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氯化汞诱发人离体血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 变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化学诱变物对血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采用多核细胞法(CB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汞对人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及突变频率。结果表明:50μg/ml以下的氯化汞可诱发人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且突变频率随着体外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突变频率Y(10∧-3)与氯化汞的浓度C之间可以拟合成Y=0.9948+0.0106C的直线回归议程。hprt基因突变频率可作为检测生产性毒物或环境毒物接触人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氯化镉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寻找化学诱变物致机体损伤的早期检测的指标.方法采用多核细胞法研究化学诱变物氯化镉对大鼠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及突变频率.结果氯化镉可诱发大鼠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突变频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突变频率Y(×10-3)与氯化镉浓度C(mg/kg)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氯化镉对大鼠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及突变频率有影响,HPRT基因突变频率检测有望作为早期的效应标志物,用于接触环境致突变物人群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以探讨铅的致突变性。方法 采用多核细胞法体外研究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及突变频率。结果 0.25mmol/L醋酸铅即可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且突变频率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突变频率Y(10^-3)与醋酸铅浓度C(mmol/L)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直线方程分别为:Y=1.0566 0.1661C(r=0.9582)和Y=1.0762 0.1987C(r=0.9434)。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醋酸铅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及突变频率有影响,HPRT基因突变频率可望成为接触环境致突变物人群检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氯化镉对V79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影响及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氯化镉(CdCl2)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影响及锌的拮抗作用。探讨镉的遗传毒性机制。方法采用克隆形成法了解CdCl2对V79细胞的慢性毒性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克隆法研究不同浓度CACl2对V79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影响,并采用生理浓度的氯化锌(ZnCl2)与CdCl2同时作用后,观察锌对于镉致突变效应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浓度CdCl2预先染毒24h后,对过氧化氢(H。()。)所致hprt基因位点突变效应的影响及锌的拮抗作用。结果克隆形成实验中,CdCl2对V79细胞的毒性随染毒浓度增加而增高,呈线性关系;CdCl2可以引起V79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增加,在0.1和8μmol/L染毒浓度处分别有两个峰值。CdCl2与H2O2联合作用表现为协同效应。ZnCl2可以拮抗这种效应。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CdCl2可以导致V79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并可使其他致突变物的致突变性增强,而锌瓦‘以拮抗此效应。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核细胞法及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对5组Wistar雄性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及微核进行检测。实验组注射不同放射性比活度的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在达到累积剂量近似相等(约4.66cSv)时心脏穿刺取血。结果显示,在总累积剂量近似相等条件下,HPRT位点突变频率、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均随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加,4个剂量率点间的HPRT位点突变频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总体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微校率与剂量率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函数Y=a+blnX表示。HPRT位点突变频率与微核率间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对~(60)Coγ射线诱发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组(1、2、4、8 Gy照射),TP保护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于8 Gy照射后TP灌胃725 mg/kg、145 mg/kg、29 mg/kg),每组6只,照射后当日给药,14天后心脏取血,应用多核细胞法检测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结果 0~8 Gy~(60)Coγ射线可诱发小鼠淋巴细胞Hprt基因发生突变,且随照射剂量增加突变频率随之增加,突变频率Y(10-3)与照射剂量D(Gy)间可拟合为Y=1.1795+0.6135D。TP保护组Hprt基因突变率与照射组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茶多酚对~(60)Coγ射线所诱发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3个遗传终点来评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长春新碱(VCR)后的遗传损伤。方法 外周血来自男女2名助血员,用终浓度为0.00(溶剂对照)、0.01、0.02、0.04、0.08μg/ml的VCR染毒24h,再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和hprt基因突变试验检测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微核试验以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芽、核质桥、核分裂指数和凋亡细胞作为染色体损伤指标;彗星试验以平均尾长和平均尾相作为DNA损伤的指标;hprt基因突变试验以基因突变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3种试验均呈阳性。hprt基因突变率和凋亡细胞数从0.02μg/ml剂量开始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指标从最低剂量组开始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结论 VCR在体外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人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石英对大鼠肺泡II型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致hprt基因突变的差异。方法采用(MTT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和肺泡II型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毒性。以含6-巯基鸟嘌呤(6-TG)的培养基筛选突变细胞克隆,检测hprt基因突变频率。结果在相同的染毒条件下,肺泡II型上皮细胞对石英刺激比成纤维细胞更易受损伤,上皮细胞半数增殖抑制浓度(IC50)约为140μg/cm2,成纤维细胞的IC50约为282μg/cm2。在致hprt基因突变方面,石英粉尘对两种细胞都有致突变作用。在同样剂量染毒条件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hprt突变频率为84.2×10-6~156.6×10-6,较成纤维细胞(67.6×10-6~114.3×10-6)更容易发生hprt基因突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石英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和肺泡II型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对hprt基因致突变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肺泡II型上皮细胞对石英刺激的反应敏感性高于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热休克预处理对X射线诱发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 在42℃、5% CO2培养箱中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热休克处理90min。将细胞样本分为:对照组,热休克组,照射组,热休克+照射组,每组6个平行样本。每组样本再分成两组细胞,其中一组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1mmol/L的6-TG,另一组不加6-TG。每组细胞经不同剂量(0.5Gy、1.0 Gy、1.5 Gy、2.0 Gy、2.5 Gy、3.0 Gy)X射线照射并恢复培养3h,6h,10h后,用多核细胞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结果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恢复3h,6h,10h,热休克+照射组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与照射组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相比明显下降(P < 0.0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对X射线所致细胞hprt基因突变具有保护效应,对X射线所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保护作用在低剂量照射比高剂量照射时更为明显,其保护效率与照射剂量之间为负相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健康成人和放射工作者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率。方法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抗6-TG分析技术检测了30例健康成人和30例放射工作者体细胞HPRT位点突变频率。结果健康成人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均值为01628×10-3,变化范围为01300×10-4~02903×10-3,放射工作HPRT基因位点的突变频率均值为02225×10-3,变化范围为0337×10-4~0478×10-3。t检验P<005,两者差异显著。从检测结果亦可看出,随着放射工龄的延长,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也随之增加。结论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可作为各种有害因素对机体遗传损伤的生物标识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核细胞法研究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内照射诱发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 基因位点突变, 并与染色体畸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淋巴细胞hprt 基因位点突变不仅随内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 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 而且与染色体畸变之间亦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说明辐射诱发hprt 基因位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动力学相似。因此hprt 基因位点突变有可能成为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克隆法研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诱发大鼠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入晚期混合裂变产物,克隆法检测不同累积剂量和不同剂量率的内照射诱发的脾淋巴细胞HPRT基因突变,拟合剂量-效应方程。结果随着累积剂量和剂量率的增加,HPRT基因突变频率随之上升,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率-效应关系均符合线性平方模型,分别为:y=4.5060 0.5635D 0.0606D^2,y=2、6638 0.5177D-0.0008D^2。结论克隆法是一种敏感的检测辐射诱发HPRT基因突变的方法,脾淋巴细胞的HPRT基因突变对辐射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2种粒径炭黑诱发的人B淋巴母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方法 人B淋巴母细胞经终浓度为0(溶剂对照)、128、256、384、512 ug/ml的14、280 nm炭黑颗粒染毒24、48 h后,用微核试验、hprt基因突变试验和彗星试验进行检测.微核试验指标为微核率(MNR)、微核细胞率(MCR)、核芽(Buds)、核质桥(NPBs)、核分裂指数(NDI)和凋亡细胞.彗星试验指标为尾部DNA百分比(%tail ONA)和olive尾矩(OTM).hprt基因突变试验指标为基因突变率(Mf-hprt).结果 14 nm炭黑染毒48 h组,浓度为384、512 ug/ml时,%tail DNA、OTM分别为8.23%±0.19%、11.23%±0.42%和3.72±0.08、4.90±0.18,明显高于对照组(5.10%±0.08%和2.2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细胞数分别为4.67±0.33、5.33±0.33,明显高于对照组(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rt 基因突变试验结果 呈阴性.结论 14 nm超细炭黑细颗粒染毒48 h可诱发人B淋巴母细胞DNA损伤,但280 nm的炭黑颗粒未检测出类似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丙烯腈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影响。方法 给雄性性成熟小鼠皮下注射 3 ,6 ,9,12mg·kg-1体重丙烯腈 5和 35天 ,观察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精子质量相关指标、雄鼠生育力。结果 染毒剂量达 6mg·kg-1即可致雄鼠活精率、雌鼠妊娠率下降 ,精子畸形率、死胎率、胎吸收率升高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剂量达 9,12mg·kg-1时 ,除精子计数外 ,各观察指标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并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或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染毒丙烯腈6mg·kg-1及以上剂量可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产生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不同体外试验评价卷烟烟气粒相物提取液(CSCs)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分别以25、50、75、100和125 ug/ml的CSCs在加或不加肝脏微粒体酶(S9)系统下作用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3 h,然后用CCK-8试验检测细胞毒性,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用hprt和TCR基因突变试验检测体细胞突变;以75ug/ml的CSCs作用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3 h,分别给予30、60、90、120和240 min的修复时间,然后用彗星试验评价淋巴细胞的DNA修复情况.结果 细胞活性随剂量增加明显降低,100、125 ug/ml CSCs加S9组细胞活性明显高于不加S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CSCs暴露剂量增加,DNA损伤明显增加,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剂量加S9组DNA损伤明显低于不加S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剂量组TCR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高剂量组hprt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高剂量加S9与不加S9两组间TCR和hprt基因突变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加与不加S9两组DNA损伤均可基本修复至正常水平,但两者修复速度存在差异.结论 CSCs可在体外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和遗传损伤,但S9可降低CSCs毒性的效应,并可影响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修复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