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原发骶骨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0年7月~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骶骨原发肿瘤患者790例,其中男416例,女374例。发病年龄5~78岁,平均44.8岁。病理类型:脊索瘤193例,骨巨细胞瘤141例,神经纤维瘤83例,神经鞘瘤48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9例,骨髓瘤39例,骨肉瘤26例,软骨肉瘤49例,尤文肉瘤/PNET 28例,畸胎瘤37例,其他肿瘤127例。随访期3~5年。分析上述主要病理类型病例的男女比例、年龄特点、病灶部位及生长特点、手术方式、局部复发及生存率。结果:1脊索瘤193例,占24.4%。男120例,女73例,平均年龄56.7岁(21~75岁)。89例累及S3以下的患者接受了广泛或边缘性切除;70例累及S2以下的患者接受了整块切除,其中21例整块切除后肿瘤上缘骶骨有残留,进行了补充切除;34例肿瘤累及全骶骨的患者中,19例接受了全骶骨整块切除手术,余患者行分块切除术。远处转移19例(9.8%),包括肺转移10例,骨转移6例,肝转移3例。151例首次手术的患者中57例局部复发(37.7%)。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45.1%,5年总生存率87.7%。2骨巨细胞瘤141例,占17.8%。其中男69例,女72例,平均年龄34.2岁(16~61岁)。132例行切刮术,3例行全骶骨切除术,6例因肿瘤巨大仅行多次血管栓塞术。术后共25例复发(18.9%),13例为采用术中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者,12例为未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者。3神经源性肿瘤150例,占骶骨原发肿瘤的19%。分别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131例(神经纤维瘤83例、神经鞘瘤48例)和恶性神经鞘瘤19例。131例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中,男62例,女69例,平均年龄为42.3岁(17~67岁);均行边缘性切除,17例(12.9%)术后复发。4骨肉瘤26例,占3.3%。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8岁(12~58岁)。16例行术前化疗,21例行术后化疗。13例行整块切除术或全骶骨切除术,13例行分块切除术。12例(46%)手术后复发。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和21.8%。5尤文肉瘤/PNET 28例,占3.5%。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22.3岁(5~50岁)。21例行术前化疗,27例行术后放化疗。14例行整块切除术或全骶骨切除术,14例行分块切除术。15例(53.6%)手术后复发。术后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和19.6%。6软骨肉瘤49例,占6.2%。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2.5岁(17~69岁)。29例行整块切除术或全骶骨切除术,余行分块切除术。22例(44.9%)手术后复发。术后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7%和47.0%;术后2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2.3%和31.8%。结论:最常见的原发骶骨肿瘤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和骨髓瘤。各肿瘤的好发年龄、性别比例、部位及生长方式各有特点。不同的病理类型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骶骨脊索瘤肿瘤整块切除的术后复发率远低于病灶内手术;骶骨巨细胞瘤治疗最大的难点和关键点是控制术中出血;骶骨原发高度恶性肿瘤如骨肉瘤、尤文肉瘤等边缘或病灶内手术后复发率极高,应行肿瘤整块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蒂组织瓣在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统计肢体软组织肉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23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术联合带蒂组织瓣移植术治疗,观察组织瓣愈合情况,按MSTS评分评估肢体功能。结果: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2.57个月。2例因肿瘤转移至肺部分别于手术后10个月、16个月死亡,2例因术后肿瘤局部复发行截肢术,19例尚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肿瘤转移。MSTS肢体功能评分为7~29分,平均23.73分,优良率86.67%。结论:对于软组织肉瘤术后缺损,应用带蒂组织瓣移植可有效修复,同时能有效改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脾肿瘤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2~1990年共施行小儿纵隔肿瘤手术23例,现就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4个月至15岁,5岁以下18例,5岁以上5例。其中纵隔畸胎瘤4例,纵隔淋巴管瘤4例,纵隔节细胞神经瘤3例,纵隔支气管囊肿4例,纵隔胸腺瘤性增生2例,纵隔恶性淋巴肉瘤1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4例,纵隔何杰金氏病1例。3例恶性纵隔肿瘤因手术难以切除,只行活检,其余20例作肿瘤切除术。麻醉实施常规术前药,全部采用静脉麻醉药和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20排肾脏CTA(CT血管造影)"在腰肋悬空"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价值及腰肋悬空仰卧位的影像解剖学特点。方法:2010年9月~2011年7月对23例肾结石患者术前行320排肾脏CTA及三维重建,明确肾脏分支血管分布情况及肾脏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进而设计最佳穿刺路径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患者平均年龄(49.5±11.5)岁;最大径2~6cm,平均为(2.97±1.29)cm。均采用椎管麻醉;手术体位采用腰肋悬空仰卧位。在B超引导下穿刺肾盂或目标肾盏成功后,依次扩张通道至F16或F20,用钬激光或三代超声将结石完全击碎。术后复查320CTA验证穿刺路径及了解结石残留情况。结果:肾脏320排CTA可清晰显示肾内分支血管分布情况。本组23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建立通道满意,一期清石率82.6%(19/23)。所有患者均未输血,无胸膜及内脏器官损伤。术后320排CTA检查显示肾造瘘管位于肾脏无血管区。结论:320排CTA可以明确结石、肾盂肾盏、肾分支血管分布及三者关系,真实反映肾脏与周围器官毗邻关系,以利于设计最佳通道,从而降低大出血及损伤邻近脏器风险。腰肋悬空仰卧位时经腋后线于水平方向进针,可通过肾脏无血管区建立通道。  相似文献   

6.
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 977至 2 0 0 4年收治的 4 0例脾脏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4 0例中有 34例术前诊为脾脏肿瘤。B超检出率为 94 %(32 . 34) ,CT检出率为 96 %(2 3 .2 4 ) ,CT鉴别良恶性正确率为 84 %(2 1. 2 5 )。恶性肿瘤AKP和γ GT多明显增高。良性肿瘤 2 2例中 1 7例行脾切除 ,5例行肿瘤切除或脾部分切除 ;1 8例恶性肿瘤中 1 5例行脾切除 ,2例活检术 ,1例未手术。术后病检结果 :良性肿瘤中各类囊肿 1 3例 ,海绵状血管瘤 4例 ,炎性假瘤 3例 ,平滑肌瘤囊性变和海绵状淋巴管瘤各 1例 ;恶性肿瘤中恶性淋巴瘤和淋巴肉瘤 9例 ,血管肉瘤 3例 ,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 1例。肝癌脾转移 2例 ,胃癌术后肝脾转移 1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 5年以上 3例 ,均为早期且联用放疗或化疗、免疫治疗。结论 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良恶性鉴别可根据CT、血管造影和血清AKP、γ GT。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脾占位性病变31例(45.59%),包括脾囊肿15例,血管瘤12例,淋巴管瘤3例,脾脓肿1例。恶性37例(54.41%),包括转移癌24例,血管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11例。术前B超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57例(83.82%),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62例(91.18%)。59例行脾切除,6例行脾部分切除术,2例行脾囊肿穿刺引流术,1例行穿刺活检术。良性肿瘤22例获13~114个月随访,均生存良好。恶性肿瘤23例获12~79个月随访,8例淋巴瘤生存时间为14~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其他恶性肿瘤15例中,仅3例生存>2年,其余均在3~12个月内死亡。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无论行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术后均无需特殊处理;恶性肿瘤应以手术为主,恶性淋巴瘤在脾切除术基础上行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意义,对转移癌患者尚需在术后行相应的辅助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MRI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10月至2004年8月180例软组织病变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8例,女102例;年龄4~70岁,平均32岁;均以疼痛、软组织肿胀伴肿块形成为主要征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软组织肿瘤。采用美国Picker公司0.23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装置。常用脉冲序列为快速自旋回波T1WI和T2WI及短时回复序列脂肪抑制成像。检查平面包括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180例软组织病变中,软组织良性肿瘤153例,其中肌肉血管瘤52例,腱鞘巨细胞瘤34例,神经源性肿瘤26例,脂肪瘤23例,硬纤维瘤18例;软组织恶性肿瘤17例,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例,恶性淋巴瘤3例,脂肪肉瘤2例,软骨肉瘤、肌纤维肉瘤、黑色素瘤、面部肉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类肿瘤病变10例,其中骨化性肌炎2例,脂肪坏死8例。良、恶性肿瘤比例为9∶1。手、足部腱鞘巨细胞瘤(33/34例)、血管瘤(23/52例)较为常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常累及大腿(大腿4/7例)和上臂(3/7例);发生于腹股沟的肿物多为恶性(4/5例)。结果良性肿瘤直径为1~18cm,恶性肿瘤直径为4~10cm。肿瘤形态不规则,多呈分叶状、类圆形。病变组织T1WI多为等或等低信号,T2WI多为等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神经源性肿瘤好发于皮下脂肪或肌肉间,形成囊实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大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35例巨大骨软骨瘤,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2~58岁(平均24.6岁),平均病程27.3月.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26例行CT检查;均行手术治疗,29例行单纯肿瘤切除,2例行肿瘤切除异体骨植骨,1例行肿瘤切除下胫腓关节融合,1例行肿瘤切除下尺桡关节重建,1例行全跟骨切除自体带血管腓骨移植,1例位于腓骨近端行瘤段切除.结果 随访3~24个月,无复发和恶变.原有神经受压症状消失,移植骨愈合良好,肢体功能满意.结论 巨大骨软骨瘤表现特殊,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注意保持骨缺损的修复,保持或重建邻近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g K  Shen JK  Zhao WG  Hu BC  Lin D  Cai 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7):1146-1148
目的总结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14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患者术前应用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应用远外侧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并行三维CT血管成像术(CTA)模拟手术人路9例。结果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肿瘤的诊断、分型及三维CTA的模拟对手术入路选择具有一定意义,选用远外侧入路能良好显露、切除该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320排CT三维重建联合血管造影(CTA)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90例复杂肾结石,其中50例患者术前仅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术前行IVU外再加做肾脏320排三维重建及CTA(320CTA组)。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全部穿刺成功,建立通道满意,一期清石率对照组为76%(38/50),320CTA组为82.5%(33/40)。术后对照组血色素下降为(11.9±9.7)g/L,320CTA组血色素下降(6.4±6.6)g/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胸膜及内脏器官损伤。结论对于复杂肾结石,320排三维重建及CTA可以明确结石、肾盂肾盏、肾分支血管三者关系,以利于设计最佳通道,避开较大血管,从而提高清石率及降低大出血风险,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前评估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30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CT检查,应用IQQA—Liver系统将CT二维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了解结石的位置及与周围毗邻关系。在三维图像上制订预手术方案,测量肝脏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术中采用传统方法取石联合使用纤维胆道镜行胆管探查、冲洗,胆道镜下碎石、取石。术后比较实际手术方案与预手术方案的区别。复查CT计算结石残留率,计算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三维重建,其结果清楚地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胆管的毗邻关系。其中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管狭窄成形+胆管空肠Roux-eB-Y吻合术16例。三维重建测得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15例患者肝脏体积为(1390±148)mL,预切除肝脏体积为(275±156)mL。术前三维可视化重建对胆管、结石及重要血管的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大致相符。30例患者实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4例,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肝部分切除术15例,胆肠吻合16例。规划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式符合率为100.0%(30/30)。患者均常规进行胆道镜探查,其中经胆道镜取石23例。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261±148)mL。预切除肝脏体积的平均误差率为5.4%。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0.902,P〈0.05)。患者手术时间为(121±65)min,术中出血量为(158±78)mL。3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汁漏,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1/30)。术后2周至3个月复查CT或胆道造影,证实结石取尽27例,结石残留率为10.0%(3/30)。结论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和再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手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的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因多次复发(1~5次,平均1.68次/例),共行手术42次,包括完整切除26次,部分切除11次,探查活检5次.手术中联合脏器切除共19例,合并大血管切除共5例.末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52.0%,40.0%,28.0%.累及重要血管的肿瘤的完整切除率(35.7%)比未累及重要血管(75.0%)者明显降低(P=0.013),而肿瘤是否累及临近脏器对手术完整切除率没有影响(P=0.462).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评估和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对于复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只要无明显手术禁忌,就应积极予以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Chen W  Yang Y  Qiu J  Peng Y  Xing W 《Surgical neurology》2009,71(5):559-565
BACKGROUND: Sixteen-row multislice CTA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use in the studie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16-row multislice CTA in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for surgical clipping. METHODS: A total of 42 patients (45 aneurysms) underwent surgery using titanium clips. The CTA was performed with a 16-row multislice CT machine; detector slice, 0.75 mm; reconstruction interval, 0.40 mm; and timing determined by bolus trigger. The neuroradiologist independently evaluated the shape, size, and location of aneurysms; the relationship to other structures; and the presence of neck remnants and patency of the parent artery after clipping on MIP images, VR imaging, and thin-slab MIP and VR images. RESULTS: Sixteen-slice CTA clearly provided the shape and location of aneurysms, the size of the sac and the neck,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aneurysms to bone structures and adjacent branch vessels; and this information would help the neurosurgeons find aneurysms and clip them successfully. Three clipped aneurysms with neck remnant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16-slice CTA, and the parent artery could be reliably evaluated close to the clip. CONCLUSION: Sixteen-slice CTA i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clipping of aneurysms and can provide much effective information to clipped aneurysm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肩部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2例肩周部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肱骨上端15例,肩胛骨7例;软骨肉瘤9例,骨肉瘤10例,滑膜肉瘤3例。均行保肢治疗,化疗后行瘤段切除特制人工关节置换术15例,全肩胛骨切除、肱骨头悬吊术6例,肩胛骨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定期辅助化疗。结果2例失访,20例平均随访40个月(3个月~6年)。1例复发;2例发生肺转移,其中1例死亡。根据Ennek 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优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结论对于肩部恶性骨肿瘤,在规范的辅助化疗下行合适的手术,可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并保存一定的肩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间置型假体置换治疗长骨骨干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4例长骨骨干恶性肿瘤患者于我院接受骨干瘤段切除人工间置型假体置换手术。4例均为男性,年龄24~60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干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肺癌单发股骨干转移瘤1例,软组织腺泡状肉瘤胫骨干转移瘤1例,肾癌单发肱骨干转移瘤1例。结果获得随访16~40个月。截止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患肢功能良好,MSTS评分平均为28.3分(27~30分)。均无局部复发。其中3例无瘤生存;1例胫骨干转移瘤患者术前已有肺转移,术后9个月出现脑转移,目前带瘤存活。结论肿瘤瘤段截除人工间置型假体置换术是治疗长骨骨干恶性肿瘤的有效术式之一,该术式能够达到安全的外科边界,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保留良好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青少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7 例(18 条下肢)青少年PAES 患者术前施行了超声多普勒,CTA或MR检查,并对17条患肢施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监测手术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变化.13 条患肢施行了腘动脉周围异常组织松解术,其中5条因动脉闭塞同时施行了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4条患肢因动脉内膜增厚实行腘动脉内膜切除+动脉成形术;4条肢体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结果 16例患者随访 6个月~6年,平均(30.88±19.88)个月,所有手术肢体间歇性跛行症状治愈,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7±0.09)上升至术后的(0.96±0.07),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1例患者因肺动脉栓塞术后1d死亡.结论 PAES是青少年下肢动脉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影像学诊断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积极外科干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Transparent imaging with volume rendering of CT angiography (CTA) was used to delineate cerebral aneurysms. Five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discovered incidentally on MR angiography were delineated as transparent CTA images and compared with routine three-dimensional CTA images. Reconstructing the volume data sets by adjusting the opacity level and range of CT values allowed transparent visualization of the aneurysm with its related vessels through the bony structures of the cranial base. Transparent imaging of CTA may be a useful adjunct for the evaluation of an aneurysm adjacent to the bon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并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47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47例中,良性肿瘤49例,完整切除40例,部分切除9例;复发5例,均再次手术.恶性肿瘤98例,完整切除32例,部分切除60例,仅行手术活检6例;复发20例,再次手术13例.随访时间0.5~17年,良性肿瘤死于其他疾病8例,死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例;恶性肿瘤死亡73例,其中1年内死亡26例,3年内死亡40例,5年内死亡7例.结论 B超、CT及MRI检查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方便、有效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对于复发病例应选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1例,限期手术12例;左心房恶性肿瘤完整切除7例(53.8%),大部分切除3例(23.0%),因广泛浸润转移仅做活检2例(15.4%),同种异体心脏移植1例(7.7%)。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类型为间叶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2例,粘液瘤恶变2例,血管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血管周围细胞瘤各1例。随访11例,随访时间3~65个月;死亡9例(69.2%),均在3个月至6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2例失访。结论外科手术仍然是原发性左心房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不但切除了肿瘤组织,而且解除由肿瘤堵塞等所导致的临床症状,但远期效果仍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