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中医药治疗温病瘟疫有较好的疗效。在冬、春季流感发作期,尤其在热性传染性疾病中,发挥了突出的临床作用和治疗效果。卫气营血辨治在温病学派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阐明了温病病机传变的一般规律,呈现出阶段性的证侯特点。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治疗体会,对温病的发生发展、病机的传变和辨证用药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认为温病瘟疫的发生,有其内在的本质因素;温病的发展传变迅速,往往不遵循着卫、气、营、血的发展辨证规律,往往是各种证候兼夹出现;治疗上宜营卫、气血、表里兼顾,同时要顾护正气津液。  相似文献   

2.
卫气营血辨证在针灸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艳红 《中国针灸》1996,16(11):58-59
卫气营血辨证在针灸临床的应用卫气营血辨证乃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首创,概括了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是治疗温病的主要辨证方法。人体感受温热病邪,在正气不足、防御功能减弱或病邪的致病力超过了人体防御能力的情况下,病邪就会从口鼻而入侵犯人体而致病,传染...  相似文献   

3.
浅析温病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伤是温病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病理结果,温邪伤人每易伤津耗液.化燥伤津贯穿温病发展终始,它的出现直接影响了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因此,保阴护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津液固存对温热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决定性作用.温病的发展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不同.本文对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规律进行浅要的分析,提出邪在卫表,辛凉甘润,禁汗护阴;邪入气分,清气逐郁;泄热保津;邪热入营,清营透热,滋阴生津;邪入血分,凉血散血,救阴增液.  相似文献   

4.
皮立宏  吴敏 《光明中医》2016,(6):758-760
目的探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的关系,并从卫气营血概念、卫气营血辨证的传变及卫气营血辨证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结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为中医论治外感疾病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辨证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梯,同时亦存在部分不足之处,其与脏腑辨证相结合,两者结合存在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可以更好阐释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5.
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健 《浙江中医杂志》1992,27(6):267-269
  相似文献   

6.
一、卫气营血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卫气营血用于临床辨证,主要是将温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复杂的征候,区分为四个阶段,用以表示疾病所处部位的表里、深浅、轻重,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和依据。虽然各种温病(传染病)的发生有季节性、地区性、周期性的不同(在四时有盛衰,在方隅有轻重,在岁运有多少《温疫论》),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卫  相似文献   

7.
8.
现代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代温热病的特点,结合临床认识进行分析归纳,认为现代温热病具有如下特点:(1)现代温热病初起常见卫气同病,选方用药要使之辛凉透散而不致辛散太过,耗气伤阴;苦寒清热而不致寒遏肌腠,使邪毒不得外透;(2)气分热重而单纯清热不效者多挟湿邪,治疗当视湿邪所在部位施以不同治法;(3)现代温热病多具有古人所述"伏气温病"的特点,初起即见里热内炽症状,出现营血分证候;(4)营血分证要重视舌象的诊察,邪热与营血互结,表现在舌象为舌质红或红绛、暗红、紫暗,舌上有瘀斑、瘀点,但不一定皆有出血和神志改变;(5)急性感染性疾病早期多可见气血同病,发病初起既可见气分实热的表现,又有邪入营血的证候,多为气血同病,早期适时清气凉血散瘀进行干预,对阻断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卫气营血辨证是辨治温病温疫的重要法则,活血化瘀法在辨治急性传染病中被广泛运用。活血化瘀法不仅用于营血分证,也可在温病早期阶段介入使用,在辨证基础上及时使用活血化瘀药,不仅可阻断病情恶化,也可加快疾病康复。通过对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使用活血化瘀法的病理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上温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杜琨 《北京中医药》2011,30(1):13-14
目的 对发热门诊43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体温、传染病接触史以及伴随症状,常规查体,进行西医诊断.同时记录患者中医刻下症、舌象、脉象,分别进行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分析.结果 西医诊断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集中在卫分证和气分证;中医内科学外感热病辨...  相似文献   

11.
杜琨 《北京中医》2011,(1):13-14
目的对发热门诊433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体温、传染病接触史以及伴随症状,常规查体,进行西医诊断。同时记录患者中医刻下症、舌象、脉象,分别进行中医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分析。结果西医诊断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主要集中在卫分证和气分证;中医内科学外感热病辨证,主要证型是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结论外感热病基本属温病范畴,符合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12.
卫气营血辨证虽为温热病的诊治主体,但必须得到三焦辨证的补充,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温病的诊治规律。现就三焦辨证的补充意义从温病的定位,定性、定向诸方面分析如下: 一、经纬相辅准确定位三焦与卫气营血辨证纵横交织,构成了从上而下、由浅入深的辨证系统。但卫气营血辨证指全身的病机变化,侧重于判别邪正相争的不同阶段和深浅层次。不足之处是没有和脏腑定位紧密地结合起来。虽然急性热病是全身性疾病,但在每一发展阶段,均相应地表现出某些脏腑受损严重。据此,吴鞠通又创立了长于定位的三  相似文献   

13.
<正>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并指导温热病辨证施治的一种理论体系,不仅广泛地应用于温热性疾病的辨证施治过程中,而且对耳鼻喉科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鉴于古今医家尚未对卫气营血辨证在耳鼻喉科的运用作过系统论述,致有常其用而乏其论之叹,故笔者不揣浅陋,仅就耳鼻喉科疾病  相似文献   

14.
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表述,自有《温病学》教材以来就存在着与叶天士《温热论》原文相悖之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温病学》(以第五版、六版教材为例)指出:“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叶氏根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病程发展的阶段性,以及自己的实践观察,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的论述,将其引申发挥,形成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的病理变化及证候类型进行了高度概括,以指导温病的治疗。”继而分别论述了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3):199-200
卫气营血理论是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辨证的一种方法 ,揭示了外感温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中风病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在症状、传变规律、病机等方面与卫气营血传变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本文旨在探析中风病证候特点及传变规律与卫气营血辨证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以卫气营血理论指导中风病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6.
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出现,标志着温病学说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具有独立性与完整性,为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两大辩证法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和明显区别。怎样从理论上使二者相互融合,并使之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温热病的治疗,是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1 类同的渊源与学说 1.1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就其产生的渊源来看有着基本类同之处,为几百年温病研究者所公认。卫、气、营、血是中医学的生理概念,出自《内经》,是组成人体、营养人体及护卫人体的四种基本物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营、卫、气等在疾病  相似文献   

17.
卫气营血辨证临床运用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温病学辨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运用将更加广泛.卫气营血辨证虽然长于辨析病变的阶段、浅深和轻重,但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何提高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运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值得深思.以下就卫气营血辨证临床运用的构思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卫气营血辨证纲领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并非叶天士的创造发明,而是援引、总结前人的认识所形成的。本文就此略述如下: 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源于《诸病源候论》:早在隋代,巢元方等人著《诸病源候论》,对诸病病因和证候表现详加阐述,其中就提出了风热之邪,首先犯肺的见解。原文  相似文献   

19.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作为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历代医家的发展补充而逐步形成的两大理论体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研究手段的改进,在临床上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辨治疾病的范围逐步扩大。在理论研究领域,采用实验动物模型的中介作用,扩大了对经典理论内涵的认识,也获得了一系列的客观指标体系。下面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杜桂琴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17-420
清代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倡导三焦辨证,二者纵横交织,形成一整套阐明温病证候与病机变化和传变过程的辨证论治体系,其实质是辨疾病病机由浅入深或由深浅出的动态变化,是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外感病,以及杂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指导作用,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为了阐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在现代临床上的指导作用,我们对836例温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采用变量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做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