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99例(老年前期30例,老年期26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患者及60例老年前期、老年期健康人的血液流变性进行了对照观察。资料表明COPD组的血沉(29.09±14.25mm/h)、红细胞比积(43.22±4.73%)、血浆比粘度(1.82±0.15)、全血比粘度低切(6.74±1.22)、全血比粘度高切(4.37±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8例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和40名健康人进行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和血浆粘度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非常显著(P<0.01),全血还原粘度亦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血浆比粘度两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05例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心肌梗塞)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查,测定了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电泳与纤维蛋白原七项指标,结果显示:冠心病与高血压患者全血比粘度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浆比粘度以冠心病组增高最明显,红细胞压积以高血压组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采用血液比粘度计检测正常组(42例),肺癌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组(76例)患者的血沉降率、血球压积、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全血还原比粘度。结果:1 COPD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肺癌组显著升高(P<0.05).2 肺癌组血沉降率较正常组、COPD组显著升高(P<0.05).3 肺癌组的血球压积、低及中切变率时的全血比粘度较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 3组高切变率时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与血浆比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5正常组与COPD组血沉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沉降率增高提示其红细胞聚集力增强,而其血粘度无明显改变,可能与红细胞压积无明显改变有关。COPD患者血球压积、血粘度明显增高,可能与长期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59例冠心病患者和31例中老年健康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检测.所选病例平均年龄较大.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全血比粘度特别是低切变率全血比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亦高于对用组,差异性显著(P<0.05);血沉和K值二组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其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且女性较男性明显.说明冠心病患者血液粘滞性和血液凝固性均明显增强,红细胞聚集性随增龄渐趋增强.女性在中老年期血液凝固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对32例再障患者的甲襞、球结膜微循环及血粘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再障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异常改变(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再障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障患者的Hb与全血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活血化瘀法对47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观察,并设健康对照50例.结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血液流变性有明显异常.表现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健康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0.05,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前后比较,血液流变性有明显改善.表现为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0.05).说明该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存在着广泛而明显的异常,活血化瘀法具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选取冠心病绞痛患者13例和无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对照组30例,在入院24小时内和住院二周时分别测量和评定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和血浆比粘度、血小板粘附率等四项指标,结果发现:1.入院时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全血和血浆比粘度、血小板粘附率无统计学意义;2.心绞痛组住院治疗二周时与入院时比较,红细胞电泳时间及入院时血浆比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异常者,均有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4例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血液粘度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胆囊结石患者手术切除胆囊一周基本康复后,除女性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桨比粘度外,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和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20~0.50),并且它们全都高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10.
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脑 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其血液流变性改变对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性进行了检测。1资料与方法 对象:正常对照组80例,男61人、女19人,年龄在35~60岁。高血脂组182例,男101、女81人,年龄在44~70岁。 方法:全血比粘度ηb采用SDZ-Ⅲ型自动电子计时粘度计,以生理盐水做参比液。水箱温度控制在25℃± 0。1℃。全血还原粘度(ηb-1)/HCT,电脑自动计…  相似文献   

11.
以21例Ⅱ期高血压患者、21例Ⅱ期高血压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及2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以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为指标;结果表明Ⅱ期高血压病患者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较正常人高,Ⅱ期高血压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亦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进一步增高,同时其血浆甘油三酯较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单纯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人组比较血脂无差异。因而认为高血压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可使高血压病患者增高的血粘度进一步增高,且血粘度的增高主要是红细胞机能、代谢的改变所致。单纯高血压病患者血脂改变不明显,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的改变主要是由高胰岛素血症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1)Binswanger病组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与脑梗塞组相似。(2)Binswanger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显著高于脑梗塞组(P<0.01)。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13.
1998~1999年 ,我院对经高压氧治疗的27例心肌梗塞者血液流变情况进行了治疗前后的监测 ,现报告如下。心肌梗塞病人共27例 ,男18例 ,女9例。50~59岁11例 ,60~69岁15例 ,70岁以上1例。心肌梗塞诊断以病史 ,临床表现及心电图为依据。高压氧治疗前后采用LG -R80 -A血液流变仪进行血液流变监测 ,监测时间与治疗时间同步 ,定为4周。监测指标 :全血粘度值 (mpa.s) ,全血低切相对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 ) [1],切变率 (1/s)为100。其监测结果为 :全血粘度值 (mpa.s) :治疗前3…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51例冠心病血浆和血清粘度与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球蛋白等生物物质含量的关系进行观察,与正常50例对照。结果示:非心梗组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等均呈显著差异(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组比全血粘度、血清粘度、纤维蛋白原、IgA、IgM也有显著差异(P<0.05)。我们认为,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大分子含量明显异常,这在冠心病的病因学和治疗学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85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细胞压积等5项指标的测定,发现其血细胞压积较健康人为低,而血沉、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健康人。治疗后好转的患者其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治疗后恶化者,有远处转移者的血沉、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与纤维蛋白原较无转移者的要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糖尿病肾病组 ,糖尿病组 ,健康人组进行了高低切变率下全血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甲襞微循环的检测。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 ,主要表现在全血比粘度 (低切变率 )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 (P<0.01)。甲襞微循环主要表现在管襻及流速异常 (P<0.01~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及微循环障碍 ,因而 ,采用抗凝活血化瘀治疗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老年冠心病95例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93例 ,糖尿病90例 (其中合并冠心病40例 ) ,正常老年人50例。以LDYN6A型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 (低切 ,中切 ,高切 ) ,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运用SPSS软件行Dunnett检验。结果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组全血粘度 (中切 ,高切 )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电泳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粘度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发病三天内48~79岁急性脑梗塞患者33例和健康人63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四项指标的测定。对主要指标的临床意义做了简要说明。结果显示:患者与健康人相比,男性以低切变率全血粘度、高切变率全血粘度、平均血浆粘度三指标的增高统计学改变非常明显(P<0.001);女性以低切变率全血粘度,高切变率全血粘  相似文献   

19.
韩烨  雷蕾  陈吉 《中国微循环》2002,6(5):316-31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液粘度与QT离散度 (QTd)关系。方法十二道同步自动分析心电图机测定58例心力衰竭患者QTd ,按QTd大小分组 ,QTd≥50ms组 ,QTd<50ms组。检查两组的全血粘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QTd≥50ms组较QTd<50ms组的全血粘度 (低切 )、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 ,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QTd增加与全血粘度有关。降低血粘度可能有助降低QTd ,对防止QTd增加导致心律失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实用的全血粘度参考值制定方法。方法:(1)从用锥板式血液流变仪测定的健康体检者资料分别选择红细胞压积(HCT)为0.42 L/L,200例(男80例,女120例);HCT为0.45 L/L,210例(男130例,女80例);同样方法从用压力传感式血流变仪的测定资料中选择HCT0.42 L/L,男120例,女120例;HCT为0.45 L/L,男150例,女120 例,将各HCT组的全血粘度结果按不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2)从排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健康体检者中.不分性别选择HCT为0.42 L/L组、0.37 L/L组、0.43 L/L组、0.49 L/L组各100例以上或更多,以0.42 L/L组和0.49 L/L组全血粘度均值作为男性全血粘度参考值的下限和上限,以0.37 L/L组和0.43 L/L组全血粘度均值作为女性全血粘度参考值的下限和上限。结果: 不论是锥板式还是传感式血流变仪,各相同HCT组的高、中、低切全血粘度均无性别差异(p>0.05),由此,在选择HCT组时可以不分性别,将相应HCT组全血粘度均值作为男、女全血粘度参考值的下限或上限。结论:以HCT作为依据,分别制定男、女全血粘度参考值的方法,简便、实用,并有效避免了一般常规参考值制定方法由于HCT不是正态分布给全血粘度参考值带来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