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前后诸证中的痰热郁积证是临床常见而又顽固的病证,李敬林教授认为,其病机为肝郁气滞,痰热内扰,治宜理气化痰,疏肝解郁,善用温胆汤加味,常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对庄礼兴教授基于“痰热”病机临床应用温胆汤的经验进行总结。 庄礼兴教授在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疾病时,围绕病证的“痰热互结”核心病机,治标与治本相兼顾,灵活加减温胆汤,治疗各种病证。治疗痰热郁滞于胆腑之少阳经证,可用温胆汤合柴胡、黄芩、菊花、春砂仁等。治疗痰热蒙蔽清窍之阳闭证,可用温胆汤加天竹黄、胆南星、鲜竹沥水以增强清热化痰之作用,加入麝香、冰片等芳香开窍的药物以加强促醒的疗效。治疗中风患者痰热阻滞于肠腑之便秘,急性期之便秘可用温胆汤合承气汤, 同时可加入胆南星、鲜竹沥水、瓜蒌仁、桃仁以助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中风后期之便秘,采用温胆汤为主以化痰泻热,加杏仁、全瓜蒌、川厚朴、冬瓜仁以宣肺通腑。治疗痰热扰心之郁证,可用温胆汤加郁金、合欢皮、生龙骨、生牡蛎、柴胡、白芍,而对痰热扰心之癫狂证,可用温胆汤辅以龙齿、珍珠母、灯心草、竹叶心以清心镇惊。治疗痰热郁滞于肝胆经之蛇串疮,可用温胆汤加柴胡、龙胆、栀子、黄芩、薏苡仁、通草。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加味治疗内科急症举隅林伟华(江西省龙南县人民医院341700)关键词温胆汤,临床应用,关格,消渴,中风,中医药治疗笔者以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温胆汤为主治疗痰浊中阻或痰热内蕴的内科急重病症,收到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1关格(慢性肾功能衰竭)胡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桑白皮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遏肺证)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遏肺证)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桑白皮汤加味口服,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连用10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血气分析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桑白皮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遏肺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疗效。[方法]将66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使用温胆汤加味,对照组33例使用舒乐安定、维生素B1、谷维素等,30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复发率为2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5%,复发率为68.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谷春燕 《北京中医》2006,25(2):103-104
通过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身热、自汗、失眠、暑湿低热及眩晕等不同病症,发现温胆汤加味可以治疗辨证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诸多病症。因此,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以不变之方而应万变之证,可取得满意疗效,进一步体现出“异病同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为《千金方》中的一首名方。是方以二陈汤加竹茹、枳实,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虚烦不得眠,惊悸,口苦呕涎等证。温胆者,实为清胆和胃。诚如《名医方论》所引罗东逸所云:“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不喜雍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夫病后,或久病,或寒热甫退,胸膈之余热未尽,必致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煸蒸而不宁也;  相似文献   

8.
清肺渗湿法治疗哮喘(热哮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热哮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通常对热哮证的治法,多针对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的病机,而立足于清肺涤痰,降气平喘,或清热宣肺,化痰平喘。根据以上治法,常使用定喘汤、麻杏石甘汤加味等方药治疗。数年来,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痰热壅肺虽然是热哮证的主要病机所在,但是,  相似文献   

9.
沈佳 《江苏中医药》2008,40(11):72-73
柴芩温胆汤为<医宗金鉴>所载之温胆汤加柴胡、黄芩二味,笔者用治失眠、嗜睡、郁证及梅核气、痞证、麻木等病症,效果十分显著.据临床观察,只要患者表现有肝气郁滞、痰湿内蕴,肝胃郁热、痰阻气滞等见症者,均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所致的恶心呕吐36例。结果:总有效率90·3%。结论: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所致恶心呕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脾胃治中央,兼四气,脏腑气血阴阳皆禀气于脾胃,若脾胃功能失常,营卫不和,清浊相干,就会发生多种内伤疾病。蔡淦教授治疗内伤疾病,时时注意顾护脾胃。脾胃亏虚,肺卫失养,表卫不固之证,予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脾胃虚弱,荣卫俱不足者,予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久病脾胃亏虚,兼见外感后痰嗽久延不愈,或外感日久,正气亏耗,脾肺俱虚者,用六君子汤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心主血,血藏神,脾主运化,主思,心与脾胃,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往往形成心脾两虚证。心脾不足,营血亏虚者,用归脾丸加减治疗;心气不足者用妙香散加减;气血不足,兼有痰浊内扰者,则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肝主疏泄,主升发,肝气易动而化火,脾胃属土,主运化,其气冲和。木本克土,但脾气强,对易动之肝气有反制作用,对于肝脾不和者,蔡淦教授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明显者,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桂枝、羌活等;肝郁脾虚,兼有肝血亏虚者,用逍遥散治疗。补肾需重视脾胃,且补肾之药,大多滋腻重沉,难于消化,补脾胃之药有助运化作用。肾虚症状较轻,且肾之阴阳虚损不典型者,常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菟丝子、沙苑子、杜仲、川续断、桑寄生、怀牛膝等温和补肾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温胆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施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加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胆汤加味治疗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经方治疗排尿性昏厥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晋生 《四川中医》2003,21(1):47-47
排尿性昏厥常发作于青壮年,醒后多如常人,勿需特殊治疗,但对反复发作者,可根据医圣张仲景对有关疾病的论述,结合患者之体质,予以辩治,及时解除患者身心之苦。治验中寒饮上蒙清窍者,以利水渗湿、温阳开窍为法,投五苓散加菖蒲取效;阴亏痰(湿)热蒙窍者,则以清热除湿、益阴生津,佐以祛痰开窍法,用百合地黄汤合百合知母汤加味治疗;阳虚血亏、清窍失养者,循温通心阳、健脾养血之法,拟灸甘划汤加减收功。  相似文献   

14.
黄书玲 《河南中医》2012,32(8):1044-1044
目的:观察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30例中,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咳嗽的病位在肺,肺主气,司宣发肃降。故凡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内伤,皆导致肺失宣降清肃之职,肺气上逆而咳嗽生焉。俗言说:“诸病易治,咳嗽难医”,此乃经验之谈。咳嗽病因虽多,论治有异,但终不可离乎其治热、治气、治痰。临证中,应谨遵前贤:“热灼津液便为痰”、“气逆痰动则为咳”之告诫,采用清热,理气,祛痰诸法治疗咳嗽,自拟五石汤加味治疗热咳不已,每获良效,仅举2案,望同道斧正。案1 刘某,男,6岁,1991年9月2日就诊。其母代述,咳嗽1月余,曾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近日来昼夜咳嗽阵作咯痰黄白相间量少,质粘稠。气逆呕恶,胸膈痞满,时发热,惊悸不寐,头目眩晕,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此乃痰热内结,治以开郁降火,清金理气;方用五石汤加味:生石膏30g,浮海  相似文献   

16.
提出从"寒留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中医治疗思路与策略。对于以寒咳为特征的CVA患者,虽以散寒止咳为大法,但应据寒邪所在病位、脏腑及病机之不同而详加分辨:寒留上焦者,总以金沸草散、三拗汤加味为主方,若寒邪轻微者可以止嗽散化裁,寒邪重者治以麻黄汤加味,伴寒饮内伏者可以小青龙汤加减,兼水气上逆者则以苓桂剂为主方;寒留中焦者,重在脾胃,脾胃虚寒者治以理中汤加味,寒热错杂者选半夏泻心汤为主方,肝郁脾寒者则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寒留下焦者,当温补肾阳以散寒,可用二仙汤加味治疗。  相似文献   

17.
谷春燕 《北京中医药》2006,25(2):103-104
通过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身热、自汗、失眠、暑湿低热及眩晕等不同病症,发现温胆汤加味可以治疗辨证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诸多病症.因此,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以不变之方而应万变之证,可取得满意疗效,进一步体现出"异病同治"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小结肠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方由黄连、瓜壳、半夏组成。主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痰热互结”症。瓜壳开胸散结、清热涤痰为君药;黄连助瓜壳清热;半夏助瓜壳祛痰。辛温的半夏与苦寒的黄连同用.一治气郁所化之热,一治津液凝结之痰,一寒一热,能开痰热之互结,实有相反相成之妙。全方药仅三味,配伍严谨,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温胆汤最早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生姜、陈皮、炙甘草组成,至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于方中纳入茯苓、大枣而沿用至今,是治疗胆郁痰扰之名方。临证凡痰湿或痰热之邪,郁于少阳胆腑,中焦升降运化失司所致各种病症,皆可用之加减。笔者(第一作者)随导师赵淑华主任医师出诊时,观之其常以温胆汤作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治疗疾病,每获良效。现整理导师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中风后偏身麻木、汗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内阻型呃逆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