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颈4复合肌阀沟神经阻滞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60例肩部和上臂手术患者。均采用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混合液行颈臂丛联合阻滞,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来评定阻滞效果。结果:60例患者,仅一例阻滞不全加用辅助药完成手术,其余患者阻滞范围和阻滞深度均符合手术需要,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颈4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首选的一种麻醉方法.然而,不同部位的手术选用不同入路,对麻醉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对上肢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宏伟 《中医正骨》2008,20(11):64-64
肩部手术时常应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或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但是由于肩部特殊的神经支配,很难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自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作者采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行肩部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上肢手术日渐增多,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运用也越来越多,它经济实惠,对生命体征影响相对较小,麻醉效果肯定。2006年以来我院对860例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进行麻醉观察。结果:寻找到易感后,回抽无血、脑脊液推注麻醉药,是一种效果佳、起效快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丽娜 《中医正骨》2001,13(8):28-28
有报道提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值得重视〔1〕。我们根据臂丛神经的解剖学特点 ,对肌间沟臂丛阻滞进行改进后 ,应用于肩部及上肢手术 ,经 5 0例临床观察 ,效果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中 ,男 38例 ,12例。年龄 18~ 70岁 ,平均 44±2 6岁。分别为肩关节切开复位术 3例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8例 ,尺桡骨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1例 ,尺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8例 ,指骨骨折清创缝合内固定术 5例 ,腕部刀伤清创缝合肌腱神经修补术 2例 ,手掌刀伤、掌骨骨折、小鱼际肌撕裂伤清创缝合内固定术 3例。2 麻醉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上肢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传统定位法、神经刺激器定位与B超定位进行穿刺麻醉,对比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使用B超定位的第三组阻滞时间较长,起效时间较快,痛觉消失时间较短,镇痛维持时间较长,与第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二组相比痛觉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运动阻滞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B超定位穿刺患者全部成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使用B超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效果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将上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60例。A组采用改良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B组采用传统麻醉方法。观察2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针感数、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少于B组(P均<0.01);A组针感数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麻醉效果略优于B组,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未见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B组出现1例Horner综合征,1例声音嘶哑。结论改良后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对30例肩部及上肢手术患者采用简化肌间沟操作法,取得满意效果,认为本法安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右旋糖酐为高渗透压且不易透过血管壁之药物特性与2%利多卡因配用,对42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与同期58例单纯性利多卡因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较,其麻醉有效时间延长了2.32倍。文中对其麻醉时间延长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笔者根据右旋糖酐为高渗透压且不易透过血管壁之药物特性与2%利多卡因伍用,对42例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与同期58例单纯性利多卡因的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较,其麻醉有效时间延长了2.32倍。文中对其麻醉时间延长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罗哌卡因介入浓度的不同按低、中、高浓度划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每组16例患者。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后,对三组患者的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介入后,丙组在患者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效果的比较上明显优于甲组和乙组,在不良反应率的比较上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高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神经完全阻滞率和麻醉效果,但不良反应率较中低浓度介入时更高,需要在临床麻醉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罗哌卡因介入浓度,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及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臂丛神经有效的阻滞方法。方法选择实施上肢手术的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范围以尺侧为主者采用腋路阻滞法,以桡侧为主者采用单纯肌间沟法;实验组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阻滞法。观察2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实验组平均为563.6 min,对照组平均为501.3 min,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有Ⅲ级麻醉效果者4例,占8.2%,需要加用辅助性镇痛、镇静药物完成手术,有1例实施肌间沟阻滞患者改用静脉麻醉后完成手术,实验组病例阻滞效果均满意,麻醉优良率为1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上肢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异感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T1、T2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 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在术后镇痛中具有很大优势,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重视;持续性外周神经阻滞可延长镇痛时间,并且产生较少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术后器官恢复,更能适应患者的要求;辅助用药的使用可以减少局麻药的用量、降低镇痛后患肢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阻滞,还可以提高镇痛的质量。本研究旨在观察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加入局麻药用于肌间沟持续性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肌间沟臂丛阻滞下肩关节复位的效果.方法 56例肩关节脱位患者于肌间沟臂从阻滞后,采用外展牵引推挤复位法进行手法复位;观察复位效果,记录复位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本组患者易于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8.21%;镇痛明显,各时点VAS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止痛性肌间沟臂丛阻滞下用外展牵引推挤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的效果。方法:5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n=25)。A组:经皮神经刺激定位组;B组常规体表肌间沟定位。两组均使用浓度为0.375%罗哌卡因。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能满足手术的定位穿刺成功率。结果:A组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定位穿刺成功率明显短于B组。(P〈0.05或P〈0.05)。结论:经皮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阻滞效果明显优于常规体表定位的肌闽沟臂丛N阻滞,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对于肩关节手术病人的麻醉,过去单纯采用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效果欠佳,常须辅助用药。我院于近年来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加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手术病人,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蕊  马宏林 《中医正骨》2010,22(11):48-48,5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骨折手术首选的一种麻醉方法。不同部位的手术选用不同入路,对麻醉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多数因阻滞不全而不能达到完全无痛的效果,需增加辅助药物,给手术及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增加了麻醉的风险性。自2004年以来,我院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肌间沟神经阻滞是锁骨骨折患者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但若患者肥胖、颈短、局部肿胀或解剖不清时常会出现阻滞不完善,麻醉效果差。因此,笔者进行了颈深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与单纯的肌间沟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7号弧形针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行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用7号弧形针。观察注药后麻醉完善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完善时间B组比A组显著延长(P<0.05),麻醉效果B组优于A组(P<0.05),A组有11例,B组有0例出现霍纳综合征(P<0.05)。结论7号弧形针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