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涎腺肿瘤中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长度及端粒活性变化在涎腺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和端粒酶活性水平与涎腺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RAP法分别测定35例良性涎腺肿瘤及24例恶性涎腺肿瘤的端粒酶活性,分析其表达情况及与涎腺肿瘤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利用Southern杂交方法测定良,恶性涎腺肿瘤及正常涎腺的端粒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端粒酶表达率为17.14%,而恶性肿瘤表达率为90%,5例有触压痛的良性涎腺肿瘤及3例有面神经受累症状的恶性涎腺肿瘤患者均为端粒酶强阳性,35例良性肿瘤中,有32例端粒酶长度是缩短的,有2例长于正常涎腺端粒长度;24例恶性肿瘤中,有15例短于正常涎腺端粒长度,有5例长于正常涎腺端粒长度,有4例处于正常涎腺端粒长度范围内,15例短于正常涎腺端粒长度的恶性涎腺肿瘤均有酶表达,而32例良性肿瘤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10.34%,结论:端粒缩短并激活端粒酶是涎腺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端粒酶可能会成为涎腺恶性肿瘤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恶性涎腺肿瘤不良的生物学行为与端粒酶活性水平间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肌球蛋白及其在涎腺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球蛋白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决定细胞形态和强度的因素之一,它在细胞的吸收与分泌,细胞内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分裂及免疫学行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MS同肌上皮细胞密切关系的阐明,MS在涎腺肿瘤诊断和组织发生学研究上的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MS的结构,种类,机能及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肌球蛋白(myosin简称MS)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决定细胞形态和强度的因素之一。它在细胞的吸收与分泌、细胞内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分裂及免疫学行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MS同肌上皮细胞密切关系的阐明,MS在涎腺肿瘤诊断和组织发生学研究上的应用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MS的结构、种类、机能及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细针穿刺检测涎腺肿瘤组织中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可行性,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涎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端粒末端重复序列(PCR-TRAP)技术检测45例涎腺肿瘤细针穿刺标本中细胞的端粒酶。结果 33例良性肿瘤标本中3例端粒酶阳性,12例恶性肿瘤标本中10例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66.7%。二种方法同时应用可使确诊率提高至83.3%。结论 涎腺肿瘤组织细针穿刺标本端粒酶检测方法具备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特点,与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技术联合应用,在涎腺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良、恶性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涎腺肿瘤的性质、TNM分期、瘤体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冻存的87例良、恶性涎腺肿瘤标本的端粒酶活性。结果:①涎腺恶性肿瘤端粒酶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良、恶性涎腺肿瘤的瘤旁组织中均无端粒酶活性表达。②端粒酶的阳性率与TNM分期无相关性。③瘤体长径<20mm组端粒酶阳性率显著低于≥20mm组。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端粒酶阳性率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结论: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端粒酶活性与涎腺肿瘤的增殖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检测涎腺肿瘤端粒酶的活性,有助于早期鉴别其良、恶性,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可帮助预测恶性涎腺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1960年至1983年收治的SACC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未经治疗、就诊时无转移的原发SACC病例72例,用Cox回归分析对与血行转移可能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2例中26例出现血行转移,转移率为36%。与血行转 相关的因素有:部位--颌丰腺、TNM分期、治疗方式、肿瘤切缘1、术后复发。发生于颌下腺ACC易发生血行转移,腮腺ACC的血行转移率(50%)  相似文献   

8.
全国涎腺疾病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涎腺疾病学组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涎腺肿瘤协作组协办、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的全国涎腺疾病学术会议于 2 0 0 1年 9月2 1~ 2 3日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代表90人出席了会议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张震康教授及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邱蔚六教授到会祝贺。在开幕式上邱蔚六教授宣布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涎腺疾病学组成立。大会收到论文 12 7篇 ,其中肿瘤基础研究 2 1篇 ,肿瘤临床研究4 0篇 ,非肿瘤疾…  相似文献   

9.
<正>miRNAs是一种广泛存在、高度保守的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miRNAs介导的特异性基因沉默导致靶miRNAs降解及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水平,在细胞生长、发育、代谢等重要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近年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年龄不同组织中的端粒限制性片断长度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端粒长度与高等真核细胞生物中正常体细胞增殖能力间的关系。方法 以不同年龄的正常腮腺组织及正常皮肤表皮组织做标本,利用Southern杂交方法测定每份标本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然后比较同一组织不同年龄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一年龄不同组织的端粒酶限制性片段长度是不同的,皮肤表皮的端粒限制片段长度平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变短;腮腺组织的端粒限制性片段长度平均值未随年龄增长而变短。结论 端粒缩短是细胞复制性衰老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组织中,由端粒缩短引起的细胞复制性衰老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MP-9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和涎腺炎症疾病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和明胶酶谱法检测MMP-9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9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涎腺炎症组表达又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良性肿瘤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MMP-9蛋白表达强度与涎腺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并且涎腺炎症组织中MMP-9表达高于涎腺良性肿瘤,说明MMP-9不仅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还有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B7-H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和涎腺炎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检测B7-H3 mRNA和蛋白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CR结果显示,B7-H3在涎腺良、恶性肿瘤组织、炎症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表达.RT-PCR结果显示,与涎腺正常组织组比较,良性肿瘤组B7-H3 mRNA表达量为其4.2106倍,显著高于涎腺正常组织组(P<0.05);恶性肿瘤组为其3.216倍,也高于涎腺正常组织组(P<0.05):涎腺炎症组为1.812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中B7-H3的表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炎性组织中的B7-H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涎腺肿瘤组织B7-H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涎腺炎症组织B7-H3表达与在涎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肌腱抗原(TN)在涎腺肿瘤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涎腺慢性炎症8例,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57例中TN的表达。结果:在恶性肿瘤中,TN表达强度高于良性肿瘤和慢性炎症组织,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神经血管侵犯组与无神经血管侵犯组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在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TN可能调节着涎腺肿瘤上皮细胞的黏附过程,在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16 岁以下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4:1;发病平均年龄为10.34岁,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比随之增高,但年龄越小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愈大,且恶性程度愈高;发病部位以腮腺、颌下腺及腭部多见,大小涎腺间良恶性肿瘤患病比无明显差别;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常见,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常见。良性肿瘤术后少有复发,恶性肿瘤复发率约占被随访者的50% 。结论:对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尤其是患儿年龄愈小时,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大,应引起高度警惕。恶性肿瘤手术应彻底,不可因患儿年龄小过分强调保留面神经而增加复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1983年至2006年问住院治疗的11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中良性肿瘤71例(61.21%),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45例(38.79%),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黏液表皮样癌次之。肿瘤发生在软腭者38例,硬腭者33例,软硬腭交界处者45例。11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95例获3年以上随访,良性肿瘤复发率为7.4%,恶性肿瘤复发率为22.0%。结论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重视术前组织学诊断,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在唾液腺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唾液腺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组织中AEG-1的表达,探讨AEG-1的表达与唾液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选取同期15例非肿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唾液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AEG-1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P=0.001),恶性肿瘤组AEG-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织(P=0.033),晚期恶性肿瘤(T3+T4)AEG-1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肿瘤(T1+T2)(P=0.035)。结论:AEG-1可能在唾液腺肿瘤的发生和恶变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组织uPA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DNAmRNA斑点杂交技术定量检测样品uPA和uPAR mRNA含量。结果:良性肿瘤组织uPA和uPARm RNA表达无明显升高。恶性肿瘤级组织uPA,uPAR,mRNA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和良性肿瘤组织;uPA,uPAR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的癌组织uPA,uPAR mRNA含量高于无转移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涎腺肿瘤病人血清中肺腺癌相关抗原KA - 93的含量。方法 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KM- 93采用改良SandwichELISA方法检测 2 5例涎腺良恶性肿瘤和 2 0例健康人血清中KA - 93的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阳性率 5 0 % ,良性肿瘤 36 % ,恶性肿瘤与健康人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1) ,良恶性间无差异。 1例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后KA - 93含量降低 ,2例腺样囊性癌无改变。结论 涎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肺腺癌相关抗原KA - 93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但是该抗原不能用于涎腺肿瘤的鉴别 ,其在肿瘤疗效和预后检测方面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