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三歌 《中国骨伤》1992,5(1):44-45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的机制笔者通过对61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总结。桡偏38例尺偏23例桡偏者中并发桡内翻者1例占2.63%;尺偏者中并发肘内翻者2例占8.7%肘内翻总计约占11.3%。对于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机制许多同道提出不少看法通过临床体会认为主要是:(一)桡偏型骨折手法整复过程中为求解剖复位而矫正过度造成桡侧骨皮质剥离断裂桡侧原来未断裂骨膜因矫正不当撕裂而失去对远端的牵拉形成肘内翻畸形。(二)尺偏型骨折桡侧骨皮质剥离尺侧骨皮质对远折端的牵拉加之又受到远端重力作用向尺偏倾垂以致形成肘内翻畸形。(三)骨折前后移位纠正不彻底两骨折端无嵌插存在或者远骨端严重旋前移位未予矫正结果也会发生肘内翻这是骨折端失去牢固对接嵌插桡侧骨膜拉力消失或减弱无力对抗远折端重力尺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约占肘关节损伤的72%。根据暴力的方向和骨折移位的情况分为两型,伸直型多见,约占90~95%,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由于暴力方向不同,又分为尺偏和桡偏两类。尺偏复位纠正不足是发生肘内翻的主要原因,桡偏一般不产生肘内翻。屈曲型少见,骨折远端向前上移位。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比较容易,伤后肘关节肿胀,髁上压痛有瘀斑和畸形,功能障碍,肘三角关系正常。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8年起,对87例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采用电视X线下整复,石膏外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7例,女30例;年龄3~14岁;伸直型83例(其中尺偏型79例,桡偏型4例),屈曲型4例。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79例,适用于骨折移位,但肢体轻度或中度肿胀,血循环良好者。尺骨鹰嘴牵引5~7天后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9例,适用于骨折移位严重,肢体重度肿胀者。治疗方法手法复位,伸直型保持伸肘位牵引,前臂旋后稍外翻,先矫正骨折前后错位,再矫正骨折侧方移位及…  相似文献   

4.
“矫枉过正”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新民 《中国骨伤》2001,14(6):363-363
笔者采用“矫枉过正”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将1984~ 1994年间得到随访的 144例病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86例 ,女 5 8例 ,年龄 14个月~ 14岁。骨折类型 :伸直型 139例 ,其中桡偏型 46例 ,尺偏型 6 1例 ,中立型 (无明显尺桡偏者 ) 32例 ;屈曲型 5例 ,其中尺偏型 2例 ,桡偏型 1例 ,中立型 2例。就诊时间最短 10分钟 ,最长 7天。2 治疗方法无明显移位的桡偏骨折 ,给予屈肘固定 ;无明显移位的尺偏骨折及中立骨折 ,使桡侧骨皮质略嵌插。有移位之骨折 ,对桡偏骨折 ,尽量要求解剖复位 ,或骨折远端残留轻度桡移 ,但绝不允许矫…  相似文献   

5.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高而且经常有合并症发生,致使多次复位、神经损伤、手术探查及预后不佳等的发生率比任何其他部位的肢体骨折都高。自1995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0例,有效的解决了并发症多的问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0例中,男201例,女119例,年龄2~12岁,平均6.2岁。均为有移位骨折,其中伸直型(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304例,屈曲型髁上骨折16例,其中有较小开放伤口的开放性骨折9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3例,正中神经损伤3例,尺神经损伤3例,本组未选择严重开放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需立即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就诊时间最短30 min,最长7 d。1.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一般采用氯胺酮全麻,较大患儿能配合治疗的选择臂丛阻滞麻醉。麻醉成功后患儿平卧,开放骨折病例先行清创后按闭合骨折处理,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完全移位伸直型髁上骨折的手法复位:透视下观察骨折尺偏或桡偏情况,助手固定上臂,术者一手将肘部轻微过伸并轻拉骨折远端,另一手拇指推肱骨内上髁或外上髁纠正骨折侧方移位后,伸直尺偏型前臂置旋前位,伸直桡偏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SPSS和EXCEL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整复前后的桡尺侧移位值和Baumann角进行回归分析,以评价屈肘前臂旋前位整复伸直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就诊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6例,采用数据侧量工具MB-Ruler,测量各病例受伤后X线片骨折的移位值及Baumann角,将数值录入于Excel。然后使用屈肘前臂旋前位手法整复,摄片后同手法整复前处理,数据录入Excel。将数据分为4组:1整复前尺偏型;2整复后尺偏型;3整复前桡偏型;4整复后桡偏型。分别使用SPSS行回归分析,在EXCEL上合并拟合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整复前后尺偏型骨折的情况得出,整复后尺偏型骨折减少了11例,尺偏系数较小了0.493,Baumann角减少了21°,且改变同样量的尺偏系数的情况下,整复后Baumann角度的变化量下降,稳定性增强。对比手法整复前后桡偏型骨折情况类似,桡偏系数减小,Baumann角减小,变化率下降,稳定性增高。结论屈肘前臂旋前位整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减少尺偏病例,控制偏移距离,减小Baumann角,增强断端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控制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闭合整复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合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此法整复后多易发生再移位,致使以后肘关节发生尺偏或桡偏畸形。作者根据数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将伸直型肱骨踝上骨折整复后,把患肢用石膏固定于屈肘、前臂旋前(或旋后)位,可防止整复后骨折再移位的发生,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89年~1994年,我院共收治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332例,年龄2~14岁;其中远折端尺偏型246例,桡偏型86例;除14例因有血管神经损伤症状而手术治疗外,其余均闭合整复,石膏固定患肢…  相似文献   

8.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疑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飞 《中国骨伤》2008,21(7):525-527
少儿常见的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最难点是极易发生肘内翻畸形。本文总结了1988年以来治疗的112例,其中伸直尺偏型87例,治疗结果按李稔生等评定标准,优49例,良43例,差20例,肘内翻率较高。本文即从旋转移位、尺倾尺偏和固定这3方面分析了肘内翻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从辨清远折端旋转方向并纠正之、彻底纠正尺偏尺倾移位和正确固定复位后的患肢3方面入手,可明确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前臂旋前或旋后位长臂石膏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从1996年2月~1998年2月,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整复,根据尺偏、桡偏类型的不同,整复后前臂分别旋前或旋后长臂石膏托固定治疗3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果随访2年,无肘内翻畸形和Volkmann挛缩的发生.结论在骨折整复满意后,均屈肘90°,尺偏型前臂旋前位固定,桡偏型前臂旋后位固定,避免了整复后的再移位,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创伤小,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Excel软件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桡尺侧移位值和Baumann角进行数值拟合分析,得出相关数据曲线,以期用于指导临床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间就诊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例56例(年龄3~14岁;男34例,女22例;桡偏型15例,尺偏型41例)。采用数据测量工具MB-Ruler,测量各病例X线片骨折的移位值及Baumann角,将数值录入于Excel,分别对56组骨折的移位值和Baumann角,以及15组桡偏型、41组尺偏型数值行拟合分析,并对所得数据曲线进行分析。结果:用2种方式进行拟合所得出结果相近,即尺偏切线斜率>桡偏切线斜率;当桡偏系数<-0.18,尺偏系数>0.50时,Baumann角有反向改变的趋势,即Baumann角变化范围在65.70°~96.77°;当尺偏系数≥0.15时,Baumann角≥82°。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尺偏移位对Baumann角的影响大于桡偏移位,当尺偏系数≥0.15时应注重纠正,预防肘内翻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良军 《中国骨伤》1997,10(4):33-34
本人从1989年3月~1995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躲上骨折13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1例中,男89例,女42例;10岁以下122例,10岁以上9例;伤后就诊时间25分钟~48天,l周内占82%;左侧59例,右侧72例;伸直型118例,屈曲型8例,粉碎性5例;尺偏型93例,桡偏型31例,无明显移位7例;闭合骨折119例,开放骨折1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2例,肱动脉损伤或受压8例;手术治疗12例,手法复位119例。治疗方法1.小夹板制作我院骨伤科传统采用杉木皮小夹板,根据患肢长短粗细,制成四块相宜小夹板,上端至腋窝下1…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322-1324
[目的]探讨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建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包括Baumann角(B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皮质前线、骨折端间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或切开复位骨折,测量并纠正患侧Baumann角(B角)、肱骨小头前倾角、肱骨皮质前线、骨折端间隙,以达到骨折解剖复位,避免远折端内倾。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3.5~12.5)岁,平均6.3岁,伸直尺偏型50例,伸直桡偏型32例,屈曲型3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测患侧B角为(73.8±5.6)°,健侧为(72.8±5.9)°;提携角(C角)患侧平均(8.2±5.2)°,健侧平均(10.2±5.7)°。9例C角减少(5~10°),其中3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无1例C角减少超过10°,无肘外翻畸形,未出现Volkmann挛缩及尺神经的医源性损伤。根据Flynn评价优良率为97.8%。[结论]应用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判断指标系统,可完全纠正骨折的各向移位及骨折远端的尺侧移位和内倾,结合克氏针内固定,可避免骨折畸形愈合,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2~1998年共收治小儿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5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疗效满意。1 病例资料  本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2~14岁。骨折类型:全部为伸直型,其中尺偏型38例,桡偏型18例。骨折移位按陈博昌提出Gartland改进分类标准〔1〕,56例均属Ⅲ型,严重移位骨片无接触。均无血管、神经合并伤。伤后就诊时间为2h~8天。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或氯胺酮麻醉。术者与助手对抗牵引,在透视下纠正尺、桡偏及重叠畸形将骨折复位,满意后由助手扶持。术者分别由内、外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方法对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195例,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骨折,桡偏型62例,尺偏型84例,旋转型49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6~3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评价结果:优146例,良31例,可13例,差5例,优良率为90.8%。发生需手术矫正的肘内翻12例,占6.2%。结论良好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是预防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矫枉过正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宏政  杨茂清 《中国骨伤》2006,19(9):516-518
目的:评定桡偏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213例(男183例,女30例;年龄1~15岁,平均6.4岁),伸直型211例,屈曲型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达桡偏约10°,配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周去除内外固定,4~6周肘关节功能恢复,随访2~5年,参照Flynn标准,自拟评价标准,本组优132例,良77例,可4例,优良率达98.1%。结论:矫枉过正配合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与固定操作简便,患肢功能恢复好,可有效预防肘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1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以伸直型最为常见。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屈肘、前臂旋前(或旋后)位、超腕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2例,较好地预防了肘内翻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17个月,其中17个月~4岁9例,5~12岁53例。病程最短1h,最长3d。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其中左侧骨折23例,右侧骨折39例;桡偏型14例,尺偏型37例,旋转型11例。2 治疗方法21 手法复位 患儿仰卧位,患肘半屈曲,两助手于旋后位对抗牵引3min,如为尺偏型,术者两拇指抵于骨折近端桡侧,…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0年~1998年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4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着重分析应用该方法对肘内翻的预防及临床所遇到的有关问题: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7.5岁。骨折类型全部为伸直型,其中尺偏型15例(62%),桡偏型6例(25.5%),无明显移位型3例(12.5%)。伤后就诊时间8小时~3天,平均1.4天。  相似文献   

18.
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6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我们采用先矫正旋转移位,再矫正其它方向移位,尽量一次整复,尺偏型使其桡侧嵌插方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8例中男101例;女67例;年龄1.5~14岁;伸直型118例,尺偏型98例,桡偏型20例;屈曲型50例,新鲜骨折156例,陈旧型骨折12例。治疗方法1,整复方法(以伸直型远端伴有向内侧和旋前移位为例):患者取坐位,助手甲握上臂上部,助手乙握伤肢前臂,对抗顺势牵拉,充分拔伸牵引。待重叠纠正后,在维持拔伸牵引下,术者一手握近折端,另一手握远折端…  相似文献   

19.
2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目的:通过改进后的治疗方法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复位时使骨折端桡侧嵌插、尺侧分离,前臂屈曲旋前位固定,矫正尺偏及尺侧倾斜,以恢复骨折段正常轴线,尺偏型矫枉过正成轻度桡偏。需手术者,采用改进的后内侧手术入路,不切断肱三头肌。当尺侧骨皮质塌陷明显,复位后尺侧骨折端遗留间隙过大时,同时截除部分桡侧骨折端骨质,其截除长度相当于尺侧骨皮质塌陷的高度,并需术中测携带角,以防截除桡侧骨质过多造成肘外翻。判定复位优良的标准是恢复骨折段的正常轴线,不是骨折断端的局部对正、对齐。结果:210例中175例得到1~14年随访,平均4.4年。通过摄肘关节标准正、侧位X线片测量数据(x±s):CA角15.27°±3.81°,BA角28.41°±3.17°,肘内翻发生率3.43%。结论:从生物力学及小儿肱骨髁上部解剖学观测角度,肘内翻发生虽有其客观因素,但治疗时只要彻底纠正尺偏倾斜并维持复位后的稳定,可使肘内翻发生率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0.
靳嘉昌  欧奇  徐敏 《中国骨伤》1997,10(4):51-51
我科从1985~1995年共收治肱骨远端全骺分离4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4例中男34例,女10例;年龄1~12岁;Salter—Harris对骨骺损伤的分类方法:Ⅰ型9例,Ⅱ型35例;伸直型39例,屈曲型5例,全部骨折远端均有不同程度的尺侧移位;其中12例误诊为肱骨内髁骨折并肘关节脱位,10例误诊为肱骨髁上骨折,9例误诊为肘关节脱位。治疗方法新鲜骨折,臂丛麻或全麻下,两助手上下对抗拔伸牵引,术者拇指局部挤压,以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然后将远折端向前(伸直型)或向后(屈曲型)推挤,使其复位。本组手法复位成功40例,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