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行胃癌根治术且术中清扫第14v组淋巴结的214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第14v组淋巴结阳性与阴性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TNMⅢ、Ⅳ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214例患者中有34例(15.9%)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远处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长径、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与胃癌患者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2.749,95%CI 1.947~3.882,P<0.01)、年龄(OR=2.773,95%CI 1.140~6.745,P=0.025)及第3组(OR=5.430,95%CI 1.643~17.949,P<0.01)、第6组(OR=10.244,95%CI 2.830~37.081,P<0.0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是年龄≤65岁的TNMⅢ、Ⅳ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4.065,95%CI 1.469~11.249,P=0.007).结论 对于TNM分期较晚尤其N分期较晚或有第3组、第6组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建议术中清扫第14v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胃癌周围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85 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切除标本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上述指标与三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述指标及淋巴结转移与胃癌预后亦相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TNM 分期仍是目前判断胃癌预后的最主要的临床指标,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也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41-1042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前CEA值等因素对胃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胃癌TNM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EA值与胃癌根治术预后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EA值为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诸多因素中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术前血清CEA值为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制定个体治疗方案,对胃癌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6例经右胸颈胸腹三野清扫食管癌根治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患者12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可能影响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尽可能延长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生存期,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于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中抽取8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后接受化疗与否、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肿瘤体积、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P0.05),而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肿瘤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术后患者生存期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肿瘤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必须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复发的类型和危险因素及胃癌根治术后生存相关因素,为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胃癌复发病例的复发类型、复发时间和原发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与同期治疗的94例无复发胃癌病例作对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胃癌患者术后复发及复发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胃癌复发主要为腹腔内复发,共64例(90.1%)。单因素字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在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浆膜浸润、阳性淋巴结个数、淋巴结清扫范围、TNM分期及术后有无6~8周期化疗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无浆膜浸润、阳性淋巴结个数、手术清扫淋巴结范围、TNM分期及术后有无6~8周期化疗是胃癌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复发者2年内复发57例,占复发总数的80.3%;COX回归分析显示,阳性淋巴结个数、TNM分期和术后有无6~8周期化疗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术前相对准确的TNM分期以及标准的胃癌根治术和术后规范化疗,加强术后2年内的随访程度,是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因素及各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为合理的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切除胃癌原发灶的22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切除标本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各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分化程度不是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部位、大体形态、细胞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直径和分化程度相关,分化程度与胃癌的细胞类型有关.结论:胃癌根治术时应根据肿瘤直径与浸润深度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219例胃癌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调查,依据患者术后2年内是否发生早期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93)、无复发组(n=126);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胃癌家族史、肿瘤部位、Lauren分型、Berman分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浆膜浸润、神经受浸、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辅助化疗等因素分布;然后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9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年内早期复发率为42.47%(93/219),多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组间的胃癌家族史、Lauren分型、Berman分型、TNM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浆膜浸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辅助化疗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包含TNM分期(OR=4.568)、肿瘤直径(OR=3.149)、浸润深度(OR=2.651)、浆膜浸润(OR=3.927)、淋巴结转移(OR=3.343)等,而淋巴结清扫范围(OR=0.349)、术后辅助化疗(OR=0.288)则为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有很高的早期复发率,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且影响其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早期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89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5年,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中位生存时间(45.23±7.58)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77.98%、53.64%和41.26%。(2)单因素分析: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分化、TNM分期、淋巴转移、综合治疗等是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性别、年龄、瘤体部位、瘤体大小、手术方式等与胃癌根治术预后无关(P0.05)。(3)多因素分析:淋巴转移(RR=3.284)、组织分化(RR=3.168)、浸润深度(RR=3.174)和TNM分期(RR=3.152)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淋巴转移、组织分化、浸润深度和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判断胃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青松  李思荣  卢钦荣 《广东医学》2012,33(23):3609-3611
目的了解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术患者7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76例患者术后生存期为9~66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76.5%,5年总生存率为46.7%。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化疗、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和TNM分期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癌患者预后较差,应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临床病理因素在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中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影响的区别,并分析根治术后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对101例结肠癌、219例直肠癌及137例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结肠癌和直肠癌预后共同的不利因素,吸烟、浸润达浆膜外、未化疗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是结肠癌的可疑不利因素,印戒细胞癌、肿块大于6cm、浸润达浆膜外、未行根治性手术和TNM分期高则是直肠癌的不利因素。根治术后的直肠癌病例,浸润深度深、发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少、无Crohn样反应、肿瘤芽多、TNM分期高和尿糖阳性是不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与结肠癌有关的独立预后因素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包括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与尿糖。结论:吸烟、淋巴结转移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手术方案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根治术后的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尿糖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m23-H1、c—Met、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胃癌蜡快标本,运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m23-H1、c-Met、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各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转移和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nm23-H1、c—Met、survivi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6%、72%、80%,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nm23-H1蛋白低表达有密切关系,c—Met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survivin蛋白的高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nm23-H1蛋白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c-Met蛋白的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结论nm23-H1蛋白低表达和c—Met、survivin高表达对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分析有重要指导意义,据其表达开展有选择性地基因治疗应有一个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敬 《中国现代医生》2013,(27):27-28,31
目的探讨影响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2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以上五项因素对生存率均有独立影响。结论 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综合评估影响因素可以对患者的术后治疗、评估预后和复发转移监测提供科学准确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从我院1998年2月至2008年6月间胃癌病例数据库中筛选出60例胃癌术后患者,病例组30例发生腹腔种植转移,对照组30例无任何复发(随访时间大于3年),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部位、胃壁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研究指标,探讨其与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与肿瘤大小、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Borrmann分型、术前血清CEA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淋巴结转移为腹腔种植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发生发展中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星宇  姚辉华  徐荣华  李媛媛  司超  赵春   《四川医学》2017,38(10):1120-1124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间质炎症反应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7例患者资料,按NLR是否大于3分为低NLR组及高NLR组。高倍镜下评估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和浸润细胞的主要类型,分别按浸润程度及类型分组。分析NLR、肿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NLR与肿瘤标准物CA199、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肿瘤间质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与肿瘤浸润较深、伴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局部炎症反应无显著联系(P>0.05)。高NLR组患者OS较低NLR组明显缩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的患者OS明显缩短(P<0.05)。结论 NLR和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对胃癌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ALDH1、CXCR4、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胃癌患 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胃癌标本及60例对照组织ALDH1、CXCR4、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 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ALDH1、CXCR4、E-cadherin 在胃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5%(73/ 127)、63.8%(81/127)、36.2%(46/127),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着患者临床分期越晚及淋巴结转移的出 现,ALDH1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CXCR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3者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表达率 均高于阴性组(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ALDH1、CXCR4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ALDH1与CXCR4蛋白的表达呈 正相关关系(P均<0.001)。生存分析表明,ALDH1、CXCR4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 降低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ALDH1、CXCR4和E-cadherin 的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ALDH1,CXCR4表达的升高及E-cadherin表达的降低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等因素相关,其联合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呈正相关,检测以上指标为预测胃癌的转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探究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胃癌患者术后的预后价值.为提高胃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于2010年1月~ 2011年12月期间在笔者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1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胃癌预后相关指标、神经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结果 413例患者中有123例(29.78%)神经浸润,神经浸润与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宏观类型、T分期、淋巴转移率、脉管癌栓形成、转移情况及TNM之间有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得出性别、T分期、淋巴转移率、转移情况、手术方式、术后化疗情况、CEA及CA199水平是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相关因素有许多,如淋巴转移率、TNM分期等,神经浸润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弘  温文  黄忠华  许美权  昝沁 《中外医疗》2009,28(22):26-27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及颓后相关因素的意义。方法将Sq--100蛋白抗体作为T1DC的特异性标记物,对60例胃腺癌标本进行免疲组化染色,对TIDC进行定量计数分析,同时对癌因蛋白P53进行检测。结果60例肿瘤患者中树突状细胞平均值为(10.26±7.939)/mm^2。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P〈0.05)。p53表达阳性的胃癌组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低于p53表述阴性的胃癌组(P〈0.05)。结论肿瘤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密度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p53表达有明显相关性,检测胃癌组织内TIDC浸润程度对判断胃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胃癌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影响老年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了 92例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 ,老年胃癌预后与血小板计数、体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P <0 .0 5 )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血小板增多是影响老年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TNM分期Ⅰ期、无淋巴结转移和血小板≤ 30×10 12 /L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1.2 %、92 .3%、86 .7% ,而Ⅳ期、淋巴结转移和血小板 >30× 10 12 /L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4 1.7%、4 4 .4 4 %、5 0 % (P <0 .0 1) ,根治性手术仍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血小板增多是影响老年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