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痈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内痈”范畴。张仲景对肠痈的认识,源于《灵枢·痈疽》篇之说。他根据脓已成与脓未成之证候特点,在《金匮要略》一书的“疮痈肠痈浸淫病”篇中,对本病的脉证,提出了较早的论述。首创薏苡附子败酱散与大黄牡丹汤,至今仍为临床医师所习用。肠...  相似文献   

2.
肠痈是外科急症之一,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中就有记载。辨有脓无脓,有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脓未成,大黄牡丹皮汤主之,这是治疗肠痈的一般常法。但妊娠肠痈,亦称孕(疒邑),另作别论,因为大黄、附子、丹皮,桃仁等药,究属攻破之药、非妊娠所宜。《内经》虽有“有故无殒”之明训,而实际临床运用,总有所顾虑。笔者运用家传生麦安胎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一例妊娠急  相似文献   

3.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原方主要用于治疗痈脓已成而尚未破溃之肠痈,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阑尾炎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考证,从兰尾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与古代医籍所谓“肠痈”颇相类似。如金匱要略:“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及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巢氏病源肠痈候论:“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乇,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蘊积,结聚成痈。热积  相似文献   

5.
《金匮·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曰 :“肠痈者 ,少腹肿痞 ,按之即痛如淋 ,小便自调 ,时时发热 ,自汗出 ,复恶寒。其脉迟紧者 ,脓未成 ,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 ,脓已成 ,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中医肠痈 ,主要是指阑尾炎 ,另外也包括阑尾周围脓肿、腹部脓疡、腹膜炎等的部分证侯。《外科大成》有“大肠痈之发 ,必先天枢穴隐痛不已 ,右边痛甚 ,脉则右寸洪数”,《外科正宗》有大肠痈者 ,皆湿热瘀血流入小肠而成也”的记载。本人以为《金匮》“肠痈者……脓已成 ,不可下也”此句经文 ,说法不妥 ,根据实际临床情况 ,应将“不可下…  相似文献   

6.
十八、疮痈肠痈浸淫病篇本篇所论,是属于外科范围。第一节是指出发生疮痈的征兆及辨别痈肿有脓、无脓的方法。这是属于概论性质。从肠痈治疗方面来看,大黄牡丹汤用于脓未成;薏苡附子败酱散用于脓已成,其中界限不容假借。两者症候区别,在于肿痛处之痞鞕与濡软;寒热与无热和脉之迟紧与数。此外,关于肠痈的症候,宜参考巢氏病源以及其他医书有关本病的记载。浸淫疮虽属于皮肤疾患,但也与脏府有关。故指出从口流向四肢为病势向外为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为病势向内为不可治。  相似文献   

7.
张丽娜 《中医研究》1999,12(3):50-50
大黄牡丹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急症的主方。其原方为:“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肠痈急症,系由热聚于肠,营卫瘀结,经脉不通...  相似文献   

8.
肠痈可分为成脓期和未成脓期。其未成脓者为肠痈初起,发热汗出,右少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等,证属热证实证,用大黄牡丹汤以泻热破积,散结消肿。如果痈脓已成,则身体不再发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右下腹如肿状,脉数,证属虚证寒证,可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以排脓消肿。笔者曾用大黄牡丹汤治疗40例均获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娟 《光明中医》2013,28(2):402-403
薏苡附子败酱散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的一首良方,主治肠痈内已成脓的病证,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但笔者于临床中体会到该方对于非肠痈的其他阳虚寒湿的病证亦有显著疗效,现举2例,希望有助于临床灵活运用本方,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提高对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验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附子败酱散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组成。主要为肠痈脓已成而设,具有排脓消痈、振奋阳气之功。山东中医药大学陶汉华教授宗异病同治之旨,以此方随证化裁,用于内科多种疾病的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兹举验案二则。1克隆病  相似文献   

11.
答:《金匮》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通……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丰之”。可见本方具有泻热破结,散瘀消肿之功,故有人主张用此方须及早服用,乘其尚未成脓而先下。其方后又云:“有脓当下”,说明尚有排脓消痈作用。故后世不少医家主张不论脓已成未溃或脓末成,皆当速下。验之临床,本方对肠痈  相似文献   

12.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附件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附件炎343411江西省乌石山铁矿医院王树平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出《金匮要略》,张仲景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儒,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主治肠痈脓已成者,具有清热泄结、排脓...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中的“脓已成,不可下也”与“有脓当下”形成矛盾。文章通过查阅古汉语文献,整理张仲景书中“成”字用法,发现“成”用于名词前多表示“变成、成为”,用于名词后多表示“成熟、肥硕、茂盛”。由此可知,“脓未成”指有脓初起,并非“无脓”;“脓未成/脓已成”区分了痈脓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由此有助于理解张仲景肠痈证治之辨治要点,即:肠痈前期“脓未成”者,治用汤剂,即大黄牡丹汤,以清热为主排脓为辅;后期“脓已成”者,治用散剂,即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祛湿热为法。  相似文献   

14.
肠痈按疼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大肠痈和小肠痈,痛处接近右下腹天枢穴者称大肠痈,在关元穴附近者称小肠痈。临床以大肠痈为常见。类似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腹部脓疡、腹膜炎、盆腔脓肿等疾病。笔者在临床中,辨证治疗肠痈疗效较好,举例如下。1气滞血瘀型孙某,男,30岁,2003年9月7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肠痈多由急性肠痈失治或误治迁延而成,常呈现正虚邪实之临床特点。治疗时除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止痛外,尤宜扶助患者正气,顾护津液。为此,笔者选用苦寒清热与甘寒养阴之品,组成“消痈导火汤”(虎杖、生地、玄参、泽泻、车前子、冬瓜仁),治疗慢性肠痈患者多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择病例两则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6.
內痈有肠痈、肺痈、肝痈等,肠痈、肺痈詳于《金匱》,肝痈《內經》早有記載。痈发于內脏,本是大症,病机一般规律,大多属阳、属热、属实。故其治疗原則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主,但亦有虛实夹杂者,临床須抓住辨証要点,分清寒热虛实,知常达变。今就治疗內痈几例簡介如下: 一、肠痈:《金匱》指出肠痈症状有“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时时发热,自汗  相似文献   

17.
金远林 《四川中医》1999,17(2):41-41
成脓期乳痈,若脓腔较小,可通过保守治疗脓腔自行吸收,若脓腔较大,多采用切开排脓术,而笔者采用刺脓拔罐术治疗成脓期乳痈,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疗程,疗效可靠,无不良后果。这里谈谈运用该法治疗成脓期乳痈36例之体会。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先经临床医师以手触摸,根据其波动感等特征,诊断为乳痈成脓期,然后做B超检查,确定脓腔的准确部位、大小,并于脓腔中心区做一标记。36例均为女性,均为产后发病。年龄22~23岁,且均为初产妇。病史最短8天,最长22天,均接受过抗菌素治疗。脓腔最小为3cm×4cm,最大为7cm×gcm单侧乳…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 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笔者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为大肠癌早期病变而设的.肠痈就是大肠癌,其中的“腹无积聚”是指病在早期,肿瘤还局限于肠道.  相似文献   

19.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属于中医肠痈的范围。早在汉朝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就有关于阑尾炎的论述,如:“肠痛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附子薏苡败酱散主之。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若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  相似文献   

20.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原文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袁红霞教授善用仲景经方,临证常应用本方化裁,获效颇多.现举其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