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药在脾胃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即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然而,风药多具辛味,其性属阳,善行气、发散,故能协助气机升降,疏通气机郁滞因此,风药也常用于气机失调所致的内伤杂病.笔者将风药在脾病中的应用略述如下1升阳除湿脾虚气弱,内外湿盛诸病,可用“风药胜湿法”如风药香薷能发越阳气,通利水湿,单用或与白术配伍,即薷术九,对脾虚水肿患者能散水和脾风药桂技能温化水湿,用于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而致之痰饮证,常与茯苓、白术配伍,即苓桂术甘汤,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风药葛根有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而奏止泄泻之效.湿…  相似文献   

2.
水湿病证的常用方剂 由于水湿之邪侵犯人体部位不同。故水湿之邪有在表、在中、在下三种: 1.1 治水湿之邪在表酌方翘。九味羌活汤、越婢汤、政毒散、小活络丹、消风散、羌活胜湿汤、蠲痹汤等7方,均有祛湿之功用,主治水湿在表证。但九  相似文献   

3.
湿作为一个致病因素在临床上多而易见,而脾脏功能的盛衰则是对湿证起着主导作用的。因此,本文通过内湿与脾的讨论,望在辨证时能切中病机,施治时能药中肯綮。湿,包括痰涎水湿之类,为有形重浊粘腻之阴邪,水湿不得蒸化,滞留于内则能阻碍脏腑气机运行而致病;同时脾阳不振运化不健,体内各脏器组织不但得不到津液的濡  相似文献   

4.
马铖  张史昭 《新中医》2018,50(1):173-174
正湿有表里之分,一般而言,以病因而分,六淫中之湿邪而致病者,称为外湿;因脏腑功能失调,水湿停聚而致病者,称内湿。诊治"湿"在肾系疾病中有着重要意义。张史昭教授为浙江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3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临床强调湿邪在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而对于湿邪的治疗尤其重视对气机的宣畅。现就从湿阻气机论治慢性肾脏病作一探讨。1湿阻气机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傅氏有"夫带下俱是湿证"之言,说明带下病的形成,总以湿邪为主。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运行失司,势必导致湿邪产生。脾胃居中焦以灌四旁,为化生血气之源,调畅气机之纽。脾胃功能失常,易牵及他脏而生湿致病。故治疗尤重视调补脾胃以运化水湿,为带下病的治疗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6.
答:一般人称为“湿重”是指“湿”邪侵袭人体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湿邪致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之地,外来之湿入侵,内湿可因饮食不节,如嗜食醇酒甘味、生冷瓜果,或劳倦过度,或因病失治、误治,或久病等因素,均能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不能得到正常运化而停聚在身体某处,阻滞气机而引起各种“湿重”的症状。从病因来说虽有外湿内湿之分,实际上外湿与内湿也是相互影响的,如外湿循经而入,最易困阻脾阳,影响水湿运化,致内湿亦盛,内湿与脾虚关系密切,脾虚之体运化不力,水湿易停,更易招惹外湿。  相似文献   

7.
<正>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叶天士《温热论》。但叶天士及其以后的医家都未曾明确指出此语中“阳”是指何处之“阳”,笔者认为此“阳”乃指三焦气化功能,侧重脾阳。一、从三焦及脾之生理功能生理特性来看三焦属少阳,主气机升降出入并司通行水道,是元气运行的通道,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以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若湿热病邪羁留则气机郁滞而水道不利以致痰湿内停为患,对此用以利小便为主结合宣上、畅中的治法,可使三焦气化功能正常,则全身气机通畅湿热病邪自去。脾有运化水谷和水湿的生理功能,这些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脾阳的推动,只有在脾阳运通的条件下,才能运化水谷和水湿,否则脾阳不通失其健运则最易生湿,而湿邪过胜又最易困遏脾阳,所以治疗湿温病通脾阳是其关键。二、从湿温病的病因病理来看湿热病邪是湿温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夏秋季节、天暑下迫、地湿上  相似文献   

8.
<正> 胃脘痞塞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是患者以胃脘痞结,隔滞不畅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病证,它既非胃胀亦非脘痛,患者常不易言解,医生常难于取效,笔者于临症之际,对此类病人常以湿热论治,收效显著,现就此略作探讨,仅供同道参考。本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病中,而其病因虽较复杂,但均可导致湿浊中阻,气机痞塞而成本病。如外邪侵袭,寒湿中阻,或湿热中蕴,则湿浊滞中,气机失畅;饮食不词,水谷不化精微而成水湿,停留中焦,气机不畅;七情所伤,气机郁滞,脾胃升降失常,亦致本病;内伤劳损,则首损脾胃,运化不及则湿浊内阻,郁而化热,引发此疾。就病位而言,本病以脾胃为中心脏腑,诸种病因最终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聚,化热而成本病。况脾胃既为水谷之府、气血之  相似文献   

9.
段阳泉 《中医杂志》2001,42(7):403-403,405
肥胖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分单纯性和继发性。肥胖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湿”,因此脾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的脏腑,如脾胃失常常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致使阴阳不和,气机不畅,湿邪困脾,湿蕴化热,水湿代谢紊乱,溢于肌腠,而发为肥胖。兹将  相似文献   

10.
刘草窗痛泻要方由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和防风等组成。主治肝木乘脾、脾土受制、运化失常之腹痛泄泻。笔者以本方为主治疗多种疾病,获满意效果,体会到运用该方之关健在于把握“湿”这一病机特点,不必拘于方名。盖肝主疏泄,若气机不调,三焦为之不利,津聚为痰;又脾能胜湿,如脾  相似文献   

11.
当归养荣汤出自《原机启微》。由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羌活、防风、白芷七味药组成。主治七情五贼劳役饥饱所致之目痛证。其病机为劳役伤脾、饥饱不节伤胃,致气血生化之源受损。血以养睛,睛珠属肝肾,今生气已不升发,又复血虚不养睛,故睛珠痛不可忍;若七情所伤,肝郁化火,土衰木旺、血虚风动,风扰上窍致头痛睛胀难忍;或虚邪贼风乘虚外袭,其睛胀头痛间常诱发,其痛苦不可名状。脾胃既伤则水湿不化而内聚,肝木乘脾则气机紊乱,致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上逆,湿浊壅滞清窍,其睛胀头痛更为缠绵难愈。故方中以防风疏肝舒脾,功能发散郁火,疏畅气机,胜湿健脾,鼓舞清阳升发之气;白芷清利头目,且引入胃经为君;白芍止痛、益气通血,承接上下为臣;熟地补肾水精血为佐;当归、  相似文献   

12.
刘完素玄府学说认为玄府是幽隐玄微、运行气液的孔窍,玄府的闭塞是疾病发生的关键,玄府闭塞→气机升降失常→阳热怫郁→玄府闭塞形成一个恶性病理循环,故以辛、苦、寒药使玄府通、气机达、怫热散。在玄府学说这一理论前提下,刘完素抓住脾胃本气为湿的特点,认为脾胃疾病的发生与玄府闭塞、阳气怫郁、郁结不通相关,根据阴阳胜衰、水湿多少不同将脾胃病分寒热两大类,分为脾胃湿盛证、胃寒虚冷证、肠胃热盛证、肠胃燥热证4种证型,以辛热、辛苦寒药宣散玄府、开通郁结,并以温补、燥湿、寒凉、寒润分型施治。  相似文献   

13.
痰饮水湿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回溯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一直都十分重视痰饮水湿和脾胃病的密切关系,脾胃作为人体运化水湿的重要脏腑,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痰饮水湿。痰饮水湿一旦形成,随人体气机运行也极容易出现脾胃病症状,故出现脾胃病症状时常需考虑痰饮水湿之邪的祛除。本文从理论及治疗上阐述了脾胃病从痰饮水湿论治是一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相关。付金荣教授认为持续性的HPV感染发病病因与湿瘀交阻有关,亦与机体正气不足有关。HPV病毒属中医湿浊邪毒,湿邪粘滞,与血相博,湿瘀缠绵,影响气机,水湿停滞,凝血不散,互为因果,缠绵不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正气不足,难以托毒,难以自愈。付金荣教授治以清瘀利湿解毒,兼以健脾扶正为主,健脾以治湿之源,清瘀以治湿之标,血行则气机运化,湿瘀得解,则效果显著。付金荣教授临床运用中医理论辨治持续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衷中参西,病证结合,治病求本,重视脾胃,用药精简,简而不凡,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多出现在慢性肾炎的晚期阶段,最早每每出现厌食、呕恶、腹泻等临床表现,因此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在“慢肾”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湿停留的病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引起的整体性的气机紊乱,升降失常,以致清浊相混,虚实夹杂并互为因果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而中焦脾胃在这一极复杂的病理机制中则处于关键性的主要病理环节,其病位在脾,其病邪为湿。但由于机体素质有阴阳偏胜偏衰之不同,因而又决定了湿邪有从阴化寒和从阳化热的两种不同的病理演变趋向。前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寒湿困脾,湿浊内蕴”和“湿浊中阻,升降失调”,  相似文献   

16.
结合气化则湿化理论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的治疗思路,可根据乙型肝炎肝硬化当前病位的不同,分别予以疏肝理气化湿、健脾运气化湿之法调畅气机,使机体水湿自化,以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杨本雷主任医师治疗鼓胀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本雷主任医师临床治疗"鼓胀"注重"气、水、瘀、虚"4个方面的调节,形成以大、小陷胸汤为主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1 辨证 导师临床治疗鼓胀,注意辨别以下要点. 1.1 辨脏腑 中医认为"鼓胀"之病,其病理演变过程,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其基本规律可概括为3个方面:其一,病起于肝,累及于脾,因肝及脾的病理机制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克脾犯胃,水湿不得运化,阻滞气机,水停气滞则成鼓胀;其二,病起于脾,累及于肝,而脾及肝的病理机制,一方面是嗜酒肥甘,饮食不节致脾胃受损,湿浊不化,中气壅滞导致肝郁;另一方面是因寒邪、冷食积滞等损伤脾阳,水湿不化,壅滞中焦,气机不利而成肝郁;其三,肝脾病变累及肾,一是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不能游溢于肾,肾之精气必然衰减,因而导致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水湿内停,二是肝病及肾,肝气不疏,肝木反侮肾水,而导致肾阴虚.  相似文献   

18.
腹泻是一个症状,通常指排粪次数增加及粪质稀薄而言。中医文献中对腹泻虽作过详细的描述,主要是根据病之缓急、病程之久暂,如“暴泻”“久泄”;粪质之形色改变如“溏泻”“鹜泻”等等来命名。这里,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泄泻是怎样发生的?内经阴阳大论:“湿胜则濡泻”,又云:“春伤于风,夏生飱泻”,王冰认为湿胜则脾土受伤,或风木之邪内干脾土。故平治会粹云:“泄泻者,水湿所为也,由湿本土,土乃脾胃之气也,得此证者,或  相似文献   

19.
脂肪肝从湿毒论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肪肝是以肝脏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有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成年人中,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病属祖国医学“积聚”、“痰饮”、“胁痛”、“黄疸”等范畴。从病因和病变特征上看,与湿毒之邪关系密切,湿与毒之邪皆有内外之分,而此病多指内邪而言。湿毒之邪在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中表现为既是病因又是病理的产物,现简述如下。1湿毒致病之病机嗜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水湿郁滞中焦,日久化热,湿热蕴结,阻碍气机,变生湿毒,湿…  相似文献   

20.
从“中气”论治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气"之本源在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机。"中气不足"则气机升降失司,气血生化乏源,百病丛生。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其产生与"中气不足"密切相关。中气不足,脾胃升降转输失常,清浊升降无序,形成蛋白尿;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脾气不足,脾失转输,水湿内停则成水肿;脾虚不能散精,精微不布,津液聚而生湿,湿聚而生痰,堆积日久则血脂升高。治疗应重视中气的调护,中气充足,脾胃运化水谷,升清降浊功能协调,则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