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佳 《伤残医学杂志》2014,(14):173-174
胃脘痛为内科常见疾病,胃脘痛的记载始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生,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鲁承业主任在胃脘痛的病机分析上推崇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的分析:“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可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数年痛必入络,治在血中之气”[1]。临床治疗胃脘痛久病不瘥之时多选用丹参饮。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本方由丹参、檀香、砂仁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书中记载本方“治心胃诸痛,服热药而不效者宜之”。鲁主任通过数10年的临床实践将方中檀香易为降香,独辟一径。从药性上来说檀香,降香均属辛温,性味相同,都具有理气止痛之功效,而檀香侧重在气份,降香则偏重在血份。《得配本草》云:“降香入血分而降气,治怒气而止血。﹍﹍消肿毒,治肋痛。”[2],相对来说檀香多用于病程较短之新病,而降香更适用于病程较长之久病。对于舌诊中舌下络脉瘀阻者必用降香。在清?林珮琴《类证治裁》中亦提到“痛久不愈,必入血络(归须、桃仁、延胡、紫降香,或失笑散)”。同时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在丹参与降香伍用时丹参活血祛瘀,其主要成份丹参素具有抗炎,抗自由基的作用;降香具有行气止痛,活血止血的作用。降香可明显促进机体对丹参中丹参素吸收,减少其消除[3]。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医对脑溢血的认识青海省中医院王常绮在祖国医学的医籍中,有大量类似脑溢血的描述,如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者暴死,其气反则生,不反则死”。《河...  相似文献   

3.
人之生,赖五脏六腑功能及气血的正常运行,使阳气温煦,阴精滋养,阴阳相济,精神成形,若气血不和则百病丛生。《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髓,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举痛论》也云:“余知百病生于气也。”古代先贤有:“气为血帅,血为气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之说。然而气虚血瘀之论,  相似文献   

4.
当归是常用的补血药。它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可以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心肝血虚,为补血之要药。《景岳全书本草正》云:“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  相似文献   

5.
女子不孕虽亦属肾,但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故与冲任二脉有关。但妇人重在经血。血能构精,则胎孕可成,故其不孕之原因,既有肾虚,又有冲任伤损。然其表现均见经血不调。故古人又云:求子之法,必先调经。然调经之法,亦当审慎,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贵》所说:“种子之方本无定规,因人而方,各有所宜。”这句话不仅点出了不孕症之治疗方法变化  相似文献   

6.
虚热证治     
<正> 一、祖国医学对虚热的认识对虚热一征的认识和探讨,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逆调论》说:“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也。”《素问·调经论》说;“阴虚生内热奈何?妓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以上所说的内热、烦热均为虚热。后世医家并陆续有所阐发:张仲景创制小建中汤治疗“虚劳  相似文献   

7.
浅析张景岳对妇科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人规》中说:“女人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病,当以经血为先。”意即女子以血为主,其生理特点以月经为重点,月经之调与不调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和气血的盛衰,故妇女首重调经。《内经》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相似文献   

8.
丹参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早在《本草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清心安神之效,现代医学临床取其活血化瘀之功。近年来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症。根据该药活血化瘀之功,我院用了治疗近视眼有一定的效果,有效率在70%。适用于假性近视及外伤性的近视较好,先天性的近视也有一定的疗效。10  相似文献   

9.
丹红注射液是主要含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注射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等功能。其中丹参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药性苦、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红花在《新修本草》中记载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其药性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的主要功效。丹红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就丹红注射液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清代名医叶天士,不仅擅治温病及内科杂病,而且治疗妇科杂病亦具特色,尤其是用调经五法辨治不孕症更高他人一畴。笔者试从《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以下凡引叶案者只注页码)在“调经”、“虚劳”门中,把调经辨治不孕症归纳为五法,以飨同道。 一、温经散寒 活血调经法 陈士锋在《辨证录》谓:“夫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胞胎寒冷,又  相似文献   

11.
《金匮》温经汤是调经诸方的鼻祖,其适应范围之广泛,疗效之佳良,实为调经诸方冠。但必须透过《金匮》原文,方能开拓新的治疗途经。例如不限于年龄之“五十所”,不必“暮热”,“下利”、“小腹里急、腹满”等证之悉具;也不论“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之有无,只要将“淤血在少腹不去”这一机了然于心,则自可得心应手。因为淤血所致的月经不调,除原文所举各证外,往往另有征兆可见,别有端倪可寻。例如舌质黯或有斑点,经色黑或有淤块等等。原文应予瞩目的另一点,是“此病属带下”这一总的断语,旨在告诉我们不要一见下利,即认为是胃肠疾患而铸成误治:更重要的是提示温经汤为月经不  相似文献   

12.
“左病针右、右病针左”为针灸疗法中针刺取穴方法之一,但在临床上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内经》里就有专论了。“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这两段文字分别见于《缪刺论》与《调经论》。其大体意思是:邪气侵袭到经脉,左侧邪气盛则右侧发病,右侧邪气盛则左侧发病;身体感到疼痛而九候脉象没有异常的,可选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缪刺法治疗,若疼痛在左侧而右侧经脉有病的,可选用左病刺  相似文献   

13.
漫谈温经汤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一首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及崩漏的重要方剂,被称之为调经之祖方。另在《妇人良方大全》、《圣济总录》中也均载有“温经汤”,但名同而方异,为了进行区别,后世常以“金匮温经汤”、“良方温经汤”等称之。 金匮温经汤的药物组成,依据现代的常用剂量为:吴茱萸、当归、阿胶、麦冬各9克,芍药、川芎、人参、桂枝、牡丹皮、甘草、生姜、半夏各6克,其主要功用是温  相似文献   

14.
从《内经》看情志异常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只要发而中节,对人体健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所谓“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但是急剧或持续过久的情志变化又常常导致疾病,故《内经》中许多经文指出过度的情志是致病的重要原因。《素问·调经论》中说:“夫邪之生也……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这里的喜怒即概括多种情志变化而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还认为不节制情志活动可能会影响生命,所谓“喜怒不节,生乃不固”。《内经》对导致情志异常的原因也有较深刻的认识。研究这些原因对于  相似文献   

15.
疒徵瘀血系指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凝聚,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内经》中有关于“恶血”、“脉不通”、“血泣”等记载,也曾论及其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然首次提出“瘀血”之名者为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许多篇章中详细论述了瘀血证的病因病机及其病证特点,并用活血化瘀诸方治疗与瘀血有关的病证,为后世医家对瘀血理论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1何为瘀血《内经》中虽有关于瘀血的论述,但很不明确,如《素问·调经论》云:“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脉络水溢,则经有留血。”《素问·缪刺论》云:“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张…  相似文献   

16.
《内经》针灸调经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经》论述 ,认为针灸治疗取效的机制与经络的自我调节过程密切相关 ,而经络的调节作用依赖于“经气”的运动 ;“得气”与“气至”是针灸调经取效的重要标志 ;“经气”的状态是决定调经效果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多处提到巨刺的问题,其中《灵枢·官针篇》指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又指出:“痛在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其他文献亦有“巨刺巨之大刺,谓以长大之针刺之也”的记载。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巨刺法是指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且以“长大之针”深刺的一种针刺法。近两年来,笔者用巨刺法为主适当配合刺血治疗了251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药厥”通常所谓之厥有二义:一为手足厥冷,《伤寒论》所谓“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冷”是也。凡蛔厥,脏厥皆属此范围。一为气机逆乱,昏不知人,《素问·生气通天论》、《调经论》所论各厥皆属之。《史记》扁鹊治虢太子“尸厥”,即属此  相似文献   

19.
丹参(Salivia Miltiorrhiza Bung)又名赤参、紫丹参,是传统中药。《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经疏》对之应用有明确记载:活血逐瘀、清心除烦、凉血消肿、祛心腹刺痛和痛肿丹毒之功效。据现代化学家的研究,丹参的化学成分有脂溶性的二萜醌和水溶性的酚性酸两大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筛选抗菌中草药过程中,发现丹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20.
血瘀理论始于《内经》 ,书中虽无血瘀之名 ,但有“血凝涩”、“血脉凝泣”、“脉不通”、“恶血”、“留血”、“血著”等记载。概其要义大致有三 :一者脉中血行涩滞 ,或瘀血停积于脏腑经络 ;二者离经之血残留 ;三者脉络本身病变致血行障碍。自此以降 ,经历代演进而逐渐发展 ,使血瘀理论不断深化 ,活血化瘀之法应用愈加广泛。本文仅就《内经》的血瘀理论对血瘀致病的临床特征作一扼要阐述 ,以期为深入研究血瘀致病的辨证治疗、发展转归及预后等有所借鉴。1 致病特点(1)诸病多瘀。《素问·调经论》曰 :“五脏之道 ,皆出于经隧 ,以行血气。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