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部队基层官兵面对心理压力时的应对行为,为开展基层官兵心理压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6580名南战区官兵进行自编《心理压力行为应对问卷》测评,研究官兵面对心理压力时的行为应对策略。结果约半数官兵通过积极解决问题、寻求组织帮助和自我放松等方式应对心理压力。非独生子女选择积极解决问题、专心工作学习、寻求组织帮助者明显高于独生子女(P〈0.05,P〈0.01)。已婚官兵选择积极解决问题或寻求组织帮助者明显高于未婚官兵(P〈0.05,P〈0.01)。文化程度高的官兵面对压力时愿意积极解决问题,调整自己的应对行为;初中生多愿意寻求组织帮助(P〈0.05,P〈0.01)。干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更为多样化;义务兵更倾向于寻求家人的帮助(P〈0.05,P〈0.01)。空军官兵面对压力时多项应对行为明显高于海军和陆军(P〈0.01)。结论官兵的家庭因素、文化程度、职别和军兵种对压力应对行为均有影响,部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减压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生心理压力对工作态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在我院2007级实习护生中随机抽取147名进行心理压力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因心理压力大产生消极工作态度的护生高达40人,占27.21%,导致消极工作态度的主要原因中担心出现医疗差错的比例高达67.50%,认为实习期间有必要参加缓解心理压力相关培训的护生有104人,占70.75%,而接受到相关培训的护生仅有32人。占21.77%。结论教学机构和带教教师应高度重视实习护生心理压力大这一普遍现象,改革教学方法及带教形式,加强专业知识教学,开展缓解心理压力的相关培训,降低护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平稳、顺利渡过实习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中国军人对同性恋者在军队中服役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军人对军队中的同性恋者的态度量表(ATHM)(中文版)对1362名军人进行调查.结果 中国军人对同性恋者在军队中服役总体上持轻度否定态度[ATHM总均分为(29.28±6.59)分].ATHM的总分与婚姻状况呈负相关(r=-0.067,P<0.05),与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民族、入伍前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军龄和职别均无相关(r=-0.01,0.002,-0.035,-0.041,-0.015,-0.041,-0.039,P>0.05).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对中国军人对同性恋者在军队中服役的态度有一定的预测力.结论 中国军人对同性恋者在军队中服役持轻度的否定态度,主要是由于被威胁感、与之相处的不适感决定的.军人的婚姻状况是中国军人对同性恋者在军队中服役态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甘肃省部分高校不同体质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知及态度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基本准确,多数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并能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但同时也发现,没有形成持久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是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海口居民对同性恋的认知、看法和态度,为减少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预防艾滋病传播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遵循知情同意原则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对统计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的人群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不同.女性表现出更能接受同性恋者和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更高,例如“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个问题时,男性回答正确率是37.2%,女性是38.2%.文化程度高者接纳同性恋和认知程度更高,例如“什么性别的同性恋的人易感染艾滋病”这个问题时,本科及以上人群的宽恕率是60.3%,而小学以下的则是35.6%.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人群更能接受同性恋者,在职业方面,以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更加积极、认知程度更高.结论 对于由同性恋传播的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点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年龄在18岁以下及35岁以上的、男性、职业基本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基层工作者,广泛普及同性恋的宣传知识,解除对同性恋的歧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等现状,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高校683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89.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区别,分别有92.8%、94.1%和81.8%的学生了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仍有40.4%和37.2%的学生认为拥抱接吻及照顾艾滋病患者可传播艾滋病,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较好形式依次为:举办宣传活动、宣传栏和宣传单、课堂教育、讲座或座谈会,以及广播或网络。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仍存在认知误区和消极态度,大一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低于大四学生,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4):297-29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为高校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血站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层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及以上的本科学生共420名。结果调查显示大三及以上献血率比大一、大二高,献血者与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差异性,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报刊杂志,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是无私奉献,回报社会,非献血者未参加献血主要原因是害怕传染疾病和担心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家人对无偿献血的支持态度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参与献血的行为,对无偿献血的建议主要为加强宣传力度及血液用途公开化。结论大学生对献血认知水平较高,但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深化无偿献血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方法,可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医学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医学院校526名本科生进行关于安乐死认知和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526名被调查者中,安乐死知晓率为63.9%,被调查者表示对安乐死有所了解,但了解的内容和范围有限,94.3%的被调查者认为生命权属于个人,但对于个人是否有权利决定自己生死则表现得较为矛盾.被调查者均承认安乐死属于跨学科、跨领域的争议性问题,63.9%赞成安乐死,63.5%表示安乐死在我国立法是非常必要的.58.7%表示在本人面临是否选择安乐死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64.6%的被调查者在面对亲人选择安乐死时表示不会主动建议,但会支持其决定.结论:多数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医学生对于死亡和安乐死的认识有限,被调查者对实施安乐死态度较为严谨,应加强医学生伦理教育和死亡教育,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死亡,正确看待安乐死. 相似文献
10.
对我校学生自学考试(简称自考)认知态度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对参加自考存在盲从,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对自考课程,则普遍认为自己基础薄弱,想学但不能坚持;对于自考毕业论文的撰写,相当多的学生不了解论文的体例格式要求,没有掌握查资料、阅读文献、归纳总结等技巧,不善于寻求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对此,笔者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提高卫校在读学生自考通过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为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心理测试、集中授课、邀请地方心理专家到部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等方式在某部实行综合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军目前心理危机干预现状并对危机干预体系进行研究思考。结果提出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三个子系统:心理危机防御监控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干预后效果评估和维护系统。结论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提高基层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联勤部队官兵健康维护意识和健康行为,为部队健康维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部队官兵健康维护意识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某联勤部队1102名官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联勤部队官兵的健康维护意识很好,96.3%官兵认为健康维护很重要,但是官兵的健康行为和健康维护意识存在脱节。结论应加强部队健康维护工作,促进官兵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农村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生存现状.方法:比较176例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与73例非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人均收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得分等情况.结果: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家庭的人均收入明显高于非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家庭(P〈0.01).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明显高于非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P〈0.01).其主要监护人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也明显高于非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结论:农村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农村其他精神病患者.现行优抚政策明显地提高了农村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心理因素对疼痛认知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疼痛不仅是躯体事件,更是一种心理事件。疼痛反应总是与不愉快的情绪相关联(如厌恶、恐惧等),继而使人产生退缩、逃避、反抗的行为,同时引起体内复杂的生理功能的变化。本文就心理因素对疼痛认知调控的解剖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对疼痛认知调控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生理指标的改变及综合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0912月成建制守礁官兵166名,年龄19-37岁,均为男性,经医院全面体检身体合格。其中南海大礁104名官兵为干预组,小礁62名官兵为未干预组。检测守礁前后官兵的锌(Zn)、钙(Ca)、铁(Fe)、红细胞体积(meancorpuscularvolume,MCV)、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1uteotropichormone,LH)、胃泌素(gastrin,GAS)、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肾上腺髓质激素(adrenalmedullahormones)、心钠素(atrialnatriureticfactor,ANF)、睾酮(testosterone,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守礁前比较,未干预组守礁后Fe、MCV、HDL-C、FSH、LH、GAS下降,Zn、Ca、LDL-C、T、ANF、NT、。肾上腺髓质激素上升(P〈0.05或0.01)。与守礁前比较,干预组守礁后Zn、Fe、Ca、MCV、HDL-C、LDL-C、FSH、LH、GAS无明显差异(P〉0.05),NT、肾上腺髓质激素、ANF、T升高(P〈0.05)。结论针对守礁官兵生理指标发生改变进行综合干预后Zn、Fe、Ca、MCV、HDI,-C、LDL-C、FSH、LH、GAS得到纠正;NT、肾上腺髓质激素、ANF、T得到改善,但没达到完全纠正的目的,需继续探讨。总体干预成功,可全面应用于南海守礁官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武警高原某部队2009年-2013年战士驻训执勤期间疾病构成,为提高部队医疗服务效能、藏区医院如何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藏区卫勤保障体系及医院下一步发展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高原部队战士驻训点主要位于海拔2600米、3285米、3209米、3406米、3506米海拔处,提取某支队卫生队到创建医院期间派出执勤驻训医生的每日上报表库,按照ICD-9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分类,而后再进行顺位排列、和前10位单病种描述.结果 5年中共有597名军人就诊,其中战士与士官为532例,占总人数的90.07%,新兵占57%,其中2009、2010、2011、2012、2013年就诊战士占当年驻训总人数比例分别为34.35%、30.75%、28.89%、19.65%、27.46%.系统分类前6位疾病是呼吸、肌肉骨骼系统、消化、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前10位单病种是上呼吸道感染、训练伤、胃肠炎、泌尿糸结石和感染、高血压、冻疮、腰椎间盘出突出、痔疮、湿疹、神经性耳聋.结论 初步掌握了高原部队不同海拔驻训点军人多发病及其疾病谱的变化趋势,为部队领导进一步搞好为兵服务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也为高原藏区医院今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某部野外驻训官兵与留守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 LS),对某部244名野外驻训官兵及231名留守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野外驻训官兵和留守官兵分别有57人(23.36%)和38人(16.45%)被评为异常;野外驻训官兵在SCL-90总分、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强迫、敌对、UCLA LS总分上的分值均高于留守官兵(P〈0.05或0.01)及中国军人常模(P〈0.05或0.01);留守官兵除抑郁因子分值较高外(P〈0.01),其余因子得分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皆无明显差异;野外驻训士兵的焦虑、抑郁、敌对、偏执分值,士官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分值,军官的人际关系及焦虑分值高于同等军衔的留守官兵(P〈0.05或0.01),其余因子分值比较无明显差异;野外驻训的士兵、士官及军官UCLA LS分值皆高于同等军衔的留守官兵(P〈0.05或0.01)。结论野外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留守官兵;且不同军衔的心理健康异常趋向亦有所不同,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与信念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认知治疗的焦点是了解歪曲的信念并应用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改变不良认知,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本文通过对1例青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的分析与探讨,说明了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南战区军人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常模,为新时期军人心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南战区10113名军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测评,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并分析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变迁的原因。结果2011年南战区军人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22.34±36.70),阳性项目数(22.28±19.16),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值显著低于1999年军人常模。心理测试异常的发生比率为23.01%,神经症发生比率为4.37%,在因子的阳性检出率中强迫症状检出率最高(11.88%),其次是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与敌对。结论南战区2011年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1999年明显改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因子上,量表常模的时效问题值得关注,10余年前所建立的军人常模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新时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南战区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