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黑莓(萨尼)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77.78%。结论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庚醇(27.28%)、α,α,4-三甲基苯甲醇(11.27%)、1-(1-丁炔)环戊醇(8.6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4.94%)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红树莓(哈瑞特斯)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16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74.72%。结论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庚醇(22.97%)、(E)-4-(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3-丁烯-2-酮(14.78%)、(E)-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酮(10.87%)、(1S)-α-蒎烯(9.13%)等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长白瑞香的挥发性成分并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长白瑞香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计算收率,以GC-MS结合NIST质谱库、保留指数和文献资料共同分析鉴定挥发性化学成分及种类,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长白瑞香挥发性成分的提取率为0.56%,从分离出的76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51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2%.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β-谷甾醇(32.63%)、β-香树素(7.11%)、十六烷酸(5.98%)、亚麻酸甲酯(5.40%)、亚油酸甲酯(4.90%)、维生素E(4.25%)、亚油酸(3.24%)和二十四烷(3.09%)等.[结论]长白瑞香挥发性成分中相对百分含量最高的为β-谷甾醇,占32.63%.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石刁柏果皮与种子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石刁柏果皮挥发油中鉴定出1个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74.47%。石刁柏种子挥发油中鉴定出2个挥发性成分,占总峰面积的29.42%。结论石刁柏果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十二酸乙酯(74.47%),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十二酸乙酯(11.49%)和十六酸乙酯(17.93%)。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南产高良姜叶和花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高良姜叶和花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成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高良姜叶中鉴定出32种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83.94%,主要是由萜类、酚(醇)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组成,其中4-氨基-1-萘酚(13.97%)、3-氯苯基-β-苯丙酸酯(10.33%)、石竹烯(9.85%)、苄丙酮(8.26%)、β-蒎烯(7.63%)和棕榈酸(3.44%)等化合物含量较高;从高良姜花中鉴定出16种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64.99%,主要由酚(醇)类、萜类和酸类组成,其中4-氨基-1-萘酚(20.61%)、石竹烯(10.93%)、棕榈酸(9.15%)、3-苯基-2-丁酮(5.92%)、苯丙醛(2.74%)、β-水芹烯(2.71%)和芳樟醇(2.28%)等化合物含量较高。结论良姜叶和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有很大的差异,本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SPME/GC/MS法分析白车轴草花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白车轴草花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结果:共分离出76个化学成分,鉴定出其中的36个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52.76%。结论:主要成分为: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1%),1-辛烯-3-醇(5.74%),2,6-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4.94%),双环戊二烯(4.47%),(E)-1,2,3-三甲基-4-丙烯基-萘(1.94%),正十五烷(1.88%),苯乙烯(1.76%),2,6,10,14-四甲基-十五烷(1.07%),正十六烷(1.06%),β-紫罗兰酮(1.05%)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甜蜜本南瓜籽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超甜蜜本南瓜籽中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6.34%。结论棕榈酸乙酯含量最高,占总成分的24.52%,其次为[R,R]-2,3-丁二醇(14.30%)、亚油酸乙酯(11.67%)。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黑莓干红酒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2种黑莓干红酒中分别鉴定出了19种和26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32%和99.34%。结论黑莓干红酒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除了乙醇外,还有酯类以及其他醇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甜蜜本南瓜肉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首次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超甜蜜本南瓜的肉中鉴定出22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59%。结论研究表明其挥发性成分中吡喃酮含量最高(14.87%),其次为棕榈酸(13.20%)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3年陈艾条燃烧产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所用质谱库(NIST 11.L)检索研究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辨出87个色谱峰,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约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8.505%,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苯酚(17.448%)、邻- 异丙基苯(5.369%)、乙酰胺(4.957%)、对二甲苯(3.527%)、3- 甲基丁酸(3.001%)等。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较好,所鉴定组分较准确,能够较全面反映出艾烟中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鉴定贵州产覆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从贵州产覆盆子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56个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37%。含量最高的组分是芳樟醇(40.22%),萜品烯醇-4(7.16%),乙酸芳樟酯(5.83%)。结论:覆盆子的挥发油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芪白平肺胶囊中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通过所用质谱库检索研究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组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共分辨出68个色谱峰,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约占总挥发性成分含量的90.75,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酯类(38.58%)、酸类(22.97%)、杂环类(13.54%)、醛类(8.75%)、醇类(2.84%)、醚类(2.71%)、芳烃类(0.74%)和酮类(0.62%)物质,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乙酸乙酯(25.54%),其次为乙酸(11.79%),含量较高的为2-甲基丁醛(7.00%),2-氨基丁酸(6.83%),乙酸丙酯(5.60%),2,3-二羟基丙酸(3.45%),糠醛(3.08%),5-甲基糠醛(3.05%),2甲基四氢呋喃-3-酮(2.82%),2乙酰基呋喃(2.54%),甲基环氧丙烷(2.03%),等.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分离效果较好,能够准确鉴定芪白平肺胶囊中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72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7.2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β-倍半水芹烯(40.227%)、(Z, E)-α-大根叶烯(12.853%)、E -β-法尼烯(11.205%)等。结论:土一枝蒿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_2萃取甘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甘松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分离出102个成分,鉴定了60个成分,占挥发油组分总含量的92.17%。结论:该方法可有效萃取甘松挥发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水蒸气蒸馏法(SD)和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技术(WER)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SD和WER法提取艾叶挥发油,计算挥发油得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比较两种提取方法制得的艾叶挥发油中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①SD法提取挥发油得率为0.502 ml/100 g,W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狭叶杜香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超临界流体提取法(SFE)及水蒸气蒸馏法(SD)所得杜香挥发油的收率及组分变化,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SD法收率为1.54%,SFE法收率为1.72%。从SFE法所提取的杜香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种成分,从SD法所提取的杜香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其中有23种成分为共有成分。结论: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提取杜香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姜的辣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GC及GC/MS分析了用乙醇提取生姜的3种油树脂的挥发性成分,讨论了油树脂中辣味成分的含量变化,鉴定了4个未见报道的姜辣素同系物:4-(3-氯代丁基)-2-甲氧基茴香醚、4-(3-氧基-4-癸烯基)-2-甲氧基茴醚、4-(5-羟基-3-氧代十三烷基)-2-甲氧基苯酚和4-(3-氧代十五烷基)-2-甲氧基苯酚,95%乙醇提取的生姜油树脂其主要成分与超临界CO2萃取油相似,且辣味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