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土茯芩配方颗粒对产ESBLs大肠埃希氏茵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推荐的液体稀释法检测最小抑茵浓度(MIC),琼脂稀释法检测最小杀茵浓度(MBC),K-B纸片法检测土茯苓配方颗粒对产ESBLs大肠埃希氏茵的抑菌圈.结果:土茯苓配方颗粒对产ESBLs大肠埃希氏茵的MIC均值为6.29mg/mL,对不产ESBLs大肠埃希氏茵的MIC均值为6.50mg/mL,无显著性差异;非产酶组抑菌圈均值为(14.5±9.3)mm,产酶组抑茵圈均值为(15.7±8.8)mm,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土茯苓配方颗粒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且这种抗茵活性与大肠埃希氏菌是否产ESBLs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土茯苓配方颗粒对临床主要致病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推荐的液体稀释法检测MIC,琼脂稀释法检测MBC,K-B纸片法检测土茯苓维生素C联合抗菌作用。结果土茯苓配方颗粒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MIC50分别为25、1.56、12.5、25、0.78、6.25mg/mL;土茯苓维生素C复合纸片的抑菌圈均明显大于土茯苓配方颗粒纸片。结论土茯苓配方颗粒抗菌活性较强,联合使用维生素C可以增强其抗菌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氏菌(ECO)引起的尿路感染的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方法:采用HX-21微生物鉴定手法对362例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进行培养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362例患者共检出240例为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ECO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为95.8%,对其他药有不同的耐药现象,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酚占37.9%。结论:由于ECO引起的尿路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该菌有一定的抗药性,故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控制ECO耐药性的发生及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对山苍子精油的抵抗力.方法 采用Brown平板改良法体外复制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模型,扫描电镜确认后应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培养3d的大肠埃希氏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2.5%的山苍子精油耐受时间最短,作用20 min完全被杀灭;培养7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对体积分数0.75%山苍子精油耐受时间最长,作用150 min才被完全清除,用大肠埃希氏菌浮游菌滴染滤膜经体积分数2.5%山苍子精油处理后,均在10 min内被完全杀灭.结论 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对山苍子精油的抵抗力比浮游菌强,随着生物膜形成时间延长,抵抗力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实验,使用CLSI新制定的的药敏试验标准.结果:233株大肠埃希氏菌对15种常用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达到45.9%.结论: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率比较高,耐药状况日益严重,应当增强药敏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剂对耐环丙沙星大肠埃希氏菌外排泵耐药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耐环丙沙星大肠埃希菌腹腔感染兔模型,复方清热颗粒药液灌胃,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末次给药心脏取血,离心分离出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应用外排泵抑制剂(CCCP)选择出外排泵阳性的耐环丙沙星大肠埃希氏菌,应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在有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复方清热颗粒、泵抑制剂的情况下环丙沙星对上述7株大肠埃希氏菌的MIC值变化。结果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含药血清不能明显降低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值。结论复方清热颗粒含药血清不能改善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按计划,自2003年至2004年6月份,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分离的204株大肠埃希氏菌,按NCCLs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收集到的204株大肠埃希菌中,有112株属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其发生率是54.9%。结论: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及时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患者临床感染类标本120份,经由ESBLs确证试验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68份)、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52份)分布情况,比较两种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痰液样本分布比例分别为47.06 %、9.62 %,尿液样本分布比例分别为35.29 %、82.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者在血液、胆汁样本分布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的耐药率分别为86.76 %、91.18 %、26.47 %、13.24 %、2.94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94.23 %、96.15 %、40.38 %、23.08 %、1.92 %,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痰液及尿液样本中分布比例更高,主要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两者在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均具有耐药性,在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中的耐药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特征及抗感染用药现状。方法:对43株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率统计和抗感染用药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关罗培能等敏感率均为100%,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为严重。43株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病例中,单用抗菌药物25例,联用抗菌药物15例,未选用抗菌药物3例,其中最常用药物为头孢西丁。结论:ESBLS菌株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临床医师及药学人员应对其有充分认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出现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5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及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临床分型加用相应的中药口服.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痰培养转阴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平均时间上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小儿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的状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分析2007.3—2008.12年期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到的521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菌株272株,检出率是52.2%,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未见耐药株,其次是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分别是1.29%和5.66%,其它如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唑啉等14种耐药率57.93—100.00%,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率最低,未见耐药株,其次是头孢噻肟、头孢呋肟、阿米卡星和氨曲南等耐药率10%以下,其它抗生素耐药率最高只有64.33%.结论: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高,ESBLs(+)菌株耐药性高,呈多重耐药性,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颜色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生物热力学角度研究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微量热法测定18批拳参作用于大肠埃希菌生长代谢的热谱曲线,取得达峰时间(t_1,t_2),最大产热功率(P_(max1),P_(max2)),生长速率常数(k_1,k_2),抑制率(I)4个主要参数。结果:河北、山东、安徽产拳参可延长大肠埃希菌第二指数生长期达峰时间(t_2),降低最大产热功率(P_(max2))及生长速率(k_2),湖北产拳参与其他产地样品趋势不同;各产地拳参对第一指数生长期的峰时间(t_1),降低最大产热功率(P_(max1))及生长速率(k_1)均无影响。不同产地拳参样品对大肠埃希菌抑制率不同(I),河北、山东、安徽产拳参抑制率在20%~50%,湖北拳参样品抑制率较低。同一批次不同颜色拳参样品抑制率有差异,9个批号样品中,7批棕红色饮片抑制率高于紫红色饮片。结论:不同产地棕红色及紫红色拳参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代谢曲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肠埃希菌的检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即大肠埃希菌,为肠杆菌科埃希菌属的模式种。埃希菌属除大肠埃希菌外,新近发现有非脱羧埃希菌等四个种。大肠埃希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栖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药品中检出大肠埃希菌,表明该样品受到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即可能污染肠道病原体。大肠埃希菌除普通大肠杆菌外尚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可引起婴幼儿、成人爆发性腹泻、结膜炎等病症。为保证人体健康,口服药品必须检查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本院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标本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笔者对标本中分离的123株大肠埃希菌对3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实验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标本来源 2006年1-12月从本院1572例患者痰液、中段尿、粪便、前列腺液、脓液、分泌液、血液、咽拭子等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蟾酥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果及其逆转细菌耐药的部分机理。方法:分别检测水提蟾酥和醇提蟾酥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方法分别检测与低于一个MIC浓度梯度的水提蟾酥和醇提蟾酥作用前、作用1、5、10天的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TEM、SHV、DHA、CTX-M-1、CTX-M-2、CTX-M-9、OXA-2、OXA-10、oprD2),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阳性耐药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水提蟾酥和醇提蟾酥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4,1:8,耐药大肠埃希菌的TEM和CTX-M-9基因在蟾酥作用前后均为阳性,其余耐药基因在蟾酥作用前后均为阴性,蟾酥作用前及作用1天后,耐药大肠埃希菌的TEM和CTX-M-9的mRNA为阳性,而作用5天后,TEM和CTX-M-9的mRNA检测阴性。结论: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蟾酥具有逆转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其逆转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耐药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金银花抑制大肠埃希菌生物膜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金银花抑制细菌生物膜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微量板方法对金银花的有效部位进行追踪,并利用硅胶柱色谱等手段分离化学成分,并研究它们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乙醇洗脱部位为有效部位,并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大豆脑苷Ⅱ(1)、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2)、白果醇(3)、獐牙菜苷(4)、7-表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5)、十八烷醇(6)、二十八烷醇(7)、原儿茶醛(8)、原儿茶酸(9)、肉桂酸(10)、咖啡酸(11)、熊果酸(12)、槲皮素(13)、齐墩果酸(14)、阿魏酸(15)。在质量浓度为1 g.L-1时,化合物4,5,12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的抑制率分别为36.16%,37.16%,46.18%。结论:化合物1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到,化合物4,5,12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大肠埃希菌株对头孢噻肟钠和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高,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笔者设此临床研究,探索头孢他啶治疗大肠埃希菌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千里光水浸液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千里光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作用。方法对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R质粒进行检测,并选用中药千里光水浸液对该质粒进行了体外、体内消除实验。体外实验:千里光水浸液亚抑菌浓度分别作用大肠埃希菌24,48,72 h后,影印培养,计数消除子数;体内实验:建立肠道去污染小鼠动物模型后,经口感染大肠埃希菌,同时给千里光水浸液,灌胃给药,每只2 mg/d,分别于给药后24,48,72 h后处死小鼠,分离培养细菌,计数消除子数。消除子经质粒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体外药物作用24,48,72 h后,R质较消除率分别为:0.2%,2.2%,3.8%;SDS对照组分别为12.1%,14.9%,23.7%,体内药物作用24,48,72 h 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3.1%,14.4%,对照组分别为0%,0.1%,0.1%。结论中药千里光水浸液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于体内、体外均具有消除作用,体内消除作用强于体外。  相似文献   

19.
败血症是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常见的医院感染,而大肠埃希菌是血液病患者败血症中最为常见的致病菌,常常导致治疗失败而死亡。2000-2005年在本院住院的血液病患者中发生大肠埃希菌败血症38例,现将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分离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采集标本进行分离培养,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大肠埃希菌83株,肺炎克雷伯菌59株,其中产ESBLs阳性率分别为54.2%、11.9%;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呋喃妥因100%敏感,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100%敏感。结论:根据检验结果,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