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与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及临床特征等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测定92例1型糖尿病和5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GAD抗体。结果:1型糖尿病组总的GAD抗体阳性率为391%,其中儿童1型糖尿病组、成人1型糖尿病组和成人晚发1型糖尿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67%、368%和400%,组间无差异;而病程≤1a的阳性率588%,明显高于病程>1a组的274%。患者的GAD抗体与空腹C肽水平、酮症发病史、胰岛素使用量等无明显关系。伴有AITD患者的GAD抗体水平比不伴AITD患者的GAD抗体效价明显增高。结论:GAD抗体不仅对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而且对成人晚发型1型糖尿病都有临床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Zhang Y  Zhou ZG  Yang L  Zhou HF  Lin J  Sun Y  Huang G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02-1105
目的探讨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胰岛自身抗原反应性T细胞。方法选择经典1型糖尿病(1A型糖尿病)患者23例,1B型糖尿病29例,健康对照16例;放射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65)反应性、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T细胞(IFN-γ-T细胞)。结果(1)IFN-γ-T细胞数(中位数及95%CI表示)1A型糖尿病为:12.0个(10.3~20.9个),1B型糖尿病:3.5个(3.0~5.7个),对照:1.0个(0.3~1.8个)。1A型糖尿病的IFN-γ-T细胞数明显高于1B型糖尿病及对照(均P〈0.01)。1B型糖尿病较对照具有更高频率的IFN-γ-T细胞(P〈0.05)。(2)以〉95%CI(对照组)判为IFN-γ-T阳性,1A型糖尿病、1B型糖尿病及对照的阳性率分别为:78.3%(18/23)、48.3%(14/29)及0。(3)3组对植物血凝素非特异性刺激的IFN-γ-T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1B型糖尿病患者存在GAD65反应性IFN-γ-T细胞,即存在T细胞免疫异常,具有与1A型糖尿病相似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1B型糖尿病前应排除IFN-γ-T阳性患者,GAD65 IFN-γ-T检测有望成为糖尿病分型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生物 合成酶,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脑、胰岛组织内。自1990年Be akkeskov等首次证明GAD是1型糖尿病的自身抗原后,GAD及自身抗体测定在临 床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就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简要阐述。 1 GAD的两种同工异构酶   近年发现GAD有两种异构形式:分子量为64486.5μ(65000道尔顿)的GAD65和分子 量 为64470.7μ(67000道尔顿)的GAD67,并显示GAD65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64K 蛋 白抗原具有许多共同的理论特征。GAD65和GAD67是两个独立基因的表达产物, 有高度同源性(氨基酸排列65%相同),主要结构区别在第三氨基末端,GAD65基因在第 10号染色体的短臂,GAD67的基因位于第2号染色体的长臂。脑中和胰岛组织中与GAD 65、GAD67相应的CDNA完全相同。已发现GAD65是人类胰岛细胞表达的占 绝对优势的结构形式,大鼠胰腺中GAD65和GAD67皆可看到,小鼠则以GAD6 7为主。   GAD抗体(GAAS),最早由Beakkeskov等同重组GAD和猪脑GAD作抗原在初诊的I型糖尿病患者 者 体内发现,此后他们对胰岛64K蛋白抗原和GAD联合鉴定的结果表明,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与 疾 病有关的自身抗原之一64K蛋白就是GAD。一些ICAS阳性血清与GAD65、GAD67 都起反应,但GAD65是决定性的自体抗原。mc—GAD抗体80%为针对GAD65 产生,但其中25%与GAD67有交叉反应活性,所有GAAS均属IgG类。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酶,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脑、胰岛等组织内,有两种同工酶形式,分别为GAD_(65)和GAD_(67),GAD_(65)的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短臂,GAD_(67)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脑和胰岛组织中与GAD_(65)、GAD_(67)相应的cDNA完全相同。在人类胰岛仅表达GAD_(65)。1982年Beakkeskov等人发现了β细胞中的64K蛋白质自身抗原,1990年又鉴定出该抗原为GAD,并且是IDDM自身免疫反应的关键抗原。本文就GAD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中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对159例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和50例对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GADab阳性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起病年龄在36~45岁组GADad的阳性率24.4%明显高于46岁以上组(P<0.01);不同病程各组间GADab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GADab阳性组中酮症发生率27.3%,胰岛素治疗率86.4%高于GADab阴性组:GADab阳性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等均低于GADab阴性组(P<0.05)。说明在西北地区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GADab的阳性率较高,LADA所占比例较大,年轻起病的患者中比例更大,但与性别、病程无关;GADab阳性组中酮症发生率和胰岛素治疗率较高,提示GADab阳性与胰岛功能的减退有关;LADA与普通2型糖尿病在体重指数、血压及血脂等方面均有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线索并且说明两者有着不同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6.
Graves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在Graves病中的检出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初发尚未并发糖尿病的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GAD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游离T3(FT3)、游离T4(FT4)的变化,并研究了GAD抗体与FT3、FT4、TGA、TPOAb的关系。结果:GAD抗体与血清FT3、FT4水平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一-0.367(P>0.05)、0.029(P>0.05),与血清TGA、TPOAb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20(P>0.05)、0.394(P>0.05)。Graves病治疗前后相经GAD抗体、TGA、TPOAb、GAD抗体阳性率治疗后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AD抗体与Graves病相关,而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测定128例糖尿病患者血清GADA。结果:1型糖尿病总的GADA阳性率74.3%,其中1型糖尿病急性发病组和缓慢发病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3.1%和75.0%,组间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2型糖尿病GADA阳性率12.9%(P<0.01)。结论:GADA是1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β细胞功能损伤的一个预测指标,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病因分型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谷氨酸脱羧酶(GAD)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自身抗原,GAD抗体也是目前Ⅰ型糖尿病的诊断指标之一,但在临床上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也可检出GAD抗体。本文观察306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血C肽、GAD抗体,结合临床资料,研究GAD抗体阳性与胰岛素  相似文献   

9.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部分 2型DM患者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出现继发性失效 (SF)。SF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本文测定了我院1994年~ 1999年诊断的 6 8例SF患者血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d) ,来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在SF发病原因中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SF组随机选择我院 1994年至 1999年诊断的SF患者6 8例 ,男 38例 ,女 30例 ,最大年龄 6 9岁 ,最小年龄39岁 ,平均年龄 5 8岁。SF标准为 :在稳定的摄食、体重、活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0例GADA阴性的T2DM患者,70例GADA阳性的T2DM患者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空腹和口服75g葡萄糖120min时的血C-肽水平。结果:GADA阳性组空腹及120minC-肽水平均低于GADA阴性组;HbA1c值高于GADA阴性组。结论:GADA测定对于及早发现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和预报成人晚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有重要价值;并为临床提示有效的诊断、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并分析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antibodies,GADAs)与Ⅰ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17例I型糖尿病及21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GADAs及胰岛细胞抗体(Islet-CelAntibodies,ICA)的测定。结果:1.GADAs的阳性率在I型糖尿病患者中为47.86%,Ⅱ型糖尿病患者为6.67%,前者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2.ICA阳性率在I型及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分别为23.08%及1.90%,有显著性差异(P<0.01)。3.在I型糖尿病患者中,GADAs与ICA的阳性率分别为47.86%和23.08%,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4.与ICA比较,GADAs在I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结论:GADAs对I型糖尿病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与其受体的特异结合。方法用荧光法测正常组(HbA1c,3.96%~5.30%)、糖尿病Ⅰ组(HbA1c<7.60%)和Ⅱ组(HbA1c>9.30%)的LDL糖化值,用酶联免疫受体法测上述三组的LDL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LDL受体的特异结合。结果对照组、糖尿病Ⅰ组和Ⅱ组的LDL糖化值分别为18.2±21.87、32.15±5.23和68.53±8.96Glycogroups/LDL,而LDL受体特异结合分别为25.16±2.34、32.89±3.56和42.33±4.14mg/g细胞蛋白,糖尿病Ⅰ组和Ⅱ组的LDL糖化值及LDL受体特异结合均高于对照组(P<0.01),Ⅱ组又高于Ⅰ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LDL糖化高于正常人,但其LDL受体特异结合较正常人低,且糖化程度越高则LDL受体结合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口服耐药者血清GAD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口服耐药现象与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降糖药治疗效果分成口服耐药组和口服药有效组,检测两组患者血中GADA,血糖及餐后空腹和C肽水平。结果:C肽水平口服耐药组明显低于口服药有效组(P〈0.005),血糖水平口服耐药组明显高于口服药有效组(P〈0.001),口服耐药组GADA检出率明显高于口服药有效组(p〈0.05)。结论:GADA在2型糖尿病口服耐药人群检出率较高,提示2型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耐药现象可能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免疫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 Dixon 血清胰岛素抗体(IAb)测定方法作了简化,比较了二种方法所测定的 IAb 浓度,并对4℃保存血标本是否影响 IAb 测定值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简化法所测血清 IAb 浓度与 Dixon 法一致,血清逐级稀释获得良好的稀释抗体剂量效应曲线。血清4℃保存二十天,IAb 测定结果无显著变化。简化法配液简单、操作方便、结果稳定、特异性好,适用于一般基层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80例Ⅱ型糠尿病病人进行小麦胚芽辅助饮食治疗。结果表明,治疗1~3月病人血糖、尿糖、糖化蛋白、血脂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3个月,血清胰岛素含量增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尿糖、糖化蛋白、血脂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小麦胚芽可作为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辅助食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Wistar大鼠脑中克隆谷氨酸脱羧酶GAD65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酶切鉴定后,将特异性DNA片段重组入质粒载体中,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全部核苷酸顺序。结果:克隆的特异性DNA片段为编码585个氨基酸、含终止密码子在内的共1758bp的GAD65全编码序列。经重复实验,与EMBL核酸数据库提供的大鼠GAD65基因比较,发现第579位碱基由AT,并产生一新的PvuI酶切位点,但这种变化不涉及氨基酸的改变。结论:获得鼠脑谷氨酸脱羧酶GAD65基因的全长cDNA,为该基因的体外表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预混胰岛素30 R三次注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30 R(诺和灵30 R)三次注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②方法选择每天注射两次诺和灵30 R,而空腹血糖(FBG)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病人56例,在此基础上睡前加用一次诺和灵30 R.同时睡前加餐,观察FBG、早餐后2 h血糖(PBG-2 h)、体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另选每天4次注射胰岛素(诺和灵R三餐前+诺和灵N睡前)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30例.比较每天三次预混胰岛素注射与四次胰岛素注射的总胰岛素用量,病人血糖、体质量变化、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依从性.③结果诺和灵30 R三次注射后,FBG、PBG-2 h均显著下降(t=23.679、14.929,P<0.01);与每日四次胰岛素注射相比,在FBG水平相同情况下,日胰岛素总量及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依从性有优于后者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④结论预混胰岛素每日三次注射,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且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应用荧光法测定血中游离肉毒碱的含量。其原理是通过肉毒碱酰基移换酶(CAT)的酶促反应和N-[P-(2-benzimidazolyl)-phenyl](BIPM)试剂,使之产生强荧光的中间物质,从而测出血中游离肉毒碱的含量。由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回收率与重复性均较理想。测定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初步临床应用显示糖尿病人的血浆肉毒碱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此外,肉毒碱的测定对于心血管和肾脏等疾病的代谢障碍分析和随访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耳穴压籽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型)67例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67例患分胃肠实热(34例),脾虚湿阻(13例)、肝郁气滞(12例)、肾气不足(8例)4型,视不同证型施以相应补泻手法,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的变化。结果:针灸在调整患糖脂代谢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及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