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施超  刘学刚  唐震  刘以尧  李小军  刘戈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41-1342,1417
目的总结右胸小切口微创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室应用右胸小切口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直视手术共275例,其中175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另外100例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完成。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手术(胸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结果右胸小切口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停跳手术组CPB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右胸小切口组;术后监护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微创小切口是一种简洁、高效、经济的微创技术,可和不停跳技术联合应用达到双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微创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微创先生心脏病纠治术的结果和经验。方法 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通过胸部不上切口施行微创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45例。胸骨上端部分劈开7例,胸骨下端部分壁开30例,右前外侧肋间切口8例。结果 1例术后1周死于脑梗死,手术死亡率2.2%。平均体外循环时间51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26min。术后平均胸腔引渡以最和输血量分别为204ml、86ml。平均重症监护(ICU)时间1d,  相似文献   

3.
全电视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机比较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腔镜组101例,采取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右胸胸壁打3个小孔后施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传统组103例,采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平抑卧位,胸骨正中切口,纵劈胸骨手术。比较两组的静止呼吸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以及两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结果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外科治疗效果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Cs和C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美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 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 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中切口矫治的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5例进行比较.结果 正中小切口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正中切口组相比无显著延长(P>0. 05),但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较常规切口组明显减少 (P<0.05).术后循环稳定,切口小、疼痛反应轻,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从2010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比较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ICU时间、费用、出血量、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ICU时间、平均花费、出血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肺动脉压力、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封堵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手术死亡率与并发症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方便、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减少体外循环损伤,打破介入手术年龄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自1990年6月~1997年6月,进行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Ⅰ期根治手术103例,体重8-15kg,年龄1.4-8岁,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54倒,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5例。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9例,经胸部正中切口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91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体外循环时间(56.4±20.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5±11.7)min。结果:住院死亡6例,存活97例,随访2月~3年,无并发症和死亡,心功能Ⅰ级。结论:低体重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行Ⅰ期根治手术是可行的,效果良好;经右腋下小切口进行选择性心内直视手术简便安全、美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50例右侧乳房下小切口微创行左房室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采用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结合头灯光源辅助方法共对50例左房室瓣疾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左房室瓣置换或成形手术(微创组),所有患者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仰卧位,右侧垫高20~30°,右上肢悬吊,插股动脉供血管、双极股静脉引流管的插管技术实施周围体外循环。手术主要切口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6~8cm(经该切口第4肋间进胸可进行心脏操作)+两孔(右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放置长冷灌针头和牵引上腔静脉阻断带、右侧腋中线第4肋间放置特制的升主动脉阻断钳和牵引下腔静脉阻断带),术者佩戴头灯,经切口可提供良好的视野光源。经房间隔切口或房间沟切口进行左房室瓣手术。对照组为同期传统正中开胸左房室瓣手术的患者50例。结果微创组无中转开胸、延期拔除气管插管、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尿及手术死亡病例,4例术中低潮高频通气出现低氧血症,处理后好转,1例术后因肋间肌肉血管出血再次原切口进胸止血。微创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辅助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胸液引流量、住院期间输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示左房室瓣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左房室瓣成形术后微量或轻度反流,右房室瓣轻度反流,成形效果满意。结论右侧乳房下小切口第4肋进胸结合术者头灯光源辅助、周围体外循环的方法行微创左房室瓣手术,手术安全,术野暴露良好、操作简便易掌握,较常规正中开胸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隐蔽,术后早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置换术45例成功经验。方法:采用右胸前外侧切口(4~6 cm),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直视下经左房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结果:4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手术时间80~291(139±35)min;体外循环25~110(49±21)min;升主动脉阻断18~77(33±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4.5~45(14.8±10)h;胸液引流量50~1 050(262±110)mL;住院5~14(7.5±1.8)d。结论: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右前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右前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下修补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5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0例,室间隔缺损3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15~70min,平均(30.0±7.5)min,术后胸管引流40~110ml,平均(80.0±23.6)ml,术后12例出现血红蛋白尿。结论右前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右胸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4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3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13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手术切口长5~6cm,左端起自胸骨旁1cm,沿第3肋间。选择同期78例接受常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0~86min,平均(55±8)min,体外循环时间60~115min,平均(80±9)min;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38±4)min,(58±4)min,P﹤0.001]。术中平均失血(368.4±15.3)ml,显著少于对照组[(412.1±19.6)ml,P﹤0.001]。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观、恢复时间短,但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完成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以减轻手术对病儿的身心创伤,同时达到美容效果。方法全组共16例患儿,其中单纯继发孔型房缺12例,房缺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均采用经肋间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完成直视手术。结果手术顺利,无死亡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传统上经右心房切口入路的心内直视手术,经右胸壁微创切口、常温心脏跳动中完成,具有创伤轻、手术中无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体外循环时间短、病儿术后恢复顺利和美容效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右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特点及转流经验。方法:对1998年7月-2004年6月286例右侧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转流时间17分-168分(36分),阻断腔静脉时间5分-114分(22分),术中心脏停搏3例,其中手术死亡1例。鱼精蛋白过敏死亡1例。282例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右进胸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且功口小,创伤轻伤口愈合好、美观、胸廓稳定等优点。有一定的外科技术难度,灌注师应根据不同病种和术者技术水平,平估体外循环时间,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处理对策,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后并发症,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右胸侧切口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范围及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所实施的微创右胸侧切口手术共32例。32例患者均采用右胸侧切口,长约8~12 cm,经第3或4肋间进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结果 32例患者全部经右胸侧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出现术后残余漏。结论微创右胸侧切口适用于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其手术切口隐蔽且较小,不破坏胸骨连续性,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减轻、康复快。  相似文献   

15.
李俊  李庄  李爱民  杨利杰 《重庆医学》2012,41(26):2683-2684,2688
目的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均采用腋下第3或第4肋间微创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8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心肌阻断时间为(21.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0±2.3)d。随访3~1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伴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3例。6例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第一期手术行双侧双向Glenn术。患者双向Glenn术后平均23个月行非体外循环下TCPC。结果 患者术后无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10年,失访7例,无中远期死亡。所有患者紫绀消失,血氧饱和度89%~97%,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陈家华  徐万成 《农垦医学》1999,21(5):313-315
目的 介绍右胸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15例,经右胸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修补心脏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9例,合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结果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右胸小切口常温心脏不停跳修补心间隔缺损创伤小、简便、安全、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过程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VD)技术进行体外循环的有益尝试。方法 15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28 d,平均(15.67±2.22)d,体重2.3~4.8 kg,平均(3.75±0.19)kg,胸骨正中切开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全组患儿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均使用VAVD技术。结果全组病例15例,体外循环时间50~343 min,平均(170.3±26.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172 min,平均(85.8±14.6)min,全组术中无肉眼血尿,无引流不畅,无腔静脉插管困难,均顺利停机,无负压产生微气栓导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术后腔静脉梗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例术后死亡,1例自动出院。结论 VAVD技术操作简便且费用低廉,比较安全有效,合适的负压可以使血液克服较细静脉插管阻力,加快血液引出速度,保证良好腔静脉引流和适当的灌注流量,减少预充量,为新生儿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们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实施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21例(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1例),室间隔缺损60例(同期行右室流出道疏通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右室双出口1例。回顾分析体外循环中主动脉插管选择、灌注方法、灌注压力、转流时间以及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主动脉弯头插管69例,直头插管14例;其中弯头插管出现高阻力泵压5例,1例更换为直头插管,其余4例调整插管位置后泵压恢复正常;直头插管中无高阻力泵压出现。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80例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96.4%。3例经电击除颤1次后心脏复跳。全部病例都顺利脱机。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等优点;稳定可靠的体外循环、正确的管理以及紧急情况下的配合处置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