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设备和方法对消化内镜副送水管道的消毒效果与效率的影响。方法 消化内镜使用后,按标准流程清洗、消毒管道,取9条内镜随机分为3组(使用90次,冲洗90次,每组取样30次),未冲洗消毒副送水管道的消化内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两组按照《WS507-2016软式内镜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常规清洗消毒,按消化内镜厂家建议采用30 mL注射器连接厂家原装接头冲洗的管道为常规冲洗组,采用内镜副送水管道改进灌流装置冲洗消毒者为改良灌流组。记录清洗时间后对3组内镜进行采样后细菌培养。结果 常规冲洗组和改良灌流组均未检出细菌。而对照组管道8个标本有细菌检出,检出率26.7%。3组间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培养提示排前3位的菌种分别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常规冲洗组洗消内镜时间为(18.37±0.88) min,改良灌流组时长为(15.00±0.00) min,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消化内镜副送水管道规范化清洗消毒值得临床重视。采用消化内镜副送水管道全管道灌流装置,可以获得可靠、高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自动内镜洗消机与一体化内镜洗消中心对纤支镜清洗消毒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诊疗后污染的纤支镜160条,并随机(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实验组(采用美国明泰科DSD-201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对纤支镜进行清洗消毒)与对照组(迈尔一体化内镜洗消工作中心对纤支镜进行清洗消毒),对两组清洗消毒后的纤支镜进行细菌学检测,比较消毒效果及优势。结果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消毒合格率均为100%,但全自动内镜洗消机清洗消毒较一体化内镜洗消工作中心清洗消毒省时、省力,无污染,对人体无损害。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和一体化内镜洗消工作站共同处理纤支镜的方法,优于采用单一处理方法。结论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和一体化内镜洗消工作站清洗消毒流程规范,消毒效果可靠,同时使用洗消机+工作站的处理方法,节省人力资源,优于采用单一处理方法,值得在日常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郭佳堂 《医学信息》2010,23(18):3311-3311
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步骤。正确的喉镜清洗、消毒方法,不仅关系到医疗质量是否达标,同时也是内镜诊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提高我院喉镜消毒工作质量,我们主要从以下环节介绍喉镜的清洗和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储存环境及预处理方式下消毒后内镜的细菌污染状况,为加强内镜消毒、规范清洗消毒行为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医学部的112套内镜,通过分别研究对照组用无菌水浸湿纱布、实验组用3M清洗液的不同预处理方式,以及高水平消毒后于洁净环境中不同温度分组(15℃~25℃、26℃~30℃、30℃~40℃)、湿度分组(41%~60%、61%~80%、81%~85%)存放12 h后收集内镜管腔洗脱液进行微生物培养,以及在温度15℃、湿度40%时,3M预处理及高水平消毒后不同储存时间(12 h、24 h、48 h、72 h、96 h)消毒后内镜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结果经3M清洗液预处理的实验组较经无菌水浸湿纱布预处理的对照组微生物阳性率低(P 0.05),且细菌菌落总数较对照组也低(P 0.05);阳性内镜分离培养出7种条件致病菌:藤黄微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曲霉菌,肠球菌只在肠镜中检出且检出率较其他6种病原菌多。温度15℃、湿度40%时,经严格预处理及高水平消毒后的112份消化内镜存储12~24 h时,管腔无菌生长;储存48~96 h,随时间延长内镜管腔均呈现逐步增多的微生物生长(P 0.05)。温度在30℃~40℃、湿度81%~85%的储存环境下,检出的阳性内镜比例最高,为29.46%;在温度为15℃~25℃、湿度为41%~60%检出的阳性率最低,阳性率为2.68%。3个温度分组中所有湿度为61%~80%组、81%~85%组阳性率均较同组中湿度41%~60%组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个温度分组中湿度为61%~80%组、81%~85%组微生物生长阳性率较温度15℃~25℃和湿度41%~60%组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M清洗液预处理有效提高内镜清洗质量,经高水平消毒的消化内镜在温度为15℃~25℃、湿度为40%~60%存储24 h内时可减少内镜储存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性研究络合氯与戊二醛对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为临床提供具有快速、高效灭菌,完全符合消化内镜高水平消毒要求的消毒剂.方法 采用内镜中心普通患者使用过的胃、肠镜,随机分组,选取2%的络合氯消毒液和2%的碱性戊二醛消毒液作为消化内镜的消毒剂.采用全管路注液采样方法,每月对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对比观察胃肠镜消毒检测情况.结果 两组共采样检测200例,未检出阳性标本,两组耗时及耗材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络合氯与戊二醛两组消毒方法均可达到消毒要求,而络合氯消毒法相比于戊二醛消毒法更省时、环保以及成本更低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用手术室内镜器械的清洗灭菌方法及临床效果,以寻找最为合理有效的清洗灭菌方法。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完成内镜手术后需要清洗并灭菌的180件内镜器械为研究对象,根据清洗方式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而依据消毒方式的差异性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比较不同清洗消毒方式的合格率。结果比较两组清洗方法的洁净程度,使用人工清洗的A组其合格率为95.56%,自动清洗的B组则为7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灭菌效果,a组合格率为85.00%,b组为60.00%,c组为100.00%,c组与a、b两组灭菌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清洗法清洗合格率高,等离子灭菌机灭菌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找出纤维喉镜清洗消毒中容易忽略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应对措施,达到最理想的清洗消毒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条使用后的纤维喉镜清洗前采样,观察喉镜使用后初始污染情况。随机分四组按两种不同清洗方法采样,观察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加强清洗消毒流程后再清洗消毒的纤维喉镜,合格率大大提高。结论正确的纤维喉镜清洗消毒方法在临床上十分重要,它是杜绝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避免由内镜检查引起的交叉感染。本文根据排队论提出一种监督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的方法模型。方法:分析内镜洗消、内镜使用过程中时间上的连续性,分析内镜、床位和洗消槽使用过程中三者之间的同步性,当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时,推导出计量单日内镜最大诊疗量的数学公式;当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时,用“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来模拟仿真内镜消洗的排队过程,据此设计软件模型用以计算单日内镜最大诊疗量,并依据计算结果来分析内镜消毒流程的时间是否得以保证,判断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结果:给定内镜室有l条内镜、m张床位和n套洗消槽,当l〈m且/=n或l〉m且l≤n时,可由推导出的数学公式计算出单日最大诊疗量及诊疗人序;当l〉m且z〉n或l、m、n是任意组合时,利用模型软件设定好l、m和n的数值。即可计算出单日最大诊疗量及诊疗人序。结论:通过推导数学公式和设计模型软件两种方法来计算单日内镜最大诊疗量.可方便常态性的检查、自查清洗消毒流程的时间是否得以保证,还可以通过该计算软件给出床位、内镜和洗消槽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晏华张新霞  李春燕 《医学信息》2005,18(11):1566-1567
眼科常见各类感染性眼部疾患,如急性流行性结膜炎、铜绿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淋菌性结膜炎等,在诊疗过程中如医护人员消毒隔离观念不强,频繁接触患者的诊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的手或器械均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媒介[1],极易造成上述感染的传播和病菌的扩散;如在施行眼部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医疗器械清洗过程中可能影响清洗质量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器械清洗过程中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的措施及解决方法。结果清洗是消毒灭菌必要的前提工作,是决定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去除残血污迹,它是保证灭菌质量的第一关。任何残留有机物都会妨碍微生物与灭菌气体的有效接触,影响灭菌成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清洗质量关,设置严格的有效的清洗程序,解决清洗中的特殊问题。结论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洗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会了洗涤彻底的重要性。所以只有通过有效的清洗才能达到最佳的清洗质量,确保灭菌成功,并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致病微生物也在不断演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密闭环境中高浓度气溶胶等传播,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面临如此严峻的疫情,给病理科痰液样本的制作带来了风险。因此如何对送检的痰样进行消毒和灭活,成为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1],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 30 min、75%乙醇、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是我国的一种多发病,其病原体乙肝病毒(HBV)突变率较高,长期点突变累积的结果形成HBV的基因型,反映了HBV自然感染时发生变异的特点,是病毒变异进行的结果。有研究表明,HB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与HBV传播方式、疾病严重程度、转归和临床抗病毒疗效等有关[1]。  相似文献   

13.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手术、体检和治疗等临床医疗活动中,医疗器械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器械在每次使用时都有可能受到患者的体液或血液污染,需严格清洗和消毒后才能重复利用。实践证明,清洗可基本去除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是消毒、灭菌成功与否的前提。因此,器械清洗质量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肉眼观察法来判别器械清洗质量,此方法操作简单但准确性差。本文作者从2001年始用细菌内毒素试验  相似文献   

14.
消化内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诊断手段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其便捷、快速、直观的诊断方式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消化内科临床医生掌握消化内镜技术既是医生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临床工作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提高消化内镜医师操作技能,本文就消化内镜技术教学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波及全球,全世界HBV携带者约3.5亿人,其中有一半集中在亚太地区。成人感染HBV后,大部分呈现亚临床感染过程,部分表现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病毒很快被清除,极少部分发展为重型肝炎,另有小部分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病,持续多年,其中有些最终形成肝硬变或肝癌[1]。新生儿期感染HBV后,病毒不易清除,90%转变为HBV长期携带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极易发生慢性化,其发生率可高达50%~80%[2-4],不论是成人或婴儿期感染,都以慢性感染为多,多半隐匿起病,也可由急性演变而…  相似文献   

16.
手术用窥阴器是妇科手术的必备器械之一,每次使用后都需要严格清洗和灭菌,否则再次使用会给患者带来医院感染的风险。窥阴器的结构复杂,清洗难度大,连接窥阴器上下两叶的螺丝处是清洗死角,若血液、分泌物等污物粘在螺丝处极难清洗,长期清洗不彻底易形成生物膜而影响后续消毒灭菌效果[1]。为了保证窥阴器的清洗灭菌效果,近两年来我们针对窥阴器的结构和特点采取了有效的清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曹婧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4,9(6):467-469,477
当传统的序列测定方法还在测定某种单一种类的基因组特征时,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却能超越种族的界限,通过单一种来探索变化多样的微生物群落。这种方法提供了一个通过已知单一样本来了解整个生物群体多样性的全局观,完全不受培养物需求的限制[1-5]。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发现在这一领域里病毒群落在生态系统中就像海洋一样变化多端[1,6]。病毒宏基因组可以用于描述现存自然环境中的病毒菌群[1,7-13],也可以描述哺乳动物粪便中的病毒[14-17]、细胞培养中的病毒[18-19]、呼吸道抽出物中的病毒[20]以及血液中的病毒[21-22]。  相似文献   

18.
普马拉型汉坦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坦病毒可以引起两种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的人类疾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Hantaviruspulmonarysyndrome,HPS) [1 ] 。HFRS主要在亚欧大陆流行 ,病例数占汉坦病毒感染的绝大多数 ,而HPS主要在美洲流行 ,病例数较少[2 ] 。汉坦病毒的型别较多 ,引起HFRS的病毒主要有汉滩病毒(Hantaanvirus ,HTN)、汉城病毒 (Seoulvirus,SEO)、普马拉病毒 (Puumalavirus ,PUU)和杜布罗瓦病毒 (Dobravavirus,DOB) [1 ] 。我国以往对汉坦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TN和SEO[3] ,对PUU病毒…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亿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构成全球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2]。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与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关细胞凋亡的特征、调控及与肿瘤的关系等,已有综述讨论[1]。本文专就细胞凋亡与其它一些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1.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的细胞常由于病毒的直接作用或宿主免疫应答而凋亡。受感染细胞的凋亡一方面可阻止病毒复制.同时也是若干病毒性疾病的重要发病环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病毒的PP120糖蛋白与CI22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D。结合,此时原引起CDt细胞增殖的刺激反而引起细胞凋亡,CDt细胞的大量凋亡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