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归结为人的生活的基本内容,却漏掉了性生活这一重要内容.《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性生活是人的本能,它跟吃饭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最大欲望.两千多年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人类的两大生产,一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恩格斯把生殖,即性活动放在第一位,而把物质生产认为是服务于生殖的,这就从社会学的意义上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性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从人的本质谈起 中国古代认为性是人的一种本质,是人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孟子》书上说:"食、色,性也",《礼记》上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讲"性命"二字,没有"性"也就没有"命".  相似文献   

3.
丁玫 《中国性科学》1998,7(1):10-11
中国的语言文字在世界上历史最攸久也最优美。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有责任保卫我们的言语的纯净。当前,在性学领域中,也存在净化词语的问题。人类的性有三重属性,所有以“性”字为主而构建的词语,都要考虑是否符合生理、心理和社会这样三个方面。不论是外来词或自创词,如不加考虑或考虑不周,那么就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1997年《性学》第一期发表的《关于“性工作者”、“性伴”、“性开放”等名词的意见》一文正好说明在性学领域中要注意净化词语这个问题。否则后患无穷。作为学术讨论,本文对“性工作者”、“性伴”、“洼开放”等词语所存在的问题发表如下意  相似文献   

4.
孙伟 《中国性科学》2012,(9):1-I0001
《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礼记·礼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说性生活是人的本能,它跟吃饭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最大欲望。千百年来,由于男权社会的历史背景,男性的性及性功能似乎显得尤为重要,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研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正如孕育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一样,性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  相似文献   

5.
性与政治     
1性和政治的本质联系 性的自然本质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一种最原始的欲求。《孟子·告子上》曰:“食、色,性也”;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人类的一种最原始的本能,他称之为“力比多(Libido)”。性关系个人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是人类的基本利益所在。考古学家揭示,周口店的原始人骸骨证明:原始人类争夺异性的斗争十分惨烈^[1]。  相似文献   

6.
性是什么?     
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但又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常有人引用《孟子·告子》上说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来说明性的本质,这是一种误会.孟子所说的性是指人的本性或人的本质、特质.并不是男女之性.孟子的意思是说:饮食和男女交配之事,乃是人的一种本性. 《礼记·礼运篇》上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里讲的“男女大欲”倒是对性的一种理解.有点类似现代性学中弗洛伊德的“Libido”.弗洛伊德认为Libido就是一种以追求快活为目的的原始性冲动.1993年德文版的《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中对“性”的定义是“性是基于性征上的雌雄差异,以及在真核生物中所有从事与遗传组合有关现象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public understand science”——即PUS,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流行,将它直译为“公众理解科学”是颇为确切的,而且,对我们当今生活、学习、工作等全方位都具有重要影响,并具深远意义。自20世纪始,跨进21世纪的百年历程是它穿越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时空。无论曾发生过多少震憾世界的大事,也无论怎样地被史学家纪录,但沧海桑田,一切都是匆匆过客。我们认为对这百年最值得回眸、最值得称道、也最值得传承的是,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极大地、空前地建设和发展了现代的物质、精神文明,迈开了比任何时候都要巨大的前进步伐。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科学,科学的力量使人类大受其益,也使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崇尚科学。科学,并非高深莫测;科学,也非科学家之专有。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普及科学的理念、知识,科学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所实践,这是我们极为提倡的。不少杰出的科学家在其完成一项重大科研成果,撰写一本高深专著之时,往往也同时完成一本科普著作或若干生动精彩的科普报告。当今,国际上著名的权威杂志如《科学》、《自然》等,都辟有专栏将相关专业“普及”。本刊虽是专业学术杂志,又逢起步三期,版面紧凑,但考虑到如何让急救、复苏、灾害的专业学科,更具“人民性”、“大众性”和“普及性”,所以编委会同仁一致决定,辟出《公众理解科学(PUS)》专栏,使包括我们医务、专业急救人员、行政卫生管理干部在内的广大公众,能理解并关注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领域内的相关科学知识及其最新进展。这就是本刊设置《公众理解科学(PUS)》专栏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学校性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古晓 《中国性科学》2000,9(2):15-18
一、学会做人的人生必修课“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性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整个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性的需求,每个人都是性活动的产物。在人生旅途上,绝大多数人都会扮演亚当或夏娃的角色……。性爱、婚恋千百年来都是男人与女人生活的中心。对于孩子,“性”是好奇、是游戏;对于青少年,“性”是神秘、是美好憧憬;对于成人,“性”是情感粘合剂,是一种生育方式。“人有肉体,这肉体就同时是人的负担和诱惑。人拖着它,并受它支配”,的确无庸置疑。例一:天真的求爱。《家庭教育指导》曾批露一个幼儿园大班的男孩,一天午睡时,久久不肯安静入睡,瞪大眼睛想心事。老师问他想什么,孩子幼稚而又坦然地  相似文献   

9.
戴浙 《中国性科学》2014,(9):I0001-I0001
法国哲学家JacquesDerrida说:目前我们所处的“后现代社会”,“性”变成一种宗教,“性暗示、性挑逗”无处不在。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获奖,无怪乎某些商业促销活动必须要请模特儿热歌劲舞表演才可以打开市场。归根究底,商业活动只是利用人类性荷尔蒙的外表性征大发利市推展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性科学》杂志不能按字面的意思理解为只是研究“性”的杂志。“性”不仅仅指狭义上的性行为、性器官。阴阳天道是中国的哲学基础,也是古人对性的最初认识,在他们看来,人是一个与宏观世界相仿的微观世界,男女的性结合是二元自然力相互作用的必然行为。人类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都包含着丰富的性科学。人自从呱呱坠地,最先是从生殖器官识别男女,关注发育是否正常;在学龄前儿童时期,要教育孩子认识性别,告知男女在性方面的区别,防止性侵  相似文献   

11.
从悄悄话到光明正大地介绍性知识、普及性知识,是个很重要的发展。但是否就不再需要悄悄话7呢?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想提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大家交流经验。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食、色,性也。”也就是说没有吃的、没有食就不能生存,没有性就不能繁衍后代, 这个是动物和人似乎都是相同的。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人有高级神经活动,有精神世界,有我们的语言。世  相似文献   

12.
徐天民 《中国性科学》2006,15(11):38-39
1性文化与生殖观不同的性文化孕育和产生不同的生殖观。远古时代的性崇拜,直接包含着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和生殖器官崇拜都是远古时代人类性崇拜的重要内容:生命是神圣的,所以创造生命的活动也是神圣的。红山文化出土的孕妇裸像反映原始人类对女性生殖功能的赞美和崇拜。儒家文化对子嗣的重视有其合理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反映了人类对个体绵延的期盼。现代科学的生殖观。恩格斯“两种生产”的理论,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殖观的基础,阐明了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政策体现了对人口增长的数量要求与质量要…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第5期《大众健康》发表了《少女有庄严的性权利》,1998年第6期《人之初》又刊登了《少女也有性权利吗?》。经查询方知均系出自潘绥铭先生的原作《少女的性权利是什么?》(以下简称《性》文)。因为文章的核心是性法律问题,所以本文专门要从性法学方面与潘先生讨论一下与此有关的在法律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性》文在法律方面有如下四个错误,现在提出来有请法学界和潘先生批评指正。一、对性权利概念的错误虚构《性》文认为,性权利“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而且是广泛存在的,因为这种“性权利体现在一切性生理和性心理活动过程中”,还因为“女性的性权利  相似文献   

14.
本刊1997年第一期发表《关于“性工作者”、“性伴”、“性开放”等名词的意见》一文后,先后收到秦士德、丁玫、何展鹏等阐述己见的来稿,因为在“性伴”一词上的认识差异而提出不同看法的较多。现在本着摆事实讲道理以明辨是非的精神,将来稿讨论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性伴”是一个涉及人类性行为对象的名词,由于性行为(性交)有道德与不道德,合法与非法之分,因此也就有着善恶、美丑之别。试图用一个中性名词概括一切性关系对象,必然会混淆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作为人的总称不涉及思想、观  相似文献   

15.
靳风烁 《中国性科学》2013,22(5):I0001-I0001
古人云:“人者,食色性也”,也就是说,对于人来说,吃饭是第一重要的,关乎生存;而性和吃饭一样重要,关乎繁衍。食和性是一切动物必不可缺的,二者都有其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生理属性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繁衍。食的社会属性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而性的社会属性是推动规章制度、伦理道德的发展,即建立起社会的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6.
性健康教育学绪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一章性科学与性文化一、人类的性存在性的问题是人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男女老幼概莫能外。孟子说:“食色性也”就是把性当作人的基本需要。无论是从人类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史来看,性的存在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物存在,心理存在和社会存在。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实际上是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上把人统一起来。男女两性的差别也是这样,一般认为,男女性差别应由三个方面组成:男女在生物学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源自1992年创办的,由王夔院士题刊名为《中国性学》,做为学会的机关刊物命名妥帖。孙慕寒、朱嘉铭要我支持创办《人之初》期刊,二位的睿智想到下三字:性本善。然而,此乃告子所云:"食色性也"之性焉。人类是亿万年自然进化的生命存在体,处神兽之间,其心理、精神、伦理、社会共生,行为规范等人与动物有不可逾越的本质差别,然而马恩曾说:"人类永远离不开兽性,问题在于离开的多些还是少些(《马恩  相似文献   

18.
周强  李兰群  刘春英 《中国性科学》2006,15(10):23-23,25
性事是人的基本生理活动之一,对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对性事宜忌有丰富的认识,如《广嗣纪要.协期篇》指出“男女交媾之际,更有避忌,切须慎之。若有犯之,天地夺其寿,鬼神殃其身,又恐生子不寿之类”。本文从元朝李鹏飞《三元参赞延寿书》中的“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强”、“欲不可纵”、“欲有所避”出发阐述中国古代的性事宜忌观。1欲不可绝《孟子.告子上》说:“食色性也”。性是人的自然本能,性需求和食欲一样是人的最基本要求。性事不可废绝,《三元参赞延寿书》讲:“黄帝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曰:两者…  相似文献   

19.
邹祖尧 《中国性科学》2006,15(10):41-41
唐诗中的性描写可谓比比皆是。譬如盛唐的大诗人李白,一生风流倜傥、居无定所,每每花团锦簇、左拥右抱,又每每好用如椽巨笔不加掩饰地来表达。他曾在《对酒》一诗中记述了嫖妓时的感受:“玳瑁宴中怀里醉,芙蓉帐里奈君何。”又曾在《寄远》诗中如此表达了对一位妓女的怀念:“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虽都只有短短两句,而性爱内容却暴露无遗。再如晚唐的大诗人李商隐,曾在一山中修道,不小心爱上了一位女道士,后女道士怀孕,双双被赶下了山。李商隐满怀深情地写下了《碧城三首》以记,其二有云:“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麟狂舞拨湘弦。”虽也只有两…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核心内涵是两个:一是获取能量,新陈代谢;二是繁衍后代,种族延续。对此,先贤孟子将其作了入木三分的阐述:"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的"色"即是性与生殖,这里的"性"是事物的原本属性,是"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