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连台白内障手术中麻醉护士实施术中麻醉监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照组的白内障病人492例,术中无麻醉师、无麻醉护士,无MAC,手术由医师与巡回护士完成。实验组白内障手术病人492例,术中无麻醉师,有麻醉护士1人实施MAC。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由40±5钟缩短到30±5分钟,术中高血压发生率从13.2%下降至4.7%,心律失常发生率从6.3%下降至1.6%。结论能提高手术工作效率,减少术中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连台白内障手术中麻醉护士实施术中麻醉监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照组的白内障病人492例,术中无麻醉师、无麻醉护士,无MAC,手术由医师与巡回护士完成.实验组白内障手术病人492例,术中无麻醉师,有麻醉护士1人实施MAC.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由40±5钟缩短到30±5分钟,术中高血压发生率从13.2%下降至4.7%,心律失常发生率从6.3%下降至1.6%.结论 能提高手术工作效率,减少术中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连台白内障手术中麻醉护士实施术中麻醉监护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照组的白内障病人492例,术中无麻醉师、无麻醉护士,无MAC,手术由医师与巡回护士完成.实验组白内障手术病人492例,术中无麻醉师,有麻醉护士1人实施MAC.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由40±5钟缩短到30±5分钟,术中高血压发生率从13.2%下降至4.7%,心律失常发生率从6.3%下降至1.6%.结论 能提高手术工作效率,减少术中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娟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38-139
目的提高与麻醉医师配合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1500例全麻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麻醉效果,和患者最大的安全性。结果通过与麻醉师积极配合,围麻醉期精心护理,本组病人无一例因因护理失误而发生意外事故或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手术室护士麻醉前、麻醉中与麻醉结束的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振华 《当代医学》2014,(25):51-52
目的 比较进行关节置换手术中使用椎管麻醉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收治实施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2例,根据其手术所选用的麻醉方式随机分为2组,椎管组患者选用椎管麻醉,全身组患者选用全身麻醉,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椎管组患者肺栓塞(2.56%)及深静脉血栓(5.13%)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全身组(11.63%)、(16.28%),术中出血量(517.86±68.49)mL少于全身组(845.37±89.2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关节置换手术中,实施椎管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能够有效减少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降低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硬膜外血肿发生率,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将广东省揭阳市东山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进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180例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90)。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法。观察2组低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及缺氧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结果在麻醉过程中,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1.1%,而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8.9%,观察组心动过缓及缺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为17.8,对照组为18.9%;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0%与17.8%)、头晕嗜睡(2.2%与17.8%)、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1%与15.6%)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平均为(2.2±0.2)分,对照组为(4.1±0.3)分,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麻醉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2±0.2)分,对照组为(9.3±0.1)分,2组患者术后对麻醉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实施过程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较之应用全身麻醉效果更佳,其安全性也更高。  相似文献   

7.
葛宇思  孙海 《中外医疗》2013,(12):153+155-153,155
目的探讨和研究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在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工作及其效果。方法护士在麻醉前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在麻醉期诱导保证合适的温度湿度,建立静脉协助病人采取正确体位,在维持期,协助麻醉师准备好麻醉用药和氧气与吸引管以及各类种监测设备,护士在椎管内麻醉手术完成时,协助麻醉师拔出留置的导管拔出或者进行更好的固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与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结果经麻醉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1425例患者都顺利度过麻醉期,并且成功地实施了手术,无一例患者产生麻醉意外情况。结论护士和麻醉师的共同协助,密切配合,能够保证手术患者的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麻醉方式治疗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40例胃癌患者,麻醉师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患者入院后麻醉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麻醉诱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胃癌手术。观察2组患者疼痛程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结束后1、4、8、12h及24h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7.8±1.3)分、(7.1±0.9)分、(6.3±1.5)分、(5.2±0.4)分及(3.2±0.1)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P<0.05)。术后12 h,研究组重度疼痛发生率仅为5.00%(1例);对照组重度疼痛发生率高达35.00%(7例),研究组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921,P=0.018)。结论在胃癌根治术中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配合,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麻醉实施方案及重要脏器的保护方法。方法:分析33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以及术中监测、循环管理、内环境调控和脑、肾、血液保护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45±49)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150±820)ml,平均输库血量(1870±490)ml。2例病人术后1周内有轻微神经系统症状,2例病人合并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心包填塞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18.1%。本组共有3例病人在术后早期死亡,死亡率9.9%。本组病例无麻醉死亡.结论: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应着重强调麻醉诱导及维持的平稳,循环功能的稳定,脑、肾、血液保护和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黄寨 《广西医学》2000,22(4):891-892
手术病人合并有支气管哮喘,其麻醉选择及围术期治疗是降低围术期死亡率的关键。我院从1990年至1999年共有25例围术期出现支气管哮喘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1例,女14例,年龄27~82岁。手术种类:眼科手术3例,头颈部手术3例,胸部手术2例,腹部手术12例,泌尿科手术5例。1.2 麻醉方式选择:(1)局麻:3例,均为眼科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病人,术中供氧。(2)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6例,为下腹部手术病人。局麻药用1.6%利多卡因加0.2%地卡因复合液,静脉辅用杜冷丁50mg,异丙嗪50mg。术中面罩供氧。(3)静吸复合麻16例。为头颈部…  相似文献   

11.
秦智勇  陆章敏  梁志坚 《广西医学》2010,32(11):1352-1354
目的对比研究表面麻醉和球周麻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索理想的白内障手术麻醉方法。方法对178例(192眼)白内障患者行非超声乳化术,其中92例表面麻醉(观察组),86例球周麻醉(对照组),观察两组在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视力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效果满意,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的球周麻醉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全面评估麻醉师吸痰操作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干预对策,提高全身麻醉术后吸痰操作规范性,降低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成立全身麻醉术后吸痰操作考评组,对全身麻醉术后吸痰操作流程进行再造,制定考评标准,对麻醉师进行全员培训和考评,比较干预前后全身麻醉术后吸痰操作规范性和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全身麻醉术后吸痰操作规范性提高,麻醉师考核成绩由干预前的(72.90±6.85)分提高到(94.90±2.39)分,操作合格率由0.00%提高到100.00%,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率由19.40%下降到6.72%。结论医院有必要采取培训、考核、检查督导等干预措施,以提高全身麻醉术后吸痰操作的规范性,降低全身麻醉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方法及全身麻醉方法对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拟实施手术的老年病人66例,按照麻醉方法分成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全身麻醉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术后6h、24h及72h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OCD发生率为21.2%,对照组POCD发生率为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硬膜外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患者手术麻醉所产生的术后认知功影响比较轻,可以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是一种良好的老年患者手术麻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的优越性及局限性.方法将1999年3月~2000年9月在表面麻醉下行1284例1605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我科1994年3月~2000年9月在球周或球后麻醉下所行132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进行对比.结果全部病例均无疼痛感,完全配合完成手术,无1例改行球后及球周麻醉;其中1380眼在术中无任何不适,占85.98%,225眼有眼部胀感,占14.02%.表麻与球后或球周麻醉对比,前者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结论表面麻醉是白内障超乳术麻醉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麻醉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笔者进修期间连续实施OPCAB麻醉40例及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0月30例,共计70例。多数病人心功能差并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麻醉诱导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氯胺酮以及中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维持以异氟醚复合小剂量异丙酚,术中随手术操作出现血流动力学的骤然变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时处理。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心率调控基本稳定。本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2.3±0.8)小时,拔管时间术后(3.2±1.2)小时。ICU停留时间0.5天~1.0天,术后(7.0±1.6)天出院。无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OPCAB麻醉,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对于保证手术实施和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麻醉处理的方法及要点.方法:脊柱侧弯矫形手术32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维持在1.0% ~1.3%,持续泵注氨甲环酸至手术结束;根据手术进程配合实施唤醒试验,唤醒试验完成后,立即加深麻醉继续手术;术中常规监测潮气量(VT)、呼吸频率(R)、气道压(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气指标、凝血功能及眼球是否受压;观察手术时间、唤醒时间、CVP、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手术时间(11±3)h,唤醒时间(35±11) min,CVP(0.785±0.392) kPa,出血(5 000±4 600) mL,输血(4 550±4 250) mL,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麻醉过程中的监测手段及处理对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红霞 《当代医学》2013,(17):73-74
目的比较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实施全麻,B组33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发生率24.24%,低于A组的50.00%(P<0.05);B组麻醉6h后VAS评分(2.2±0.4)分,低于A组的(4.2±0.8)分(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12%,低于A组的34.38%。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优于全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总结肾移植麻醉以及围术期处理的特殊性。方法:依术前病情特点,5例病人中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1例采用全麻。并根据手术步骤,在髂内动脉阻断至开放血流前须维持足够容量负荷,血压宜维持较高水平,必要时用多巴胺静滴,术中补液以平衡液为主,移植肾血管吻合开放前给予免疫抑制药,利尿剂,保证循环稳定。结果:全部病人麻醉平稳,手术顺利,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意外。结论:这类患者手术麻醉应重视术前准备,实施正确麻醉方法,加强术中综合管理和术后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普外科和普胸外科病人12例,平均(67±4)岁。心梗发生至手术间隔时间72~175d。麻醉选择为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结果病人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中心电图监测无缺血性ST-T改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良好。随访至出院,无1例出现急性心衰和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应放宽时间限制。急性心梗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不仅与心梗发生的时间间隔相关,还取决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病人对体力活动的耐受程度及外科手术性质。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稳定围手术期心脏功能十分重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希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24):3158-3159
目的探讨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配合的重要性。方法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手术麻醉患者1 812例,对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如何配合逐一进行实践。结果通过麻醉师精湛的麻醉技术与手术室护士娴熟的护理配合,不仅提高了全科工作效率,降低了麻醉风险,减少了麻醉并发症;而且还增加了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避免了意外的发生。结论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与麻醉工作的密切配合,可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安全系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