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腹部CT增强检查对显示腹部实质脏器和血管病变至关重要。多层螺旋CT的发展为腹部实质脏器及血管获得最佳增强效果提供了可能,也对传统的增强扫描方法提出了挑战。小剂量团注试验法和自动跟踪触发技术是两种新的增强扫描技术,可以使腹部增强获得更佳增强效果;不同注射流率、双筒高压注射器及生理盐水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比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检查技术在肝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层螺旋CT的飞速发展,64层螺旋CT已经应用于临床,其诸多优势在肝脏扫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4层螺旋CT亚毫米的准直极大的提高了纵轴空间分辨力,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各向同性扫描,彻底解决了扫描范围、扫描时间和扫描层厚之间的矛盾。时间分辨力的提高使肝脏的扫描时间明显缩短,使得高速率及高浓度注射对比剂成为现实,而生理盐水冲刷技术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对比剂的用量,真正的时相扫描亦得以实现。扫描时间的缩短亦推动了新的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小剂量实验和阈值触发技术)。灌注扫描的覆盖范围明显增加,使其更加准确。各向同性扫描的真正实现使得后处理技术得到充分的应用,为更优质的三维图像重建及更精确的显示组织及病变的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5.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肾体积计算碘对比剂用量的个体化方案在腹部CT增强中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前瞻性地连续搜集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154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对比剂用量的不同计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肾体积组、肝体积组和体表面积组,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对比剂剂量行腹部CT增强检查,统计分析3组间碘对比剂用量及图像质量;同时搜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基线资料。结果:①图像评价的一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两名腹部影像中级职称医生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5)。②平均图像质量评分:肾体积组图像质量较好59例(100%),肝体积组图像质量较好46例(97.9%),体表面积组图像质量较好48例(100%),成对比较时,3组患者图像质量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③碘对比剂用量:肾体积组对比剂用量(53.87±7.17)mL,肝体积组对比剂用量(78.65±5.45)mL,体表面积组对比剂用量(85.84±9.46)mL,成对比较时,3组患者碘对比剂用量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以肾体积组对比剂用量最低。结论:基于肾体积计算的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腹部CT增强检查中具有可行性且用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监视器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监视器在监测增强CT扫描时对比剂外渗中的价值。方法:患者随机分采用监视器组(A组)和未用监视器组(B组),A组8603例,B组7985例,设定对比剂渗出>50ml为重度外渗,对比剂渗出<10ml为轻度外渗,观察A、B两组皮下对比剂外渗程度。结果:A组发生轻度外渗45例,重度外渗1例,B组发生轻度外渗33例,重度外渗18例。两组比较,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监视器可早期发现穿刺、注射处的异常现象,从而防止重度对比剂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病人(包括肾盏憩室2例,膀胱憩室2例,先天性融合型横过异位合并巨大肾盂1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4例,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2例,单纯输尿管囊肿3例)行螺旋CT普通扫描、增强扫描和增强延时扫描。结果:CT增强延时扫描能够明确显示憩室内囊液的延迟强化和持续长时间强化;显示发育异常的肾脏、输尿管的结构、位置和功能。结论: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诊断中很有价值,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9.
王文红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7,30(1):54-57
随着CT技术的普遍应用,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有了很大提高。如何准确判断腺瘤与非腺瘤是腹部影像学检查的研究重点问题之一。就动态增强CT检查技术在肾上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CT技术的普遍应用,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有了很大提高.如何准确判断腺瘤与非腺瘤是腹部影像学检查的研究重点问题之一.就动态增强CT检查技术在肾上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腹部CT增强扫描时,身高(HT)、全体重(TBW)、体重指数(BMI)、去脂肪体重(LBW)、体表面积(BSA)和血容量(BV)与主动脉和肝脏强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8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行肝脏CT多期增强扫描的113例患者,测量上述身体指数和肝动脉期主动脉、门静脉期肝脏的强化值(ΔHU)。将主动脉和肝脏ΔHU值根据患者的性别、TBW和BMI各分成亚组,分别是男性组和女性组,TBW<60 kg组和TBW≥60 kg组,BMI<25 kg/m^2组和BMI≥25 kg/m^2组,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亚组患者主动脉、肝脏ΔHU值的差异。各身体指数与每克碘主动脉、肝实质增强值(ΔHU/gI)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男性患者肝动脉期主动脉的ΔHU、门静脉期肝实质的ΔHU均低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W<60 kg患者的主动脉和肝脏的ΔHU值均高于TBW≥60 k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5 kg/m^2和BMI≥25 kg/m^2患者的肝脏Δ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25 kg/m^2患者高于BMI≥25 kg/m^2患者(P<0.05)。15例患者肝脏ΔHU低于50 HU,男性比例(18.3%,11/60)高于女性(7.5%,4/53)。肝动脉期主动脉ΔHU/gI值与LBW的负相关程度最明显(r=-0.559,P<0.01),门静脉期肝脏ΔHU/gI值与BSA的负相关程度最明显(r=-0.680,P<0.01)。结论主动脉、肝脏CT增强扫描时,可采用LBW或BSA代替TBW作为个性化计算碘对比剂用量的身体指数。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检查对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4位患者,共检出93例乳腺病变,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7例,粘液癌4例,纤维腺瘤1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其他良性病变15例。CT检查先平扫,而后分别于静脉注射对比剂后28s、90s时进行二期增强扫描。对照手术病理结果,分析所有乳腺病变的CT表现。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平扫密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状、边缘及强化形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1.57×10-4;P=1.75×10-28;P=1.78×10-2)。以25HU为分界点,本组乳腺良、恶性病变动脉期强化程度之间的差别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1)。MSCT诊断本组乳腺病变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90.6%,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93.5%。MSCT对61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检出率为88.8%。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联合应用低管电压和对比剂个体化方案进行腹部CT血管成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低管电压和对比剂个体化方案降低腹部CTA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 搜集临床上因怀疑腹部动脉血管性疾病需要行腹部CTA检查的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管电压为120 kV,B组和C组的管电压均为100 kV;3组对比剂注射流率(Ⅴ)均根据患者体质量个体化调整,其中Ⅴ=对比剂注射流率与体质量的比值(λ值)×体质量,A、B和C组λ值分别为0.07、0.07和0.06 ml· kg-1·s-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的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对比剂用量,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比较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结果 A、B和C组的CTDIvol分别为(8.2±0.8)、(6.0±1.0)和(6.1±1.1)mGy,ED分别为(5.2±0.8)、(3.5±0.7)和(3.6±0.6) mSv,对比剂用量分别为(72.3±10.3)、(73.5±11.3)和(61.6±9.4)ml,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6.094、77.812和15.919,P值均为0.000).与A组相比,B组ED下降32.7%,C组ED和对比剂用量分别下降30.8%和14.8%.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的患者分别为20、19和1例,B组分别为25、15和0例,C组分别为23、17和0例,3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92,P=0.474).结论 低管电压结合对比剂个体化应用方案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腹部CTA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1例胰腺肿瘤(36例胰腺癌、5例胰岛素瘤)病例,均作了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测定各期瘤灶与正常胰腺组织CT值,并计算两者差值。结果平扫、动脉期、门脉期的肿瘤灶与正常胰腺组织的CT差值分别为(6.7±4.3)HU,(31.6±14.3)HU,(4.9±3.8)HU。两者差值在动脉期与平扫、门脉期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1.4,10.5,P均<0.001),平扫与门脉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和小瘤灶的检出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检查对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血管造影及CT随访证为腹部钝性损伤病人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征象,并比较分析各种征象的作用。结果:本组63例中,11例(2例脾损伤,3例肝损伤,6例肾损伤)平扫换明显异常,增强CT扫描呈明显的低工改变;11例器官内或周围斑点状造影剂外渗,提示为活动性出血;29例增强 CT扫描后清楚显示裂伤部位,结论:增强CT检查对肝肾损伤的诊断明显优于平扫,还可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对损伤程度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较平扫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量和注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比较不同注射量和注速对肝增强峰值造成的影响,选择适合肝脏螺旋增强扫描的较佳注射方案。方法:48例正常肝脏患者,随机分成四组,以不同注射量和注速,单时相注射离子型造影剂,于肝门区水平行单层动态扫描,分别求出肝实质、主动脉、脾脏增强峰值及其发生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0ml注射量比80ml注射量产生更高的肝增强峰值(P<0.05);3ml/s注速与2ml/s注速产生相似的PHCE(P>0.05),但前者发生更大的造影剂毒副反应。结论:100ml注射量、2ml/s注速为最佳注射方案,适合肝脏螺旋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7.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双能CT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影像质量,而且能够实现物质定量分析,极大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但同时也对优化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上腹部检查中由于肝脏双重供血的特点造成了增强检查的特殊性,这突出体现在门静脉期影像质量难以达到预期而降低诊断可靠性上。因此,分析影响门静脉期增强的对比剂、病人和CT扫描等方面因素,总结在提高影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对比剂剂量和辐射剂量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基于双能CT的个性化的上腹部增强检查计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加注生理盐水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注生理盐水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作用。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1组:注入对比剂欧乃派克120ml;2组:注入对比剂欧乃派克100ml及生理盐水40ml。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层面升主动脉、肺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CT值,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分析。结果:升主动脉CT值1组显著低于2组,上腔静脉CT值1组显著高于2组。肺动脉CT值在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层面1组均高于2组,但差异在右冠状动脉开口层面有显著性意义,在左冠状动脉开口层面无显著性意义。各支冠状动脉CT值1组均显著低于2组。结论:加注生理盐水可以节省对比剂,降低上腔静脉及右心的密度,增加升主动脉的密度,便于更好地显示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三种不同的增强方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150例病例均使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和Medrad的Stellant D型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4.0ml/s,注射总量80ml,分为甲、乙、丙三组行增强扫描。甲组50例,只使用单管注射,不注射生理盐水冲洗;乙组50例,随即注射生理盐水冲洗;丙组50例使用A筒对比剂和B筒生理盐水按A筒60%B筒40%的比例通过三腔连接管同步注射。评价方式:采用双盲观片法。结果:甲组有伪影40例,占80%,无伪影例数是10例,占20%;乙组有伪影26例,占52%,无伪影24例,占48%;丙组有伪影23例,占46%,无伪影是27例,占54%(P<0.05)。结论:双筒高压注射器以A筒60%B筒40%成比例同步注射时,干扰主动脉内部结构观察的上腔静脉高密度伪影较采用单筒高压注射方法少,与双筒前后注射方法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小肝细胞癌边缘强化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肝细胞癌边缘强化的螺旋CT双期表现及其与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螺旋CT双期扫描表现为边缘强化的小肝细胞癌病人17例、共18个病灶的CT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动脉期17个病灶边缘部的强化环不完整、环壁厚薄不一,环壁附近出现小结节状强化,只有1个病灶边缘部的强化环完整、环壁厚薄一致。门静脉期边缘部的强化环和壁上小结节的密度降至低于或等于正常肝的密度。病理分型:16个病灶是梁索型,2个病灶是硬化型。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I级者2个病灶,Ⅱ级者14个病灶,Ⅲ级和Ⅳ级者各有1个病灶。病灶边缘部血管多于中央部者12个病灶,病灶边缘部和中央部血管均较少者有6个病灶。3个病灶边缘部有假包膜,10个病灶有小灶性坏死。结论 小肝细胞癌边缘强化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以与肝脏其他表现为边缘强化的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