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硬膜外腔注入吗啡术后镇痛的最佳用量。180例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中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手术毕硬膜外腔注入吗啡0.5mg、1mg、2mg,均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结果,A组无满意镇用作用,B组和C组镇痛优良者分别为86.7%和93.3%(P>0.05),镇痛时间分别为24.2±2.9h和25.8±4.3h(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B组明显低于C组(P<0.01).提示,吗啡1mg可能是硬膜外腔注药术后镇痛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注入吗啡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产妇12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药物为2%利多卡因,在手术结束时,实验组注入吗啡2mg。结果:吗啡镇痛效果明显(P<0.05),实验组产后24小时内开始泌乳例数及母乳喂养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应用吗啡镇痛,镇痛效果好,能促进泌乳功能,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2.5g/L罗哌卡因用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行择期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于T3-4硬膜外腔注入2.5g/L罗哌卡因10-15ml,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10、15、30min4个时点的呼吸功能变化,同时监测麻醉平面和循环功能。结果 硬膜外腔注入2.5g/L罗哌卡因后10、15、30min与麻醉前相比,潮气量、补呼气量和肺活量明显降低(P<0.05-0.01),呼吸频率增快(P<0.05),分钟通气量与SpO2保持不变(P>0.05)。胸部皮肤痛觉消失平面T1-2-T6-7,循环功能(HR、ECG、MAP、SBP、DBP)稳定。麻醉期间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2.5g/L罗哌卡因用于高位硬膜外阻滞,在获得满意镇痛范围及循环功能稳定的同时,肺通气功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低位(I2-3)硬膜外腔注吗啡用于胸腹部手术后止痛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77例静吸全麻病人,分观察组(I2-3硬膜外腔注吗啡)和对照组(于手术区相应节段硬膜外腔注吗啡)。各组均于全麻诱导的前于硬膜外腔注入1.6%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后,全麻插管。手术结束前将吗啡2.5mg,氟哌啶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8ml注入硬膜外腔。结果 两组间镇痛有效率,镇痛持续时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5.
黄文  罗洁  陶新发  莫永芳  赵亮阳 《广西医学》2002,24(10):1534-1536
目的:对比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手术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15例,I组为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国7.5mg(1ml) 硬外腔阻滞组,Ⅱ组为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mg(2ml) 硬外腔阻滞组;Ⅲ组来单纯硬外腔阻滞组,观察记录注入局麻药后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麻醉过程中的局麻药,镇痛药,镇痛药的用量,以及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单纯硬外腔阻滞组(P<0.01),麻醉中用药明显少于单纯硬外腔阻滞组(P<0.01),I组的不良反应少于Ⅱ,Ⅲ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的优点,腰麻用药量为0.75%布比卡因7.5mg时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相似文献   

6.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中,我们观察了经硬膜外腔或静脉辅助氟哌啶与芬太尼合剂(简称氟芬合剂)对预防牵拉反应的治疗效应,现报道如下。55名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心肺功能正常。麻醉前不用任何药物。硬膜外穿刺间隙腰1-2,采用随机双盲法分组、给药。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3ml做试验剂量,观察5分钟无异常给药。Ⅰ组:硬膜外腔注入2%利多卡因10ml加氟哌啶2.5mg及芬太尼0.05mg混合液共12ml(该组及以下各组均含1:20万肾上腺素),先4ml、后sml两次注完,10分钟后切皮3!组:硬膜外腔注人2%利多卡因12ml,切皮前静注与1组同…  相似文献   

7.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腔镜手术对BP,HR,SPO2,PETCO2及麻醉效果,气腹充气量的影响。方法 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粗要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组,n=25例)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A组,n=25例),监测患者于麻醉前,气腹前,气腹10min,30min及解除气腹后10min 5个时间占HR,BP,SPO2和PETCO2的变化,记录腹内压达1.17kPa时的气腹充气量及麻醉效果。结果 (1)气腹后HR,BP,PETCO2均明显变化(P<0.05),EA组BP变化比CSEA组更明显(P<0.05);(2)CSEA组的气腹充气量明显多于EA组(P<0.05);(3)CSEA组的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对循环影响小,麻醉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种术后镇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采用小剂量吗啡复合罗哌卡因、氟哌利多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前10min,吗啡组(M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5%罗哌卡因5ml(含吗啡1mg)作负荷量,再将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以2ml·h^-1速度持续恒量注入镇痛液,内含0.15%罗哌卡因100ml、吗啡2mg、氟哌利多2.5mg,曲马朵组(T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5%罗哌卡因5ml(含曲马朵15mg)作负荷量,再将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以2ml·h^-1速度持续恒量注入镇痛液,内含0.15%罗哌卡因100ml、曲马朵300mg、氟哌利多2.5mg。  相似文献   

9.
田辉 《西部医学》2005,17(5):511-511
病例1 男,45岁,ASAⅠ级。诊断:L4-5椎间盘突出症。正侧位下L1-2椎间隙穿刺,穿刺置管顺利,向尾端置管3.0cm。俯卧位后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注入2%利多卡因5ml(试探剂量),观察无全脊髓麻醉症后,再注入1%利多卡因加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9.0ml,15分钟后测平面达T10。手术开始25分钟时打开硬膜外腔,68分钟时硬膜外腔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5ml。8分钟后病人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测血压下降,SOP2 88%-92%,测麻醉平面达T2,取头高斜坡位,给麻黄碱升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4种不同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手术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四组均于麻醉前输入林格氏液3-5ml/kg,继而麻醉开始A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15ml/kg;B组、C组、D组均输注明胶15ml/kg,其中C组于硬膜外腔注入诱导剂量时给予麻黄碱5mg静滴,D组给予麻黄碱5mg及阿托品0.2mg静滴。记录麻醉前,硬膜外腔注药后麻醉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变化,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结果]硬膜外阻滞后A组、B组血压下降明显,在T3时点时与麻醉前及C组、D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组和D组麻醉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A、B组显著高于C、D组(P〈0.05)。[结论]明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或小剂量麻黄碱和阿托品均能有效预防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低血压。但是否以明胶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和小荆量阿托品静滴效果最佳尚待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Sfen)复合左布比卡因(L-Bup)硬膜外腔注射术后镇痛的效应。方法选择下肢骨科手术病人46例,随机分成S组(n=23例)和M组(n=23例)。两组病人均行L2,3或L3,4。硬膜外腔穿刺术并头向置管4cm,S组硬膜外腔注射Sfen20ug+0.5%L-Bup5ml,M组注入吗啡(Mor)2mg+0.5%L-Brlp5ml,5min后两组均追加0.5%L-Bup7ml。术后两组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其配方S组为0.225%S-Bup100ml+Sfen60ug+氟哌利多3mg,M组为0.225%S-Bup100ml+Mor5mg+氟哌利多3mg,负荷量5ml,持续背景输注量2ml,单次PCA量1ml,锁定时间15min。结果镇痛满意率(VAS≤3)S组95.65%〉M组86.96%(P〈0.05),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S组均低于M组。结论Sfen复合L-Bup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副作用少,是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0.25%布比卡因硬膜外注入加医生控制镇痛对危重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中上腹部手术后的危重患者54例,出现疼痛时硬膜外注首量0.25%布比卡因5ml,随之用佳仕比9300镇痛泵2ml/h持续注药,必要时加医生控制镇痛,每次32d,锁定时间1小时,观察48小时。结果:除PaCO2、PaO2与0时无差异外,视觉模拟标定法评分、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危重患者用0.25%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注入加医生控制镇痛,有效地控制了术后伤口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并使患者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持续注药法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食道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选择食道癌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0例,观察硬膜外阻滞注药后、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和手术时各点MAP、HR、血糖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同麻醉前比较,MAP变化在首次注药20rain后(P<0.05),全麻诱导3min下降最明显(P<0.01);下降幅度最大在注药后40min;有3例使用麻黄碱。HR和皮质醇变化和麻醉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在手术2h和术后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硬膜外持续注药法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食道癌根治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影响小,镇痛效果确切,对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观察不同全麻复合硬膜外隙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3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组:I组为硬膜外用微泵注入芬太尼0.05-0.08mg.h^-1,全麻吸入0.6MAC地氟醚维持;Ⅱ组为硬膜外用2%利多卡因,全麻吸入0.6MAC异氟醚维持,监测麻醉诱导平衡后(T1),吸入麻醉药浓度达0.6MAC时(T2),硬膜外注药后(T3),切皮后(T4)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改变;两组用0.6MAC行麻醉维持下模糊辨听率,BIS和SEF-95值及PRST记分。结果:T2,T3,Ⅱ组MAP明显下降与T1比有显著差异(P<0.05)。T3时HR与T1时比有显著下降(P<0.05),而I组MAP,HR无明显改变(P>0.05),BIS,SEF-95两组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模糊辨听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RST记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两种麻醉方法效果良好,深度适当,内隐记忆消失,而Ⅰ组比Ⅱ组的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效学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其中20例有阻塞性黄疸的肝功能异常病人,AsAⅢ级,为肝功能异常组(Ⅰ组),另20例肝功能正常病人,ASAⅠ~Ⅱ级,为对照组(Ⅱ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第8~9胸椎硬膜外穿刺成功后,2min内注入0.75%RP溶液(含肾上腺素5μg/m1)2mg/kg,30min后分别静注γ-羟丁酸钠、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并维持,并持续吸入N2O:O2(1:1)。观察硬膜外注药后30min内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均连续测定并记录注药前、后10、20、30、60、90、120和18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同时记录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特征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注药后各时点SBP、DBP、MAP均下降,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注药后10~90min内各时点SBP、DBP、MAP均下降,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注药120min后各时点SBP、DBP、MAP均趋向回升,Ⅱ组回升明显,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R:两组注药后均减慢,Ⅰ组或Ⅱ组分别在注药30min或90min后各时点减慢明显,与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高,麻黄素用量较大,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肝功能正常和异常患者在注药后30min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无明显差别;肝功能异常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差,低血压发生率较高,故麻醉用药要分次、少量,并应加强对循环功能的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椎管减压后采用利多卡因继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及常规硬膜外麻醉后MAP、HR及SpO2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继续麻醉后及手术后MAP、HR及SpO2,治疗组患者MAP及 HR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SpO2没有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继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在椎管减压后具有显著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复合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副反应。方法 5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R组及B组,每组25例。R组使用2g/L罗哌卡因,B组使用1.125g/L布比卡因复合0.03g/L吗啡,以2ml/h的速度术毕予硬膜外腔连续输注,药量均为112.5ml。观察镇痛、生命体征变化及瘙痒、呕吐、尿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除术后6h采样点外)、镇痛药的使用、瘙痒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R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大于B组(P<0.05)。而两者的呕吐、尿潴留发生率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2g/L罗哌卡因和1.125g/L布比卡因复合0.03g/L吗啡,以2ml/h的速度硬膜外腔连续输注,其术后生命体征变化几无差异;镇痛效果前者略差,但前者的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较后者明显减少(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上腹部硬膜外麻醉对吸氧或不吸氧病人血氧饱和度影响。方法 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吸氧组(A组)与不吸氧组(B组),观察硬膜外腔阻滞前,阻滞10、20、30、45及60min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A组在阻滞前后的SpO2无显著变化,B组阻滞后的SpO2阻滞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上腹部手术采用硬膜外阻滞,SpO2明显降低,吸氧能纠正硬膜外阻滞所致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9.
刘纪文  靳三庆 《广东医学》2002,23(8):865-866
目的 比较单次硬膜外吗啡注射与连续硬膜外吗啡注射用于妇产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择期行妇产科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次注射组(S组)和连续注射组(C组)。S组在手术结束后硬膜外单次注入吗啡2mg,C组在手术结束后硬膜外注入吗啡2mg,并接镇痛泵持续注入吗啡48h。记录术后48h VAS评分、患者满意度、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结果 虽然患者术后的VAS评分S组较高(P<0.05),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瘙痒的发生例数较多(P<0.05)。结论 在所观察的病例中,术后硬膜外单次注入吗啡或持续注入吗啡的镇痛效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曲马多静脉与硬膜外镇痛两种不同用药途径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评价曲马多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择下肢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成硬膜外(PCEA)和静脉(PCIA)术后镇痛两组,每组各24例。两组镇痛模式按负荷量、背景剂量及PCA量给药。PCEA组:硬膜外曲马多+氟哌啶;PCIA组:静脉只应用曲马多。记录两组PCA的按压次数,曲马多的24h用药总量;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镇静评分和VAS评分。结果:硬膜外组曲马多24h 用量明显多于静脉组(P<0.01),按压次数明显多于静 脉组(P<0.05),镇痛效果两 组都较好,VAS评分静脉组要低于硬膜外组(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相似。结论:曲马多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达到镇痛目的,单独应用时静脉镇痛效果比硬膜外效果要好,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