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例ARDS患者带机时容量负荷与肺功能之间关系的观察,探讨ARDS患者带机时合适的CVP值。方法:观察20例ARDS在调整其容量负荷前后,CVP值变化与尿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CVP值在8~10cmH2O时大多数带机的早期ARDS患者可获得在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时的较好的氧合。结论:在ARDS患者的治疗中,虽然低肺动脉压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患者的带机时间,但不可盲目脱水,尤其在ARDS患者带机时患者的CVP值在低于7cmH2O时多有心输出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液体管理的体会.方法 143例ARDS患者入院后均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液体管理主要通过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进行补液或利尿,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n=98)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B组(n=45)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措施,对患者氧合指数、心率、血乳酸、尿量进行密切监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追踪其病死率.结果 两组开始时指标相近,严格液体管理3 d后A组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心率减慢,血乳酸下降,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死率低于B组(P<0.05).结论 机械通气ARDS患者根据CVP及平均动脉压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比非限制性液体管理更安全、有效,且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用一般的给氧方法难纠正的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进行性呼吸衰竭,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我科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ARDS病人1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最佳PEEP选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及肺复张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ALI/ARDS患者.但由此造成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及其对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选择最佳PEEP成为关注的热点.Surer等[1]于1975年首先提出最佳PEEP(optimal PEEP)的概念,认为既能改善氧合,又能减少VALI的PEEP为最佳PEEP.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机械通气患者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11~67岁,重度农药中毒者5例,重度脑损伤及颅脑疾患者21例,电击及不明原因致呼吸心跳骤停者20例,各种原因致呼吸衰竭者8例,直接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20例,经151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34例,插管2天后改切开26例,成活30例(55%),死亡24例(45%),其中6例家属放弃继续治疗死亡。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治疗ARDS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在 196 7年Ashbaugh等就首次对成人呼吸窘迫的症状进行了描述 ,但直到 1971年才提出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的概念[1 ,2 ] 。 1994年欧美ARDS联会将ARDS定义为 :①起病急性。②PaO2 FiO2 ≤2 0 0mmHg。③X线胸片示双侧肺浸润。④PAWP(pulmonaryar terywedgepressure)≤ 18mmHg或无左房高压的临床征象[3] 。目前 ,机械通气仍然是ARDS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但近来研究发现 ,机械通气可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用肺复张策略的疗效与风险。方法:随机将ARDS患者分成2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治疗组;2组均用PB840呼吸机采用Bilevel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原发病治疗相同;B组在A组的通气治疗基础上增加肺复张策略。记录开始前及24 h、48 h、72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否出现气压伤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12 h、24 h、72 h均有明显改善,PaCO2在12 h、24 h、72 h均有明显降低,而气压伤等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结论: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结合应用肺复张策略和Bilevel通气模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9.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708-708
意大利学者研究发现,对于接受保护性肺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俯卧位可提高生存率。论文5月27日在线发表于《加拿大医学会杂志》(CMAJ)。 相似文献
10.
田婧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3,(Z2):650-65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其临床特征为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病死率高达30%~60%。我院ICU自2010-04~2012-04共收治各种病因所致的ARDS病例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用肺复张策略的疗效与风险。方法:随机将ARDS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治疗组;两组均用PB840呼吸机采用Bilevel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原发病治疗相同;B组在A组的通气治疗基础上增加肺复张策略。记录开始前及24、48、72h的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否出现气压伤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12、24、72h均有明显改善,PaCO2在12、24、72h均有明显降低,而气压伤等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结论: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结合应用肺复张策略和Bilevel通气模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用肺复张策略的疗效与风险。方法:随机将ARDS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治疗组:两组均用PB840呼吸机采用Bilevel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原发病治疗相同:B组在A组的通气治疗基础上增加肺复张策略。记录开始前及24、48、72h的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是否出现气压伤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氧合指数12、24、72h均有明显改善,PaCO2在12、24、72h均有明显降低,而气压伤等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结论:在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结合应用肺复张策略和Bilevel通气模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CU病房近3年收治的57例严重胸外伤导致的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的经验。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57例中47例存活,10例死亡,病死率为17.54%。结论:ARDS患者应及早诊断并尽早行呼吸机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进入我院监护室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H、SaO2、PaO2、PaCO3、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结果:9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原有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pH、SaO2、PaO2、PaO2/FiO2等指标上升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CO3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的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6.94%,总有效率为95.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重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保护通气策略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俞森洋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4):193-196
机械通气是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键措施,然而长期使用常规通气模式,ARDS患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对VALI的深入研究,导致通气策略和方法的重大改变。引起VALI的机制,除了ARDS患存在对VALI的易感内因之外,最重要的致伤因素有三:(1)大潮气量(VT)或高吸气压通气引起的局部或普遍的肺泡过度扩张;(2)萎陷肺泡的反复开放和闭合,导致肺泡壁的反复牵拉和组织接合处局部形成高剪切力; 相似文献
17.
We describe a one year old boy with meningococcaemia complicated by the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aintenance of
oxygenation required a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of 20 cm H2O. Resultant barotrauma produced pneumothorax and pneumomediastinum. Prompt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this complication
can reduce its high mortality rate. 相似文献
18.
Reddy VG 《The Medical journal of Malaysia》1999,54(1):132-145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recognition of precipitating events and improved management has decreased the mortality over the year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s still the corner stone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It is well recognised that high tidal volumes and airway pressures increase the morbidity, hence the need to use alternative modes of ventilation like pressure control with or without inverse ratio ventilatio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is still experimental and not easily available, whereas prone position to improve oxygenation is simple and inexpensive. The concept of pathological oxygen dependency and therapy aimed at supranormal values has failed to improve survival. Restricting the fluids to prevent further oedema formation in an already wet lung has improved the survival rate. Nitric oxide and surfactant have failed to produce desirable effect in large studies. Pharmacological support to inhibit inflammation with 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tifungal agents, prostaglandin and corticosteroids have all failed. Interestingly corticosteroid rescue treatment in the late phase of ARDS has shown promise. Antiendotoxin and anticytokine studies which began with much enthusiasm is yet to produce desir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6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积极综合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血压、呼吸、pH、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67例患者经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通气状态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及PaCO2明显高于相应治疗后的水平(P<0.05);治疗前的氧合指数和pH值低于相应治疗后的水平(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俱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提高氧合指数和PH值,稳定血压及心率,值得在临床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