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特性 ,是研究和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依据。本文用自制的表面等离激元 (SPR)传感器 ,测量了金膜、磷脂DSPC膜、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Pellethane2 36 3 55D聚氨酯及有机玻璃膜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 ,在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为5mg/ml的相同条件下 ,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 ,饱和吸附浓度也最小 (表面浓度为 1ng/mm2 )。其次是裸金膜 (表面浓度为 3.5ng/mm2 ) ,再其次是成都科大Ⅱ型聚氨酯膜 (表面浓度为 3.8ng/mm2 )和Pellethane 2 36 3 55D聚氨酯 (表面浓度为 4 .3ng/mm2 ) ,吸附速度和吸附量最高的是有机玻璃膜 (表面浓度为 4 .5ng/mm2 )。结果表明 ,材料表面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动力学特性 ,与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密切相关。表面等离激元技术与本文采用的在金膜上铺展高分子材料的离心铺膜法和LB技术等样品制备技术相结合 ,为生物材料表面对蛋白质吸附特性的实时、动态、原位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高灵敏度的方法 ,并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研究了四种人体硬组织替代材料对三种血浆蛋白的吸附情况,发现材料吸附蛋白的多少是由材料的性质的蛋白质的种类决定的,并有一定规律性。其中生物玻璃陶瓷的吸附最强。钛合金最弱,球蛋白最易被吸附。 相似文献
3.
4.
5.
通过左旋丙交酯开环聚合法制取分子量42万的聚左旋丙交酯(PLLA)用于制备可降解骨折内固定物。由PLLA原料经不同的成型工艺方法制备了三种棒状骨折棒状骨折内固定物试样。A试样:将PLLA块状原料直接切削加工成棒状物;B试样:将A试样由乙酸乙酯进行抽提;C试样:将PLLA块状原料粉碎抽提后进行熔融挤出和热拉伸。三种试样在37℃生理盐缓冲液中降解280天。考察了试样的分子量、弯曲性能、重点及缓冲液中乳酸浓度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成型工艺,PLLA骨折内固定物的降解有很大差异,C试样的加工成型方法最为理想。因此我们认为:用PLLA材料选定合理的成型工艺方法可以制取满足临床应用要求的骨折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