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继生  李舟  张旭 《医学信息》2018,(11):96-98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84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但锁定钢板可以缩短负重时间及促进骨折愈合,在整体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侧钢板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8例Schatzker V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单侧锁定钢板组(47例)和双切口双侧钢板组(5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膝关节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双切口双侧钢板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多于单侧锁定钢板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单侧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开始运动锻炼时间短于单侧锁定钢板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2组TPA、PA、膝关节伸直ROM和屈曲ROM、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Rasmussen评分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比较均升高(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比较均降低(P<0.05),双切口双侧钢板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伸直ROM和屈曲ROM、HSS评分、Rasmussen评分大/高于单侧锁定钢板组(P<...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法,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胫骨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的愈合时间、术后1、3、6、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情况以及胫骨功能优良率上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畸形愈合、关节疼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骨折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9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分别选取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予以有限切开内固定辅助外固定术治疗,C组予以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临床优良率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C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A、B组(P0.05);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限切开内固定辅助外固定术、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需根据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及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锁定钢板固定组(58例)和解剖钢板内固定组(65例),随访1年,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锁定钢板固定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内翻角为(84.0±2.0)°,解剖钢板内固定组为(82.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后倾角为(8.3±1.9)°,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后倾角为(8.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固定组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探究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13.74)min、(86.79±15.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8.1±12.7)mL,(159.5±2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14±2.57)天、(22.28±2.35)天(P0.05);骨折愈合时间为(20.15±2.47)周、(24.02±3.3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45),26.7%(12/45)(P0.05)。结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7.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单侧支持钢板容易形成偏心支撑,易导致成角畸形,而若仅用外侧支持钢板又容易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 目的:比较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外锁定内支持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情况相对较复杂及粉碎程度较重的外侧,内侧采用支撑钢板;内外支持组则内外侧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随访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上止血带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随访发现,除完全负重时间外锁定内支持组明显早于双支持钢板组外(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与双支持钢板相比,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完全负重时间上更具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掌侧与背侧两种入路方式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掌侧组(28例)和背侧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手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和术后3个月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侧组患者术后3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背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及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相当,均比较理想,对腕关节的功能影响差异不大,但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 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 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 < 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术后复位质量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观察组37例患者行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内翻角(TPA)、后倾角(PSA)、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36条目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锻炼时间、住院时间、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后即刻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PSA均更大、TPA均更小(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TPA大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术后即刻PSA及术后12个月TPA、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后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三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虽手术过程复杂,术中出血量多,但该术式可使患者尽快进行膝关节锻炼,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复位质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5例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和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t=7.230,P0.01)、出血量(t=8.084,P0.01)、住院天数(t=5.505,P0.01)及骨折愈合时间(t=2.871,P0.01)均显著少于钢板组。钢板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38.2%)显著高于联合组(9.5%)(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与Rasmussen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创伤较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较短、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方式固定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7例胫骨平台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手术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7例采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患者及3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外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8.7±16.4 min、术中出血量65.8±21.7 mL、住院时间17.3±4.9 d均显著的短于内固定组患者(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功能锻炼开始时间1.8±0.9月、术后负重时间3.8±0.6月、骨折愈合时间3.6±0.8月,均显著的短于外固定组患者(P<0.05)。内固定组和外固定组术后3 d、3、6个月时分别测量TPA、PA角,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末次随访内固定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82.41±2.88)、(85.92±3.27)、(88.84±3.75)]分均显著的高于同期外固定组患者的[(80.17±2.74)、(83.86±2.98)、(86.44±3.85)]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内固定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为优级率70.37%高于外固定组的43.33%,良和差的构成比均低于外固定组,内固定组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分布优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手术可以减轻对患者的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但是不利于骨折复位及早期患者对膝关节进行功能锻炼,这可能是造成术后外固定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较内固定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侧T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内侧钢板固定组)30例,外侧锁定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外侧钢板固定组)30例及双侧双钢板固定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并获得随访,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tibial shaft angle,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PS)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HSS评分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双侧双钢板固定组手术优良率[93.3%(28/30)]高于内侧钢板固定组[70.0%(21/30)]及外侧钢板固定组[7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可充分暴露骨折端,解剖复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效果优于单侧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膝前正中切口入路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61.76%((~2=4.836,P=0.028);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双侧联合切入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但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更明显,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性选取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4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 组,每组各2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伤口感染、Rasmussen解剖部位评分及功能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明显减少。但是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解剖部位评分和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予以"双反"斯氏针牵引复位、内外侧双柱锁定钢板MiPPO内固定的适应证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治疗31例胫骨平台骨折,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例,予以"双反"斯氏针牵引复位、内外侧双柱锁定钢板MiPPO内固定术;对照组19例,予以骨折切开直接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观察组12例手术时间为(51.3±6.5)min、术中出血(60±8.7)mL,对照组手术时间为(68.5±6.6)min、术中出血(230±7.8)mL,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P0.05)。对比术前、术后X射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接骨板及螺钉位置理想,无一例出现切口并发症。结论采用"双反"斯氏针牵引复位、锁定钢板MiPPO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分型Ⅴ型、Ⅵ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在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前正中入路联合双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膝内外侧切口联合双钢板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治疗后12个月,以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以X线片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近端后角(PPTA)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而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骨折再塌陷均少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延迟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稍低于对照组(2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83.33%)优于对照组(60.00%)(=4.022,=0.04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PTA、PP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7 d X线片显示,对照组患者双钢板固定在位,骨折复位比较理想;观察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内固定后关节面平整,骨愈合良好。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前正中切口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对于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尹金旺  王晓桐 《医学信息》2019,(19):102-103
目的 评价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骨折愈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8.57%,高于对照组的8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确切,骨折愈合快速,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临床治疗四肢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板)和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和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式针内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等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8~18个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内固定术组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内固定术组好于外固定支架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内固定术组握力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内固定术组为7.9±6.1,外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内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伸膝和屈膝最大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与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