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红 《青海医药杂志》1996,26(12):42-43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青海省心血管病医院王红抗凝治疗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防止血栓形成而产生栓塞。抗凝不足或过量均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严密的监护、监测和指导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近年来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家艳 《广西医学》2010,32(10):1265-1267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其治疗的主要有效措施是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该手术能解除病变瓣膜造成的血流动力障碍,是改善患者心功能最根本的治疗手段。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抗凝治疗,尤其是置换机械心脏瓣膜者需终身抗凝治疗。众所周知,抗凝治疗犹如双刃剑,  相似文献   

3.
吴海英 《微创医学》2003,22(6):953-95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所致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生的抗凝治疗,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或栓塞是瓣膜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因此,在患者出院前给予及时、正确的出院指导十分重要,避免患者及家属忽视甚至中断治疗,从而导致血栓形成或栓塞,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终生抗凝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单一的口服香豆素类药物(如华法林、新抗凝片等)[1]。华法林的作用机制是拮抗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达到抗凝目的。此类药物安全范围窄,临床用药剂量不易掌握,致使抗凝治疗中出血、栓塞或瓣膜血栓形成成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占所有并发症的75%[2]。机械瓣膜术后抗凝并发症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多年来国内外一直缺乏准确有效的抗凝监测手段,如何进行安全有效地抗凝监测,最大限度减少抗凝并发症,一直是一个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5.
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由于植入的心脏机械瓣膜作为异物介入和非生理性的血流出现 ,通过对内皮细胞的损伤 ,血小板的激活和凝血因子的活化 ,使凝血激活反应增强 ,而导致血栓形成。其中凝血因子的活化是凝血激活的主要途径 ,口服华法林能有效地阻止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活化 ,从而使增强的凝血激活反应受到抑制。因此华法林是行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需终生服用的抗凝药物。临床上 ,由于存在影响华法林疗效的诸多因素 ,使其用药剂量不易掌握。因此如何合理使用华法林 ,是防止抗凝治疗中发生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的关键。本文…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附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等问题。方法 总结21例16岁以下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结果 全组长期存活19例,死亡2例。除1例术后发生颅内出血、右室室壁瘤外,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良好,无1例因生长发育出现人工瓣膜相对狭窄,无1例发生抗凝引起的血栓或出血并发症。结论 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在慎重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应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儿童心脏瓣膜置换宜选择机械瓣。  相似文献   

7.
机械瓣膜置换抗凝监测及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方法及低强度抗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例置换人工机械瓣膜的病人分别监测PT、PTR、INR。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1.4~2.4),通过对这组病人的术后观察总结出不同的抗凝标准对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本组发生血栓1例(2.63%),未发生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最终INR(1.90±0.3),口服华法林剂量(2.8±0.6)mg。结论 1)INR取代PTR作为抗凝强度监测指标,校正了使用不同敏感度试剂给PT测定结果带来的偏差,同时使抗凝强度具有可比性。2)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标准,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发生率的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现代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措施主要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对于65岁以下患者较多采用机械瓣膜,而置换机械瓣膜的患者抗凝治疗是长期而又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需要进行终生抗凝治疗,由于部分食物富含维生素K,会干扰抗凝治疗,所以饮食指导尤为重要。抗凝不当所致的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占远期并发症的首位,也是导致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探讨饮食对抗凝的影响,而降低抗凝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可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效果.方法 对236例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术后和出院相关的健康指导.结果 23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均治愈出院,没有发生大出血、血栓栓塞、瓣膜功能失效及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针对性做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陈宏明  郭正恒 《右江医学》2003,31(4):365-366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 ,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 ,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和栓塞 ,是换瓣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 ,也是导致病人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通过准确的抗凝监测来防止抗凝治疗不当导致的血栓栓塞和出血 ,是决定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生存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将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监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一、定性检查方法   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 自 196 0年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来 ,术后抗凝治疗主要依靠PTR进行抗凝强度监测 ,已有 30多年历史。PTR为病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出院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英 《医学文选》2003,22(6):953-95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所致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生的抗凝治疗 ,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或栓塞是瓣膜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 ,在患者出院前给予及时、正确的出院指导十分重要 ,避免患者及家属忽视甚至中断治疗 ,从而导致血栓形成或栓塞 ,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我科通过对4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40例 ,年龄 1 8~ 65岁 ,男 2 9例 ,女1 1例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MVR) 2 5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1 0例 …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抗凝的并发症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抗凝治疗 ,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1] 。但换瓣后如果抗凝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抗凝出血和血栓栓塞发生率最高 ,两者也是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 ] 。因此 ,如何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  相似文献   

1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人造瓣膜作为异物置人心脏。机械瓣膜的血液相溶性差,术后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致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栓塞率约达3~8%[1],放需终身抗凝治疗。抗凝不当,可致出血或血栓形成,掌握适当的抗凝治疗是巩固瓣膜置换术后疗效与病人安全的保证。观介绍我院对8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2年3月一1997年3月共施行机械瓣膜置换术82例,男性28例,女性54例,早期死亡2例,年龄17-56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万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赘生物2例.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生物瓣…  相似文献   

14.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栓塞,使病人出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多为8~25s,如病人因患其他疾病需手术治疗,出血、止血很难解决,尤其是颌面部血管丰富,循环复杂。我院从1986~2001年曾先后为29例人工瓣膜置换术病人行颌面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显。  相似文献   

15.
孙乐波  邵国丰  汪朝阳 《浙江医学》2013,35(20):1841-184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因各种原因引起人工瓣膜或除原置换瓣膜以外其他瓣膜功能障碍,导致心功能进行性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挽救此类患者生命的唯一治疗方法,但其存在很多影响术后效果的不利因素:患者术前心功能和全身状况较差,组织粘连严重,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出血危险性高等,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因此病死率较高。我院对55例患者进行了再次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现将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广泛开展,口腔外科门诊会经常碰到该术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的患者。本文总结了自1999年6月~2002年6月我科门诊治疗的7例该类病史的患者,这7例患者中,5例属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拔牙问题,1例属拔牙术后的出血问题,另1例属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颊黏膜由于外力损伤(义齿摩擦)致黏膜下血肿形成并坏死的假性肿瘤。本文通过典型病例分析,介绍了该类病史患者门诊诊治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Bjork-Shiley人工瓣膜是一种较新的倾斜碟型的人工心脏瓣膜,如何应用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对手术后瓣膜活动功能及左心功能进行动态观察,及早发现瓣膜置换术所引起的某些并发症,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用超声心动图对19例Bjork-Shiley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进行检查的结果,其中5例术前作了心动图记录。甲组为临床上无心力衰竭及栓塞证据的患者,乙组为临床上有心力衰竭或栓塞表现的患者。甲组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过程中的意义及最适的抗凝范围。方法 :对 5 2例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 ,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 ,监测不同时期INR值及其相应的华法令用量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手术死亡 ,住院期间 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 ,其余 5 1例随访 2~ 2 0个月 ,2例死于心力衰竭 ,6例有出血症状出现 ,无栓塞并发症。结论 :INR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监测华法令用量的良好指标 ,理想的INR值范围为 1.7~ 2 4  相似文献   

19.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瓣膜能矫正瓣膜病变.有效解决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机械瓣膜是人工心脏瓣膜的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以来。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病人接受这种手术,我国每年也有上万名机械换瓣的新成员,这些病人都将持续终身抗凝。然而.抗凝治疗有如双刃剑,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若过度则会造成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影响机械瓣替换术后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提高患者遵医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现将机械瓣甓换术后的抗凝护理指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再次手术的病人并不少见。由于瓣膜替换术后,病人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使机体处于抗凝状态,在抗凝状态下接受手术,必须注意既要保证手术过程中出血不多,又要避免因暂时停抗凝发生血栓栓塞。我院自2001年~2005年共收治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次行各类手术患者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