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术后1周开始用吡柔比星(40mg)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连用8周;以后每月1次,连用8个月。结果 39例患者随访9~24个月,平均17个月,肿瘤复发率为10.2%。结论 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分别应用吡柔比星(THP)或丝裂霉素C(MMC)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方法抽取6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TURBT术后患者,其中32例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3O例行MMC膀胱内灌注治疗。定期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2年后每6个月检查1次。结果随访时间18~93个月,平均56个月,THP组无肿瘤复发26例,6例复发,复发率18.8%,32例均可完成治疗;MMC组无肿瘤复发24例,6例复发,复发率25%,30例可完成治疗,2例不能耐受。结论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较MMC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的腔内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7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A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用THP(30mg/40ml)进行膀胱内定期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30-60分钟,每周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连续10次,并随访17-92个月。结果:97侧患者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9例出现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复发16倒,复发率16.49%。结论: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长期疗效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方法:术后1~2周开始经膀胱灌注THP3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每周1次连续8次,之后,每月1次连续10次。定期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2年后每6个月检查1次。结果:随访时间18~93个月,平均56个月,无肿瘤复发33例,7例复发,复发率17.5%,38例可完成治疗,2例不能耐受,患者在灌注治疗过程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的腔内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长期疗效。方法 6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术后1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每次40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两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到术后2年。对照组为术后拒绝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或灌注仅1~2次者。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观察其在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结果果随访60例患者,4例失访,随访时间18个月~11年,平均78个月。64例中坚持灌注治疗2年者49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2%,16.3%,22.4%,34.7%;对照组15例,随访11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6.4%,54.5%,63.6%,72.7%。维持灌注组首次复发时间平均为47个月,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为26个月。结论 TURBt术后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可有效降低膀胱癌的近期及远期复发率,是较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共70例,本组70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者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膀胱灌注,灌注药物是羟基喜树碱。结果本组患者均进行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化疗,患者均耐受,灌注治疗过程中未见显著全身不良反应,未影响患者继续治疗。患者在膀胱灌注化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改变。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4.2±6.5)个月。10例患者肿瘤复发,均在术后的18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14.2%。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采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两种膀胱内灌注方法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灌注,每次THP灌注剂量40 mg,每周灌注1次,连续8周,再改为每月灌注1次,至术后1年。灌注前实验组THP用蒸馏水80 mL稀释,对照组THP用蒸馏水40 mL稀释。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2年,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HP 40 mg+蒸馏水80 mL膀胱灌注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2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TUR 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吡柔比星(0.6g/L)膀胱内灌注,保留30min。每周1次,连用8周,而后每月1次,连用10个月。结果:随访1-2年,2例复发,无肿瘤复发率92.6%,该方法副作用少。结论:吡柔比星用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预防复发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C(MMC)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上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2010年在本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14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吡柔比星组(TH组,n=70)及丝裂霉素组(MMC组,n=70),分别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随访2年,观察肿瘤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丝裂霉素组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吡柔比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的疗效优于丝裂霉素,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 3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术后病人 ,定期应用THP 30mg·30ml-1·2周-1,膀胱内灌注化疗 ,每次膀胱内保留 30分钟 ,连续 8次 ;后每月一次 ,连续 2年。并每隔 3个月膀胱镜检查一次 ;2年以上每隔 6个月检查一次 ;所有发现的可见病变均进行活检。随访结果与以往应用丝裂霉素C及噻替哌的病例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  32例TURBT术后患者随访 8~ 36个月 ,1例复发 ,3例灌注后出现短时间轻度膀胱刺激症状 ,1例齿龈出血 ,未见其它毒副反应。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 ,病人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3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126例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30 mg吡柔比星溶于40 mL生理盐水、20 mg羟基喜树碱溶于40 mL生理盐水、20 mg丝裂霉素溶于40 mL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总疗程12个月。随访3~24个月,观察复发率,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THP、HCPT、MMC组复发率分别为18.18%、21.43%、20.00%(P>0.05),医疗总费用分别为15 924.36、12 018.36、8 580.36元。结论:MMC组方案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吡柔比星(THP)、吉西他滨(GEM)和丝裂霉素C(MMC)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非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治疗药物分为3组,THP组50例,GEM组47例,MMC组43例.术后24 h内开始灌注,每周1次,8次后每月1次,用药至术后12个月.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12、24和36个月时THP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GEM组和MMC组,且GEM组低于MMC组(P<0.05).3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P和GEM用于预防膀胱肿瘤疗效明显高于MMC,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5例浅表性膀胱癌按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完全随机分为吡柔比星组75例和丝裂霉素组70例,分别用吡柔比星、丝裂霉素作为膀胱灌注治疗药物.观察2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9.5个月;吡柔比星组有效率89.3%,复发率10.7%,丝裂霉素组有效率78.6%,复发率21.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裂霉素耐受性较好,吡柔比星疗效优于丝裂霉素,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可作为临床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及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患者膀胱灌注THP(52例),另一组膀胱灌注卡介苗(47例),各组均灌注6~48个月,期间观察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THP膀胱灌注组复发率为11.5%,无全身不良反应例子;卡介苗膀胱灌注组复发率为21.2%,68.1%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两组比较THP组略好于.结论THP及卡介苗均是有效的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药物,THP膀胱灌注操作简单,全身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局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将5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C( MMC)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年评价两组复发率,观察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随访期内总复发率为10.3%,对照组总复发率为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0,P<0.05);观察组毒性反应发生率为24.1%,低于对照组的2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05);Ⅱ~Ⅲ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8%,对照组为1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0,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可以有效地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术后复发,且毒副作用小,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膀胱灌注药物。  相似文献   

16.
张建春  李军  朱峰  张英杰 《中国医药》2010,5(5):431-43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吡柔比星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14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术后立即灌注吡柔比星30mg,以后行常规定期灌注,即术后1周开始每周1次,灌注8次,再改为每月1次,总疗程1年;B组(70例)TURBt术后行常规定期灌注;2组均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5例复发,复发率7.1%;B组复发13例,复发率1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随访期内均无死亡病例。2组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发生,A组16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2.8%;B组1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0.16,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定期灌注,且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米托蒽醌(MTZ)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用MTZ10mg进行膀胱内定期灌注,并随访5~72月。结果116例患者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7例出现轻微膀胱刺激症状;复发12例,复发率10.34%。结论膀胱灌注MTZ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兰玉 《哈尔滨医药》2010,30(2):72-72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36例膀胱癌术后病人,于术后第2周开始行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化疗药物,与患者进行详细的心理沟通与疏导,详细讲解灌注治疗在预防肿瘤复发中的重要性。结果36例患者心态良好,坚持治疗,其中2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征、发热、尿道狭窄、骨髓抑制。结论膀胱内灌注式化疗,方法简单、方便、全身毒副作用小,生存率高,局部复发率低,在护理工作中,需密切观察化疗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THP)与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对膀胱癌复发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毒性。方法 收集关于THP与HCPT 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比较性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评价比较疗效及毒性差异的指标。统计软件为 RevMan 5.3。结果 共入选18项临床研究包括1597名患者,其中822例接受THP治疗,775例接受HCPT治疗。Meta分析结果提示,THP组与HCPT组6个月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RR =0.69,95% CI (0.47,1.02), P >0.05],9个月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0R =0.80,95% CI (0.42,1.54), P>0.05],而THP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 HCPT 组 [ RR =0.74,95% CI (0.56,0.99), P <0.05] ,2年内复发率也低于HCPT组[ RR =0.74,95% CI (0.61,0.92), P <0. 01]。两组间的膀胱刺激症状、血象无显著性差异 ( P 均>0.5);两组膀胱灌注预防血尿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 =1.74,95% CI (1.11,2.72) P =0.02],羟基喜树碱组血尿发生率低于吡柔比星组。 结论: 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对肿瘤的复发率的控制灌注后约6、9个月无明显差异,而长期来看1年和2年THP的复发率小于HCPT,因此THP的控制效果优于HCPT:两者的不良反应中的膀胱刺激症状、血象异常(白细胞降低)无明显差异,而羟基喜树碱组血尿发生率低于吡柔比星组。在可以耐住不良反应的前提下,优选TH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