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磊 《国医论坛》2013,(3):56-58
本文分析整理了《素问遗篇》中的运气针法,将其归纳为间气升降失常针法、司天迁退失常针法、司天在泉刚柔失守针法和脏虚迁正失常针法四种。认为运气针法把运气学说和时间治疗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刻体现了古代医家试图全面把握人体生命现象的睿智和努力;认识《素问遗篇》中的运气针法,对于全面理解传统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几种部位针法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后,出现了不少局部针法如头皮针、耳针、眼针、鼻针、手针、足针、腕踝针、生物信息针等。为了区分传统针法和局部针法,称传统针法为巨针疗法,局部针法为部位针法。在临床运用中,针灸医师多以巨针疗法为主,能以部位针法取代巨针疗法的不多。  相似文献   

3.
芒针提胃针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针疗法是运用长针刺激穴位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因其针具细长如麦芒而得名,系由《内经》“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芒针疗法针法独特,可疏导脏腑经络气血,并通过经络感传使气至病所,达到普通毫针治疗难以企及的效果。芒针提胃针法为芒针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特殊刺法,传于一杭州老中医,初始用于治疗胃下垂,经我们长期临床应用实践,发现此针法对胃下垂:神经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顽固性呃逆等多种临床顽症,都有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运气针法(简称运针法)是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继续引导经气至病所,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而获得疗效和治愈疾病的一种手法。一、操作方法 1.进针时:切指力量宜均匀。刺手拇食二指夹持针柄,中指贴着针身,然后将针尖轻轻接触皮肤,当针身保持垂直后,运用指腕之力快速将针压进穴位的一定深度。 2.进针后:捻转的幅度由小渐大(以90°~360°为限),持针的压力由轻渐重。如需  相似文献   

5.
壮医针法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具刺激人体体表的相关穴位,通过调整人体脏腑、骨肉、气血功能,调达人体三道两路,促进人体三气同步,达到人体康复的治疗方法。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自然环境、独特病种、壮族习俗等方面探究壮医针法的起源,得以推论壮医针法源远流长,应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对中医“九针”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浮针治疗腱鞘炎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仲华  黄泳 《江苏中医》1998,19(11):38-39
浮针是进针点选择在病痛局部周围,针体行进在皮下,针尖直向病灶的一种新型针法。运用本法治疗37例腱鞘炎,并与常规体针法进行比较,发现浮针首次针刺镇痛效应显著好于常规针法,15天内浮针组的治愈率也高于常规组,表明浮针有肯定,迅速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浮针是进针点选择在病痛局部周围,针体行进在皮下,针尖直向病灶的一种新型针法。运用本法治疗37例腱鞘炎,并与常规体针法进行比较,发现浮针首次针刺镇痛效应显著好于常规针法,15天内浮针组的治愈率也高于常规组,表明浮针有肯定、迅速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过梁针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海涛 《四川中医》2002,20(6):72-73
过梁针是针刺的一种透穴法,选用与疾病相关的、位于肘膝肩关节等部位的、体位相互对称的阴阳二条经脉的两个穴位为组穴,进行透刺得气,以调整阴阳治疗疾病。作者用过梁针法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有独特疗效,是一种值得同道研讨和不断完善的针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头皮针、体针叠加疗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统一针刺方法,采用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两种针法联合应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疗效。结果头针体针叠加针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单纯体针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体针叠加针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章炳炜 《中国针灸》1996,16(7):35-36
古时针灸针与现代不锈钢毫针由于内在质量与外观造型上的不同,在针法上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弹拨针柄术、白虎摇头术、青龙摆尾术、多向刺、恢刺等。本文通过对古针针法的分析,认为古针针法具有牵拉、震动、松解、剥离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滞动针法是在古典针法基础上加以创新而形成的新型针刺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易于得气、利于导气的特点在临床中运用广泛。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探索滞动针法的来源和特点,并对滞动针法的含义和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滞动针法作为一种针刺手法,可通过旋转针体改变针下组织结构,并引发一系列下游反应,从而增强针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五运六气理论、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原理,分析除病机外的时间、空间因素;选介临床医案,从运气的角度出发,总结运气因素与疾病的发病规律,体现龙砂六气开阖针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第三讲新鍉针新鍉针针法是通过按压人体一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经临床运用证明对某些疾病,疗效独特,特别是对小儿疳积、腹泄、消化不良,外科扭伤以及肛肠疾患有显著疗效。一、针具特点新鍉针整体长12厘米,分针体与针柄两部分。1.针体:长3厘米,由耐高温金属制作,分针身和针头两部分。针体末端延伸为乘粒状的球形针头。2.针柄:长9厘米,由优质木材或其它绝热材料制成。二、针法与治疗范围用针时以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姿势紧捏针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的临床优势病种之一。针灸治疗颈椎病方法多样,各有特色,本文主要从辨证配穴、局部配穴和特殊配穴三个方面梳理总结了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特色针法。辨证配穴针法主要包括醒神通督配穴针法、通督养神配穴针法、心肾同调配穴针法;局部配穴针法主要包括颈三针、颈五针、颈六针、项八针及颈十针;特殊配穴针法主要包括颈腰同治针法、平衡针法、腹针法等。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颈椎病提供了选穴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缓慢捻进针法是我国近代著名针灸学家朱琏所创立。这一独特的针剌手法 ,防病治病疗效显著 ,深受广西针灸学者的喜爱。吾师肖继芳教授、王登旗副教授深得朱氏真传 ,在广西针灸界享有盛誉。吾虽不才 ,有幸得列门墙 ,初窥缓慢捻进针法之秘 ,现将粗浅认识 ,试述如下。1 缓慢捻进针法的操作要点针剌手法 ,技术性强 ,动作必须规范 ,得其要领、手法娴熟、技术精巧 ,临床才能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缓慢捻进针法是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执住针柄 ,执针者保持平肘、举腕和抬手姿势 ,力量重心放在腕部 ,使捻动的针平稳 ,针尖须避开毛孔 ,防止穴位皮肤紧…  相似文献   

16.
广西名老中医肖继芳教授厚德博学,承古拓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其在针法上主张调神,重视脉诊,强调辨证、辨病与辨经;提倡针灸结合、针药并用;尤善用缓慢捻进针法、太极针法、头针及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病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总结张卫华教授应用“滞动针疗法”治疗躯体慢性疼痛的临床经验。张教授针对躯体慢性疼痛的特点,融滞针与动针为一体,以痛点与痛区为治疗部位,应用一针外甩滞动针法、三针爪刺振颤滞动针法、围刺顺逆时针环转滞动针法、透刺提拉滞动针法、分层多向频捣滞动针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躯体慢性疼痛,临床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五虎拔羊”针法及其临床应用河北中医学院针灸系91级董云强,马玉平“五虎拔羊”针法乃家伯父所传授,临床用之,每每获验。具体针法是在病变四周各刺一针,中央刺入一针,上方一针为黑虎,下方一针为赤虎,左为白虎针,右为青虎针,中为虎中之虎——黄虎针。操作时,...  相似文献   

19.
从《黄帝内经》开始就已有刺皮针法的相关记载,现代刺皮针法更是因其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少而被更多地运用到临床中。刺皮针法的理论基础包括皮部理论、卫气理论、五脏理论,刺皮针法常用针具有鑱针、鍉针、锋针、毫针,刺皮针法衍生出的针法包括经皮刺激、皮内刺激,刺皮针法的主治范围等方面,阐述刺皮针法的特点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以为今后刺皮针法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安慰对照针灸方法的可信性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梅芳  俞昌德 《中国针灸》2004,24(7):507-509
目的:寻找理想的安慰对照针灸方法.方法:11位健康志愿者,随机接受6种安慰对照针灸方法(简称安慰针法)及2种标准针法(即常规针法),每次针后,测量针感值(VAS Scale)及做真假针法判断.结果:6种安慰针法与2种标准针法针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真假针法判别在初次接受针刺者及曾有针灸经历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慰针法针感(感觉)不同于标准针法,安慰针法可能失败于曾有针灸经历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