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100-100
药名入诗、联、词、信、曲等,都是直接将药名嵌入,而药名谜则不同,它是以会意去猜。药谜巧隐巧藏、别具一格,有出神入化之感。药谜起源于三国时。曹操远征归来,患了头风病,部下向他推荐华佗。华佗来后,曹为试其才,写了一首猜中药名的谜语诗,诗云:"胸中荷花兮,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兮,初入其境;长生不老兮,永世康宁;老娘获利兮,警惕家人;三十除五兮,函悉母病;芒种降雪兮,军营难混;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8-28
南宋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大约在南宋淳熙十五年时,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眼前这些自然景象,都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道路的情思, 相似文献
7.
8.
9.
对中药药名多音误读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中药药名规范化的4点建议。多音误读的原因包括:汉字本身的原因,中药命名的特殊性,中医药专业学生及从业人员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等。规范化的4点建议是:在药典及中药教材上标注中药药名正确的汉语拼音字母和声调,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制度加以约束,中医药专业学生及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认真科学的态度,广泛利用大众媒体普及中药药名知识的宣传。认为中药药名读音正确不仅是学术上统一化、规范化的需要,对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国内外医药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必须做好中药药名读写的规范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13.
14.
15.
在临床用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相似药名的药物应用,容易混淆,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差错;这些药物虽然药名相似,有时仅一字之差,却功效迥异,若错用之,轻者贻误病情,重者导致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引发医疗纠纷,临证尤应引起重视,注意鉴别。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徐天予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1):89-90
在临床用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相似药名的药物应用,容易混淆,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差错;这些药物虽然药名相似,有时仅一字之差,却功效迥异,若错用之,轻者贻误病情,重者导致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引发医疗纠纷,临证尤应引起重视,注意鉴别。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药材的产地和地方用药习惯不同 ,造成中药名繁多混杂 ,常出现同药异名和异药同名现象 ,给临床用药和调剂工作带来一些困惑和麻烦。其中大血藤、鸡血藤二种药名在应用上有所混淆 ,现就这二种药在名称、来源、性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诸方面分别阐明以示区别。1 大血藤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145-145
从前,有位老中医教了一个徒弟。在徒弟学业有成即将出师另立门户时,老中医说:"你先对上我出的这些上联。"说着就出对曰:"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徒弟想了想就对道:"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接着老中医又出一上联曰:"烦暑最宜淡竹叶。"徒弟马上对道:"伤寒尤炒小柴胡。"老中医听罢点头认可后就坐在了石凳上,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