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靖华  潘志强  邓冲 《今日药学》2012,22(6):359-360,364
目的 对本院呈报给国家ADR中心的28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9 - 12 ~2010 - 12南海人民医院呈报给国家ADR中心的28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DR的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老年人较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类型中抗生素所占比例最大(48.21%);用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71.79%);ADR发生部位中皮肤系统最多(58 93%),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13.21%).结论 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亳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报的61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女性性别构成比分别为45.9%、54.1%,18岁以下儿童4例(6.6%),18~60岁成年人39例(63.9%),61岁以上患者有18例(29.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49例(80.3%)为主。其中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头孢菌素类25例(41.0%)、喹诺酮类11例(18.0%)。6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以一般不良反应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有32例(占52.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13例(占21.3%)。结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性别差异不大;临床应规范抗菌药物应用,选择适当的品种和给药途径,防止在成人和老年人中滥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的642例ADR报告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42例ADR报表中,男性比例(50.94%)高于女性(49.06%)。在年龄分布方面,<10岁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比例最高;ADR发生时间在10~30min内较多;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58.88%);以静脉滴注方式引起的ADR为主(70.4%);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的剂型是粉针剂(46.57%);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58.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头孢菌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祁阳市中医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 074例ADRs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报告中ADRs所涉及的药物种类及其用法用量,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信息,分析其中头孢菌素相关ADRs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 074例ADRs报告中,涉及抗菌药物的有392例,其中与头孢菌素相关的有203例;203例头孢菌素相关ADRs中,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45岁(68例,占33.50%)和45岁~<65岁(49例,占24.14%),而涉及的种类主要为第3代头孢菌素(152例,占74.87%),其中涉及的主要品种为注射用头孢他啶(51例,占25.12%)和注射用头孢噻肟(42例,占20.69%);在累及器官方面,203例头孢菌素相关ADRs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163例,占80.30%),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荨麻疹、皮肤发红和红斑;203例头孢菌素相关ADRs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上报资料,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抗菌药物ADR报告。结果160例ADR中,年龄≤18岁和≥60岁患者分别为28.75%和23.75%,19~59岁患者占47.5%。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最多, ADR表现以皮肤和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和ADR监测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 172 例 ADR 报告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结果 172 例 ADR 中,≥ 60 岁 42 例占 24.42%,比例最高;药物种类分析抗感染药物 89 例比例占到 51.74%、中药制剂 22例占 12.79%、心血管系统药物14例占 8.14%;静脉滴注给药引发 ADR 占 77.91%;组织系统损害以皮肤损害最多见占 50.00%,消化道损害占21.51%,神经系统损害占12.21%.结论 加强ADR 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72例ADR报告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结果 172例ADR中,≥60岁42例占24.42%,比例最高;药物种类分析抗感染药物89例比例占到51.74%、中药制剂22例占12.79%、心血管系统药物14例占8.14%;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占77.91%;组织系统损害以皮肤损害最多见占50.00%,消化道损害占21.51%,神经系统损害占12.21%。结论加强ADR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院2008年度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8年度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方法根据2008年底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表数,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70.9%。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43.3%和26.8%。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70.9%。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本院2009至2010年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85例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统计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在消化系统反应52例(61%),神经系统11例(12%),血液系统10例(11%),在年龄分布上,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肿瘤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加强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药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减轻造成的损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静脉滴注引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原因和一般规律。方法对山东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2010年76例静脉滴注ADR的性别、年龄、涉及ADR药品种类,进行分析。结果 76例ADR中抗生素发生的ADR频率为35.52%。中成药发生ADR的频率为19.73%。结论加强ADR收集,监护,ADR知识宣传,使人们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转归,为临床合理与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药师要积极参与用药安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王书芬  李震 《中国医药科学》2013,(2):151-152,154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10月所有门诊、住院患者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涉及8大类25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起ADR比例较高(24.76%),其次是头孢菌素类(23.81%);主要累及的器官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胃肠道系统;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保障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院内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上报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相关患者的一般资料、怀疑药品类型、联用药物、累及器官和系统及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及转归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2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168例,女性124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64.38%;药品类型以细胞毒类(25.13%)为主,其次为抗代谢类(22.01%);引发药物不良反应例次排名前5的药物均为传统抗肿瘤药;药物不良反应类型以血液系统(40.91%)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20.33%);报告类型以已知严重(60.96%)为主。结论:传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同时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迅速且应用广泛,二者均应加强临床应用监测,以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本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的12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 128例ADR中,主要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苏州院区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41例抗菌药物相关ADRs报告,统计和分析ADRs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与处置结局,以及相关抗菌药物的种类、剂型和给药方式。结果:141例ADRs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87例vs 54例),年龄上则以>30~40岁(43例,占30.50%)和>60岁(31例,占21.99%)居多;141例ADRs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80例,占56.74%)和胃肠系统(23例,占16.31%);经过处置,141例ADRs患者全部好转(50例,占35.46%)或痊愈(91例,占64.54%);141例ADRs所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主要有喹诺酮类(49例,占34.75%)、头孢菌素类(35例,占24.82%)、青霉素类(28例,占19.86%)和大环内酯类(16例,占11.35%),药物剂型主要为注射剂(87例,占6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ADR发生的情况及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的69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9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相近,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加强药物ADR的宣传、培训及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将该院112例抗菌药物的ADR报表,按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引发ADR的抗菌药物品种及比例、给药途径以及涉及的ADR损害系统及器官等进行统计性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ADR男女比例相差不大;60岁以上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引发ADR的药物种类以注射用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较常见,累及的系统及器官损害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2019年—2021年医院上报的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194例抗菌药物相关ADRs报告作为研究资料,统计和分析抗菌药物相关ADRs的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所涉抗菌药物品类情况、发生时间、累及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最终转归情况等。结果:194例ADRs的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的”(141例,占72.68%)和“严重的”(49例,占25.26%),所涉药物的剂型主要为注射剂(187例,占96.39%),关联性评价主要为“可能”(102例,占52.58%)和“很可能”(89例,占45.88%);194例ADRs报告中,女性患者比例略高于男性(59.79%vs 40.21%),年龄上<18岁患者的发生比例较高(89例,占45.88%);194例ADRs报告涉及抗菌药物的类型主要为大环内酯类(41例,占21.13%)、青霉素类(37例,占19.07%)、头孢菌素类(37例,占1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