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评价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采取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21~69岁,平均41.8岁;12例采取"由内向外"髓核摘除术,15例采取"由外向内"髓核摘除术。采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指数以及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由外向内"术式中有1例因出血视野不清中止手术、1例转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其余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0±2.5)个月。末次随访时ODI为(13.0±20.5)%,与术前的(75.4±7.8)%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7例,良9例,可1例,差3例;疗效差的病例中,1例于术后3个月行开窗手术,2例需口服药物治疗。结论: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较大、将硬膜囊和神经根明显挤向一侧的患者宜采用"由外向内"的方式,如术前经反复保守治疗、突出物相对较小者则宜采用"由内向外"的方式;合理选择均可以达到有效减压,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开放性手术相比,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恢复较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突出物位置的不同、病变节段高低或髂嵴阻挡等原因,PTED经椎间孔入路的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取代开放性手术。新入路的开发及器械的改良已成为PTED目前研究的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经椎板间隙入路和经髂骨入路的出现使得PTED的适应证得到了极大扩展。然而,操作不规范、对适应证或手术入路选择失当仍然是导致PTED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就PTED的适应证、3种不同入路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操作要点以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术 (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 ,MEDⅡ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和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本组 55例 ,随访 3~ 1 2个月 ,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 :优 49例 ,良 6例 ,差 0例。结论 MED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的优点 ,适用于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4.
5.
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完全内窥镜(full-endoscopic,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2月应用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2岁,平均36.1岁;病程15~120d,平均66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单侧坐骨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均为单节段病变,L5/S1 24例,L4/5 6例。突出类型:侧方型18例,旁中央型8例,游离型4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腿痛和腰痛进行评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例转为开放小切口手术,其余28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未予估计。2例出现硬膜小裂口,无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105min,平均70.7min;住院时间 3~7d,平均5.7d,伤口均一期愈合。26例患者出院时下肢痛消失,2例减轻。术后随访1.0~1.5年,平均1.3年,无复发病例。腿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76.8mm、7.6mm和7.3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腰痛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8mm、11.0mm和10.7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 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E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完全内镜技术的应用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分析应用完全内镜技术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9-2011-03应用完全内镜技术椎板间隙入路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临床资料,根据开展时间分为三组(早期组、中期组和后期组)。学习曲线评估内容包括围手术期参数(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术中切除的骨与韧带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参数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时间。与早期组相比,中期组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与中期组相比,后期组术中切除的骨与韧带量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采用完全内镜技术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微创治疗目的,但是学习曲线陡峭需手术医师关注,随着技术的熟练其手术适应证可以逐渐扩大。术者需不断提高微创及镜下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 :总结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2月至2 0 0 0年 11月间对 12 1例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多间隙突出 4 6例 ,巨大中央型突出 2 1例 ,小关节内聚明显者 4 7例 ,游离脱出 8例 ,明显钙化 2 6例 )。行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随访 3~ 10个月 ,手术优良率95 %。结论 :应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实用骨科杂志》2017,(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分析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采用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手术治疗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岁。均为单节段椎管内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L4~5间盘突出11例,L5S1间盘突出1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8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进入椎管困难而改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96min。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8.3个月。所有28例患者腰腿痛症状及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4.50±1.95)分,腿痛VAS评分(8.07±1.18)分,ODI指数(65.43±15.15)%。术后6~9个月随访时腰痛VAS评分(0.79±0.69)分,腿痛VAS评分(0.93±0.72)分,ODI指数(9.64±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按照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4.6%。并发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撕裂1例,一过性麻木2例。结论选择合适患者,采用可靠熟练的手术技术,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注意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7月~2016年11月,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MRI和术前影像进行对比评价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术前、术后1天、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6个月进行Mac Nab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75 min,平均60.5 min,术中出血量15~30 ml,无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游离椎间盘髓核组织已摘除,硬膜囊、神经根无受压。术后1天、3个月、6个月腰腿痛VAS分别为(2.2±1.0)分、(1.7±0.9)分、(0.8±1.1)分,均较术前(7.4±1.0)分明显降低(P均=0.000)。术后6个月按Mac Nab标准评定,优3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3%(42/45)。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实用骨科杂志》2016,(6)
目的观察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行椎板间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4±6.3)个月(22~34个月)。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7.5±1.2)分、(1.8±0.4)分、(0.5±0.05)分、(0.3±0.03)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分别为(70.4±15.1)%、(21.2±5.4)%、(17.2±4.8)%、(7.3±2.1)%,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8例,良16例,可4例,差2例。结论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对36例特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MED配合自制鹅眉凿、骨刀和“L”形骨刀行增生重叠的椎板间开窗、破裂之椎体软骨终板及椎间盘突出钙化切除。结果: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无中转开放手术,随访3月--12月,Macnab标准优2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7%(33/36)。结论:侧卧位下可行MED手术;配合自制器械可行破裂的软骨终板及突出钙化的椎间盘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2004年4月我院采用显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77个间隙)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32例.结果4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损伤硬膜2例,神经根外膜破裂1例,难以控制的出血1例.无神经根马尾损伤或椎间盘炎.68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5.2月.按Nakai分级,优54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5.6%(65/68).结论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隙扩大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科采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间隙扩大入路手术治疗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俯卧位,通道置入黄韧带及骨性椎板外缘,根据需要减压的部位向外上或者外下适度切除椎板扩大骨性椎管,切除部分黄韧带,推进舌瓣通道至靶部位,完成减压.比较...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38例,其中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27例,行单纯经椎板侧方入路手术治疗12例,联合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03-2011-05共收治椎间孔外型(Ⅱ型)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6~75岁,平均46岁。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摘除。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6.3个月;术后参照Naka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15例中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的优点;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20.
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小关节内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合并病变间隙小关节内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对策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0年11月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的255例腰椎问盘突出症的CT片,测量其形态上呈小关节内聚改变的47例腰椎CT片数据,制定统一标准选择病例。并依据1994年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制定的手术疗效标准,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45例,优34例,良l0例,优良率97.8%。结论 合理选择适应证,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治疗合并病变间隙小关节内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可以达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