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 198 3年德国首次发现由质粒介导能水解甲氧亚氨基 β内酰胺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酶 ,即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s)菌株以来 ,产 ESBL s细菌流行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报道 〔1〕。产生β内酰胺酶是大多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2〕。 ESBL 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其代表菌种。对 110株肺炎克雷伯菌、75株大肠埃希菌产 ESBL s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菌株、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所有菌株来自住院患者送检的非重复性痰、咽拭子、血、尿和分泌物等标…  相似文献   

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实验室筛检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指由质粒介导的能赋予细菌对头孢菌素类( 如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和头孢他啶等)和单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以及青霉素类耐药的一类酶 [1,2].自1983年在联邦德国首次从臭鼻克雷伯菌分离出产SHV-2 ESBL以来,全世界许多地区不断有新的ESBLs检出报道,由产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发病率在逐渐提高,在某些医院甚至出现爆发流行[1~4].  相似文献   

3.
正多重耐药(MDR)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是一个临床难题。由于近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对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大量或过度使用,导致目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出现并流行,CRE引起的感染与住院时间延长、治疗失败和高死亡率相关。CRE在中国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  相似文献   

4.
焦晋山 《护理研究》2004,18(4):624-62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rnase,ESBL)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NCCLs规定,确证为。ESBLs则对所有的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耐药。本文探讨ESBL体外敏感规律的实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耐药菌感染在全球广泛播散,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尽管体外实验显示一些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之也有抗菌活性,一般认为碳青霉烯类是治疗此类感染的首选用药,但可导致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增多。采用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产ESBL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各家报道不同,作者对近期有关报道进行综述。1.头霉素类体外实验中,许多头霉素类抗  相似文献   

6.
哪些菌需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何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又称氧亚氨β-内酰胺酶,是指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甲氧亚氨基β-内酰胺抗生素(Oxyimino-β-lactams)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定以及氨曲南等β-内酰胺酶。由于ESBL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作用底物如此广泛而称之。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为此,人们研制开发了对酶稳定性较高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酰胺类抗生素。然而,随着此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选择压力增加,1983年Knothe等首次在德国发现了对三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7.
产ESBL菌流行趋势及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趋势和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进行ESBL检测,药敏实验,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2003年有33.3%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35.3%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2004年则为29.3%和32.2%;两年相比产ESBL菌分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年中产ESBL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类抗生素耐药率在90%以上,产ESBL和不产ESBL菌株对亚胺培能均未发现耐药。产ESBL菌株三代头孢菌素、单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两年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003、2004年ESBL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无明显差异,趋势监测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产ESBLs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药,而且对喹诺酮类、磺胺类等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给临床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解我院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我们汇总了2002—01~2005—01分离到的269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产生情况,分析了其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菌群之一,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尤其是β-内酰胺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为了解我院引起泌尿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情况及耐药情况,我们对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了ESBL s检测及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菌株来源实验菌株为2005-07~2006-06从临床尿液标本分离的、并经ATB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确证的大肠埃希菌152株,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1.2仪器与试剂ATB自动细菌分析仪及其配套鉴定、药敏条、MH琼脂均为法国…  相似文献   

10.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是治疗由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导致的医院感染的有效药物,尤其适用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4)和AmpC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使用增加,革兰阴性杆菌临床株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特别是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升高明显,但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少见.  相似文献   

1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是目前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广谱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它由质粒介导可使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1],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通过对我院儿科肺炎  相似文献   

1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测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进行ESBL检测和药敏实验。结果:34.3%(65/189)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35.6%(158/444)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产ESBL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单环类抗生素耐药率在90%以上,对三代头孢菌素、单环类(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ESBL菌(P<0.05);对加酶抑制剂的复合药如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也显著高于不产ESBL菌(P<0.05)。产ESBL和不产ESBL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能均未发现耐药。结论:ESBL细菌的监测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细菌是当前多重耐药的研究热点,此类细菌耐受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类等抗菌药物,经研究ESBL基因位于质粒上,同时该质粒可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而呈现多重耐药[1,2]。国外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细菌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其中由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引起的耐药性在临床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是导致革兰氏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最重要机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及其单环类抗生素且能被β-内酰胺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抑制活性的β-内酰胺酶,它是由质粒介  相似文献   

1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结构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不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碳青霉烯类由于突出的广谱抗菌作用和耐酶特性,对某些耐药、重症感染的治疗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虽然新的强有力的抗生素不断问世,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造成的感染并没有明显减少,反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耐药菌感染在全球广泛播散,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尽管体外实验显示一些非碳青霉烯类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之也有抗菌活性,一般认为碳青霉烯类是治疗此类感染的首选用药,但可导致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增多。  相似文献   

17.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controversi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Jacoby教授毕业于美国哈佛医学院,为国际知名的传染病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曾长期担任美国麻省总医院传染病科医师,现任麻省Lahey医学中心传染病实验室主任,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特邀编委。长期以来Jacoby教授对细菌耐药机制有深入研究,尤其对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以及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研究。曾发表多篇有关上述专题的权威性论著。此次本刊特邀Jacoby教授撰写有关ESBL的新进展,文中阐述目前ESBLs除通常所指质粒介导β内酰胺酶中扩大了酶水解的底物谱导致细菌对头孢噻肟、头抱他啶、氨曲南等抗生素耐药外,还包括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β内酰胺酶,其中某些酶产自共生菌。除ESBL外,AmpC酶和各种碳青霉烯β内酰胺酶也可导致细菌对上述抗生素耐药,因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准确检出和鉴别各种β内酰胺酶,对于临床选用适宜的抗菌药十分重要。美国CLSI(过去称为NCCLS)推荐采用两步法(筛选及确证)检测细菌产ESBL;但有的学者认为测定抗菌药物对细菌的MIC,如用药后T〉MIC在50%以上即可达到满意疗效,无需检测细菌是否产ESBL。目前认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产ESBL菌感染的疗效最为满意,但由此可能引起细菌对该类药物耐药,值得关注。采用大剂量头孢吡肟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产ESBL菌感染是否有效尚有争论,临床上对β内酰胺类最为耐药的菌株往往对几乎所有现用抗菌药耐药。黏菌素(或多黏菌素B)曾成功的用于治疗此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此外替莫西林(temocillin,一种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青霉素类)与替加环素(tigecycllne,为米诺环素衍生物)体外对产ESBL菌有抗菌作用,但尚无临床研究资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尤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产ESBL菌不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药,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交叉耐药。ESBL可以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形式使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扩散。为了解本地区儿科ESBL菌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以控制ESBL菌的传播和流行,我们对122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做了ESBL检测,并分析其对10种抗生索的耐药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吕红  崔桂顺 《护理研究》2006,20(23):2117-2117
舒普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复方制剂。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舒巴坦除对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但是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舒巴坦可防止耐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破坏,并且舒巴坦钠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复方制剂对所有对头孢哌酮敏感的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主要以静脉给药为主。诺佳(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是一种广谱抗…  相似文献   

2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赋予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单酰环类抗生素耐药的一类酶,它主要由革兰阴性细菌产生,可来源于TBM和SHY酶(由于其固有序列的基因点突变导致),该酶最早发现于肺炎克雷伯菌中[1],可水解头孢菌素及单酰胺类抗菌药物,特别表现在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利氨曲南的耐药[2],并可引起对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产ESBL肠杆菌的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医院耐药问题之一,本文就其分型及耐药机制作一综述。1β-内酰胺酶分类β-内酰胺酶种类较为复杂,几乎所有的肠杆菌细菌其β-内酰胺酶阳性,到目前已发现有二百多种。对它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而主要分类方法有二种:一种为分子生物学的分类,根据末端氨基酸序列及编码基因的位点来分,可分为四类:A类,丝氨酸酶,由质粒编码。B类,金属酶,由染色体编码。C类,丝氨酸酶,由染色体编码。D类,丝氨酸酶,由质粒编码[3]。另一种为临床上较为实用的分类方法,即1989年Bush创建的方法[4],此分类方法是根据各种酶的等电点、水解底物、是否被克拉维酸抑制及酶的分子结构类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