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浓度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方法随机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 d进行NSE、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14、30 d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4、30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1),发病后3、7、14 d血清NSE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7、14 d S-100蛋白含量降低(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HTK〗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含量与脑梗塞体积及预后的关系。〖HTW〗方法〓〖HTK〗5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50例健康对照者来自健康查体中心。在入院当时及第1、2、3、4、6、10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采用竞争性免疫放射分析测定技术测定NSE,用ELISA方法测定S-100。梗塞体积为第7天CT经Simes Somatom 所提供的软件测得。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为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HTW〗结果〓〖HTK〗NSE水平第2天达到高峰,从发病开始的NSE水平均与最终的脑梗塞体积存在正相关关系,在第2天相关关系最为密切(r=0.823, P<0.001)。S-100蛋白的高峰是在出现症状后的第3天。第3天S-100水平与梗塞体积(r=0.937, P<0.001)及Rankin等级评分(r=0.507, P<0.001)相关。〖HTW〗结论〓〖HTK〗血清中NSE及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可能反映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脑梗塞体积,S-100蛋白含量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NSE及S-100检测可以作为急性脑梗塞病简单易行、价廉有效的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7例伤后1d内入院的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乌司他丁治疗剂量的不同随机分成3组:小剂量组(n=8)每日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静推,大剂量组(n=7)每日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静推,2组用法及疗程均为每6h1次,连续5d;对照组(n=12)未予乌司他丁治疗。各组患者于伤后第1~5d抽取伤侧或重伤侧颈静脉球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及NSE含量。结果在伤后第3,5d,大剂量乌司他丁组血清S-100B蛋白及NSE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40万单位乌司他丁可以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在伤后早期对神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亚低温与常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ICU病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36)接受32~35℃低温治疗,对照组(n=36)体温维持在(37±0.5)℃,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对照组死亡13人,植物状态2人,重度残疾4人,轻度残疾7人,良好康复10人.亚低温治疗组死亡5人,植物状态1人,重度残疾2人,轻度残疾13人,良好康复15人,亚低温治疗组伤后6个月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χ2=4.471,P=0.029),且良好神经系统转归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170,P=0.007)。亚低温治疗组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在治疗后3-7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脑保护作用并能降低死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7例,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亚低温组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3~5d,各组患者分别于伤后1d,3d,部分患者5d和7d外周静脉采血标本,另以健康者20例作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NSE和S-100含量分别为(13.87±2.57)mg/L和(0.34±0.12)μg/L,与正常组(6.51±2.31)mg/L和(0.17±0.07)μg/L相比明显增高,持续3~5d,伤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亚低温组治疗期间及复温后血清中含量低于常温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和NSE升高,亚低温治疗能降低它们的含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浓度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应用SSP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组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NSE和S-100B蛋白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B蛋白浓度均明显增高.NSE和S-100B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β蛋白在癫痫(Epilepsy,EP)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变化,从而估测癫痫(Epilepsy,EP)急性发作后脑损伤程度。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癫痫急性发作患者24h内和正常对照组血液NSE和S-100β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癫痫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癫痫急性发作患者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癫痫发作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脑损伤的诊断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但它不适用于某些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紊乱或正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测定脑组织损伤后的特异生化指标的改变 ,对于病情的判断、预后的评估、治疗方案的调整等方面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当脑白质损害时 ,白质中有许多成分可以释放进入脑脊液 ,通过对脑脊液中这些成分的测定可以反映白质损害的程度。所释放的物质包括来自髓鞘和胶质细胞的分子。髓鞘成分主要为脂类、髓鞘蛋白 (主要是髓鞘碱性蛋白 ,MBP)和 2′ ,3′ 环核苷酸 3′ 磷酸酯酶 (CNPase)。胶质细胞损伤的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高磊  于春丽  杜云 《重庆医学》2011,40(29):2971-2973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50例足月HIE患儿生后第1、3、7天时的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选择同期出生60例无窒息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HIE组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检测时段HIE组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呈正相关(P<0.05);如同时检测第3天血清S100B蛋白和NSE值,可显著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和95.1%,较单独应用两种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提高。结论 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增高,可作为HIE诊断的补充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车鹏  黄可  胡俊  黎林果  汤道雄 《重庆医学》2021,50(5):757-761
目的 探讨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急诊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急诊收治的128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出院时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3分),预后不良组(4~6分).比...  相似文献   

11.
张华  张茁  张微微 《北京医学》2004,26(1):26-29
目的分析脑梗死、脑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VBI)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探讨它们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史、症状、体征及CT、MRJ检查符合脑梗死、脑出血、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共91例,取发病48、72h和7d的静脉血,用ELISA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组的S-100B蛋白和NSE血清浓度与短暂脑缺血发作及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P<0.01).S-100B蛋白与梗死/出血体积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NSE含量仅与梗死体积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与出血体积无明显相关性.短暂脑缺血发作组患者的S-100B蛋白和NSE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S-100B蛋白可以反映脑梗死和脑出血病情变化的程度,NSE仅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两者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没有病情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东  王景周  向静  周红杰 《重庆医学》2004,33(6):803-804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S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及ELISA法对72例脑梗死及21例MID患者血清 S-100、NSE含量进行测定.MID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结果 CI急性期患者血清 S-100、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I恢复期患者血清 S-100、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0.05).MID患者血清 S-100浓度高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P<0.05);而NSE浓度低于对照组及CI恢复期组(P<0.05).结论血清中NSE及S-100蛋白的变化可反映CI及MID患者脑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损害情况和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d时,治疗组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1d时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86%,常规治疗组为34.29%。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及防治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大小≥5 cm^2和〈5 cm^2分为大面积组(21例)和小面积组(19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和脑梗死灶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病例组脑梗死灶面积与NSE、S100B蛋白水平的关系。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其与病例组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①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32.57±7.12)、(2.15±0.43)ng/mL]明显高于健康组[(7.34±1.98)、(0.34±0.07)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26、8.92,P〈0.01)。治疗2周后,病例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18.72±3.65)、(0.97±0.18)ng/mL]均较治疗前[(32.57±7.12)、(2.15±0.43)ng/mL]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脑梗死灶面积[(4.37±1.06)cm^2]亦较治疗前[(5.75±1.58)cm^2]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31、2.34,P〈0.05或P〈0.01)。②病例组脑梗死灶大面积组NSE、S100B蛋白水平[(38.56±8.14)、(2.38±0.49)ng/mL]明显高于小面积组[(24.30±6.17)、(1.83±0.3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2.30,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异常升高,其水平与脑卒中灶面积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程度、面积、疗效评价和预后估计的血清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50例起病24h内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SE、MBP浓度,并对其中15例未破入脑室的脑出血患者于起病第4天进行复查。结果起病24h内脑出血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与出血量呈明显正相关,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患者(P〈0.001),且申度脑室出血明显高于轻度脑室出血(P〈0.001);而起病24h内脑出血患者血清MB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出血起病第4天血清NSE、MBP浓度较第1天均明显升高(分别为P〈0.001和P〈0.05)。结论血清NSE及MBP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情况,有助于评估病人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2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浆内NSE和S-100蛋白含量,并对二者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组织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E和S-100蛋白在发病后24小时内、第3天、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第14天时NSE、S-100蛋白含量与脑水肿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NSE、S-100蛋白含量与病后24小时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内NSE、S-100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脑组织损伤和脑组织水肿的情况;血浆内NSE、S-100蛋白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动态监测NSE、S-100蛋白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组织水肿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细胞凋亡、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2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治疗ACI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拜阿司匹林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稳定性指标、细胞凋亡相关分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2.30%vs.76.92%,χ~2=4.704,P=0.033)。治疗后14 d,观察组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t/P=3.784/0.000、5.347/0.000);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t/P=8.004/0.000、8.579/0.000);斑块稳定性指标MMP-2、Lox-1、Cat K及凋亡相关分子sFas、sFas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cl-2高于对照组(t/P=13.734/0.000、6.594/0.000、9.364/0.000、8.934/0.000、7.204/0.000,5.694/0.0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疗效确切,可有效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稀醇化酶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对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I)、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6例CI患者不同发病时期及46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对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CI患者发病48 h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第5天增高最显著(P<0.001),第18天无显著差异.CI患者大、中梗死组及中、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显著高于小梗死组及轻型神经功能缺损组(P<0.001).结论 CI患者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增高,与机体高凝状态和脑组织神经元坏死密切相关,是CI发生、发展重要病理学基础.血浆D-二聚体、NSE含量明显升高,导致大梗死灶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D-二聚体,NSE两种特异性标志物,可早期诊断CI,有效评价患者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