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龙  黄政  章敬水  程久佩 《安徽医药》2013,17(3):424-425
目的观察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与6F Judkins导管两种不同类型导管在经桡动脉途经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入选3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3例,采用6F Judkins导管行经桡动脉途经冠脉造影;B组163例,采用多功能5F ti-gerⅠ造影导管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对比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1)6F Judkins造影导管和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8%和97.5%,6F Judkins导管略高于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F Judkins导管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操作时间为(31.8±9.8)min,而多功能5F tigerⅠ导管组为(22.5±7.7)min,明显短于6F Judkins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5F tigerⅠ比6F Judkins导管行冠脉造影不仅安全可靠,手术成功率高,且减少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并且有效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操作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陆锐  刘肆仁  田颖  董蕾 《中国医药》2007,2(7):389-390
目的探讨使用较小直径(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对入选485例患者按其造影时选用可供左、右冠状动脉插管的5F共用型造影导管类型分为共用型导管组267例,5F非共用型导管组218例。比较2组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结果①共用型导管组和非共用型导管组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8.5%和95.4%,共用型导管组高于非共用型导管组(P〈0.05)。②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平均手术操作时间为(17.9±5.8)min,而非共用型导管组为(21.1±7.2)min,明显长于前组(P〈0.05)。结论使用较小直径的共用型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损伤小,活动早,术程短,X线照射时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保证造影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功能5Ftiger导管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经桡动脉应用多功能5Ftiger导管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操作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造影剂用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38例一次性穿刺成功,操作成功率为96.6%;X线透视时间及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5.6±2.8)min和(23.8±8.2)min,造影剂用量为(36.6±5.2)ml;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共9例,占2.6%,其中桡动脉痉挛2例,术后出现前臂肿胀1例。结论经桡动脉应用多功能5Ftiger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112例在我院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2组,比较其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使用导管数、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操作时间短、X线暴露时间短,使用导管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股动脉途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率和股动脉途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损伤小,X线暴露时间短、节省费用,是一个安全、可行、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左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63例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入左桡动脉入路组(231例)和右桡动脉入路组(23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单导管技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左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98.3%(227/231),右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97.4%(226/2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单导管技术成功率等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左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有着与右桡动脉入路相似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左桡动脉入路单导管技术完全可行,并且在头臂干迂曲患者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一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4)。结论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 4).结论 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3):187-18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将拟行肾动脉造影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分别进行经桡动脉途径(观察组)和常规经股动脉途径检查(常规组)。经桡动脉途径采用桡动脉鞘系统(5Fr Terumo,Japan)和多功能造影导管(5Fr COOK,USA)。结果:观察组有4例因为血管迂曲或痉挛未完成造影,成功率为96%,术后发生血肿3例,未出现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手术时间(30±10.4)min,造影剂量(28±6.6)m L。常规组中有1例患者因为血管迂曲未完成造影,成功率为99%,术后发生血肿情况10例,假性动脉瘤2例和动静脉瘘2例,手术时间(28±8.7)min,造影剂量(25±7.6)m L。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肾动脉造影是一种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方便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506例,按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1.2±3.4)min和(10.8±3.6)min;加压包扎时间分别为(2.52±1.28)min和(20.34±6.11)min,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9%和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2%和10.8%。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无体位限制、患者痛苦小,特别对于心功能不全、支架术后复查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冠状动脉造影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同期123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经股动脉组63例,经桡动脉组60例,比较其穿刺成功率、X射线照射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两组血管穿刺并完成造影的成功率和X射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动脉组手术持续时间小于经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于经股动脉组(P=0.021),且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局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更易接受,是可选择的、较好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积分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3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3例)和非冠心病组(35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58例、双支病变组25例、多支病变组20例,应用心血管超声系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计算积分.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多支和双支病变组的颈动脉超声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 颈动脉超声积分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有利于准确的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优劣势,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45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和股动脉组45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均行急诊PCI,对比两组病人的门球时间(接诊到球囊开放的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病人在门球时间[( 92.0±6.1)min vs.(89.0±5.4) min]、手术成功率(93.3% vs.95.6%)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4.5% vs.13.0%,P<0.05),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6.3±1.5)dvs.( 8.6±2.1)d,P<0.01],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较股动脉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前提是必须先积累大量的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吴仲华 《安徽医药》2017,21(4):755-757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血透病人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观察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动脉瘤)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拔针按压时间,降低渗血、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取同期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85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41例)和股动脉组(44例),对比其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且轻微,可以作为脑血管造影的选择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在放置及使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我科长期导管放置失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47次置管手术中有2次置管失败,4例术后血流不畅;随访的36例患者中,1例因栓塞拔除,1例因卡夫脱出拔出,5例因原发病死亡,其余目前均正常使用。结论通过了解导管失败的原因,提高操作技术、正确处理导管使用常见的并发症,可以提高导管放置的成功率,延长导管的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E4 allele of apolipoprotein E (apo E) on restenosis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The subjects were 171 male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75% luminal diameter stenotic lesion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who had undergone an elective initial PTCA. The PTCA was successful in 164 patients, 157 of whom completed a prospective 5 month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follow up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restenosis after their surgery. Patients with previous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 (CABG), 3 vessel disease, complete obstruction or calcified lesions of the coronary arter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 and renal failure with hemodialysis were excluded, leaving 105 patients in the analysis. Subjects carrying the E4 allele (n = 22, Phenotype E4/2 = 2, E4/3 = 19, E4/4 = 1: E4 group) were well matched with non-carriers (n = 83, Phenotype E2/2 = 0, E3/2 = 4, E3/3 = 79: E3 group) for clinical, and pre-and post-PTCA angiographic features. The restenosis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4 group than in the E3 group (patient restenosis rate : 59.1 vs 33.7% p < 0.05, lesion restenosis rate: 51.8 vs 30.9% p < 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4 allele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estenosis rate after PTC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与经股动脉组。比较其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平均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98.44%和(5.33±3.94)min,经股动脉组为l00%和(4.76±3.5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58±4.03)min和(18.36±4.6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2.60%,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18±1.37)d,<经股动脉组(5.76±3.02)d,(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无需卧床、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缩短的优点,可作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条件下影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138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检查前、中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健康卫生宣教、屏气呼吸训练;对照组按常规操作进行.观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检查时心理精神状态、心率控制时间、呼吸配合训练时间、扫描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冠脉成像的质量.结果 研究组检查时焦虑与恐惧、服用药物的人数、心率控制时间及呼吸配合训练时间、检查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图像质量1~2级的比率及冠脉成像运动伪影的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严格有效细致的护理干预是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