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受192铱(192Ir)低剂量照射人员骨髓造血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受192Ir迁延性低剂量照射(0.05~0.66 Gy)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复方皂矾丸、苦参碱和安慰剂治疗。采用Annexin V-FITC及PI双染,应用FACScan进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观察受照人员治疗前后骨髓象、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受照人员骨髓各系均可见形态学异常,总异常率(减低+极度活跃)为20.4%;骨髓细胞凋亡率随时间迁延而降低。受照人员各类染色体畸变中,非稳定性畸变检出率较高。经苦参碱及复方皂矾丸治疗后6个月各系形态异常逐步恢复接近正常,骨髓细胞凋亡率增高。其中以苦参碱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P<0.01),随访5年复查各类染色体畸变与健康体检人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无肿瘤发生。结论苦参碱作为辐射防护剂可改善192Ir小剂量辐射人员骨髓造血功能,并能诱导受辐照射人员骨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192Ir意外迁延性照射后,受照人员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2002-05/07间因意外受到192Ir小剂量迁延性照射的52人,根据淋巴细胞畸变率分析(双 环)及微核分析估算其受照生物剂量分别为 0.05~0.63Gy和0.05~0.66Gy,按照生物照射剂量分为A、B两组,照射后3年分别检测其血清IgG、IgA、IgM,淋巴细胞转化率,CD 3、CD 4、CD 8和NK细胞阳性率,并与同期门诊查体健康人组对照.结果 受照人群血清IgA、IgM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但受照B组(0.20~0.66Gy )IgG、C3、C4则明显降低(P<0.01).CD 3、CD 4、CD 8、NK细胞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受照A组(0.05~0.19Gy)与B组(0.20~0.66Gy)比较以上指标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受192Ir小剂量迁延性照射人员随访3年后未发现免疫系统兴奋效应,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一定抑制,对此类人员长期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3例192Ir事故受照者进行每年1次的医学随访观察,为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治提供资料和经验。方法对3例192Ir事故受照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观察、辐射遗传学指标和内分泌指标等检查。结果 3例受照者中1例受照区皮肤有角化、脱屑、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1例受照者受照区皮肤色素脱失;3例受照者均有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失调,2例受照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酸软无力。结论过量受照人员常有乏力表现,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轻度失调;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转归与受照剂量、初期损伤程度、损伤部位密切相关。事故照射后,受照者的心理常发生一系列变化,需要长期关注。对于电离辐射的致癌效应、遗传效应的评价有待于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苦参碱(matrine,Ma),对受低剂量照射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Varine 600直线加速器为照射源,以0.2 Gy/d的小剂量分次照射小鼠,分别于照射5、10、15、20天后的1、3、6、10、15、21天分批活杀小鼠,涂片观察小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采用端粒重复扩增(te...  相似文献   

5.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效应研究是目前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卫生学亟待解决的课题。大量资料证明,低剂量多次照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非照射人,染色体畸变分析是电离辐射效应敏感指标,而且可作为职业性低剂量照射的生物效应指标。同时,放射线诱发的染色体畸变与辐射剂量间存在较明显的线性关系。鉴于医院X线工作者主要接触X射线,而且又是低剂量反复受照,因此,借助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的变化,探讨A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靶点。方法选取2010—09/2013—03月5所医院血液科确诊的71例AA患者,男性36例,女性35例,年龄12-82(39.48±18.78)岁,根据2009年英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指南分组,其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aplasticanemia,NSAA)组3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aplasticanemia,SAA)组26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erysevereaplasiaanemia,VSAA)组10例。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3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10-73(40.68±19.00)岁。于初诊时留取外周血标本3ml。分别采用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flow-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low-FISH)检测PBMC端粒长度,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ase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一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结果①不同性别者外周血端粒长度无明显差别(t=0.548,P=0.585)。②外周血端粒长度与年龄呈负相关(b=-0.387,P=0.001),不同组间比较,正常对照组端粒长度随年龄增长下降幅度要稍大于NSAA和SAA+VSAA组,NSAA、SAA+VSAA组端粒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一致。③控制年龄对外周血端粒长度的影响,多重比较发现NSAA、SAA+VSAA组外周血端粒长度均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④随机选取NSAA组23例,SAA+VsAA组28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34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端粒酶活性,34例正常对照组中阳性6例(17.6%),23例NSAA组中阳性11例(47.8%),28例SAA+VSAA组中阳性21例(75.O%)。3诊断组外周血酶活性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别(x^2=20.555,P〈O.001)。⑤各诊断组年龄和性别对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多重比较示SAA+VSAA组(P〈0.001)、NSAA组(P=0.002)端粒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BMC端粒长度缩短,端粒酶活性增高,端粒及端粒酶可能成为再障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作者发现对低LET电离辐射(x、γ射线)诱发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规律是大剂量照射呈现直线和线性平方两种模型:小剂量照射为直线模型。同时证明雄性生殖细胞畸变率最高;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照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高于精原和初级精母细胞,其中细线期受照时,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最低,终变期最高;全《照射诱发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睾丸局部照射;急性照射明显高于慢性照射的畸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白鼠8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即假照组、 4个单次低剂量X射线照射组(0.05、0.075、0.1 和0.2 Gy)和5个单次高剂量X射线照射组(0.5、1.0、2.0、4.0及6.0 Gy),X 线全身照射(WBI)后16 h处死小鼠,取腹腔巨噬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在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72 h,留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的分泌量。结果:0.05 Gy X射线WBI后,IL-18的表达有所增高,检测值为(59.53±3.68)ng•L-1,与假照组(51.29 ±3.26)ng•L-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0.075 Gy X射线WBI后,IL-18的表达量增高至(122.78±8.07)ng•L-1,与假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X射线辐射剂量增加至0.1、0.2 、0.5和1.0 Gy,IL-18的表达量增高至(135.32±5.27)、(149.40±16.54)、(200.42±15.42)及(347.59 ±17.88)ng•L-1,1.0 Gy照射达到峰值,随后IL-18表达呈下降趋势;2.0、4.0及6.0 Gy WBI后,IL-18的表达量分别为(229.49±14.68)、(253.79±6.69)及(223.32 ±20.85)ng•L-1,均高于假照组(P<0.01)。结论:高、低剂量X射线照射均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验192 Ir血管内照射对兔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对病变血管行球囊成形术 ,同时随机分为对照组 ,10Gy照射组和 18Gy照射组。以导管导入192 Ir放射性导丝对照射组动物的扩张处进行血管内照射。 4周后处死动物 ,取出血管标本 ,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  18Gy照射组最终管腔面积较对照组及 10Gy照射组大 (P <0 0 5) ,18Gy照射组内膜面积较小 (P <0 0 5)。结论 本动物实验提示192 Ir血管内照射可防止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其效果与照射剂量相关 ,其机制涉及抑制新生内膜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照射对小鼠S180肉瘤组织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右后肢腹股沟皮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假照组)、照射组。接种后1周以75mGy的γ射线全身照射照射组小鼠,于照射后12、24、48及72h处死两组小鼠,直接测量肿瘤直径,取瘤组织用PV二步法半定量检测CyclinE、PC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照组相比,75mGy的7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肿瘤生长缓慢(t=2.19,P〈0.05)。低剂量照射后各组小鼠CyctinE表达与假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照射后48h小鼠瘤组织PCNA表达较假照组明显下降(u=2.34,P〈0.05)。结论低剂量照射可降低CyclinE、PC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对低剂量照射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常规染色体分析研究青蒿素对p53功能突变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的放射敏感作用。方法通过MTT法测定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对细胞毒性的影响,常规染色体制片,计数细胞分类项中双着丝粒体(dic)和着丝粒环(r)数量,将经过青蒿素作用的乳腺癌细胞染色体畸变率(dic+r)同单纯照射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蒿素对实验细胞MDA-MB-435毒性较小,200μmol/L浓度时作用24h细胞存活率〉95%,48h细胞存活率〉80%。参考存活曲线确定常规染色体畸变分析实验的药物浓度为200μmol/L,作用时间为24h。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可以得到药物作用及未经药物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比较两组曲线,青蒿素作用组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细胞(P〉0.05)。结论青蒿素能增加辐射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水平变化,以及CD4+CD28-T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06/2012—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57例,其中造影检查正常对照组1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8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并对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改良Gensini标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外周血CD4+CD28-T细胞占CD4+淋巴细胞比例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分别为(12.61±9.06)%,(13.04±6.44)%,(20.68±9.50)%和(22.65±11.55)%。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②外周血CD4+CD28-T细胞比例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99,P〈0.01)。结论CD4+CD28-T细胞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对冠心病临床危险分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槐定碱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低(5 mg·kg-1)、中(10 mg·kg-1)、高(20 mg·kg-1)剂量槐定碱干预组(每组12只),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蛋白印迹等方法研究各组心肌细胞胞浆内咖啡因诱导钙瞬变及钙泵(SERCA2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心衰组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内钙瞬变幅度显著下降(18.33±1.52与36.18±2.64,P<0.05);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细胞肌浆网内钙瞬变幅度较心衰组明显升高(33.45±2.47、32.19±1.98与18.33±1.52,P<0.05);心衰组大鼠心肌细胞SERCA2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下调,中、高剂量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细胞SERCA2a表达较心衰组均明显升高.结论 SERCA2a表达上调促使肌浆网内钙容量增加是槐定碱心肌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08~2010-02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60例(120眼),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8~40(21.2±7.4)岁.使用美国AMO公司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采集每位患者双眼的波前像差数据,将屈光参差患者双眼数据分别列入高屈光度数眼组[等效球镜为(-4.81±1.79) DS]和低屈光度数眼组[等效球镜为(-2.44±1.78)DS].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别对高屈光度数眼组和低屈光度数眼组的屈光度和其总高阶像差(High order aberrations,HOA)、彗差(Coma)、三叶草像差(Trefoil)、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屈光度数组与低屈光度数组的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37±0.15)μm、(0.37±0.14)μm;彗差分别为(0.21±0.14)μm、(0.19±0.11)μm;三叶草像差分别为(0.16±0.10)μm、(0.17±0.12)μm;球差分别为(0.11±0.14)μm、(0.12±0.17)μm.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提示:仅高度数眼组的屈光度与其总高阶像差存在相关性(r=-0.275,P<0.033),其余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高度数眼与其总高阶像差之间存在低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开展在建的海南昌江核电站周围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本底监测,建立该核电站周围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基线数据库,为当地政府和核电站提供宝贵的基线资料,为国家提供基本国情资料。方法依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和《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进行监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结果环境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为0.02~0.36μGy/h,均数为(0.10±0.06)μGy/h,雅加林场最大,新村、永安村最小。室外天然γ辐射外照射所致居民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87.07μSv。距核电站2、5、10、20、50km均数分别为(0.08±0.04)μGy/h、(0.06±0.02)μGy/h、(0.08±0.03)μGy/h、(0.12±0.02)μGy/h、(0.16±0.10)μGy/h,其中除了距核电站2km和10km均数外,其余各距离均数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昌江核电站周围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在海南省正常室外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内;室外天然γ辐射外照射所致居民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在我国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内,当地居民在此人均年有效剂量时对健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和比较上海市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模式)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5+3模式)学员的职业认知,为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月至10月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3+2模式培训学员和6家全科培训基地的2012级5+3模式培训学员的职业认知进行研究。结果30名3+2模式培训学员[平均年龄(22.6±0.7)岁,男性占16.7%]和76名5+3模式学员[平均年龄(24.6±1.8)岁,男性占35.5%]完成调查。3+2模式学员在“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平均秩69.37比47.24,Z=-3.589,P〈0.001)、“全科医生的职业前景”(平均秩66.13比48.51,Z=-2.953,P=0.003)和“目前社会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平均秩68.17比47.71,Z=-3.261,P=0.001)三方面的总体判断均好于5+3模式学员。93.4%(28/30)的3+2模式学员和47.4%(36/76)的5+3模式学员均认为目前全科医生最急需改善的是工作收入。5+3模式学员的期望工作收入高于3+2模式学员[(8436±2963)形月比(6600±2694)形月,t=-3.087,P=0,003]。仅35.5%(27/76)的5+3模式学员毕业后首选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而39.5%(30/76)首选进入二、三级医院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户籍、毕业院校、学历、专业、培训前工作经验和预期收人与其首选就业意向无相关性。结论5+3模式学员职业认知有待提高,就业意向尚需调整,全科医生的收入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乳腺癌P5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的乳腺癌患者,且计算病灶最大SUV(SUVmax);所有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且进行免疫组化检查(P53检测)。结果118例乳腺癌患者中,P53阳性组占64.4%;P53阳性组与P53阴性组的年龄之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53阳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max为5.06±1.47;而P53阴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max为3.16±0.69,组间SUVmax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试验ROC曲线显示,SUVmax诊断P53表达正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0.910±0.028,用SUVmax诊断P53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根据ROC曲线发现SUV分界值为3.785,其诊断敏感性为85.5%,特异性为81.0%。结论利用^18F-FDGPET/CT显像的SUVmax早期评价乳腺癌P53表达情况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初步认为,将SUVmax〉3.785作为乳腺癌P53表达的一个分界值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丽娟  强萍 《医学综述》2014,(13):2461-2463
目的探讨大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8例,所有患者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辅助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依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39例。大剂量组给予口服10 mg戊酸雌二醇,每日1次,而小剂量组给予口服2 mg戊酸雌二醇,每日1次。术后1、3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术后6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在术后1、3个月宫颈形态恢复情况方面和术后6个月月经改善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术后6个月大剂量组子宫体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42.5±4.6)mL、(6.51±1.24)mm,小剂量组分别为(38.9±3.7)mL、(5.83±0.94)mm,大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均P<0.05)。结论大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宫腔粘连患者TCRA后的宫腔内再次粘连,恢复其月经情况,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