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方法。方法:对77例行双膝关节同时置换的患者介入围手术期康复,针对双膝关节置换的特点制订一系列康复措施。以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The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KneeRatingScale(HSS)评分、骨密度和临床结果评价康复训练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平均关节活动度提高52.5分,HSS评分提高45分,平均骨密度T值提高0.65,平均股四头肌肌力提高I级,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康复并发症。经过平均2.5年的随访,大多数患者均主观评价满意。结论:接受双膝关节同时置换者术前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康复计划,可以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为手术效果的维持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围术期的康复方法。方法对25例老年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患者,介入围术期康复,根据双膝置换的特点及患者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措施。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HSS评分平均86分,膝功能评分84分。结论对同期双膝关节置换者术前进行康复指导并制订因人而异的康复计划,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27例30膝行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从入院至术后1个月内的围手术期康复训练,针对病情和心理特点,制订个体化、全面的康复训练方法.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和临床效果评价康复训练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全程通过围手术期康复,HSS评分由术前40.25分提高到围手术期结束后71.22分.配对t检验显示,治疗前后H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膝人工表面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个体化的综合康复计划,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全膝关节置换后快速康复外科治疗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国内一些医院开始了快速康复外科的研究与应用。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对全膝关节置换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45例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其进行置换前、置换中和置换后管理,以HS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对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患者置换后平均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置换前水平,同时置换后平均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置换前水平,显示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未发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HS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较置换前明显改善,减少了手术应激及术后并发症,加速了患者康复,增强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重畸形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方法。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9/2007-02呼伦贝尔市医院骨科收治的严重风湿病下肢关节畸形施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24膝。②干预:对膝内翻患者主要以训练关节活动度和增强肌力为主;对膝外翻患者,主要以增强肌力为主,必要时用支具保护;骨质疏松者康复锻炼以被动活动缓慢过渡到主动活动、由小量短时间逐渐加大运动量并延长康复周期的方法;残余屈曲挛缩畸形主要以手法按压为主。③评估:于手术前、术后2周、1个月及3个月,对患者膝关节平均HSS(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平均活动度进行对比观察,并对术后疼痛、患肢功能及主观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1膝失访,19例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康复治疗。①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术前平均的35.2°,术后2周提高到92.5°。②HSS评分术前39.1分,术后2周提高到94.1分;平均股四头肌肌力较术前提高1.3级。③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所有患者不扶拐行走距离均超过100m。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严重膝关节畸形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康复应根据术前关节畸形状态、骨质条件、术中软组织松解范围及截骨情况术后针对性的进行康复锻炼。康复应采取个体化、循序渐进及随时调整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对于双膝严重骨性关节炎行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康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比较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术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两组医生对59例(118膝)患者双膝骨性关节炎同台同时全膝表面置换,与同期8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均进行康复教育及预备康复,置换后康复方法标准一致。结果与结论: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组置换前通过压腿平均减小屈曲畸形角度11.2°(5°~22°)。置换后3~6周,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5级,较置换前平均增加0.8级;平均ROM≥95°(110±15)°;无痛行走500m以上;独自无痛上下10级楼梯,无肿胀;出院时HSS评分较置换前增加。置换后3个月没有发现松动表现及不良反应,其康复疗效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围手术期对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医生行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通过系统而量化的康复,有利于减少置换中截骨量和置换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康复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小切口单髁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膝关节小切口单髁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3例膝关节小切口单髁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定期随访,评价有无血栓形成、假体松动、感觉及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果 63例膝关节小切口单髁关节置换术患者,随访时间0.5~5年,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无假体松动及感染发生,HSS评分由平均75分提高至92分,关节活动度由平均94°提高至123°,应用HSS评分进行评价,术后优良率92%.结论 单髁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功能好等特点,围手术期的细心护理和精心指导是手术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背景: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根据置换方案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116膝)分为两组,双膝组(n=29,58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57,57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肌力、疼痛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1,0.418);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双下肢不等长双膝组均显著低于单膝组(P=0.006,0.0013,0.026);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03)。提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而两种方案在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例康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4例康复治疗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0例,年龄45~72岁。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性关节炎21例,单膝关节置换18例,双膝关节同时置换6例,术前关节活动度ROM(35~100°)平均60°膝内翻畸形0~30°平均25°膝关节HSS评分5~55分平均30分。1.2方法1.2.1康复评估术前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和膝关节局部情况,包括心、肺、肝、肾等功能状况及膝关节疼痛、活动畸形及肌力的程度,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等,并制定康复计划。1.2.2术前准备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病人围手术期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病人80例115膝,在围手术期实施系统的康复锻炼,包括逐步进行的肌力、关节活动度、步态等训练。结果随访36~48个月,按照HSS膝关节评分,优105膝,良8膝,优良率为98.3%。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康复锻炼有助于达到手术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于双膝严重骨性关节炎行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康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比较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术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两组医生对59例(118膝)患者双膝骨性关节炎同台同时全膝表面置换,与同期8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均进行康复教育及预备康复,置换后康复方法标准一致。结果与结论: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组置换前通过压腿平均减小屈曲畸形角度11.2°(5°~22°)。置换后3~6周,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5级,较置换前平均增加0.8级;平均ROM≥95°(110±15)°;无痛行走500m以上;独自无痛上下10级楼梯,无肿胀;出院时HSS评分较置换前增加。置换后3个月没有发现松动表现及不良反应,其康复疗效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围手术期对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医生行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通过系统而量化的康复,有利于减少置换中截骨量和置换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康复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术前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进行必要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进行分阶段的详细功能锻炼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术后14~21d出院,出院后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发生迟发型腓总神经麻痹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例,均未发生近期感染,疼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为80°~100°,膝关节HSS评分为60~82分;术后随访6个月,关节活动度为85°~120°,膝关节HSS评分为82~90分。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有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背景: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新的外科模式,已成功应用于普外科、胸心外科等领域,但在骨科领域尚未推广应用。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5例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置换前后康复治疗,选择30例按传统方法进行置换前后康复治疗的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比较,实验组置换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减少,置换后随访时HSS评分高。提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加速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66膝)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并应用HS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术后经过3个月-4年随访,58例患者HS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36分提高至86分,优良率94%。结论: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康复护理,均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单膝关节置换和双膝关节置换病例的文献回顾,了解双膝关节一期续贯置换术的手术风险、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初步探讨双膝置换手术方法的选择,供临床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5—01/2004—12关于膝关节置换。并发症的文章。检索词“total knee arthroplasty,complication”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影响因素。②单膝关节和双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对比性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22篇,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种类、发病率、影响因素的14篇,关于单膝关节和双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对比性研究8篇。资料综合: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死亡、心肌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脂肪栓塞、肠梗阻、心动过速等。双膝与单膝关节置换相比: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性增高,除消化道并发症外,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增高。结论:双膝关节一期续贯置换术是一个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但术前存在较多内科合并症和高龄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采用双膝一期续贯置换。  相似文献   

16.
背景:Deluxe-PS 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根据中国人膝关节解剖特点尤其是股骨髁的形态特征而设计的,其膝关节假体股骨髁内外侧距(M-L)较进口假体少3.5 mm。 目的:探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中的近期疗效。 方法:纳入使用Deluxe-ps型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炎患者15例(30膝)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同期采用P.F.C.Sigma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侧膝关节置换的20例患者(40膝)。采用KSS评分和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置换后均得到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置换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均缓解,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两组膝关节置换后与置换前 KSS 评分、HSS 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两组间KSS评分和HSS评分及膝关节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采用Deluxe-ps膝关节假体行一期双膝关节置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背景: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一直存在着争议。目的:评价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方法:根据置换方案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116膝)分为两组,双膝组(n=29,58膝)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单膝组(n=57,57膝)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分别对两组患者置换前后的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肌力、疼痛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71,0.418);置换后屈曲挛缩度、疼痛评分及双下肢不等长双膝组均显著低于单膝组(P=0.006,0.0013,0.026);同时双膝组置换后HSS评分优于单膝组(P=0.003)。提示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屈曲挛缩度、疼痛症状评分、双下肢不等长及HSS评分方面优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而两种方案在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肌力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68例患者术前进行评估、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双下肢功能锻炼、出院指导。随访1年,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要求,可负重行走,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围手术期给予双膝关节置换患者正确的指导和护理,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个体化的康复计划,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行膝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措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自理能力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来评价患者的情况。结果 :组术后2周HSS评分和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恢复,降低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在LINK膝关节单髁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组收治的22例膝关节内侧胫骨间隙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理念。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部位、术前疼痛评分、术前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天数及术后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LINK膝单髁置换,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加速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