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实施共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研究组则以共情理论为指导,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实施共情护理。干预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护士共情能力与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护士共情能力评分为(124.64±12.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42±11.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8,P<0.01);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125.11±5.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23±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实施共情护理能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即心理干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对照组只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使用护士用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因子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出院时试验组与对照组NOSIE因子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全面康复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使用价值。方法收集精神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精神科护理,研究组加用预防风险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1.6±5.2)分、(77.6±8.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5,P<0.05)。研究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0%(0例),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12%(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精神科男病房69例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研究组患者增加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主管护师运用共情护理对其进行沟通护理。采用精神科护士观察量(nosie)、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及服药依从性量表对连续住院8周的两组患者进行依从性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共情护理的应用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徐伟亚 《吉林医学》2012,33(28):6246-6247
目的:探讨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月评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个无陪护精神科封闭病房为研究对象,其中2个病房(男女各1个病号)为研究组,在研究组实施患者每月对护士服务满意度评定,连续3个月。应用基础护理合格率等质量指标,在评定前后评价两组护理质量变化情况。对照组延续原管理方法。结果:研究组在评定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无明显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差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在开展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月评3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开展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月评,能提高病房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精神科患者112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整体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2组服药依从性、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版(N-BPRS)评分变化情况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2组N-BPR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N-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精神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实施喉癌切除术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术后康复护理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术后康复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和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在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QOL总分为(40.0±5.5)分,对照组为(33.7±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2,P=0.02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47.35±2.78)分,对照组为(43.50±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升喉癌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80例,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心理护理,n=40)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40).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分别为(10.0±1.2)分、(9.2±1.5)分,优于对照组的(18.9±2.2)分、(18.5±1.9)分,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2.5±3.6)分,优于对照组的(80.2±2.4)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32/4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理想,能消除抑郁、焦虑情绪,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杨 《中国民康医学》2014,(12):124-12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像检查配合程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共选择1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103例,对照组9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影像检查方式,研究组患者在检查时由护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面性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对影像检查的配合程度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进行影像检查时实施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检查及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张小红 《求医问药》2014,(21):128-129
目的:探讨分析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2月间我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情况、复发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4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有2例,伤口复发的患者有1例;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感染的患者有9例,伤口复发的患者有6例。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感染情况及复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评分为(91±1.2)分,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95±1.6)分,总评分为(93±1.5)分;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评分为(83±1.4)分,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评分为(84±2.3)分,总评分为(84±1.7)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照常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分析比较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SDS)、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总时长)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患者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为(22.11±1.21)分、(19.47±4.01)分,对照组为(37.12±4.01)分、(35.25±3.35)分,干预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20.00%,干预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术后恢复情况,同时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7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规治疗及护理,舒适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48.67±6.95)、(40.52±5.72)、(44.67±5.72)、(36.27±5.12)分]较治疗前[(57.29±8.42)、(56.86±9.03)、(52.14±6.89)、(51.75±7.19)分]均有明显下降(t=2.37、2.32、2.88、2.97,P<0.05或P<0.01),且舒适护理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2.25、2.28,P<0.05),且舒适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8.0%)(x2=3.93,P<0.05).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者、心理支持等五个分项的护理满意度(98.0%、94.0%、96.0%、94.0%、98.0%)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0.0%、76.0% 、78.0%、74.0%、72.0%)(x2=8.27、6.35、7.16、4.57、13.25,P<0.05或P< 0.01).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翟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8):130-13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焦虑心理S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焦虑心理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手术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1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11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痊愈率(60.0%)明显优于对照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服务态度、病房巡视、操作技术水平、沟通能力、病房环境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96.8±2.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0.1±3.7)(P〈0.01)。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共情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结果 护理后,2组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缓解,且观察组剖宫产产妇焦虑评分为(31.16±3.94)分、抑郁评分(18.21±2.97)分为低于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焦虑情绪评分(43.19±4.45)分、抑郁评分(43.19±4.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2组剖宫产产妇生活质量水平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剖宫产产妇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剖宫产产妇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产妇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18.53±12.41)分,高于对照组剖宫产产妇护理满意度总分(97.65±6.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产妇实施共情护理,能够更好的感受产妇心理变化,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通过共情理念引导产妇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满足产妇被理解的意愿,感受产妇焦虑情绪带来的痛苦和压力,可以帮助产妇改善焦虑情绪发生程度,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患者出现痛感时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在我院做过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9名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实验组49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身体痛感反应情况,以及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手术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轻度疼痛评分(2.43±1.02)分、中度疼痛评分(4.10±1.21)分、重度疼痛评分(7.32±1.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轻度疼痛评分(2.87±1.11)分、中度疼痛评分(5.53±1.44)分、重度疼痛评分(8.84±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6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比普通护理更能有效减轻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加快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可以将综合护理干预广泛应用于缓解结直肠癌根除术后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慢性肺心病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效实施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定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M测评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有效实施,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引流管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9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引流管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引流管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拔管时间、院内治疗情况、心理健康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为(4±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为(5±1)d,实验组略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8±1.9)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2±1.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13例出现肺部炎症,12例出现肺不张,对照组20例出现肺部炎症,19例出现肺不张,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1),干预后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引流管知晓度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静脉输液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3.40±6.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6±6.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评分为(84.72±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4±5.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静脉输液患儿可降低输液外渗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和家长满意度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共情式心理干预对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共情式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Piper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评分、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SA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FS总分以及认知、感觉、情感、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HHI总分以及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对现实及未来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共情式心理干预应用于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能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