉脉类包括沉、伏、弱、牢4种;数脉类包括数、疾、促、动4种;迟脉类包括迟、  相似文献   

14.
"平脉辨证"是《伤寒论》核心思想,涵盖凭脉阐述病机及辨析症候,解释六经辨病不同病因病机层次变化,重视疾病动态变化与发展;仲景倡导"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凭脉证辨别表里是应用《伤寒论》经方重要基础,应用脉法指导治疗是六经辨病精髓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脉、证、方结合;少阴病篇不同病理层次脉象,具有动悉病证、辨别表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特点,涵盖决生死和辨病愈。善诊脉者,需对六部脉象详查并仔细推敲,对比各部脉象,辨出病证本质。周道红认为诊脉应先于问诊,避免对症状主观臆测影响对脉象信息客观判定,做到"恒常达变",创立双手诊脉法,"比类奇恒",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浅到深,全面获取脉象的信息,特点在于左右对照,初先总按左右脉象,感受六部脉象总的脉体信息,初步了解整体情况虚实性质;其次左右对比按脉,了解机体气血阴阳盛衰,此为运用《伤寒论》指导六经辨病的关键步骤;最后分部按脉,了解各脏腑虚实寒热、五行生克,是脏腑辨证重要环节,两手持脉时需在时间、空间、维度上保持一致性,平心静气、仔细体会各部脉象的脉体变化,比较分析所候脏腑气血阴阳,指导辨证处方;周晓玲继承周道红双手诊脉理论,结合《伤寒论》六经辨病,延伸应用双手诊脉法辨识少阴病,指导经方的应用。附双手诊脉法辨治少阴寒化虚劳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心血管疾病中医脉象的客观化研究工作,提示中医脉象在心血管疾病中出现的特征性脉图产生的机制和变化规律及其与心血管生理、病理状态间的密切联系。因此,中医脉象及脉图基本能反映一定的心血管疾病本质。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特征性脉图能够初步反映各类脉象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文中指出,中医脉象的客观化研究应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现代医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有意义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仲景对脉诊十分重视.后世医者对<伤寒论>中的脉象内容研究甚众,主要包括:各类脉象、脉象临床意义、脉诊方法、脉法运用、脉象主病等方面.本文就近10年来对<伤寒论>中脉象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郁闷不舒状态脉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闷不舒状态是一种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心理紊乱状态,它是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因素.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段,脉象中蕴含的信息能够真实客观的从机体的形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整体评判.本文以郁闷不舒状态为靶点,根据脉象的变化对四则病案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常见脉象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方法 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 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结果 受检者中,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出现的比率分别为13.75%,10.26%,5.46%,4.33%,11.11%,12.90%,15.35%,9.23%,8.8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 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皆可在正常人中出现,因此在临床上遇到这些脉象时,必须注意辨别是生理性因素还是病理性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19.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标志性诊法,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自古脉诊研究著作甚多,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叹。清代旴江医家黄宫绣是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学识渊博,精通医理,通晓各家,熟谙岐黄,尤善脉学,著脉学专著《脉理求真》,主张治病必先明脉理、识药性,提出“持脉之道,贵在活泼”的诊脉原则。围绕黄宫绣主张诊脉应灵活变通这一思想对黄氏脉学进行了探讨,在对黄宫绣其人、其书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文献研究法对其著作中关于脉诊的部分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系统地从诊脉部位、胃气的判别、脉象主病3个方面分析了黄宫绣的“活泼”脉法,从而阐释了黄氏脉诊主张诊脉部位的多样性,判别胃气的灵活性与脉象主病的机动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黄宫绣在诊脉部位上提倡以临床实际为准,对脉诊中胃气有无的判断,认为既不能固守《脉经》以关脉候胃气的主张,也不能固守时令生克,而应以脉象的和缓从容为依据;在临床运用中应将脉象进行分类归纳,注重相兼脉象及独见脉,脉真从脉,症真从症,不宜拘泥;在重视脉诊的同时强调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20.
脉诊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象是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局部体表(寸口脉)的信息反映,像耳穴、足底穴等一样,与人体有较明确的对应关系,而且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体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一中医辨病的本质,对临床诊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医家对脉象的体会不同,有时又难以准确把握其规律特点,因此对脉象的认识又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甚至是批判地遗弃。笔者体会,掌握脉诊的途径,应以脉症相符为标准。医者诊病,当先诊脉,根据脉象反映,向病者描述其症状、病因病机,再与病人所述相印证,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能逐步掌握这一中医诊病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