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固定延迟时间肝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可能性,优选其最佳成像方法及16层螺旋CT肝动脉CTA最佳延迟时间。方法 选取上腹部强化患者380例,按照不同延迟时间(20 s、25 s、30 s)、注射流率(3.0 ml/s、3.5 ml/s)、重建层厚(0.75 mm、2 mm)和扫描方法(固定延迟时间与自动触发技术)随机分为6组,分析肝动脉显示情况。结果 16层螺旋CT肝动脉MSCTA最佳延迟时间25 s。0.75 mm和2 mm重建层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ml/s组与3.5 ml/s组以及固定延迟时间与自动触发技术肝动脉显示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延迟时间肝动脉MSCTA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副作用,探讨三低技术(即低管电压、低剂量、低浓度)联合生理盐水技术在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12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患者平均分为3组:A组采用120 kV、350 mgI/L对比剂60 ml,B组采用120 kV、320 mgI/L对比剂50 ml,C组采用100 kV、300 mgI/L对比剂40ml;流速均采用4.5 ml/s;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阈值为110 HU;3组均在注射完对比剂后以相同速率注射生理盐水40 ml。图像后处理采用VR、MPR、CPR、MIP;测量颈动脉不同水平CT值,观察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有无残留对比剂造成的伪影,统计每个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 3组病例颈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均大于250 HU以上,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但在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残留对比剂的干扰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B组;且辐射剂量减少12.83%~13.12%。结论 三低技术联合生理盐水技术在256层头颈部CTA成像中是可行的,既能保证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又能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剂量对比剂在肾脏肿瘤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方法 将69例肾脏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对比剂增强及低剂量对比剂增强扫描。(常规剂量组按2.0 ml/kg优维显,低剂量组按1.0 ml/kg优维显)。观察两组增强后的效果。结果 低剂量对比剂组与常规剂量对比剂组在图像质量及发现肾脏肿瘤的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对比剂在肾脏肿瘤增强扫描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与常规前瞻性门控冠脉CTA成像对比,探讨低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双低)心脏冠脉CTA成像在普通64排CT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双低"技术对50例BMI ≤ 25 kg/m2患者行前瞻性心电触发扫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组)、B组(双低组)。A组使用100 kV,350 mg I/ml,对比剂注射流率4.0 ml/s,50 ml注入量;B组使用80 kV,270 mg I/ml,对比剂注射流率4.0 ml/s,40 ml注入量。比较两组冠脉各个节段的CT值和放射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心率、BM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受照剂量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扫描80 kV较100 kV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均显著降低,"双低"剂量冠脉CTA在普通64排CT使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除对比剂伪影干扰颈部血管显示的方法。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均相同,A组23例.B组23例。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2组病例的对比剂用量均为50mL,流率5.0mL/s.生理盐水50mL。A组采用与对比剂相同的5.0mL/s的流率推注冲管生理盐水;B组采用高于对比剂流率的方式.以6.0mL/s的流率推注冲管生理盐水。结果:46例均能显示颈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A组23例锁骨静脉残留对比剂的浓度普遍偏高。B组21例锁骨下静脉腔内存留的对比剂被稀释,不形成干扰伪影,效果良好;2例有对比剂残留。对比剂浓度已降低。结论:加快冲管盐水的推注能有效降低锁骨下静脉对比剂的残留浓度,达到淡化的效果.消除对比剂产生的伪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 4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处理及重建处理。结果 VR法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重建时,370mgI/ml浓度对比剂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0mgI/ml浓度对比剂的使用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节约资源;采用5ml/s的注射速率相比3ml/s注射速率可得到更优的成像效果。结论一般采用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急性肝动脉血管呈现扫描及处理时,采用370mgI/ml浓度对比剂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使用高压注射器两种不同的增强方式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全部病例(100例)均使用GE Lightspeed 16排多层螺旋CT和Medrad的Stellant D型高压注射器。对比剂剂量均按4.0ml/s注射造影剂总量80ml.分甲、乙两组行增强扫描。甲组50例,只使用单管注射,不注射生理盐水冲洗;乙组50例,随即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评价方式:采用双盲观片法。结果:甲组有放射性伪影,归为阳性例数为40例.比率为80%:无放射性伪影阴性例数是10例,比率为20%。乙组阳性有放射性伪影为24例,比率占48%;阴性例数是26例,比率占52%(P〈0.05)。结论:有生理盐水冲洗的高压注射方式CT图像质量在去除放射性伪影方面有明显优势,而且能够节约造影剂用量。  相似文献   

8.
双源CT肺动脉栓塞低剂量高浓度优维显对比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优维显对比剂诊断肺动脉血管栓塞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30例肺动脉血管栓塞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优维显300mgI/mL对比刑剂量为80mL、生理盐水加mL;B组:采用优维显370mgI/mL对比荆剂量为5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率均为4mL/s。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小动脉分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非标准部位,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明显高于A组。肺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双源CT诊断肺动脉血管栓塞成像使用优维显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刺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9.
赵丽萍 《中国校医》2019,33(7):557-558
目的 分析综合服务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组各42例。甲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乙组在甲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服务。结果 乙组护理后的晨僵时间短于甲组(P<0.05);乙组护理后的疼痛、焦虑、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甲组(P<0.05);乙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甲组(P<0.05);乙组的护理满意率95.24%高于甲组的护理满意率90.95%(P<0.05)。结论 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综合服务,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晨僵、疼痛、焦虑、睡眠情况,并提高了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辐射、低对比剂方案在肺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评价两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使用西门子FLASH双源CT进行肺动脉血管成像,使用两种方式采集数据。低剂量组使用低辐射(70kV)、低对比剂方案设备参数,对比剂注射方案注射流率均为2.5~3.0ml/s,注射总量25ml对比剂+50ml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对比剂注射流率均为3.5~4.5ml/s,注射总量60ml对比剂。结果两组肺动脉图像达到诊断要求,低剂量组肺动脉的CT值、图像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高于对照组,信噪比(signalnoise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ratio,CN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Kappa=0.423,具有中等一致性;低剂量组Kappa=0.728,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照组CTDIvol(9.12±1.16)高于低剂量组(1.9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318,P<0.001);对照组DLP(255.71±42.52)高于低剂量组(50.68±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729,P<0.001)。结论70kV低辐射、低对比剂方案在肺动脉成像中是可行的,在低剂量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在行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效应。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需采用双源螺旋CT对双下肢动脉进行血管成像的患者247例。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其中护理组119例患者进行护理配合,对照组患者128例患者不进行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在血管成像中的依从性及最终成像质量。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存在17例成像质量不佳的情况,成像优良率为86.72%,护理组所有患者成像情况良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结论 双下肢动脉血管采用双源螺旋CT成像过程中通过护理配合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减少其在检查过程中的随意性,提高成像质量,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能谱64排螺旋CT在自动跟踪与小剂量试验触发法在头颈CTA成像中应用。方法 分析接受头颈联合CTA检查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诊断有头颈动脉或椎动脉钙斑,BMI指数接近。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例,A组于监控层面主动脉弓层感兴趣区域CT值达阈值(阈值设定为90 HU)后自动跟踪智能触发扫描。B组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观察监控层主动脉弓层对比剂的增强程度,当观察到对比剂开始进入监控层时按下手动按钮触发扫描。统计分析两组的影像质量和主动脉弓、双侧颈动脉的血管显影强度的CT值及辐射剂量.分别测量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C5段的CT值,剔除4例欠佳的图像。结果 两组的影像质量B组优于A组,P < 0.05,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弓及右颈动脉血管的显影强度比较,P > 0.05,无统计学意义,左颈动脉的血管显影强度及A组与B组的辐射剂量(CTDIvol、DLP)值A组低于B组,两者比较,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能谱CT小剂量试验触发技术比自动跟踪法更能获得满意的诊断图像,但自动跟踪技术患者接受辐射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对比剂在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检查中的显示效果.方法 将本院120例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60例,分别注射300 mgI/ml(A组)和370 mgI/ml(B组)2种浓度对比剂,对比剂用量算法及注射速度两组一致,分别为0.5 gI/kg体重和4ml/s.利用MIP(最大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血管疚病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参数的优化,以达最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搜集了46例双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造影剂用量按1.5ml/kg体重、沣射速率2.5ml/s为一组23例,2ml/kg体重,注射速率3ml/s为二组23例。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 Bolus,层厚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实时二维(Real time 3D)度容积显示(VR3D)等。一、二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阅片。结果第一组图像对病灶品示不如第二组图像清楚。结论CTA下肢动脉造影用对比剂2ml/kg体重,注射速率3ml/s是一种较好的下肢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漏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切实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宣教工作,使其密切配合,正确评估及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认真做好扫描前、中、后的各项预防护理工作。结果 2010年1月~2010年12月9000例强化扫描患者,共有402例发生对比剂外漏,总发生率4.67%,其中轻度小于10ml,368例(0.408%),中度大于10ml小于30ml,30例(0.33%),重度大于30ml,4例(0.044%)。结论 对比剂外渗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是最根本、最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较低剂量脑血流灌注扫描条件,再搭配顺适性低剂量迭代重建技术噪声抑制算法来评估4D脑血管疾病与脑血流灌注检查。利用高阶320排CT来诊断脑血管初期病变以期增加影像诊断精确度并有效降低病人接受辐射剂量之风险。方法 利用0.75 sec/r的转速、80~120 kV的管电压、120~280 mA的管电流、创新的迭代重建去除噪声技术来执行13次容积扫描(每次16 cm涵盖范围)的全脑灌注检查。在前25 s与后35 s设计分别执行每2 s与每7 s之间歇式低剂量辐射曝射以顺利捕捉动脉相与静脉相影像序列;而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辐射曝露则执行高质量的药前与药后的影像扫描。结果 此系统不但可提供优异的脑血流灌注分析结果,而且也可获取四维的数字减影血管摄影结果。不但能有效观察动静脉畸形与动脉瘤变化,且能让病人免除遭受侵入性检查(传统血管摄影检查)的痛苦与风险。结论 根据本研究结果,未来此低剂量的脑部检查非常有潜力成为常规自费健检的项目之一,以早期发现脑部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血管显示率在子宫肌瘤、卵巢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2例,以及同期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42例,对入组患者分别进行CT平扫以及CT增强扫描,分析两种疾病CT检查特点以及CT平扫与增强CT扫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卵巢肿瘤患者中内膜样癌患者4例,颗粒细胞癌患者13例,囊腺癌患者14例,囊肿患者2例,纤维瘤患者4例,畸胎瘤患者5例;子宫肌瘤患者卵巢静脉以及卵巢动脉显示率均低于卵巢肿瘤患者(P < 0.05),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显示率与卵巢肿瘤患者无明显差异(P > 0.05),但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显示率稍高于卵巢肿瘤患者;CT增强扫描在子宫肌瘤以及卵巢肿瘤诊断中阳性率明显高于CT平扫(P < 0.05)。结论 在对卵巢肿瘤以及子宫肌瘤诊断时可将卵巢动脉以及卵巢静脉的血管显示率作为诊断参考指标,卵巢肿瘤卵巢动脉以及卵巢静脉的血管显示率更高,通过增强CT扫描可以明确观察患者相关血管现象情况,且在疾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出率,可以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降低对比剂用量的双流速对比剂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成像可行性。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40例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双流速低剂量对比剂,碘佛醇先以2 ml/s的流速推注8 ml,再以5 ml/s的流速推注42 ml,最后以5 ml/s的流速追加推注4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以5 ml/s速率推注70 ml对比剂,并追加同速率40 ml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冠状动脉各节段的CT值及主观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左冠状动脉起始部、回旋支中段、右冠状动脉远端和前降支远端平均CT值均>300 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8,t=1.14,t=1.78,t=0.77,t=1.12,t=0.97;P>0.05),能够满足诊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13±0.64)分和(2.96±0.6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05)。结论:双流速低剂量对比剂应用于冠状动脉CTA成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 kV)、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入选标准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分为A、B两组,B组再根据管电压和碘对比剂不同分为B1组和B2组。A组30例为前瞻性心电门控,采用10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对比剂,B组为回顾性心电门控,其中B1组35例采用100 kV、270 mgI/ml威视派克对比剂,B2组35例采用120 kV、370 mgI/ml碘普罗胺对比剂。计算各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 A组为(1.32±0.012) mSv、B1组为(5.55±1.04) mSv、B2组为(10.57 ±1.07) mSv。A组与B1组间、A组与B2组间及B1组与B2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双低技术-低千伏(100kV)、低浓度碘对比剂,在体重指数≤ 25.0 kg/m2条件下,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64排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行上腹部全胰64排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增强采取注射对比剂后18~30s、30~45s和60~70s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三个时相扫描。结果 平扫时胰腺癌的实质部分一般呈现为等密度,增强表现则大多呈现为相对低密度。64排螺旋CT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达100%,对可切除性判准确率82%。结论 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胰腺癌的血供特征,可作为诊断胰腺癌及其术前分期的首选方法,并在判定不可切除性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