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扶正理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为肠梗阻中最常见类型,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临床上以非手术疗法为首选。但国内外目前尚未发现其特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我院于1993年11月~2003年2月对收治的22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试用扶正理气汤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并且对手术时机的判定有着重要作用,现将治  相似文献   

2.
3.
腹部手术后,继发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较棘手的问题,有人报道,在粘连性肠梗阻当中有腹部手术史的占82.27%,这和本院统计的情况基本相符。自1985年~1991年间,我院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按“小肠排列”的方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级资料本组病人中,男40例,女14例;年仅14至65岁,平均46岁;有一次进部手术史看17例,二次政部手术史考32例,三次手术史考S倒.有粘连松解术者35例.1.:手术方法仔细分在粘达,使肠管达到充分征解,分为被报或撕裂的陆管进行修复,严重者行切除对*吻合.由回氏韧带开始,肠管始端ld…  相似文献   

4.
苏蓉 《基层医学论坛》2021,(24):3517-3519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AIO)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扶正理气汤护理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7月—2016年11月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AIO患者共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扶正理气汤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8月期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肠排列术治疗,现观察上述患者的疗效.结果 ①5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51例治愈,2例死亡,治愈率高达96.2%;死亡原因包括1例重症腹膜炎,1例中毒性休克.②我们对51例治愈的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随访,结果仅5例患者偶感下腹坠胀,但经休息后即可自行缓解.结论 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该术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龙崑 《当代医学》2014,(34):86-87
目的分析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肠排列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3例患者中治愈58例,有效2例,死亡3例,肠排列术的治愈率为95.24%。1年随访中有6例患者出现下腹坠胀、偶感不适等症状,经休息后得到缓解,不良反应比较微弱。结论肠排列术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肠排列术在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肠排列术在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行肠排列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腹部手术史25例中17例因腹部脏器严重疾病致腹膜炎而施行手术.22例结核性腹膜炎除术前确诊仅5例外,均经术后化验或病理检查证实(占52.9%).全组均行肠粘连松解及肠排列术,其中肠外排列42例,肠内排列5例.46例康复出院,死亡1例,死亡率为2.1%.术后肠瘘2例,发生率为4.20%.结论 肠分离排列术是治疗和预防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有效可行的方法.尚需注重手术操作细节,注意并发症的防范及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结核病患者术前术后均应抗结核治疗,才能确保疗效.  相似文献   

9.
扶正理气合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制扶正理气合剂的工艺及质量控制 ,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该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治疗组 (6 0例 )与对照组 (5 0例 )的临床应用比较 ,观察本制剂对术后肠麻痹的治疗效果。结果 该制剂性质稳定 ,质量可控 ;疗效确切 ,总有效率为 86 .7%。结论 该制剂工艺可行 ,临床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徐锐  庄文 《四川医学》2013,(4):556-558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肠梗阻的40%~60%[1],而80%的粘连性肠梗阻又发生于手术后粘连。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欠佳,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解决粘连,但再粘连发生率高,粘连性肠梗阻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2]。且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加,之后的手术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广泛运用,以其具有微创,治疗效果肯定,能在最短时间内解除肠梗阻  相似文献   

11.
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于透视下先时狭窄段扩张。再用食管支架输送器推送、释放下口装置有防反流瓣膜的带膜食管支架。结果 26例支架均一次性放置成功,术后所有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显著改善;随访6-9个月,支架保持开放,食管保持通畅,21例未出现胃食管反流现象;5例有轻微胃食管反流现象。结论 防反流食管支架能够有效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预防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和复方丹参合剂对小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二者合用的效果。方法:制备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动物模型,观察大承气汤和复方丹参合剂及其合用时对血浆及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浓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①模型组大鼠血浆中DAO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大承气汤组和合用组均可降低小肠不完全性梗阻后血浆DAO浓度(P〈0.01),且合用组效果增强(P〈0.01)。②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DAO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大承气汤组、复方丹参合剂组和合用组均可升高小肠不完全性梗阻后小肠组织DAO浓度(P〈0.01),且合用组效果增强(P〈0.01)。③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形态学损伤严重,各给药组的损伤不同程度地减轻。结论:复方丹参合剂与大承气汤对小肠黏膜屏障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各种原因导致肠梗阻患者共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44例,奥曲肽组42例,奥曲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1次/8h,治疗时间为3~10d.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呕吐、腹痛、腹胀、排气)、腹部X线平片、胃肠减压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电解质及患者禁食、住院和胃管留置时间.结果 奥曲肽组在改善症状总有效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电解质方面与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腹部X线平片恢复正常时间、患者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奥曲肽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0.01),治疗后胃肠减压量也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常规方法联合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安全有效,它能更快速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胃肠减压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所需禁食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Ander-son-Hynes术)加输尿管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43例。结果43例均获一次手术成功,经6个月 ̄5年的随访,远期疗效好。结论先天性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梗阻,手术方法以离断性Anderson-Hynes术为首选。双J管能起到引流通畅及内支架作用;儿童患者采用输尿管支架管、肾盂造瘘引流。  相似文献   

15.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38例一期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 38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治疗 ,其中一期右半结肠切除肠吻合 1 0例 ,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 2 0例 ,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近端结肠造口 8例 ;全组病例发生吻合口瘘 2例 ,切口感染 3例 ,无手术死亡。为提高 5年生存率和减少二期手术 ,对肿瘤无转移、无肠管坏死穿孔、重要脏器功能好者 ,可行一期手术治疗。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做好术中结肠灌洗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传统胃肠减压法、肠梗阻导管、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3种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排除其他梗阻因素,按入院时间、患者经济情况结合本人意愿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应用传统胃肠减压方法,B组为肠梗阻导管组,C组为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组,比较3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第1个24h胃肠减压量、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腹平片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开始进全流食时间、中转手术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评价3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2.30±1.50)d]明显短于A组[(5.00±2.03)d]和B组[(3.90±1.87)d](P<0.05),腹平片液气平面消失平均时间[(2.20±1.42)d]明显短于A组[(7.00±2.25)d]和B组[(3.50±1.65)d](P<0.05),开始进食平均时间[(2.40±1.66)d]明显短于A组[(7.00±2.80)d]和B组[(3.90±1.85)d](P<0.05),其他各项指标C组均优于A和B组(P<0.05)。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结合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明显加快恢复进程,降低中转手术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数学医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四组,28例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Ⅰ组,26例患者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为对照Ⅱ组,26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治疗为对照Ⅲ组.27例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中转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在腹胀痛缓解时间和恢复排气时间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在胃肠减压量上,对照Ⅱ组、观察组、对照Ⅰ组、对照Ⅲ组依次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转手术情况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减趋势(P:0.032),观察组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在患者满意度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出了递增趋势(P=0.004),观察组和对照Ⅲ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在临床疗效上,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观察组依次呈现m了递增趋势(P=0.0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超声刀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时的应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时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08例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超声刀的应用资料,并与同期120例开放法肠粘连松解术比较。结果除10例因需辅助小切口处理外,其余9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粘连松解;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结论超声刀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时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有效、可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50例接受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排气情况与并发症等。结果: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与对照组(96.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6个月随访,观察组间断性腹胀、再发肠梗阻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比较,操作更加简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更少,并且安全可靠,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涌  戚士芹  未德成  吕成超 《安徽医学》2015,36(9):1109-1111
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资料,按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比较保守及手术治疗患儿的比例。结果496例急性肠梗阻患儿中,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203例(40.9%),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7例(29.6%),粘连性肠梗阻36例(7.2%),急性假性结肠梗阻25例(5.0%),先天性巨结肠24例(4.8%), Meckel 憩室及肠重复畸形18例(3.6%),肠扭转、肠旋转不良13例(2.6%),阑尾脓肿9例(1.8%),内疝(系膜裂孔疝)6例(1.2%),炎性、粪石、柿石性5例(1.0%),其他少见病因10例(2.0%)。203例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的患儿中,148例(72.9%)施行了手术治疗,55例(27.1%)予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均予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前次手术中,阑尾切除术14例(38.9%),肠套叠整复术8例(22.2%)。结论急性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急性肠梗阻发病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疑有器质性病变继发急性肠套叠及全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需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