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单用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对照组(30例)和二甲双胍缓释片与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FPG、2 hPG、HbA1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能有效降低血糖,安全可靠,且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缓释片与盐酸罗格列酮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两组,联合组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盐酸罗格列酮,对照组单独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及饭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C(HbA1 c)、体质指数、血脂等指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FPG、2 hPG、HbA1 c及三酰甘油(TG)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联合组FPG、2 hPG、HbA1 c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盐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  相似文献   

3.
熊萍  董刚强 《华西医学》2009,(7):1728-1730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钠片与二甲双胍片分别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太罗组(罗格列酮钠片)(21例);B组,二甲双胍组(19例),进行为期16周的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呈有意义的下降(P〈0.05),从下降幅度的百分率统计,太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结论:太罗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的控制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2岁,6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坚持饮食、运动,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0.25g1次/d降糖治疗,定期复查提示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5%~6%,空腹血糖波动于5~6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7~8m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罗格列酮(RGZ)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初诊2型糖尿病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进行12周的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甘油三脂、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前后对照,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甘油三脂I、RI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体重指数变化不大(P〉0.05),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倒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治疗,B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联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腱岛素抵抗、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A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食用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7例食用高生糖生成指数食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加速糖代谢,观察治疗前及30、60、90 d患者空腹、餐后1 h、2 h、3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30,60,90天后患者空腹餐后1 h、2 h、3 h血糖峰值高度降低峰值时间推迟(P<0.05);糖化血红蛋白降低(P<0.001).结论:二甲双胍能降低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我院门诊及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格列美脲组给予格列美脲1mg口服,3次/d,逐步加量至2mg/次;瑞格列奈组给予瑞格列奈0.5mg口服,逐步加量至1mg/次,3次/d;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次,3次/d,治疗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下降,瑞格列奈组治疗后2hPBG较格列美脲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FBG、HbAlc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均显著,且服用方便,无严重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可依据患者经济条件及病情区别首选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服用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和吡格列酮(30mg/次、1次/d)6周后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例,观察组加给利格列汀(5mg/次、1次/d),对照组则加给安慰剂,持续12周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对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在血糖控制,体质量减少方面均优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早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程3年以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24例,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持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加用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较前显著下降(P<0.01),体质量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良的早期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并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86例肥胖2型兼血糖控制不佳的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 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PG、2 h FPG 、HbA1c、BMI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73、6.57、13.17、59.53,P均<0.05),而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HDL-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26、7.75、4.73、4.03,P均<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并控制患者体重,是针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30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沙坦酯片,一次一粒,一天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蛭降糖胶囊,一次四粒,一天三次,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2周。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BUN、Scr、FPG、餐后2h血糖、HbA1c、Cys-c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联合奥美沙坦酯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并且降低尿蛋白,降低血清Cys-c水平,对DKD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评估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联合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治疗及脑卒中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240例Ⅰ级、Ⅱ级原发性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叶酸组120例和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组120例。在入组前测量所有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在干预3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干预1年后复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1年内随时记录患者的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等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叶酸组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组降压和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作用明显,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叶酸组同时降压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有效率为83.3%(100/120),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组为75.0%(90/12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6,P=0.112)。1年后复查颈动脉超声显示两组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上都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叶酸组发生脑血管疾病7例,发生率为6.5%(7/108);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组发生脑血管病5例,发生率是5.0%(5/10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叶酸片在治疗Ⅰ级、Ⅱ级H型高血压患者在同时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缓解动脉粥样硬化速度,有效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盐酸吗啡片滴定治疗癌痛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的64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2例。给予单药治疗组单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给予联合治疗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滴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COG-PS评分、KPS评分、SF-MPQ评分、E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COG-PS、SF-MPQ及E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恶心、呕吐、口干、便秘、厌食、头晕、嗜睡乏力、皮肤过敏、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相比单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盐酸吗啡片滴定治疗能够明显缓解癌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肾功能、尿常规及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FPG、PPG及HbA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无肝肾损害,研究组患者体重较治疗前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全有效改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A组)和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组(B组),每组各30例,治疗2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糖、血脂、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2周后血糖均不同程度改善,24周后B组血糖降低水平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仅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B组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可持续稳定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同时减少患者血浆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助于改善或延缓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后体重指数(BMI)和血糖变化,以及二甲双胍防治奥氮平所致糖代谢异常的作用。方法选择83例初次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奥氮平单独治疗组(对照组42例)和二甲双胍联合奥氮平治疗组(联合治疗组41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BMI、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BMI、餐后2 h血糖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50、4.95,P均<0.05);空腹血糖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对照组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9.85、10.23、10.13,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P>0.05),平均空腹血糖和平均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51、8.77,P均<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P<0.05)。结论奥氮平可以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BMI、空腹和餐后血糖,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合并使用二甲双胍可以降低奥氮平导致的空腹以及餐后血糖升高和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价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双盲双模拟、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用药观察周期为12周。其中,试验组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模拟格列吡嗪片+模拟二甲双胍片;对照组服用模拟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格列吡嗪片+二甲双胍片。结果五个中心共入选22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13例,对照组111例。经治疗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PBG 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都较用药前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胰岛素(I NS 0 h)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餐后两小时胰岛素(I NS 2 h)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都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两组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51例,主要为低血糖、腹泻、尿路感染、转氨酶升高等。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便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