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住院资料、简明精神病量表、智商、脑电图等因素,记录每次攻击行为并对有和无攻击行为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流行率为19.6%,每例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比率为2.6次。攻击行为组具有既往攻击行为史者(69%)明显多于无攻击行为组(41.29%),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无攻击行为组比较,其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低、无职业及单身者较多(均P<0.01),攻击行为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敌对猜疑、激活性因子评分[分别为(4.12±1.23)分,(2.25±0.85)分]高于无攻击行为组[分别为(3.73±0.96)分,(1.06±0.6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流行率较低,但提示对攻击行为预测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钟薇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52-1353
目的:前瞻性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预测方法。方法:对226例同一精神专科内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筛查出可能的预测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既往攻击行为史、病情、社会影响、平均病床面积、病房病床数、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入院NOSIE、出院NOSIE、入院CGI、出院CGI等14个因子显示与暴力行为的发生与否有关。2、多因素结果:排行、既往暴力史、出院NOSIE、生活质量等4个因子显示与暴力行为的发生与否有关。结论:男性、年龄较轻、职业情况差、家庭经济差、排行较少、生活质量差、既往有攻击行为可能为预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控制病情,改善病房条件,增加患者活动时间是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减少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05年12月-2007年12月1 16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根据病史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来评定相关因素。结果:有攻击行为的患者BPRS总分和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患者(均P<0.01),而其他焦虑抑郁、缺乏活力2个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蔡珊 《当代医学》2010,16(19):129-129
目的分析现阶段精神病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12月的4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出现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并收集其住院资料,实施统计研究,使用t检验和x^2检验法得出相应结果。结果经过分析得出,有攻击行为史、被害妄想症、不合作治疗的病人发生攻击行为的比例占多数,而由于意识不清、控制力不足的占少数。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攻击行为发生的主要诱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病患者常常出现攻击行为[1]。有研究发现,在患者的攻击对象中,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占首位[2],其中护士所占比例最高。护理人员受到患者莫名奇妙的侮辱和攻击常会引起精神与躯体的伤害,影响其身心健康。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伤害的发生,本文对我院53名曾受患者攻击的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办法,用自制的调查登记表,收集二病区一年的住院患者资料,并将有攻击行为46例与无攻击行为11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生攻击行为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有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敌意猜疑、激惹性为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攻击者多发生于男性,且与患者既往有攻击行为史、症状特征有关,早期预测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为医护人员寻求防范措施. 方法 观察对象为男性住院的精神病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住院期间发生攻击行为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比较几种常见精神病的攻击行为的发生率.结果 有明显攻击行为的患者的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明显攻击行为者.结论 有明显攻击行为的患者的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明显攻击行为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攻击发生率最高,其次分别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精神病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特点,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止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80例出现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对其攻击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攻击行为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均采用BPRS量表和MOAS量表进行得分评定。结果干预2个月后的BPRS评分和MO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得分(P〈0.05)。结论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出现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情绪,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孙桂兰  潘淑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2039-2040
攻击行为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意接受的行为。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及冲动性人格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攻击行为表现更为突出,对医护工作人员及其周围病友构成严重威胁,给病房管理带来困难,同时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冲动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有冲动攻击行为精神病患者的年龄、临床诊断、临床表现、入院方式、住院次数及时间等相关因素。结果:首次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多次住院者;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对新环境恐惧也是导致冲动攻击行为的因素。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了冲动攻击行为的发生,避免严重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1.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对已发生暴力行为的12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情况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收集81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年龄、性别配对的无攻击行为精神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既往曾有攻击行为史、文化程度低、无社会家庭支持是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攻击行为可能的原因多为被害妄想、情绪易激惹等,也有的是因为对住院条件不满意,对工作人员态度不满等引发。发生攻击行为多在住院的前2周,受攻击的对象多为男性护理人员。结论应根据攻击行为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住院精神病人综合医学会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人综合医学会诊临床情况。方法:查阅2000年-2001年我院住院精神病人综合医学会诊记录60 例,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2年会诊率为2.5%,根据疾病分类,神经科和皮肤科病例最多(均为16.7%);心血管科和传染科居次(均为 10.0%);会诊疾病中有23.3%与使用精神药物有直接关系。结论:应重视住院病人的躯体疾病情况,提高精神科医生综合医学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和增  张建  陆亚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9):149-150,152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1月1日~2010年12月30日在本院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死亡的21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死亡组,在同期有病重情况(随访仍存活)的3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按性别、患者来源性质(是否为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l:1匹配,并随机选取2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氯丙嗪的使用、营养不良症、死因(病重原因)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有无会诊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入院心电图异常、饮食差、合并有2种以上的躯体疾病、死亡时间、治疗有缺陷等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差、服用氯丙嗪、合并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未采用联络会诊等是精神科患者发生死亡的重要相关因素,临床上应重视相关因素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入院1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前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攻击组和无攻击组,两组分别从年龄、性别、文化、病程、既往攻击行为等一般情况、简明精神病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方面进行单因素对照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经单因素分析,攻击组病程[(7.73±6.67)年]显著长于非攻击组[(5.22±5.47)年](t=2.631,P<0.01);攻击组BPRS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得分[(13.73±3.098)分]高于非攻击组[(11.47±3.93)分](f=4.063,P<0.01),焦虑因子得分[(7.18±3.583)分]低于非攻击组[(8.70±3.89)分](t=2.679,P<0.01);EPQ的E量表分攻击组[(11.99±4.340)分]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0.67±4.293)分](t=1.990,P<0.01);攻击组既往有攻击行为的患者所占比例(71.1%)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6%)(x2=39.082,P<0.01).(2)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BPRS中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既往攻击行为史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主要与其精神症状和既往攻击行为史有关,应积极治疗,控制症状并防止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科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猝死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精神科住院精神障碍猝死患者共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科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猝死率为2.37‰,其中以新入院、病程5年以上、住院2个月内治疗无效、多药联合应用的患者猝死多见;72.22%精神科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伴有躯体疾病;合并用药占66.67%。结论: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猝死多与合并躯体疾病及联合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9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藏药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发生率为11.9%,其与精神病症状、疗效、自知力等因素有关。结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藏药行为常见,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藏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